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授粉配置技术
1
作者 张婷 李建安 +5 位作者 龚玉子 杨昕悦 刘彩霞 王浩宇 谭晓风 李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授粉试验,测定座果率、果实发育情况、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油茶授粉组合效果。【结果】1)‘德字1号’的始花期在10月14日,较‘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分别早3、9、12和25天,5个油茶品种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华金’盛花期最长,从10月30日持续到11月26日,‘湘林97号’的初花期和盛花期相比‘德字1号’和‘华金’仅相遇9天和12天。2)5个油茶品种最终座果率最高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德字1号’、‘华鑫’ב华金’、‘湘林210’ב德字1号’和‘湘林97号’ב华鑫’,比其自然授粉分别高44.66%、43.94%、31.08%、16.38%和10.05%,其中,‘华鑫’花粉给‘湘林97号’授粉的单果质量高于其他父本的授粉效果。3)‘华鑫’花粉给‘华金’授粉后的干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最高,分别比‘华金’ב湘林97号’的果实显著高23.57%和36.89%(P<0.05)。‘湘林210’和‘华金’相互配置的果实含油率最高,均为7.60%。‘湘林97号’ב华鑫’的果实含油率比父本为‘德字1号’和‘华金’的组合果实含油率分别高15.65%和14.67%,差异显著(P<0.05)。4)(♀×♂)‘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华鑫’、‘华鑫’ב湘林97号’和‘湘林210’ב华鑫’授粉组合油茶母本的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授粉(P<0.05)。【结论】综合比较花期、座果率、果实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确定‘德字1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210’;‘华金’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德字1号’和‘湘林210’;‘华鑫’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97号’‘湘林210’和‘德字1号’;‘湘林210’的最佳授粉品种为‘湘林97号’,其次为‘华金’、‘华鑫’;‘湘林97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湘林210’。其中,‘华金’与‘华鑫’、‘华鑫’与‘湘林97号’、‘湘林210’与‘湘林97号’和‘德字1号’与‘湘林210’4组品种间适宜等比例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配置 授粉 座果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代慧 陈永忠 +5 位作者 张震 刘彩霞 杨小胡 龙玲 陈隆升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系统评价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油茶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性状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 系统评价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油茶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性状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变异,油茶果实经济性状12项指标的变异范围为9.19%~41.18%,其中,单个鲜果质量变异系数最高,为41.18%,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为9.19%;脂肪酸组成6项指标的变异范围为2.68%~32.23%,硬脂酸变异系数最高,为32.23%,其次为花生烯酸,为28.8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为2.68%。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单个鲜果质量、果高、干籽含水率、500 g鲜籽数、鲜果出干籽率等性状影响果实的含油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18项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456%。根据油茶各品种主成分上荷载量和主成分得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XL67’‘XL69’‘XL4’‘GY15’‘GY14’。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单果含籽数、棕榈酸、亚油酸、鲜果出鲜籽率等6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油茶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出果实含油率较高的品种为‘XL67’,单果含籽数较高的品种为‘GY14’,棕榈酸、亚油酸含量较高的品种为‘GY13’,鲜果出鲜籽率较高的品种为‘XL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寻成峰 沈建才 +3 位作者 何之龙 张英 许彦明 王瑞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2,共9页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因素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短时间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测定、筛选和评估获得理想突变体,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油茶(Oil-tea Camelli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快速获得油茶优异种质材料,诱变育种技术已至少被应用于15个油茶品系的育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综述了木本植物诱变育种技术概况和油茶诱变育种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诱变育种机理和诱变影响因素,并从诱变材料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油茶树种特性的育种技术改进和诱变性状的机理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总结并说明了诱变育种是油茶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诱变育种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容器苗空气控根与分级培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邵锋 陈隆升 +4 位作者 殷元良 陈永忠 吴振明 彭晓锋 杨小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68,共3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研究托盘培育技术与分级培育对1年生油茶容器杯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生长显著提高,主根鲜重和干重比对照的分别提高10.0%、20.0%,托盘培育对须根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比对照...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研究托盘培育技术与分级培育对1年生油茶容器杯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生长显著提高,主根鲜重和干重比对照的分别提高10.0%、20.0%,托盘培育对须根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比对照的分别提高27.7%、31.2%;苗木分级培育显著促进了苗木的生长,采用分级培育处理的合格苗比例为73.3%,而对照仅为55.6%,合格苗比例比对照提高了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容器苗 空气控根 分级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震 周磊 +6 位作者 陈永忠 张英 王瑞 缪子琪 李志钢 龙玲 许彦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1,共9页
