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粉质胚乳突变体we1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
1
作者 朱建平 李霞 +7 位作者 李文奇 许扬 王芳权 陶亚军 蒋彦婕 陈智慧 范方军 杨杰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3-551,共9页
【目的】对粉质胚乳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稻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从日本晴60Co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粉质皱缩胚乳突变体we1(white endosperm1),对其表型、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we1与9311杂交获得的F2群体对目标基因... 【目的】对粉质胚乳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稻米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从日本晴60Co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粉质皱缩胚乳突变体we1(white endosperm1),对其表型、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we1与9311杂交获得的F2群体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we1胚乳表现为白色粉质皱缩状,淀粉颗粒排列疏松且不规则;千粒重、株高、总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脂肪含量显著上升。遗传分析表明we1粉质皱缩胚乳性状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利用we1/9311 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WE1被定位在6号染色体短臂P16和P18之间约181 kb区间内,该区间包含2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s)。qRT-PCR结果显示,WE1的突变会影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WE1可能是一个参与淀粉合成的新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WE1调控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粉质胚乳 淀粉 理化性质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粉质胚乳突变体we2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
2
作者 朱建平 李文奇 +8 位作者 许扬 王芳权 李霞 蒋彦婕 范方军 陶亚军 陈智慧 吴莹莹 杨杰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从日本晴^(60)Co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粉质胚乳突变体we2(white endosperm2),对其表型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we2与9311杂交获得的F_(2)群体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细定位。we2胚乳表现为白色粉质,淀粉颗粒排列疏松且不规则;千粒重、... 从日本晴^(60)Co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粉质胚乳突变体we2(white endosperm2),对其表型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we2与9311杂交获得的F_(2)群体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细定位。we2胚乳表现为白色粉质,淀粉颗粒排列疏松且不规则;千粒重、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脂肪含量显著上升。遗传分析表明we2粉质胚乳性状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利用we2/9311 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WE2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长臂P38和P39之间约244 kb区间内,该区间包含2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qRT-PCR结果显示,we2胚乳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下调。本研究为WE2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乳 淀粉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其在水稻定向改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昊 陈涛 +7 位作者 姚姝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7,共6页
综述了分子标记的概念、特点、种类,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优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其在质量性状(稻米品质、抗病、抗虫性等)改良和数量性状(稻米产量、抗逆性、株型等)改良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 综述了分子标记的概念、特点、种类,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优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其在质量性状(稻米品质、抗病、抗虫性等)改良和数量性状(稻米产量、抗逆性、株型等)改良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水稻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定向改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5省市近10年国家审定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与其相应气候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端 黄雅 +3 位作者 朱晓妹 陆佳岚 方先文 李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7-1216,共10页
为揭示水稻的气象特征与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特征的相响应关系,收集了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及重庆5省市2005—2016年国审水稻品种信息以及5省市相近纬度(29.61°~33.5°)的9个地区相应的气象数据,系统分析了这些地区... 为揭示水稻的气象特征与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特征的相响应关系,收集了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及重庆5省市2005—2016年国审水稻品种信息以及5省市相近纬度(29.61°~33.5°)的9个地区相应的气象数据,系统分析了这些地区的国审水稻品种类型的产量、品质特征以及各地区气候因子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稻主产的5省市的近10年国审稻米产量逐年增加,稻米品质从东(江苏)到西(四川)品质变差。其中江苏以粳型常规稻为主;安徽和湖北均以籼型两系及三系杂交稻为主;四川和重庆则以籼型三系杂交稻为主;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的9个中稻的地区均能满足中稻生长季节的年度积温的条件,但是温度越高则对产量有负效应,种植时应避免过高温度,尤其是中国的东部(淮安),而年度的光照小时总数则对籽粒的外观和食味品质有显著的正效应,增加光照时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品质,这个效应尤其对长江流域中稻地区的西部(重庆)有益,为中国中稻地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类型 气候 产量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R的KASP标记开发及应用
5
作者 李文奇 许扬 +7 位作者 王芳权 朱建平 陶亚军 李霞 范方军 蒋彦婕 陈智慧 杨杰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R对水稻抗稻瘟病遗传改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根据其编码区变异位点开发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PCR KASP)标记,有利于提升PigmR育种利用的效率。【方法】通过序列比对明确Pi... 【目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R对水稻抗稻瘟病遗传改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根据其编码区变异位点开发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PCR KASP)标记,有利于提升PigmR育种利用的效率。【方法】通过序列比对明确PigmR基因编码区存在单核苷酸变异,开发KASP分子标记PigmR-K,通过对水稻品种和F_(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合稻瘟病表型鉴定,并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对标记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根据PigmR基因编码区序列第2503位存在特异性单核苷酸A>C变异,建立基于KASP的PigmR精准高效基因分型技术体系,通过对159份水稻品种、270份F_(2)群体单株以及247份BC_(1)F_(3)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检测,PigmR-K能够高效区分供试水稻材料的纯合抗病、纯合感病和杂合基因型,并与人工接种穗颈瘟症状一致。