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裴步祥 毛飞 +3 位作者 李德广 赵同应 刘占贞 胡良温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69-573,共5页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麦 地膜 复盖 气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养才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2期9-15,共7页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类型。指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气象灾害是气候变量的波动性、不连续性的变化引起,既与天气异常密切相关,又与农业对象紧密联系。同时分析了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受害对象及...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类型。指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气象灾害是气候变量的波动性、不连续性的变化引起,既与天气异常密切相关,又与农业对象紧密联系。同时分析了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受害对象及其危害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低温冷害 不连续性 气候异常 低温危害 波动性 天气异常 寒害 农作物产量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和西太平洋爆发性温带气旋发生的气候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3—1988年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温带气旋及其爆发性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1014个温带气旋发生,其中有1/5达到了爆发性发展的强度,构成了西太平洋爆发性海洋气旋的一部分.它占整个西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总频... 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3—1988年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温带气旋及其爆发性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有1014个温带气旋发生,其中有1/5达到了爆发性发展的强度,构成了西太平洋爆发性海洋气旋的一部分.它占整个西太平洋爆发性气旋总频数(包括不同来源)的51%.进而对这类爆发性气旋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概括出了它们的气候学特征.比较亚洲大陆、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爆发性温带气旋表明,西太平洋地区不仅频繁而且强烈.而东、西太平洋地区发生海洋爆发性气旋的对比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东太平洋地区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气旋 气候学 温带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气象成因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茂新 叶一舫 张青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本文分析了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气象成因。前期干旱、少雨及5月上旬气温的显著偏高;是发生特大火灾的气候背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属于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只有-3—-6℃,有机物分解缓慢,使林内可燃物越积越多,是发生火... 本文分析了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气象成因。前期干旱、少雨及5月上旬气温的显著偏高;是发生特大火灾的气候背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属于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只有-3—-6℃,有机物分解缓慢,使林内可燃物越积越多,是发生火灾的物质基础。在已有大量火源存在的情况下,正逢有强干冷锋过境,平均风速达8—12m/s,最大17.0m/s,使火势急速蔓延,是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最关键因素。地形与气温、积雪有密切关系,也对火场的蔓延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森林火灾 蔓延速度 干冷锋 年平均气温 有机物分解 气象条件 地被物 综合指标法 森林大火 寒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用于人工冰核研究的2m^3等温云室 被引量:19
5
作者 酆大雄 王云卿 +1 位作者 陈汝珍 蒋耿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2-79,共8页
本文介绍了一个以研究人工冰核为主要目的的2m^3等温云宝及其结构、测量仪器、实验程序及性能特点。井用对三种不同配方发生的碘化银气溶胶成核率检测结果与国外同类云室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已进行的各种试验表明,云室性能稳定,重复性好... 本文介绍了一个以研究人工冰核为主要目的的2m^3等温云宝及其结构、测量仪器、实验程序及性能特点。井用对三种不同配方发生的碘化银气溶胶成核率检测结果与国外同类云室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已进行的各种试验表明,云室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是进行人工冰核研究的有效的专用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 人工 天气 等温 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亚大气环流和季风的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朱抱真 丁一汇 罗会邦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6,共13页
