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授粉配置技术
1
作者 张婷 李建安 +5 位作者 龚玉子 杨昕悦 刘彩霞 王浩宇 谭晓风 李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授粉试验,测定座果率、果实发育情况、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油茶授粉组合效果。【结果】1)‘德字1号’的始花期在10月14日,较‘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分别早3、9、12和25天,5个油茶品种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华金’盛花期最长,从10月30日持续到11月26日,‘湘林97号’的初花期和盛花期相比‘德字1号’和‘华金’仅相遇9天和12天。2)5个油茶品种最终座果率最高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德字1号’、‘华鑫’ב华金’、‘湘林210’ב德字1号’和‘湘林97号’ב华鑫’,比其自然授粉分别高44.66%、43.94%、31.08%、16.38%和10.05%,其中,‘华鑫’花粉给‘湘林97号’授粉的单果质量高于其他父本的授粉效果。3)‘华鑫’花粉给‘华金’授粉后的干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最高,分别比‘华金’ב湘林97号’的果实显著高23.57%和36.89%(P<0.05)。‘湘林210’和‘华金’相互配置的果实含油率最高,均为7.60%。‘湘林97号’ב华鑫’的果实含油率比父本为‘德字1号’和‘华金’的组合果实含油率分别高15.65%和14.67%,差异显著(P<0.05)。4)(♀×♂)‘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华鑫’、‘华鑫’ב湘林97号’和‘湘林210’ב华鑫’授粉组合油茶母本的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授粉(P<0.05)。【结论】综合比较花期、座果率、果实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确定‘德字1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210’;‘华金’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德字1号’和‘湘林210’;‘华鑫’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97号’‘湘林210’和‘德字1号’;‘湘林210’的最佳授粉品种为‘湘林97号’,其次为‘华金’、‘华鑫’;‘湘林97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湘林210’。其中,‘华金’与‘华鑫’、‘华鑫’与‘湘林97号’、‘湘林210’与‘湘林97号’和‘德字1号’与‘湘林210’4组品种间适宜等比例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配置 授粉 座果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2
作者 陈代慧 陈永忠 +5 位作者 张震 刘彩霞 杨小胡 龙玲 陈隆升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系统评价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油茶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性状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 系统评价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油茶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性状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变异,油茶果实经济性状12项指标的变异范围为9.19%~41.18%,其中,单个鲜果质量变异系数最高,为41.18%,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为9.19%;脂肪酸组成6项指标的变异范围为2.68%~32.23%,硬脂酸变异系数最高,为32.23%,其次为花生烯酸,为28.8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为2.68%。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单个鲜果质量、果高、干籽含水率、500 g鲜籽数、鲜果出干籽率等性状影响果实的含油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18项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456%。根据油茶各品种主成分上荷载量和主成分得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XL67’‘XL69’‘XL4’‘GY15’‘GY14’。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单果含籽数、棕榈酸、亚油酸、鲜果出鲜籽率等6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油茶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出果实含油率较高的品种为‘XL67’,单果含籽数较高的品种为‘GY14’,棕榈酸、亚油酸含量较高的品种为‘GY13’,鲜果出鲜籽率较高的品种为‘XL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质差异对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4 位作者 李志钢 高晶 陈隆升 张震 刘彩霞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5,共6页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31.69%、31.46%、13.31%、63.44%、47.74%、22.45%、24.88%、38.43%、9.94%、14%和16.76%。干籽含油率分别与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0.61 x 1+0.52 x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作溶剂提取油茶粕中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5 位作者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1-93,共3页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温度、时间和pH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1∶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 h、pH为9时,茶皂...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温度、时间和pH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1∶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 h、pH为9时,茶皂素的提取率可达9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茶皂素 浸提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无性系不同生长时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陈隆升 马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即新梢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休眠期,选取产量不同的3个油茶无性系XL67、XL1和CK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无性系间净光合速... 