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curcumin)是19世纪70年代首次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外观为橙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通常认为,它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是19世纪70年代首次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外观为橙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通常认为,它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多重生物学功能,且其色泽稳定,几乎无毒,因此,它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作为一种绿色天然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水产动物饲料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姜黄素(curcumin)是19世纪70年代首次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外观为橙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通常认为,它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多重生物学功能,且其色泽稳定,几乎无毒,因此,它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作为一种绿色天然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水产动物饲料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文摘【目的】明确浙江嘉善某养殖场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并探究益生菌与牛蛙腐皮病病原菌间的相互作用,为今后利用益生菌防控牛蛙腐皮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 DNA序列扩增,确定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根据药敏试验筛选抗菌药物,并从生物防控的角度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与致病菌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从患病牛蛙的内脏及体表溃烂处共分离获得9株疑似致病菌株,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菌株NWt-2为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确定菌株NWt-2为布韦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ouvetii)。菌株NWt-2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和硫酸阿米卡星等5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磺胺嘧啶、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大观林可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不敏感(耐药)。浓度为105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紫色杆菌对菌株NWt-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5±0.46和0.97±0.38 mm。【结论】布韦不动杆菌是引起浙江嘉善养殖牛蛙发生腐皮病的致病菌,可选用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和硫酸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进行防治。鉴于枯草芽孢杆菌对布韦不动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当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的情况下,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进行生物防控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