【结论】利用PigmR基因编码区变异位点开发的KASP标记PigmR-K具有精准高效等优势,有利于稻瘟病抗性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谱抗性 稻瘟病 PigmR基因 KASP 育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5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朱镇 赵凌 +3 位作者 赵庆勇 陈涛 王才林 张亚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1-164,167,共5页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南粳5758为材料,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相关指标及RVA谱特征值等,研究施...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南粳5758为材料,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相关指标及RVA谱特征值等,研究施氮量对南粳575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58稻米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300 kg/hm^(2)施氮量产量最高,稻米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南粳5758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黏度、外观和食味值等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胶稠度和硬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间,RVA谱特征值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外观、黏度和食味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时间、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明显降低,成糊温度上升,回复值先降后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5758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RVA谱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ta、Pi-b和Stv-b^i 被引量:52
7
作者 王军 杨杰 +4 位作者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5-981,共7页
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是长江中下游粳稻稻区两大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含有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的镇稻42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和P... 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是长江中下游粳稻稻区两大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含有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的镇稻42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和Pi-b的基因标记和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基因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将3个抗病基因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系7412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条纹叶枯病 Pi-ta Pi-b Stv-bi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被引量:37
8
作者 姚姝 陈涛 +6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2-1631,共10页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低直链淀粉含量 Pi-ta Pi-b Wx-mq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及GA20ox2、GA3ox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艳华 张亚东 +4 位作者 朱镇 赵凌 陈涛 赵庆勇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以5个水稻品种4叶1心期的幼苗为材料,比较研究了1μmol/LGA3和10mg/LABA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能够促进水稻地上部分伸长生长,抑制根伸长生长;同时,5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 以5个水稻品种4叶1心期的幼苗为材料,比较研究了1μmol/LGA3和10mg/LABA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能够促进水稻地上部分伸长生长,抑制根伸长生长;同时,5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呈上升趋势。10mg/LABA处理则严重抑制种子萌发和地上部伸长生长;5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呈现下降趋势。用RT-PCR方法对GA20ox2和GA3ox2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A3处理后,日本晴GA20ox2基因表达略微下调,其余4个品种的GA20ox2基因表达上调。ABA处理抑制GA20ox2基因表达。GA3ox2基因表达也受GA3和ABA调控。在南粳44、关东194和日本晴中,GA3诱导GA3ox2表达,ABA显著抑制GA3ox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霉素 脱落酸 矮秆基因 基因表达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技术检测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涛 骆名瑞 +7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4,共6页
根据Wx-mq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变异,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的方法设计特异引物,对1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以及武育粳3号(不含Wx-mq基因)/关东194(含Wx-mq基因)的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依据其PCR产物的带型,... 根据Wx-mq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变异,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的方法设计特异引物,对1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以及武育粳3号(不含Wx-mq基因)/关东194(含Wx-mq基因)的F2分离群体进行扩增,依据其PCR产物的带型,可以准确区分出Wx-mq基因纯合、非Wx-mq基因纯合以及杂合基因型三种类型,其电泳结果与成熟后对胚乳外观特性鉴定完全一致。因此,作为一种简单、低成本的实用技术,四引物ARMS-PCR可以广泛用于Wxmq基因水稻的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直链淀粉含量 Wx—mq基因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8
11
作者 王才林 张亚东 +6 位作者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李余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27,共7页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近十年来在粳稻品质、抗性和产量潜力改良方面的理论研究与育种成果。实践证明,选用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早代选择,可显著提高育种效果;对鉴定...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近十年来在粳稻品质、抗性和产量潜力改良方面的理论研究与育种成果。实践证明,选用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早代选择,可显著提高育种效果;对鉴定难度大的性状利用主基因功能标记和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多基因聚合速度。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选择应注意产量构成因素与株型性状间的相互协调,特别要重视稳产性、广适性、抗倒性和后期熟相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抗病 高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 被引量:35
12