在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即新梢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休眠期,选取产量不同的3个油茶无性系XL67、XL1和CK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无性系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XL67明显高于XL1和CK;3个无性系的蒸腾速率以果实生长期最高,休眠期最低;XL67、XL1与CK的平均光补偿点分别为51.4、52.0、51.8μmol/(m2.s),平均光饱和点分别为570、552、521μmol/(m2.s);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3个油茶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XL1与CK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光合特性 无性系 生长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新种质产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隆升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瑞 彭映赫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显著。以单株产油量为指标,初步筛选出高产新种质8份,其年平均产油量为0.6 kg/株以上。其中以C18单株产油量最高,为1.11 kg;C16、C38单株产油量也较高,分别为1.02 kg、0.93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新种质 鲜果含油率 单株产果量 单株产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小苗嫁接技术试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健 陈永忠 +5 位作者 陈隆升 彭邵锋 杨正华 王湘南 王瑞 马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嫁接方式、嫁接时间、砧木、接穗等因素对油茶小苗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明显;铝皮包扎方法的抽梢率达34.1%,显著高于嫁接膜包扎的抽梢率,且嫁接效率高;嫁接高度越低越有利... 研究了嫁接方式、嫁接时间、砧木、接穗等因素对油茶小苗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明显;铝皮包扎方法的抽梢率达34.1%,显著高于嫁接膜包扎的抽梢率,且嫁接效率高;嫁接高度越低越有利于嫁接成活和抽梢,3 cm嫁接高度的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达76.4%和24.6%;嫁接时间对抽梢率的影响较大,嫁接时间越早,抽梢率越高;1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达87.0%,明显高于2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但抽梢率较2年生砧木低;不同砧木品种及不同接穗品种和物种间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采用切接、铝皮包扎嫁接口、低嫁接高度和1年生砧木进行油茶小苗嫁接,能达到较好的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小苗嫁接 成活率 抽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实生长发育期氮磷钾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邵锋 陆佳 +4 位作者 马力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袁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以油茶果实和叶片为试材,分析测定N、P、K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N的含量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果实中P的含量在果实迅速生长期不断上升,在油脂合成阶段不断下降,叶片中P含量变化规律与果实基本一致;... 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以油茶果实和叶片为试材,分析测定N、P、K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N的含量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果实中P的含量在果实迅速生长期不断上升,在油脂合成阶段不断下降,叶片中P含量变化规律与果实基本一致;叶片中K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规律,果实中K含量随果实膨大始终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元素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植物油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振梅 黎继烈 +3 位作者 肖志红 吴红 李昌珠 刘汝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3,共5页
亚临界水萃取是一种以水作为萃取剂,萃取过程具有高选择性、绿色环保的新型萃取技术。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的原理、装置、影响因素及技术的应用,探讨了对其起到强化作用的各种技术的应用,重点综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应用于植物油料的研... 亚临界水萃取是一种以水作为萃取剂,萃取过程具有高选择性、绿色环保的新型萃取技术。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的原理、装置、影响因素及技术的应用,探讨了对其起到强化作用的各种技术的应用,重点综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应用于植物油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解决策略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料 亚临界水萃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提取油茶饼粕中茶油和茶皂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易笑生 刘汝宽 +4 位作者 肖志红 吴红 谷政伟 黎继烈 李昌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冷榨油茶饼粕,采用正丁醇提取冷榨饼粕中的茶油和茶皂素,对浸提时间、次数、温度以及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优化。用气质联用仪对试验提取的茶油和冷榨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 为了充分利用冷榨油茶饼粕,采用正丁醇提取冷榨饼粕中的茶油和茶皂素,对浸提时间、次数、温度以及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优化。用气质联用仪对试验提取的茶油和冷榨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浸提次数4次、料液比1∶1.36、温度80℃、浸提时间2.57 h条件下,茶油提取率(92.88±1.41)%,茶皂素提取率(43.2±0.94)%。通过气质分析发现,正丁醇提取的茶油和冷榨茶油的化学成分相似,表明正丁醇法提取的茶油能很好的保持茶油原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醇 茶油 茶皂素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转录组测序与SSR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震 许彦明 +9 位作者 陈永忠 李志钢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王瑞 李美群 唐炜 彭映赫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8,共6页