研究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培育油茶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0 g/株)、T1(1.0 g/株)、T2(1.2 g/株)、T3(1.4 g/株)、T4(1.6 g/株)5个缓释肥处理,测定油茶容器苗苗木生长和N... 研究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培育油茶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0 g/株)、T1(1.0 g/株)、T2(1.2 g/株)、T3(1.4 g/株)、T4(1.6 g/株)5个缓释肥处理,测定油茶容器苗苗木生长和N、P、K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油茶容器苗综合质量。结果表明,T3处理油茶容器苗苗高、地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整株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高,分别为66.55 cm、7.11 mm、10.49 g/株、10.37 g/株、14.24 g/株、35.10 g/株、2492.78 cm、584.92 cm2、40.96 cm3,分别比CK处理增加23.24%、16.94%、83.71%、121.11%、85.90%、94.35%、23.21%、37.36%、129.47%。T3处理油茶容器苗根N、P、K含量,茎N、P、K含量,叶N、P、K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25.03、12.59、73.74、90.40、12.75、41.95、172.40、15.81、88.60 mg/株,分别比CK处理增加62.80%、71.29%、59.85%、115.49%、175.38%、170.65%、133.45%、85.56%、129.1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容器苗不同养分含量之间,养分含量和生长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苗木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T3>T4>T2>T1>CK。综上,适量的缓释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油茶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缓释肥施用量以1.4 g/株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缓释肥 容器苗 苗木生长 根系发育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志超 何之龙 +3 位作者 陈永忠 邓雪梅 王瑞 赖杭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210’5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2号’同龄苗木为... 【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210’5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2号’同龄苗木为对照,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组(CK,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5%),干旱梯度设置轻度干旱(T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中度干旱(T2,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45%)和重度干旱(T3,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0%~35%)。每梯度进行光合荧光参数测定并采集叶片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1)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显著,光合参数中最小初始荧光(Fo)为显著性上升趋势,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部分表现极显著,且下降幅度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差异越显著。2)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叶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对10个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油茶抗旱性与10个指标存在显著相关,部分极显著相关。【结论】油茶具有一定的抗干旱性,在受干旱胁迫时品种之间的抗旱能力强度存在差异,‘湘林210’抗旱性能强于‘衡东2号’,因此在持续干旱条件下‘湘林210’存活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干旱胁迫 光合荧光特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摘时间对武陵山北部地区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春霖 顿春垚 +3 位作者 姚小华 单丹丹 陈伟 万松胜 《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0月18日之后,‘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53号’三个品种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经济指标变化趋于平稳,10月18日之后,四个油茶品种果油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摘时间 果油率 动态变化 干仁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无性系组合授粉亲和力的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小胡 陈隆升 +4 位作者 彭映赫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设计31个杂交授粉组合和4个自交授粉组合,研究了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湘林5(♂)×湘林67(♀)等7个组合具有较好的授粉亲和力,其座果率为47.3%~90.8%;湘林5(♂)&#... 通过设计31个杂交授粉组合和4个自交授粉组合,研究了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湘林5(♂)×湘林67(♀)等7个组合具有较好的授粉亲和力,其座果率为47.3%~90.8%;湘林5(♂)×湘林67(♀)、湘林67(♂)×湘林5(♀)、湘林3(♂)×湘林5(♀)、湘林3(♂)×湘林5(♀)的授粉座果率分别为90.8%、57.3%、86.5%和71.7%,湘林5(♂)×湘林5(♀)的自交座果率达到了68.0%。因此,在造林品种配置时,可将湘林5作为父本,湘林67、湘林3号作为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授粉亲和力 座果率 品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茶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优良品种‘XL1’芽苗砧嫁接苗为材料,研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0~80d)砧木与接穗中可溶性蛋白、可溶... 【目的】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茶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优良品种‘XL1’芽苗砧嫁接苗为材料,研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0~80d)砧木与接穗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砧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为嫁接体接口愈合提供能量,接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1.94~40.39mg/g,变化幅度不大;在输导组织分化前,接穗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砧木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平稳,且始终低于接穗;在形成贯通接穗和砧木的维管束桥时,砧木的POD活性较高,接穗的POD活性始终很低,维持在0.11~0.62U/mg。【结论】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OD活性高于接穗,而接穗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芽苗砧嫁接 接口愈合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隆升 陈永忠 +2 位作者 许彦明 彭映赫 彭邵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4,共6页
