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Y-2B气象卫星红外通道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与在轨辐射定标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戎志国 邱康睦 +1 位作者 胡秀清 张玉香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12,共5页
FY 2B是自旋稳定卫星 ,红外通道无法进行在轨星上绝对定标 .FY 2B发射前的地面实验室定标方案参照了FY 2A在轨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 ,定标结果十分理想 .在轨电子学定标数据修正红外通道的量化关系 。
关键词 FY-2B气象卫星 红外通道 发射前实验室定标 在轨辐射定标 自旋稳定卫星 比较研究 亮温 辐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和LAPS-WRF模式系统的云天太阳辐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程兴宏 刘瑞霞 +4 位作者 申彦波 朱蓉 彭继达 杨振斌 徐洪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7-589,共13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受云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模拟云天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对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围绕如何减小中尺度气象模式的云初始场误差,进而改进云天的太阳辐射模拟这...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受云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模拟云天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对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围绕如何减小中尺度气象模式的云初始场误差,进而改进云天的太阳辐射模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卫星资料同化的LAPS(Local Analysis Prediction System)多时间层三维云分析同化方法,改进三维云结构,并将LAPS模式输出结果作为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初始场,模拟了2008年1月及夏季(6~8月)北京地区的总云量和总辐射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的模拟改进效果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同化前后的总云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部分时次总云量的模拟值低于观测值;大部分多云及降水时段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1月晴天、多云天以及夏季晴天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同化前后两者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晴天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值,1月多云条件下多数时段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减小不明显,与总云量的改进效果不显著有关。夏季多云、有降水及6月典型降水三种天气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稍差,同化后两者的相关性较同化前有所改进,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改进效果较明显;同化前总辐射模拟误差较大,而同化后误差显著减小,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同化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较同化前分别减小了102.6 W m^(-2)和355.9%,最大相对误差减小更显著;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的比例高达75%,即大部分时刻同化后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模拟效果的显著改进与总云量的改进密切相关,即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增加,云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导致模拟总辐射减小,即更接近于实测总辐射值。研究结果对于多云和降水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的模拟效果改进、太阳能资源客观评估以及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太阳辐射 光伏发电 太阳能 LAPS—WRF模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三号卫星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明森 袁新哲 +5 位作者 刘建强 叶小敏 张庆君 赵良波 安大伟 彭勇钊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7-171,共5页
高分三号(GF-3)卫星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多模式观测能力,既能够采用宽幅成像模式获取台风风场、台风路径的信息,也能够采用高分辨率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台风登陆区域进行精细观测,可以为台风监测、预报及台风灾害评估提供有效数... 高分三号(GF-3)卫星具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多模式观测能力,既能够采用宽幅成像模式获取台风风场、台风路径的信息,也能够采用高分辨率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台风登陆区域进行精细观测,可以为台风监测、预报及台风灾害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文章介绍了2017年7月以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首次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对中国附近海域台风进行监测情况。论述了台风监测流程及台风监测专题产品生产方法,可为今后雷达卫星台风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三号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台风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在轨绝对辐射定标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李 顾行发 +5 位作者 余涛 李小英 高海亮 张玉香 李家国 向雅莉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1期37-41,83,共6页