以油茶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MISA软件对SSR进行搜索,并对SSR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转录组中发现104 515个SSR,分布在80 724条Unigene中,分布密度为1/1. 48 kb,平均出现频率为33. 58%。主要的核酸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和二... 以油茶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MISA软件对SSR进行搜索,并对SSR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转录组中发现104 515个SSR,分布在80 724条Unigene中,分布密度为1/1. 48 kb,平均出现频率为33. 58%。主要的核酸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A/T和AG/CT是优势重复基元,重复比例最高的是10次。基序长度主要分布在12~20 bp之间,占总数的51. 71%。油茶转录组SSR位点具有显著的数量优势、丰富的类型和较好的多态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转录组 测序 SSR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林产量及病虫害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隆升 袁冬菊 +4 位作者 王瑞 陈永忠 许彦明 张震 彭映赫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为提高油茶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以及减少病虫害,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种百喜草、波斯菊、金鸡菊3种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林座果率、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内间种百喜草、金鸡菊和波斯菊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 为提高油茶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以及减少病虫害,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种百喜草、波斯菊、金鸡菊3种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林座果率、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内间种百喜草、金鸡菊和波斯菊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座果率,华金品种的幼林座果率为间种金鸡菊>波斯菊>百喜草,3月5日调查座果率分别是CK的1.59倍、1.47倍和1.23倍,10月17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2.13倍、2.10倍和1.56倍。当幼林品种为湘林210时,3月5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1.41倍、1.43倍和1.40倍,10月17日调查的座果率分别是CK的1.61倍、1.68倍和1.66倍,但3种间种模式间的座果率差异不显著。3种间种模式同样均能极显著提高油茶幼林产量,3种模式中以间作百喜草的油茶幼林产量最高,华金和湘林210的单株产果量分别为4.23 kg和6.00 kg,分别是CK的1.71倍和1.45倍。3种间种模式也均能极显著降低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发生,病情指数分别比CK减少了36.1%、44.5%和38.9%,其中以间种金鸡菊病情指数最低;虫害指数分别比CK减少了54.5%、44.4%和55.0%,其中以间作波斯菊虫害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间种 座果率 产量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隆升 陈永忠 +3 位作者 罗健 吴振明 彭晓锋 王瑞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20-23,共4页
通过研究4种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肥能显著促进容器幼苗生长,各施肥处理的苗高和地径均显著优于(P<0.05)对照,最佳施肥处理为2.5 g/100株的施肥量,间隔20 d的施肥频率,采用溶度0.2%~0.5%的水溶液进行浇... 通过研究4种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肥能显著促进容器幼苗生长,各施肥处理的苗高和地径均显著优于(P<0.05)对照,最佳施肥处理为2.5 g/100株的施肥量,间隔20 d的施肥频率,采用溶度0.2%~0.5%的水溶液进行浇灌的施肥方式;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容器杯大苗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肥料有效成分总量、N∶P∶K、施肥方式,其最佳施肥处理是N∶P∶K为4∶1∶1,肥料有效成分总量0.9 g/株,采用施肥量等量增加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容器苗 施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永忠 刘彩霞 +6 位作者 许彦明 张震 彭映赫 陈隆升 苏以荣 王瑞 唐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70,共10页
【目的】探究生草栽培对南方红壤区油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油茶林抚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留自然杂草(TZ)、清耕抚育除草(TF)、间种金鸡菊(TJ)和间种百喜草(TB)的油茶林,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土壤微... 【目的】探究生草栽培对南方红壤区油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油茶林抚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留自然杂草(TZ)、清耕抚育除草(TF)、间种金鸡菊(TJ)和间种百喜草(TB)的油茶林,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用Brokenstick、Zipf、Mandelbrot等模型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度格局,用零建模方法推断群落聚集过程,用群落平均变异度评价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并通过网络分析预测菌群间相互作用。【结果】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差异。TF处理土壤的全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最高,TF和TB处理间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无显著差异。TF、TJ和TB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占比超过50%,优势菌科为克氏菌科,占比超过12%;TZ处理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约占55.1%,优势菌科为丛毛单胞菌科,约占12.8%。Zipf-Mandelbrot模型对生草栽培下土壤微生物物种多度格局的拟合效果最优,TZ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结构更加均衡,其多度下降的幅度与其他处理相比较小,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较弱;TF和TB处理群落结构的均衡性较差。不同生草栽培处理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TF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平均变异度指数(AVD)值为0.411,稳定性最强;TZ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AVD值为0.634,稳定性最差。各土层的各处理间的β生物分类学指数(βNTI)绝对值均大于2,表明微生物群落变化为确定性演替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到决定性因素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与环境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在消除遗传差异后,环境对群落构建仍存在显著影响,而遗传距离和消除环境距离的遗传距离均对群落构建影响不显著,即生境过滤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存在影响。在生草栽培处理下,维持油茶群落稳定性的核心菌属有代尔夫特菌属、Methylotenera、红育菌属、鞘脂菌属和韦荣氏球菌属等。研究发现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敏感,全钾含量对酸杆菌门的影响极显著,对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影响显著;全磷含量对厚壁菌门的影响极显著。【结论】生草栽培对南方红壤区油茶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存在影响,土壤中钾含量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百喜草比较适宜作为油茶林的生草栽培草种。油茶林中保留自然杂草会降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清耕抚育除草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但群落组成格局不均衡,长期清耕会造成稀有种群损失,可能会导致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生草栽培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油茶新品种抑制物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瑞 陈隆升 +2 位作者 王湘南 彭映赫 陈永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0,共4页