为了掌握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成因,为油茶的花果平衡调控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5年生、9年生2种不同林龄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芽数与当年春梢数呈正相关,其中5年生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 为了掌握油茶"大小年"现象的成因,为油茶的花果平衡调控技术提供依据。研究了5年生、9年生2种不同林龄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芽数与当年春梢数呈正相关,其中5年生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当年的植株产果量、座果率呈负相关,其中5年生林分别呈显著(p<0.05)、极显著(p<0.01)负相关。(2)5年生油茶林中只有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花芽数量、座果率较为均衡;30%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大,当年花芽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25%的植株为单株挂果量与花芽数量均较少;40%植株为单株挂果量较小,当年花芽数量较多。(3)9年生油茶林中15%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高,单株挂果为3.98~5.92 kg,花芽数为1 360~1 500个,座果率为18.9%~44.1%;25%的植株单株挂果量较大,花芽数量明显减少;30%植株单株产果量与花芽数均较低,35%的单株产果量较低,花芽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果 春梢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质差异对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4 位作者 李志钢 高晶 陈隆升 张震 刘彩霞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5,共6页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 以61份不同油茶种质果实为材料,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85%、31.69%、31.46%、13.31%、63.44%、47.74%、22.45%、24.88%、38.43%、9.94%、14%和16.76%。干籽含油率分别与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0.61 x 1+0.52 x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新品种‘晚霞’嫁接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瑞 陈隆升 +5 位作者 彭映赫 王湘南 彭邵锋 许彦明 马力 陈永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2,19,共5页
以4个不同品种为砧木的油茶嫁接苗为试材,对不同砧木油茶嫁接苗的嫁接亲和性的10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利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嫁接亲和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亲和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归纳成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 以4个不同品种为砧木的油茶嫁接苗为试材,对不同砧木油茶嫁接苗的嫁接亲和性的10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利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嫁接亲和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亲和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归纳成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100%;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一致,4个不同砧木品种嫁接亲和力由强到弱排序为:赤霞>秋霞>朝霞>晚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芽苗砧嫁接 亲和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作溶剂提取油茶粕中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5 位作者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1-93,共3页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温度、时间和pH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1∶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 h、pH为9时,茶皂...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温度、时间和pH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1∶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 h、pH为9时,茶皂素的提取率可达9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茶皂素 浸提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油茶良种花粉生活力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5 位作者 王瑞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罗健 唐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对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种源的油茶主栽良种进行了花粉生活力和萌发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油茶不同种源良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良种中的花粉生活力较高,花粉活力值范围在87.51%~66.... 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对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种源的油茶主栽良种进行了花粉生活力和萌发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油茶不同种源良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良种中的花粉生活力较高,花粉活力值范围在87.51%~66.98%之间,花粉萌发力值范围在87.91%~70.47%之间,显示了良种的优良特性;(2)湖南种源油茶良种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0%蔗糖+0.015%硼酸,江西和广西种源的良种通过调整蔗糖和硼酸浓度可使花粉萌发达最佳。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同时检测花粉生活力可以相互校验;(3)花粉生活力大小与品种内在遗传特性有关,也与立地和气候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良种 花粉 培养基 花粉生活力 萌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无性系不同生长时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陈隆升 马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即新梢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休眠期,选取产量不同的3个油茶无性系XL67、XL1和CK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无性系间净光合速... 在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即新梢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休眠期,选取产量不同的3个油茶无性系XL67、XL1和CK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无性系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XL67明显高于XL1和CK;3个无性系的蒸腾速率以果实生长期最高,休眠期最低;XL67、XL1与CK的平均光补偿点分别为51.4、52.0、51.8μmol/(m2.s),平均光饱和点分别为570、552、521μmol/(m2.s);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3个油茶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XL1与CK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光合特性 无性系 生长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粕最优培养基及混菌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5 位作者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7,共4页