利用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对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绝对辐射定标,由CE312热红外辐射计测量水面辐亮度,结合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4.0计算大气透过率和上行程辐射,同时进行CE312通道与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光谱匹配,计算传感器入瞳处等效... 利用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对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绝对辐射定标,由CE312热红外辐射计测量水面辐亮度,结合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4.0计算大气透过率和上行程辐射,同时进行CE312通道与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光谱匹配,计算传感器入瞳处等效辐亮度值。通过2010年8月1日和5日两组传感器入瞳等效辐亮度值和卫星通道计数值回归得到该卫星通道绝对定标系数,并使用内蒙达里湖水面辐射校正场2010年6月29日实测数据对定标结果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达里湖 绝对辐射定标 辐射传输 辐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1月哈尔滨PM_(2.5)重污染形成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耿心泽 刘畅 +3 位作者 刘旭艳 王玉龙 张智清 梁林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分析2020年1月哈尔滨重污染事件期间PM_(2.5)的化学组成和影响因素,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和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定量评估区域传输对PM_(2.5)的贡献,讨论该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_(2.5)重污染事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其中生物... 分析2020年1月哈尔滨重污染事件期间PM_(2.5)的化学组成和影响因素,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和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定量评估区域传输对PM_(2.5)的贡献,讨论该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_(2.5)重污染事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其中生物质燃烧的贡献显著,而极低气温(-18.0℃)和高相对湿度(80.0%)条件可显著促进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基于气团后向轨迹以及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研究发现,绥化、大庆、长春和松原等周边城市的区域传输对哈尔滨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气候 生物质燃烧 湿度 PM_(2.5)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甘蔗冻害监测——以广西来宾市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丁美花 谭宗琨 +3 位作者 何燕 孙涵 杨鑫 欧钊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7期918-922,共5页
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广西遭受了一次持续性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影响很大。以来宾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蔗受冻害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估。首先利用多时相EOS/MODIS... 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广西遭受了一次持续性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主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影响很大。以来宾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蔗受冻害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估。首先利用多时相EOS/MODIS数据提取了甘蔗种植空间信息,在甘蔗种植区域内采用植被指数差值法,对冻害发生前后、及未发生冻害年份同期的MODIS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灾后甘蔗NDVI数值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甘蔗受灾较重。通过实地调查验证,遥感监测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冻害 监测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识别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明 沈渭寿 +2 位作者 谢敏 李海东 高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9,共7页
以雅鲁藏布江源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 TM图像为数据源,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的波段组合特征,结合源区1∶100万植被类型图、DEM和NDVI数据,构建草地判别规则,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进行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 以雅鲁藏布江源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 TM图像为数据源,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的波段组合特征,结合源区1∶100万植被类型图、DEM和NDVI数据,构建草地判别规则,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进行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草地因其生境不同,利用不同波段组合特征进行草地类型识别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②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基于波段组合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总体精度提高了15.4%,Kappa系数提高了0.225);③在海拔4 400~5 000 m区域内,固沙草草原面积最大,其次为矮嵩草和小嵩草混生草甸,再次为变色锦鸡儿和金露梅灌丛,藏北嵩草草甸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征 决策树分类 遥感 雅鲁藏布江源区 草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数据的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植被盖度估测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明 杨洋 +1 位作者 沈渭寿 苏羡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了查明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植被盖度,采用Landsat5 TM数据,以其派生数据NDVI,RVI,VI3,PVI,DVI,MSAVI,SAVI,TM4/TM5为主要分析因子,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与植被盖度实测值建立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反演... 