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春油菜主推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和纯度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国邦 谢立人 +1 位作者 杜德志 李开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在190对甘蓝型油菜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6对SSR标记,使用16对核心引物对青杂系列春油菜品种的15份亲本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6个标记共扩增出44个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位点为2.5个,使用UPGM... 在190对甘蓝型油菜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6对SSR标记,使用16对核心引物对青杂系列春油菜品种的15份亲本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6个标记共扩增出44个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位点为2.5个,使用UPGMA法将15份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65处分为三类。同时利用其中的两对SSR标记(A04-10、A06-10)、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p)紧密连锁的标记YSSR3对青杂4号、青杂7号、青杂有限1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5号、青杂12号、青杂16号、青杂18号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表明SSR标记用于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SR标记 指纹图谱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
作者 徐亮 唐国永 +1 位作者 王宗昌 杜德志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磷酸二铵225~262.5 kg/hm^(2)产量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35%毒氟种衣剂1∶50拌种能很好的防治青杂有限1号跳甲和茎象甲。本研究为青杂有限1号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杂有限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自交不亲和位点基因型鉴定
3
作者 李金洺 李开祥 杜德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6,共7页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途径,而自交不亲和作为利用杂种优势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基因Bnsc1和Bnsc2紧密连锁的30对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4对共显性SSR标记(BS-SSR35和BS-SSR124,B585和z175)...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途径,而自交不亲和作为利用杂种优势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基因Bnsc1和Bnsc2紧密连锁的30对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4对共显性SSR标记(BS-SSR35和BS-SSR124,B585和z175),并用于292份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进行自交不亲和位点基因型鉴定,获得了自交不亲和位点在自然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其中,基因型为BnSC1Bnsc1BnSC2Bnsc2的材料占比最高,为16.4%,基因型为BnSC1BnSC1BnSC2BnSC2的材料占比最低,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Del标记的春油菜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种纯度鉴定
4
作者 何鸟飞 赵绪涛 李开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7,共11页
以15份青海主栽春油菜(Brassicanapus)品种亲本为材料,从190对InDel标记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标记作为核心InDel标记,分别用13对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15份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DNA指纹图谱构... 以15份青海主栽春油菜(Brassicanapus)品种亲本为材料,从190对InDel标记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标记作为核心InDel标记,分别用13对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15份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对供试材料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出48个位点,每对引物平均位点为3.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6.39个,总体遗传多样性平均为0.38,Shannon’s指数平均为2.09。遗传相似系数0.58处,15份供试材料被分为3类,其中C类包含的材料最多,占总供试材料的73%。杂交种的纯度鉴定结果显示,InDel标记鉴定结果比大田育性调查结果低2%~5.5%。研究结果为青海省近几年新选育的油菜品种和其他主栽油菜品种亲本以及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 香农指数 等位基因数 聚类分析 恢复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表现 被引量:27
5
作者 杜德志 聂平 +4 位作者 徐亮 罗玉秀 姚艳梅 周红伟 张晓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6,共7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类型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分析
6
作者 徐亮 李开祥 +1 位作者 郭少敏 杜德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1-2041,共11页
倒伏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收获。茎秆强度是作物抗倒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922和中双11号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茎秆强度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中... 倒伏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收获。茎秆强度是作物抗倒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922和中双11号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茎秆强度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中双11号和G922的杂种F1在茎直径、茎壁厚度和茎折断力上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亲优势;茎折断力与茎直径、茎壁厚度、茎壁木质部厚度、茎壁穿透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壁穿透力与茎壁木质部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2)构建了包含1984个SNP标记、总长度为2592.64 cM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0个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QTL;其中有17个QTL能在多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包括6个茎直径QTL、5个茎秆强度QTL、2个茎壁厚度QTL和4个茎折断力QTL;茎直径主效QTL cqSD.C8-1在4个环境下能重复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67%;A2染色体上4个茎直径QTL、C6染色体上4个茎秆强度QTL分别组成QTL簇cqSD.A2、cqSS.C6。(3)茎直径QTL簇cqSD.A2及其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nA02-p7893901、Bn-A02-p10176749、Bn-A02-p10668400),QTL cqSD.C8-1及其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Bn-scaff_25981_1-p90999、Bn-scaff_16287_1-p366585)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甘蓝型油菜抗茎倒的遗传机理,为茎直径性状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茎秆强度 QTL定位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性状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艳梅 杜德志 付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84-87,共4页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新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17份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调查了其中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及菌核病抗性。结果表明,AFLP标记聚类分...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新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17份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调查了其中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及菌核病抗性。结果表明,AFLP标记聚类分析把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17份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完全区分开来,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现有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在青海生态条件下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产量表现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其菌核病抗性比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类型 农艺性状 叶绿素 菌核病抗性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SR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龙 张永顺 +1 位作者 王红艳 肖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5-807,共13页
