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不同油茶砧木品种根系形态结构特征,为油茶砧木筛选和优化嫁接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了7个油茶砧木品种(‘XL82’‘GY12’‘GY13’‘GY14’‘EX4’‘8F-1’‘YX’),以油茶‘XL210’为接穗,测定不同砧穗组合油茶苗木的根总...通过分析不同油茶砧木品种根系形态结构特征,为油茶砧木筛选和优化嫁接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了7个油茶砧木品种(‘XL82’‘GY12’‘GY13’‘GY14’‘EX4’‘8F-1’‘YX’),以油茶‘XL210’为接穗,测定不同砧穗组合油茶苗木的根总长度、根表面积等9个根系性状指标,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对砧木根系形态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油茶苗木的根系形态指标存在差异。‘EX4’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连接数、节点数、根尖数和分叉数最大,分别为492.97 cm、117.17 cm 2、7.11 cm 3、1589.30个、1716.30个、985.00个、730.33个;‘8F-1’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55;‘XL82’的平均直径最大,为0.84 cm。细根(d≤2.00 mm)在总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中占比较高,‘GY12’在d≤2.00 mm径级根系长度和表面积中占比最高,‘8F-1’在d>5.00 mm径级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中占比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多个根系形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5.619%,‘EX4’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将7个油茶砧木品种分为3类,‘EX4’根系形态指标值最高,‘GY12’‘8F-1’‘GY14’和‘YX’根系形态指标值中等,‘XL82’和‘GY13’形态指标值最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一致。‘EX4’砧木在根系形态结构特征方面表现优良,可作为油茶‘XL210’的优良砧木品种进行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31.69%、31.46%、13.31%、63.44%、47.74%、22.45%、24.88%、38.43%、9.94%、14%和16.76%。干籽含油率分别与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0.61 x 1+0.52 x 2。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分析不同油茶砧木品种根系形态结构特征,为油茶砧木筛选和优化嫁接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了7个油茶砧木品种(‘XL82’‘GY12’‘GY13’‘GY14’‘EX4’‘8F-1’‘YX’),以油茶‘XL210’为接穗,测定不同砧穗组合油茶苗木的根总长度、根表面积等9个根系性状指标,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对砧木根系形态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油茶苗木的根系形态指标存在差异。‘EX4’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连接数、节点数、根尖数和分叉数最大,分别为492.97 cm、117.17 cm 2、7.11 cm 3、1589.30个、1716.30个、985.00个、730.33个;‘8F-1’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55;‘XL82’的平均直径最大,为0.84 cm。细根(d≤2.00 mm)在总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中占比较高,‘GY12’在d≤2.00 mm径级根系长度和表面积中占比最高,‘8F-1’在d>5.00 mm径级根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中占比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多个根系形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5.619%,‘EX4’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将7个油茶砧木品种分为3类,‘EX4’根系形态指标值最高,‘GY12’‘8F-1’‘GY14’和‘YX’根系形态指标值中等,‘XL82’和‘GY13’形态指标值最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一致。‘EX4’砧木在根系形态结构特征方面表现优良,可作为油茶‘XL210’的优良砧木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文摘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31.69%、31.46%、13.31%、63.44%、47.74%、22.45%、24.88%、38.43%、9.94%、14%和16.76%。干籽含油率分别与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0.61 x 1+0.52 x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