为了查明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植被盖度,采用Landsat5 TM数据,以其派生数据NDVI,RVI,VI3,PVI,DVI,MSAVI,SAVI,TM4/TM5为主要分析因子,结合野外植被样地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与植被盖度实测值建立回归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反演源区的植被盖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和其他几种遥感评价指标相比,TM4/TM5的比值与草地植被盖度的相关性最高,与草地植被盖度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光谱特征上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的光谱反射值差异,最适宜用于草地植被盖度建模;②雅鲁藏布江源区植被盖度的10个分级中,植被盖度为10%~20%的分布地区最多,面积达到4 322.15 km2,占全部草地面积的49.27%;其次是植被盖度为0~10%和20%~30%的地区,面积分别达到2 238.53 km2和1 397.87 km2,分别占全部草地面积的25.52%和15.94%;植被盖度高于50%的草地面积为195.96 km2,仅占源区草地总面积的2.23%;③植被盖度大于50%的高覆盖度植被区主要分布于4 426~4 800 m高程范围内,面积达到186.25 km2,占整个源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的95.04%,这与源区的水分分布条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4/TM5植被指数 植被盖度 遥感 雅鲁藏布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辐射计观测2006年春季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溯 石广玉 +4 位作者 段云霞 徐娜 陈林 戴铁 陈兵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8,共9页
利用2006年3~5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得到北京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参数,包括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0.5μm)、Angstrm指数、单次散射反射比和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0.67,Angstrm指数0.54... 利用2006年3~5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得到北京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参数,包括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0.5μm)、Angstrm指数、单次散射反射比和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0.67,Angstrm指数0.54,单次散射比0.88,粒子吸收性质较弱,粒子谱呈双峰形,以粗粒子为主,粗、细模态粒子粒径分别集中在0.17μm和7.7μm左右。相比2004年此次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较大,粒子体积浓度较高,散射作用在其消光特性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光学厚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日间单次散射比随时间逐渐递减,Angstrm指数在上午递减趋势明显,午后变得稳定。对同时观测的天空辐射计与CE-318不同波长光学厚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得到的光学厚度相关性很好,各波长小时平均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特性 天空辐射计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植被覆盖度下降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沁哲 邵佳丽 +1 位作者 陈磊士 周碧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基于EOS/MODIS、FY-3/MERSI卫星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和水体面积,结合土地分类数据、气象数据、夜间灯光数据、统计年鉴,通过定量化计算,探索洞庭湖区不同地表类型植被覆盖度下降的气候和人为成因。结果表明,2000—2019年洞庭湖植被覆盖... 基于EOS/MODIS、FY-3/MERSI卫星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和水体面积,结合土地分类数据、气象数据、夜间灯光数据、统计年鉴,通过定量化计算,探索洞庭湖区不同地表类型植被覆盖度下降的气候和人为成因。结果表明,2000—2019年洞庭湖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集中在水田、人口聚集区和湿地地类;从气候影响来看,水田、人口聚集区的植被下降与5—8月降水量偏少关系密切,湿地植被覆盖度下降的面积与气候变化、水体面积都有关,下降程度与水体面积变化关系更密切,三峡蓄水可减轻水体对湿地植被的影响;从人为因素看,水田、人口聚集区、湿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受农业种植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和杨树砍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植被覆盖度 下降 成因 水体面积 夜间灯光指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的光谱选择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书龙 陈强 +2 位作者 张志清 汤天瑾 赵学敏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9年第3期57-64,共8页
闪电产生于强对流云或对流云系,是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示踪器”。闪电成像仪在静止轨道上利用瞬态闪电和缓变的云层、陆地与海洋等背景噪声之间存在时间、空间和光谱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光谱滤波、空间滤波、多帧-帧背景去除等三种方法... 闪电产生于强对流云或对流云系,是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示踪器”。闪电成像仪在静止轨道上利用瞬态闪电和缓变的云层、陆地与海洋等背景噪声之间存在时间、空间和光谱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光谱滤波、空间滤波、多帧-帧背景去除等三种方法组合来实现瞬态闪电的增强与探测。由于中国缺少云顶闪电辐射、闪电分布、闪电瞬态特性等参数,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仪器的设计重点之一是光学探测谱段的选择与评价。针对中国存在的闪电光学性能研究不足和空基天基的光学探测手段较少的情况,在地面采用光谱仪对人工模拟闪电、自然界闪电进行光学特性探测,对获取到的地基闪电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从而得出天基闪电探测的参数选择。文章重点论述了闪电的空间光学探测仪器的探测谱段选取、仿真计算、试验验证等内容,为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载荷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光学探测 光谱选择 影响评估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_Sheduling的异构集群负载均衡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飞 赵金雁 白中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3878-3880,共3页