SRS(shi-related sequence)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和应对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SRS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该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形成过... SRS(shi-related sequence)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和应对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SRS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该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形成过程中的进化,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在甘蓝型油菜及二倍体祖先种白菜(B.rapa L.)和甘蓝(B.oleracea L.)中分别鉴定到38、16和20个SRS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基因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鉴定的SRS蛋白被分为9个分支,且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家族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内含子/外显子的丢失事件。Ka/Ks分析发现,SRS基因在重复事件后经历了纯化选择。在多数的SRS基因启动子中发现了分别与光响应、厌氧诱导和脱落酸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启动子比二倍体祖先启动子含有更多的胚乳基因表达和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分析发现,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在不同处理下以不同的表达模式响应并表现出根部的优势表达。综上,本研究为了解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家族功能和作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为甘蓝型油菜及其二倍体祖先之间基因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 基因家族 进化 转录组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 被引量:19
9
作者 杜德志 姚艳梅 +1 位作者 胡琼 徐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其中10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转育而来的不育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 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其中10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转育而来的不育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0对SRAP引物扩增出25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9%。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7.3%。(2)两种标记混合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88处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包含一个来自039×浩油11号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和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B类包含039、E144和其余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在相似系数0.714处B类又可以分为6个不同的亚类,两个甘蓝型亲本材料单独聚在一个亚类中,其余的64份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分别聚在5个不同的亚类中,说明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中,产量超亲优势在20%以上的有22个,占组合数的73.3%,产量杂种优势非常明显,而含油量杂种优势不明显。(4)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SSR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因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甘蓝型油菜 春性 SSR SRAP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为亲本增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艳梅 柳海东 +1 位作者 徐亮 杜德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 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性不育系分别与12个新春性恢复系和1个春性亲本恢复系Ag-5进行NCII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16份新恢复系中除931和帐23外,其余的14份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春性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扩大春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中,其双亲中不育系所对应保持系单株产量为高亲值的组合有15个,其中13个组合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都强于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可增强甘蓝型春油菜杂种优势;12个新恢复系分别与2个不育系所配24个组合中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都分别超过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杂种的产量;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均强于其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抗菌核病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可为春油菜杂交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性油菜 不育系 恢复系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菌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性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和亲本指纹图谱构建及杂交种纯度鉴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红伟 姚艳梅 +1 位作者 付忠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6,共6页
从14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好的引物,构建了14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青杂2号、青杂5号共显性SSR标记,检测了青杂2号、青杂5号大田抽样F1群体L15、L41的纯度。结果表明SSR标记鉴定检测方法比大田检测更快更准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 SSR 指纹图谱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SRAP分析及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姚艳梅 聂平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7,共8页
利用SRAP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随机挑选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法(GriffingⅡ)组配成66个组合,考察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SRAP... 利用SRAP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随机挑选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法(GriffingⅡ)组配成66个组合,考察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SRAP标记将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712处分为5类,春性材料分布在第Ⅰ、Ⅲ、Ⅴ类,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Ⅱ、Ⅳ类,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也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春性×春性,冬性×冬性)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利用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有可能用于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类型 SRAP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早熟甘蓝型春油菜遗传资源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晓梅 姚艳梅 +1 位作者 徐亮 杜德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380,共7页
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研究了69份试验材料的遗传差异及其亲缘关系。2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18条多态性带,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5%,27对SRAP引物扩增出12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70.3%。两种标记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6... 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研究了69份试验材料的遗传差异及其亲缘关系。2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18条多态性带,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5%,27对SRAP引物扩增出12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70.3%。两种标记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66处所有材料可以分为A、B 2个大类群;B类在相似系数0.620处又可分为7个亚类,10个天然双低早熟甘蓝型品系、2个甘蓝型亲本和4个新型品系聚在第Ⅰ亚类中,其余的51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分别聚在其他6个亚类中。对55份新型品系进行遗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品系都含有4种带型,各品系所含不同带所占比率不同。对各品系中含有白菜型亲本带所占比率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中白菜型亲本带所占比率与白菜型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为负相关(-0.52),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甘蓝型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为正相关(0.31),且达到显著水平。对试验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其来源进行分析(除与2个白菜型亲本间),遗传距离排名前20位的都来自新型品系之间或天然品系与新型之间,最大为0.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距离 甘蓝型油菜 SSR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开祥 陈翠萍 +1 位作者 贾永鹏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9-697,共9页