以4个油茶新品种穗条为材料,研究插穗提取液的生根抑制物质,用白菜种子进行生物效应鉴定试验,分析抑制物质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提取液酸度以‘秋霞’最低,‘赤霞’次之;提取液中均含有酚类物质或其衍生物,其中‘晚霞... 以4个油茶新品种穗条为材料,研究插穗提取液的生根抑制物质,用白菜种子进行生物效应鉴定试验,分析抑制物质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提取液酸度以‘秋霞’最低,‘赤霞’次之;提取液中均含有酚类物质或其衍生物,其中‘晚霞’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秋霞’酚类物质含量最低,且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提取液原液中对白菜种子发芽率以‘赤霞’最高,且‘赤霞’提取液中白菜种子根系生长最佳,而‘秋霞’5倍稀释液中白菜种子根系生长最佳;‘赤霞’新稍长、根数及根长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新品种 插穗 生根抑制物 扦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提升思路 被引量:47
16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介绍了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现状、消费现状以及进口现状),从政策、企业、科技角度概述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深入剖析了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新品种、建立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推进机... 介绍了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现状、消费现状以及进口现状),从政策、企业、科技角度概述了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深入剖析了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选育和应用高产新品种、建立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推进机械化进程、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支撑平台等提升油茶产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产业 现状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资源调研及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永忠 陈隆升 +1 位作者 李儒法 马力 《热带林业》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通过调研,概述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特点,依据海南当地"山柚"和"山柚油"传统名称,提出确立"海南山柚油"的品牌战略思路。通过分析海南油茶的科技与产业现状,从良种选育、经营模式创新、品牌建设、科技支... 通过调研,概述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特点,依据海南当地"山柚"和"山柚油"传统名称,提出确立"海南山柚油"的品牌战略思路。通过分析海南油茶的科技与产业现状,从良种选育、经营模式创新、品牌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油茶 产业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质原料发酵制取酒精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美群 马力 +9 位作者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陈隆升 王瑞 许彦明 唐炜 彭映赫 李志钢 张震 《酿酒科技》 2017年第11期97-102,共6页
分别概述以稻草、玉米、高粱、小麦秸秆,油茶籽饼粕等纤维质为原料,在预处理、菌株选育及诱变、发酵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近况,为纤维质原料的发酵研究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纤维质 菌种 发酵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源调节对油茶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映赫 陈永忠 +4 位作者 许彦明 王瑞 陈隆升 马力 彭邵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通过调控叶果比,分析库源调节改变对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果处理(T1),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但其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库相同的条件下,留叶数增加,可溶性...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通过调控叶果比,分析库源调节改变对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果处理(T1),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但其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库相同的条件下,留叶数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有所升高;对于不同叶果比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留叶数目呈正相关关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呈单峰曲线类型,分别在4叶1果枝(T3)和5叶1果枝(T4)处理中达到最大值,增源扩库处理后,转化酶和淀粉磷酸化酶逐渐增加。因此,库源关系改变可显著影响油茶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酶活性,并更有利于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出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源调节 油茶 碳水化合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困难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钟友海 单伟平 +1 位作者 郝泽金 谢妍祎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国家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省油茶产业利好政策不断推出,茶油产量及市场需求同步提高,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机遇与困难共存。本文通过对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国家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省油茶产业利好政策不断推出,茶油产量及市场需求同步提高,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机遇与困难共存。本文通过对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油茶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产业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