异构环境下"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技术的关键是实现进程的跨平台迁移,对于进程的跨平台迁移所带来的困难和开销是巨大的。在传统进程迁移算法基础上,充分考虑节点对提交作业的适应性,提出一种新的TL-Scheduling负载均衡算法,能... 异构环境下"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技术的关键是实现进程的跨平台迁移,对于进程的跨平台迁移所带来的困难和开销是巨大的。在传统进程迁移算法基础上,充分考虑节点对提交作业的适应性,提出一种新的TL-Scheduling负载均衡算法,能够控制作业提交到适合它执行的节点上,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负载均衡和作业执行效率。在其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基于XML业务流程模板的卫星作业调度系统,使得作业调度系统更加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负载调度 负载均衡 作业调度 负载阀值 可扩展标识语言 作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太赫兹双频云雷达对冰云探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举秀 杨蕾 +1 位作者 窦芳丽 安大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8-727,共10页
针对星载云雷达对冰云探测可行性分析的需求,分析了非球形冰晶对340 GHz电磁波的单散射特性,基于不同的体积散射模型,研究了非球形冰晶云的回波特性以及94\340 GHz云雷达双波长比,假定冰云垂直分布的情况下,探讨了星载94\340 GHz云雷达... 针对星载云雷达对冰云探测可行性分析的需求,分析了非球形冰晶对340 GHz电磁波的单散射特性,基于不同的体积散射模型,研究了非球形冰晶云的回波特性以及94\340 GHz云雷达双波长比,假定冰云垂直分布的情况下,探讨了星载94\340 GHz云雷达双波长比随高度的变化以及可以穿透的冰云厚度。相较于94 GHz及220 GHz,冰晶粒子对340 GHz电磁波的散射能力增强,但是同时云对其的衰减也大大增加,340 GHz的衰减系数约是94 GHz的5∼130倍;340 GHz云雷达可以探测浅薄的含水量较小的冰云,基本可以探测云厚2 km、冰水含量在0.0001~0.2 g/m^3的冰云。含水量较多的厚云由于衰减,造成电磁波穿透能力大大降低,在假定的冰水含量垂直分布下,当最大冰水含量为1 g/m^3时,可探测厚约5 km内云厚的40%以上;衰减也造成不同高度上相同滴谱的云有不同的双波长比,冰水含量的大小及垂直分布影响了双波长比的大小及电磁波探测云的厚度。衰减随着冰水含量增大而增大,高频云雷达电磁波衰减大,使得双波长比变大,从而使双波长比和谱的数浓度N0有关,因此利用双波长比反演时,衰减订正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94\340 GHz云雷达 双波长比 衰减系数 测云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
14
作者 赵珊珊 杨修群 +1 位作者 张强 张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热带大气和海洋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SST通过风应力桥梁的相互作用.利用1958~1998年NCEP分析的海表面温度场(SST)强迫大气模式得到的表面风应力与NCEP分析的同期热通量共同驱动海洋模式,作为控制试验;和控制...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热带大气和海洋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SST通过风应力桥梁的相互作用.利用1958~1998年NCEP分析的海表面温度场(SST)强迫大气模式得到的表面风应力与NCEP分析的同期热通量共同驱动海洋模式,作为控制试验;和控制试验平行,但强迫大气模式的SST在某一海盆取为多年气候平均值的试验作为敏感性试验;比较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则可反映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某海盆SST异常对其他海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某一海盆SST暖(冷)异常总是引起局地海盆表面西部西(东)风异常和东部东(西)风异常;热带太平洋SST暖(冷)异常导致的该海盆东部表面东(西)风异常可以扩展到热带大西洋,从而导致热带大西洋SST冷(暖)异常;热带大西洋SST暖(冷)异常导致的该海盆西部表面西(东)风异常可以扩展到热带太平洋,从而导致热带太平洋SST暖(冷)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桥 SST异常 风应力 大气海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3种地表植被指数检测方法与监测
15
作者 周在明 李晓东 谢国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2-55,共4页
应用3种地表植被检测方法计算了2000—2004年间新疆北部地区植被的变化状况,总结了计算结果的相关特征。综合统计结果显示,5a来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要好于前8a(1991—1999年);但中、高山带的林地和乌鲁木齐—石河子绿洲上的农用地都发生了... 应用3种地表植被检测方法计算了2000—2004年间新疆北部地区植被的变化状况,总结了计算结果的相关特征。综合统计结果显示,5a来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要好于前8a(1991—1999年);但中、高山带的林地和乌鲁木齐—石河子绿洲上的农用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高比例、大面积的退化,只有很小比例的植被得以改善,表现出局部恶化,总体改善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天山北坡 地表植被 Pearson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一次深秋局地短时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杨霞 李云 +2 位作者 赵逸舟 于永波 黄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利用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FY-2D高分辨率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NCAR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采用25点平滑算子的尺度分离法,分析了2011年10月21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称博州)的一次短历时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机理... 利用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FY-2D高分辨率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NCAR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采用25点平滑算子的尺度分离法,分析了2011年10月21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称博州)的一次短历时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机理。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前期温度异常偏高,为深秋时节出现强对流天气蓄积了较好的热力条件。