作者 姚姝 陈涛 +5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赵庆勇 周丽慧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筛选、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系宁9108。利用与水稻优质及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初步建立了优质、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也为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暗胚乳突变基因 抗条纹叶枯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聚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杨艳华 朱镇 +7 位作者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张颖慧 董少玲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的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增施氮、钾肥对水稻倒伏有显著影响。表明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对品种抗倒伏能力影响较大,这些性状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伏指数 茎秆形态性状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5 位作者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5,共9页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 粒形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ALS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芳权 杨杰 +6 位作者 范方军 李文奇 王军 许扬 朱金燕 费云燕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31,共8页
选育和利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通过筛选水稻资源,发现了抗除草剂材料金粳818,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碱基存在一个由G到A的碱基变异,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从而具有除草剂抗性。本研究基于该位点的碱基变异... 选育和利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通过筛选水稻资源,发现了抗除草剂材料金粳818,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碱基存在一个由G到A的碱基变异,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从而具有除草剂抗性。本研究基于该位点的碱基变异,设计了11条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ic-specific PCR,AS-PCR)引物,经过优化筛选,获得两个引物组合F1N(S1/S9)和F1M(S1/S10),将该标记命名为AS-ALS。利用F2群体及其亲本和杂交种,结合AS-ALS标记检测和除草剂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感除草剂ALS-G等位基因型只能被F1N引物对有效扩增,抗除草剂ALS-A等位基因型只能被F1M引物对有效扩增,而杂合基因型能同时被两对引物F1N和F1M扩增,ALS-A纯合或杂合等位基因型都表现抗除草剂,ALS-G纯合基因型表现感除草剂。因此本研究开发的标记能有效区分除草剂抗性基因的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表型完全对应。该标记用于回交育种,可以选择ALS-A杂合基因型单株,剔除ALS-G纯合等位基因型,在自交的F2保留ALS-A纯合基因型单株,连续自交,能快速获得除草剂抗性稳定的水稻材料。该除草剂抗性基因的功能标记还可用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资源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9
16
作者 赵凌 赵春芳 +1 位作者 周丽慧 王才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从种植面积、单产、总产等方面对世界粮食和水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水稻生产在中国和世界粮食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世界 中国 水稻 生产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亚东 张颖慧 +8 位作者 董少玲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粒型性状的QTL 18个,分布于第2、3、5、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QTL 5个,控制粒宽的QTL 6个,控制粒厚的QTL 7个。两年间均能检测到的QTL有7个,分别为粒长QTL qGL3.1,粒宽QTL qGW2.1、qGW2.2、qGW5.1、qGW5.2,粒厚QTL qGT2.3、qGT3.1;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19%、4.42%、29.41%、10.37%、7.61%、21.19%和17.06%。第2染色体RM1347-RM5699区间是粒长、粒宽、粒厚的共同标记区间。第3染色体RM6080-RM6832区间为粒长qGL3.1、粒厚qGT3.1共同标记区间。1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TD70,且增效作用显著。定位的大部分位点包含已报道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要粒型基因;除第2染色体的qGW2.1(qGT2.1)、qGW2.3、qGL2.2和第12染色体的qGT12等位点已有粒型性状相关报道外,定位的qGT2.2,qGW9和qGT9可能是新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特大粒 重组自交系 粒型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Stv-b^i和Wx-mq基因改良武育粳3号条纹叶枯病抗性和食味品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涛 吴昊 +8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于新 赵春芳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7-474,共8页
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供体,采用回交育种的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性和食味品质。在连续回交和自交的过程中,利用与Stv-bi和Wx-mq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条纹叶... 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供体,采用回交育种的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性和食味品质。在连续回交和自交的过程中,利用与Stv-bi和Wx-mq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在BC3F4世代中筛选到10个具有Stv-bi Stv-bi WxmqWx-mq纯合基因型的改良系。性状分析表明,这些品系保留了受体亲本武育粳3号农艺性状,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明显改良,同时,食味、外观品质也大幅提升。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K01和K04两个优异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食味品质 Stv-b^i基因 Wx-mq基因 聚合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叶片形态QTL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丽慧 赵春芳 +7 位作者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颖花数、千粒重、结实率)相关QTL。结果表明,CSSLs群体的叶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片性状与主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形态多数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显著相关性。两年共定位到20个叶片性状QTL,分布于第1、3、4、5、6、9、11共7条染色体的10个区间,贡献率为3.82%~14.61%,其中贡献率大于10%有6个,多个QTL成簇分布在相同区间,3个QTL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8个QTL为前人未报道的新位点。两年共检测到16个与控制主穗产量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5、7、8、10共7条染色体13个区间,其中有7个主穗产量相关QTL所在5个区间与叶片形态14个QTL所在区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叶片形态 产量 主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新型叶色突变体的形态结构与遗传定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育红 王宝和 +5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刘广青 左示敏 张洪熙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93,共7页
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 所用水稻叶色突变体为自然突变,并命名为白淮稻7号,其叶色表型为绿-白-绿,且突变表型只有在移栽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损伤信号胁迫下才会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叶色转白前,突变体生长态势、叶色、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与野生型差异不大;叶色转白后,突变体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叶色转白前,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逐渐降解,基粒片层减少、基粒数量明显减少,且在成熟后突变体叶色黄化、植株变矮小。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该突变体与江西1587的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分子标记L59.2-7和L64.8-11之间大约740.5kb的区间内。认为该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基因,暂命名为GW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形态结构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