为了纪念我国现代气象的奠基人竺可祯先生,本文回顾了自竺先生“东南亚季风和中国雨量开创性论文发表以后在东亚大气环流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给一部分讨论了大气坏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第二部分讨论了海陆差异和地形在季风发展的动力... 为了纪念我国现代气象的奠基人竺可祯先生,本文回顾了自竺先生“东南亚季风和中国雨量开创性论文发表以后在东亚大气环流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给一部分讨论了大气坏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第二部分讨论了海陆差异和地形在季风发展的动力和热力过程中的作用,这包括冬季风、夏季风以及有关的热源和热汇。第三部分讨论了季风降水,尤其重点介绍了中尺度扰动、低空急流和梅雨的年际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大气 环流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大气气溶胶组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慈光 李民 +3 位作者 张永萍 李洪珍 朱沛然 任孟眉 《南极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36-43,共8页
南极地区提供了地球上最好的研究气溶胶的背景组成场所,为此,我们用八级阶式撞击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的样品。采样于1986年间在南极中国长城站进行,样品分析方法是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法(PIXE)。为了研究不同元素的富集因子,将全部结果... 南极地区提供了地球上最好的研究气溶胶的背景组成场所,为此,我们用八级阶式撞击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的样品。采样于1986年间在南极中国长城站进行,样品分析方法是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法(PIXE)。为了研究不同元素的富集因子,将全部结果分为两组,粒径大于10/μm粒子为粗粒,小于10/μm的粒子为细粒,并且还讨论了粗、细粒中各元素的相关因子,长城站气溶胶所测元素结果与其他地区采样点所测结果作了比较,证明南极地区是地球上良好的背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IXE 南极 长城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边界层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乐泉 李兴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本文利用能量闭合的二维非线性、非定常模式,结合地面热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城市热岛和城市热岛环流以及其它相关的城市边界层参量的发展演变规律;同时探讨了在城市污染面源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扩散、输送问题.模拟结果得到了天津市城市热... 本文利用能量闭合的二维非线性、非定常模式,结合地面热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城市热岛和城市热岛环流以及其它相关的城市边界层参量的发展演变规律;同时探讨了在城市污染面源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扩散、输送问题.模拟结果得到了天津市城市热岛观测资料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大气 边界层 热岛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冷空气爆发后陆地变性的物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强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本文对1981年不同月份8次东亚冷空气活动的陆地变性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用相似理论方法,直接计算了地面的感热和潜热的湍流交换及拖曳系数,又利用收支法和物理参数化方法计算了视热源视水汽汇的收支以及长短波辐射的加热和冷却作用。... 本文对1981年不同月份8次东亚冷空气活动的陆地变性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用相似理论方法,直接计算了地面的感热和潜热的湍流交换及拖曳系数,又利用收支法和物理参数化方法计算了视热源视水汽汇的收支以及长短波辐射的加热和冷却作用。发现南下冷空气一经离开源地就开始了明显的变性过程。在冬季,变性强度随冷性气团向东南移动而逐渐增强,到达海上时变性最剧烈;在夏季,温湿变性最大区出现在我国北方,并且在陆上的变性强度比冬季要强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冷空气 陆地 温度 湿度 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风场客观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秀华 李兴生 +1 位作者 吕乃平 施鲁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研究了直接差分法,变分法以及辐散直接调整法在中尺度风场客观分析方法应用中的优缺点。直接差分法得到的整层辐散值最小,所用机时最短,但计算区域上部的垂直速度值偏大。变分法可以克服直接差分法垂直速度值偏大的缺陷...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研究了直接差分法,变分法以及辐散直接调整法在中尺度风场客观分析方法应用中的优缺点。直接差分法得到的整层辐散值最小,所用机时最短,但计算区域上部的垂直速度值偏大。变分法可以克服直接差分法垂直速度值偏大的缺陷,但所用的机时多几十倍。辐散直接调整法具有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调整后的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较合理,机时饺变分法少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系统 客观分析 垂直速度 散度场 数值试验 变分法 差分法 三维风场 辐合 计算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及一些国家小麦产量波动规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镡 周红 蓝鸿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6-336,共1页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增加及气候异常,使得世界粮食储备量锐减。