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植物油充氮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敏利 熊巍林 +3 位作者 包李林 金瑚 张谦益 邹燕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154,共3页
简要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氮气含量定量检测装置及方法。通过该检测装置可测定出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在8~35℃的饱和氮气含量,以饱和氮气含量为基础数据,可测定出不同油品的实际氮气含量及充氮率。探明了温度对油品中氮气含量的影响,建议... 简要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氮气含量定量检测装置及方法。通过该检测装置可测定出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在8~35℃的饱和氮气含量,以饱和氮气含量为基础数据,可测定出不同油品的实际氮气含量及充氮率。探明了温度对油品中氮气含量的影响,建议适宜的充氮温度为15~20℃,并得出成品食用植物油在货架期内油瓶不变形的最低充氮率为75%,为食用植物油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充氮 定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增乾 包李林 +2 位作者 熊巍林 张谦益 姜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1,共4页
选取磷脂酶PLA1,对四级浓香菜籽油进行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酶添加量、50%柠檬酸添加量、去离子水添加量、酶解时间对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选取磷脂酶PLA1,对四级浓香菜籽油进行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酶添加量、50%柠檬酸添加量、去离子水添加量、酶解时间对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55℃、酸反应时间3 min、酶添加量22 mg/kg、50%柠檬酸添加量260mg/kg、去离子水添加量2%、酶解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酶法脱胶油磷脂含量为22. 26 mg/kg,酸价(KOH)为2. 31 mg/g,收率为96.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浓香菜籽油 酶法脱胶 磷脂含量 酸价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6
3
作者 熊巍林 邹燕娣 +3 位作者 周青燕 周双全 董慧 王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研究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定量评定,确定了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主... 研究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定量评定,确定了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计量器具校准、标准曲线拟合、实验人员读数和仪器测定重复性,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48、0.022、0.016和0.013。当称样量为0.500 1 g时,铅含量为0.024 mg/kg,k=2(95%置信度),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 mg/kg,测量结果可表示为(0.024±0.003)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痕量铅 微波消解 不确定度评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植物油中砷含量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4
4
作者 邹燕娣 周青燕 +3 位作者 周双全 董慧 王艳 周志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对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第二法中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干灰化法前处理上的操作细节进行补充和明确,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称样... 对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第二法中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干灰化法前处理上的操作细节进行补充和明确,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称样量、硝酸镁添加量及添加形式、加防爆沸珠、炭化过程、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为:称样量4 g;添加10 m L、400 g/L的硝酸镁溶液;加入防爆沸珠;90~110℃将水分蒸干,180~250℃将样品炭化至干渣,加入氧化镁后300~350℃加热至样品底部为灰色或白色;灰化温度540℃;灰化时间8 h。改进后实验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100.0%~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88%~11.78%。改进后的实验方法能准确测定植物油中的痕量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干灰化法 前处理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邹燕娣 熊巍林 +2 位作者 金瑚 张谦益 李敏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90,共4页
通过对比硅胶柱层析法、正己烷-乙醚混合液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石油醚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溶剂萃取法对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当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7.5750ng/mL以下时,硅胶... 通过对比硅胶柱层析法、正己烷-乙醚混合液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石油醚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溶剂萃取法对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当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7.5750ng/mL以下时,硅胶柱层析法的回收率达到100%;正己烷-乙醚混合液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其RSD都在1.0%以下。说明这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高且稳定,皆能准确地测出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而石油醚洗脱氧化铝柱层析法和溶剂萃取法的回收率分别为54.9%~66.4%和37.3%~44.7%,RSD分别为0.19%~0.77%和1.35%-3.48%,表明这两种方法对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具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前处理 苯并(A)芘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前处理方法测定植物油中砷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燕娣 熊巍林 +2 位作者 张谦益 金瑚 李敏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通过优化两种前处理方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植物油中砷含量测定;进行了砷加标回收率实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干灰化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91%,RSD为2.9%~3.6%;微波消解法的加标回收... 通过优化两种前处理方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植物油中砷含量测定;进行了砷加标回收率实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干灰化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91%,RSD为2.9%~3.6%;微波消解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5%-103%,RSD为0.8%~3.9%;两种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良好,均满足方法学要求;两种方法对同一植物油测出的砷含量结果与第三方检测机构(GB/T5009.11-2003)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两种方法检测砷含量结果准确,都能较好地应用于植物油中砷合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灰化法 微波消解法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痕量砷检测的萃取协同干灰化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燕娣 周青燕 +2 位作者 周双全 董慧 王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3,141,共4页
建立了一种萃取协同干灰化前处理检测植物油中痕量砷的方法。通过方法检出限、定量限、方法精密度、方法重复性、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和样品对比实验对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25μg/L,定量限为0.80μg/L;方法... 建立了一种萃取协同干灰化前处理检测植物油中痕量砷的方法。通过方法检出限、定量限、方法精密度、方法重复性、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和样品对比实验对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25μg/L,定量限为0.80μg/L;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4.94%;方法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8.54%;方法回收率为87.00%~111.00%;样品对比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在6.33%以下。建立的方法能应用于植物油中痕量砷的测定,且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痕量萃取 协同 干灰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测定的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邹燕娣 周青燕 +2 位作者 周双全 董慧 王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3-147,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性高、成本低的植物油中苯并(a)芘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GB 5009.7—2016以自制氧化铝柱为固相萃取柱,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称样量、洗脱剂量、洗脱流速、吸附剂存放时间、吸附剂量这5个影响植物油中苯并(a)芘洗脱的因...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性高、成本低的植物油中苯并(a)芘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GB 5009.7—2016以自制氧化铝柱为固相萃取柱,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称样量、洗脱剂量、洗脱流速、吸附剂存放时间、吸附剂量这5个影响植物油中苯并(a)芘洗脱的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前处理条件,并对测定方法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优化的前处理条件为称样量0.100 0 g、洗脱剂量120 mL、吸附剂(氧化铝)量22 g、洗脱流速1滴/2 s、吸附剂存放时间少于12周;方法检出限为0.2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23%~100.00%,RSD为1.20%~7.36%;同一样品测定结果与SGS测定值接近,相对平均偏差为2.36%~3.50%。说明本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应用于油脂企业植物油中痕量苯并(a)芘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植物油 前处理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