以油茶粕为原料,筛选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优培养基及菌种组合。首先对油茶粕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处理蛋白质含量均为9%以上,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接着以米曲霉初筛油茶粕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培养基,获得了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热水... 以油茶粕为原料,筛选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优培养基及菌种组合。首先对油茶粕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处理蛋白质含量均为9%以上,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接着以米曲霉初筛油茶粕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培养基,获得了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热水脱皂的油茶粕16 g,麦麸1 g,葡萄糖2 g,(NH4)2SO41 g,水19 g。最后,通过平板点种试验及三角瓶发酵培养,获得油茶粕生产蛋白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接种比例:地衣芽孢杆菌10181︰黑曲霉︰葡萄汁酵母1445︰米曲霉=1︰1︰1︰1。发酵生成的粗蛋白含量为16.94%,较未发酵时的10.82%,提高了5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混菌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茶新种质产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隆升 陈永忠 +4 位作者 王瑞 彭映赫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 以杂交育种获得的38份种质为材料,以当年春梢作为穗条,采用随机区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不同种质间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8个种质间的自然座果率、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油量差异极显著。以单株产油量为指标,初步筛选出高产新种质8份,其年平均产油量为0.6 kg/株以上。其中以C18单株产油量最高,为1.11 kg;C16、C38单株产油量也较高,分别为1.02 kg、0.93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新种质 鲜果含油率 单株产果量 单株产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实生长发育期氮磷钾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邵锋 陆佳 +4 位作者 马力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袁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以油茶果实和叶片为试材,分析测定N、P、K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N的含量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果实中P的含量在果实迅速生长期不断上升,在油脂合成阶段不断下降,叶片中P含量变化规律与果实基本一致;... 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以油茶果实和叶片为试材,分析测定N、P、K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N的含量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果实中P的含量在果实迅速生长期不断上升,在油脂合成阶段不断下降,叶片中P含量变化规律与果实基本一致;叶片中K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规律,果实中K含量随果实膨大始终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元素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小苗嫁接技术试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健 陈永忠 +5 位作者 陈隆升 彭邵锋 杨正华 王湘南 王瑞 马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嫁接方式、嫁接时间、砧木、接穗等因素对油茶小苗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明显;铝皮包扎方法的抽梢率达34.1%,显著高于嫁接膜包扎的抽梢率,且嫁接效率高;嫁接高度越低越有利... 研究了嫁接方式、嫁接时间、砧木、接穗等因素对油茶小苗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明显;铝皮包扎方法的抽梢率达34.1%,显著高于嫁接膜包扎的抽梢率,且嫁接效率高;嫁接高度越低越有利于嫁接成活和抽梢,3 cm嫁接高度的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达76.4%和24.6%;嫁接时间对抽梢率的影响较大,嫁接时间越早,抽梢率越高;1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达87.0%,明显高于2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但抽梢率较2年生砧木低;不同砧木品种及不同接穗品种和物种间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采用切接、铝皮包扎嫁接口、低嫁接高度和1年生砧木进行油茶小苗嫁接,能达到较好的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小苗嫁接 成活率 抽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彦明 陈隆升 +2 位作者 张震 陈永忠 彭邵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探讨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为果壳的资源化利用及林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果壳吸附溶液中的Al^(3+)和Ca^(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模型拟合,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果壳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 探讨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为果壳的资源化利用及林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果壳吸附溶液中的Al^(3+)和Ca^(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模型拟合,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果壳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够提供与Al^(3+)和Ca^(2+)进行离子交换的H+;2)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Al^(3+)和Ca^(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39、11.04 mg/g;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Al^(3+)和Ca^(2+)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决定果壳吸附Al^(3+)和Ca^(2+)的速率;4)Al^(3+)和Ca^(2+)共存情况下,果壳对Al^(3+)的吸附高于Ca^(2+),且果壳对混合溶液中Al^(3+)和Ca^(2+)的吸附比单一溶液中的减少,二者之间存在竞争;5)油茶果壳是一种对Al^(3+)和Ca^(2+)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廉价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AL^3+ CA^2+ 吸附性能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