可以认为,在不太短的时期内,农业产品的供求矛盾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制订农业宏观规划和经济决策时,不能忽视世界农业产品产量的...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增加及气候异常,使得世界粮食储备量锐减。可以认为,在不太短的时期内,农业产品的供求矛盾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制订农业宏观规划和经济决策时,不能忽视世界农业产品产量的波动及预报这一重要信息。据此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用世界、中、美等小麦主要生产国和地区的小麦单产资料 Y(1949—1986年12个国家,1960—1986年23个国家和地区)做如下处理和计算:①计算小麦单产 Y 的变异系数 C_v;②将小麦单产 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波动 世界农业 气候异常 储备量 变异系数 分段线性 农业产品 本项 波动周期 宏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粮经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全胜 张养才 霍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东部主要丘陵山地的农业气候生态环境分析,探讨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不同山系和不同坡向的种植适宜性。结果表明:(1)限制粮食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是热量。粮食作物(水稻)受生长季热量和秋季低温影...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东部主要丘陵山地的农业气候生态环境分析,探讨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不同山系和不同坡向的种植适宜性。结果表明:(1)限制粮食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是热量。粮食作物(水稻)受生长季热量和秋季低温影响明显,经济林木(柑桔、茶树等)主要是冬季冻害的危害。(2)双季稻栽培在北亚热带的上限高度以北坡100m和南坡200m为宜,中亚热带为400—500m。(3)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重点是茶树,但神农架南坡应把柑桔摆在首位;中亚热带应是柑桔、茶树并举,南亚热带低海拨处(低于海拔100米)的气候生态环境适宜种植香蕉、荔枝等。此研究为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气候 粮食作物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日射表倾斜效应的研究(Ⅱ)——物理机制初探
13
作者 葛洪川 邸乃力 +1 位作者 李申生 王炳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7-312,共6页
本文从总日射表传感器的热平衡出发,分别对黑白型和全黑型总日射表内各种传热方式随倾角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得出总日射表内对流换热随倾角的变化是造成倾斜效应主要原因的结论。文中还指出了影响总日射表体内对流换热变化的各项... 本文从总日射表传感器的热平衡出发,分别对黑白型和全黑型总日射表内各种传热方式随倾角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得出总日射表内对流换热随倾角的变化是造成倾斜效应主要原因的结论。文中还指出了影响总日射表体内对流换热变化的各项因素,并对黑白型表的倾斜效应大于全黑型表以及首次发现的方位和辐照水准对倾斜效应的影响等原因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日射表 倾斜效应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降水化学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国安 纪湘明 +6 位作者 房秀梅 符基萌 吴凡 俞香仁 苏维瀚 宋文质 李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0-368,共9页
庐山大气降水中离子浓度随高度降低而增高,但 pH 值减小。锋面过境降水与变性高压西南侧降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以及山下与山上测点离子浓度比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气流来向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气溶胶对降水中 SO<sub>4</sub>&l... 庐山大气降水中离子浓度随高度降低而增高,但 pH 值减小。锋面过境降水与变性高压西南侧降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以及山下与山上测点离子浓度比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气流来向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气溶胶对降水中 SO<sub>4</sub><sup>=</sup>贡献为91.0%。气流不同来向影响气溶胶浓度。不同天气过程、不同离子的云下冲刷过程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化学 垂直分布 锋面过境 大气降水 数浓度 离子浓度 冲刷过程 天气过程 观音桥 地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日射表倾斜效应的研究(Ⅰ)——实验装置及结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炳忠 葛洪川 +1 位作者 邸乃力 李申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总日射表倾斜效应测量装置的各有关系统、调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可靠性。采用了微机控制的自动采集系统,提高了测量质量,大大扩展了研究范围。在一年多的研究期内,先后共收集了各种测试数据近60万个,对国产的... 本文介绍了总日射表倾斜效应测量装置的各有关系统、调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可靠性。采用了微机控制的自动采集系统,提高了测量质量,大大扩展了研究范围。在一年多的研究期内,先后共收集了各种测试数据近60万个,对国产的4种仪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也对部分国外仪表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倾斜效应的方位影响和倾斜效应有随辐照水准增加而增强的趋势。明确了全黑型仪表的倾斜效应低于黑白型的规律,用黑白型仪表做倾斜测量时,应事先做好定方位定倾斜的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射表 倾斜效应 实验装置 太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符基萌 曾宪英 +1 位作者 温玉璞 苏维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2-199,共8页