强降水过程中博州地区上空的中尺度垂直环流圈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中尺度气旋的位置与TBB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心与TBB低值中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大气层结不稳定对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低层水汽的强烈辐合为对流云团和降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地形在本次强降水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地形的抬升和收缩作用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加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低压对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历时大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中尺度滤波 触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夏季强降水事件模拟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文君 朱彬 +4 位作者 杨素英 陆其峰 刘宁薇 李岩 王梓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运用中尺度WRF模式,分别采用Morrison(MOR)和Milbrandt-Yau(MY)双参数化云微物理方案,对2010年7月20—21日辽宁省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方案所对应的地表累积降水量、降水强度、云中微物理量的模拟结果,评估两个双... 运用中尺度WRF模式,分别采用Morrison(MOR)和Milbrandt-Yau(MY)双参数化云微物理方案,对2010年7月20—21日辽宁省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方案所对应的地表累积降水量、降水强度、云中微物理量的模拟结果,评估两个双参数方案对强降水事件的模拟能力及主要微物理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对雨带和强降水中心的位置上,MOR方案的模拟能力优于MY方案,但MY方案对强降水中心强度模拟能力则优于MOR方案;两方案对强降水宏观特征的模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们在微物理具体方案上的差异,相比MY方案而言,MOR方案模拟降水发展期的垂直水汽通量高,使得雪晶的凝华增长、碰连增长增强,从而导致MOR方案的冰晶含量低,雪晶含量高,通过雪晶的凇附作用形成的霰含量也比MY方案高,霰的凇附增长消耗了大量过冷水,使冷云中云滴(过冷水)含量减少; MOR方案模拟得到的600 hPa到地表的雨滴直径均为1 mm,与实际雨滴直径的观测值不符,需要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 强降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与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降水量预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丽婷 李鹏飞 +2 位作者 庞文静 惠雯 秦孟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53-3463,共11页
降水量数据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时序序列,传统的方法较难获取数据的变化规律,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能较好地处理多要素变量与降水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扬州市区1960—2019年8种气象基本要素数据,采... 降水量数据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时序序列,传统的方法较难获取数据的变化规律,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能较好地处理多要素变量与降水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扬州市区1960—2019年8种气象基本要素数据,采用传统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和深度学习LSTM神经网络方法对降水量数据进行预测比对,并着重分析了LSTM在不同类型不同输入与输出模式形态下的预测水平差异。结果表明:传统的SARIMA模型中静态模式较动态模式能更好地反映出扬州市区月降水量数据变化趋势,且与实际值差距较小。动态模式容易造成误差累积或整体易呈现周期性稳态变化,实时性欠缺。深度学习LSTM多输入单输出动态预测模式下,完整周期的数据输入可以让神经网络更好地学习数据的变化规律。然而将多个周期数据作为一个输入单位,易造成模型过拟合。LSTM模型(预期回顾look_back=12)对扬州市区月降水量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SARIMA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训练值低0.02。LSTM多输入单输出动态模式(look_back=12)较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RMSE测试值低0.33,体现出该模式对扬州市区月降水量预测准确度更高。与此同时,多类LSTM(multi-category LSTM,M-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预测准确度优于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RMSE测试值低0.19,反映出M-LSTM多输入多输出静态模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LSTM M-LSTM SARIMA 降水量预测 扬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艾比湖湖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永生 武鹏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年第5期110-112,共3页
艾比湖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MODIS数据以其时效性强,运行周期短,数据获取快,成本低的特点,适宜进行湖泊水域面积的监测。本文通过MODIS数据获取艾比湖湖面变化信息,同时从影响湖泊水量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艾比湖面积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MODIS 水域面积 湖面变化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水稻“寒露风”冷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燕 李政 +3 位作者 徐世宏 王莹 欧钊荣 李玉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水稻低温冷害是广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对农业趋利避害和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依托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利用1∶25万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1 km×1 km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对低... 水稻低温冷害是广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对农业趋利避害和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依托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利用1∶25万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1 km×1 km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对低温冷害的相关气象数据进行细网格空间分析推算,结合广西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寒露风"低温冷害受害指标,实现对广西水稻冷害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监测预警,并以2010年10月上中旬冷害过程为例检验了监测效果,与冷害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水稻 低温冷害 监测预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