以两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无限花序近等基因系及4份不同背景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品系为材料,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比较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在各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限花序,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能提前终花和成熟、缩短主花... 以两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无限花序近等基因系及4份不同背景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品系为材料,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比较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在各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限花序,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能提前终花和成熟、缩短主花序长度、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性、增加分枝数,但对初花期、全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有限花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妍 赵志刚 余青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42,共7页
为获得自交亲和的白菜型油菜材料,利用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状导入白菜型油菜,并揭示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状的渗入过程和状态。芥白杂种后代BC1F1群体的自交亲和指数介于0.05~0.88,群体自交... 为获得自交亲和的白菜型油菜材料,利用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状导入白菜型油菜,并揭示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状的渗入过程和状态。芥白杂种后代BC1F1群体的自交亲和指数介于0.05~0.88,群体自交不亲和,而BC1F2和BC2F1群体自交亲和指数最高达到14.33,自交亲和的植株分别占35.5%和22.2%。对BC1F2和BC2F1植株自交亲和性状分离进行统计和测验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莱的自交亲和性状可能是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BC1F3和BC2F2群体中自交亲和植株显著增多,分别占75.3%和87.59/6。对BC1F2代和BC1F3代植株花粉管萌发观察和自交亲和指数比较均表明,芥白杂种后代植株获得的自交亲和性状是可遗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交 自交亲和 花粉管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开祥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提高品种的抗倒性,以甘蓝型有限花序品系4769为供体亲本,分别与早熟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44B和优良恢复系111R、122R、361R、536R杂交,并利用与有限花序基因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性状的辅助选择育种... 为提高品种的抗倒性,以甘蓝型有限花序品系4769为供体亲本,分别与早熟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44B和优良恢复系111R、122R、361R、536R杂交,并利用与有限花序基因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性状的辅助选择育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个与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S02、Indel02、BnW09和BnW18),可用于回交转育过程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有限花序性状、抗倒性明显增强的保持系Y144B、不育系Y144A、优良恢复系Y111R、Y122R、Y361R、Y536R;经杂交组配和区域试验选育出一个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株高适中,分枝低,抗倒伏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有限花序 抗倒伏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春油菜品种青杂7号的选育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亮 星晓蓉 +1 位作者 赵志 姚艳梅 《中国种业》 2011年第8期66-67,共2页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为73万hm^2。20世纪末,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60%左右,其产量低、品质差(高芥酸、高硫甙)。当时的甘蓝型油菜还不能在...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为73万hm^2。20世纪末,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60%左右,其产量低、品质差(高芥酸、高硫甙)。当时的甘蓝型油菜还不能在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早熟甘蓝型油菜育种研究.以期用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早熟 油菜品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选育 种植面积 高产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建黄籽资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妍 赵志刚 余青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95,189,共5页
通过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均非黄籽)种间杂交,创造出新的白菜型油菜黄籽资源,拓宽了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基础。芥白杂种F1和BC1 F1植株种子颜色均为褐色,BC1 F2和BC2 F1群体开始出现黄籽植株,黄籽植株染色体20~22条,花粉可染率5... 通过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均非黄籽)种间杂交,创造出新的白菜型油菜黄籽资源,拓宽了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基础。芥白杂种F1和BC1 F1植株种子颜色均为褐色,BC1 F2和BC2 F1群体开始出现黄籽植株,黄籽植株染色体20~22条,花粉可染率59%~92%,平均花粉可染率82%。 BC1 F2群体获得的5份黄籽材料对应的5个BC1 F3株系中有3个株系的单株种子仍为黄籽,未发生分离。 BC1 F3和BC2 F2群体共收获83份黄籽材料,其中上一代亲本为黄籽的材料有44份,约占53%。说明通过芥白种间杂交获得的黄籽性状是可遗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交 黄籽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表型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适合春油菜区的优异种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亮 林建荣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8,共9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甘蓝型油菜资源,以引进的124份和青海省2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利用50K SNP芯片分析了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春油菜环境下鉴定了开花期、茎秆强度、产量和品质等13个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资源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平... 为了更好地利用甘蓝型油菜资源,以引进的124份和青海省2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利用50K SNP芯片分析了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春油菜环境下鉴定了开花期、茎秆强度、产量和品质等13个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资源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4683,遗传距离大于等于0.5的资源对数占总对数的36.45%,表明这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所有资源按地理来源划分为6个类群,西北春油菜资源群内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但与国内其它4个类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平均遗传距离均超过了0.4。聚类分析表明,地理来源难以再作为遗传差异的有效判断依据。鉴定出具有茎直径超过17 mm、主茎木质部厚度超过1 mm、茎折断力超过80 N、茎秆强度超过40 N/cm^(2)、千粒重超过6 g、含油量超过48%等单一优良性状的资源若干份,可用于春油菜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筛选出22份综合性状优良的资源,构成两个杂交优势群,一个为西北和国外资源群,另一个为长江流域资源群,两个群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志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2,共3页
以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BC1F4群体植株为材料,确定适合杂种后代植株小孢子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处于单核靠边期且2.4~2.6mm的蕾最适合小孢子培养;NLN-10、NLN-13培养液中小孢子发育出胚情况较好;B5培养基中添加6-BA、... 以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BC1F4群体植株为材料,确定适合杂种后代植株小孢子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处于单核靠边期且2.4~2.6mm的蕾最适合小孢子培养;NLN-10、NLN-13培养液中小孢子发育出胚情况较好;B5培养基中添加6-BA、NAA对芥白杂种后代植株胚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种 小孢子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