本文根据TOGA(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第二航次中采集的36个雨水样品,对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降水与大陆污染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上差异显著,海洋降水基本未受人为排放的影响,但化学组成相当程度上受海洋... 本文根据TOGA(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第二航次中采集的36个雨水样品,对西太平洋降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降水与大陆污染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上差异显著,海洋降水基本未受人为排放的影响,但化学组成相当程度上受海洋气溶胶的支配,其中Cl^-、Na^+、Mg^(2+)、Ca^(2+)等离子主要来自降水对海盐气溶胶的淋洗和冲刷,海洋生物代谢过程排放的NO和有机硫化物使降水中NO_3^-,SO_4^(2-)得到富集,在赤道附近富集效应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降水 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计算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邵庆秋 周明煜 李兴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7,共9页
整体传输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洋面海气通量的方法。在作气候平均计算时,存在两种平均方法:方法一F_1=AB及方法二F_2=AB。显然,方法一是合理的,而方法二是对方法一的近似。本文利用COADS资料针对不同的平均时间计算分析了方法二对方法... 整体传输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洋面海气通量的方法。在作气候平均计算时,存在两种平均方法:方法一F_1=AB及方法二F_2=AB。显然,方法一是合理的,而方法二是对方法一的近似。本文利用COADS资料针对不同的平均时间计算分析了方法二对方法一的近似程度,结果表明:利用方法二计算长期气候平均,平滑时间超过5天则对计算结果必须进行订正;对感热和潜热通量,月平均方法二在20%的精度内可代替方法一,而旬平均方法二则可在10%的精度内代替方法一;动量通量月平均和旬平均精度分别为40%和20%。因此方法二在计算月平均动量通量时必须作订正,或直接用方法一进行计算,本文同时计算比较了1972年(E1 Nino年)和1975年(非E1 Nino年)太平洋洋面的各项能量及总能量收支,发现1972年洋面能量收支年变化幅度比1975年小得多,其差别主要决定于感热和潜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洋面 动量 感热 潜热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候数值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志鹏 朱瑞兆 尹晓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1-279,共9页
本文利用中国432个气象站的30年整编资料,运用数值方法对中国气候进行了区划,并与以往的中国气候区划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数值气候区划方法具有客观定量之优点,又因引进了相似度的概念,使得不同气候型之间可以进行... 本文利用中国432个气象站的30年整编资料,运用数值方法对中国气候进行了区划,并与以往的中国气候区划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数值气候区划方法具有客观定量之优点,又因引进了相似度的概念,使得不同气候型之间可以进行定量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带 中国气候 气候型 气候要素 区划方法 气候区划 相似度 集中度 定量比较 气象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对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兴生 朱翠娟 李乐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本文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倾斜地形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地形坡度的存在增强了低层风的切变,削弱了城市热岛环流的强度。
关键词 坡地 城市 热岛 环流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气溶胶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符基萌 曾宪英 +1 位作者 温玉璞 苏维瀚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63,共10页
本文根据TOGA计划第二航次中采集的气溶胶样品对西太平洋气溶胶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气溶胶中Si,Fe,Mn,Ti等地壳元素以及Cu,Zn等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较陆地相对清洁区气溶胶低。但在近大陆海洋气溶胶中Cu,Fe,K,Si,... 本文根据TOGA计划第二航次中采集的气溶胶样品对西太平洋气溶胶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气溶胶中Si,Fe,Mn,Ti等地壳元素以及Cu,Zn等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较陆地相对清洁区气溶胶低。但在近大陆海洋气溶胶中Cu,Fe,K,Si,S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海域内气溶胶微量元素的浓度呈现出地理位置和季节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气溶胶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