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BCC_CSM1.1m)提供的1991—2014年海表温度回报数据,将逐步回归模态投影方法(stepwise Pattern Projection Method,SPPM)应用到改进BCC_CSM1.1m模式El N...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BCC_CSM1.1m)提供的1991—2014年海表温度回报数据,将逐步回归模态投影方法(stepwise Pattern Projection Method,SPPM)应用到改进BCC_CSM1.1m模式El Nino和南方涛动(ENSO)预报研究。SPPM是一种经验性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在大尺度模式预报因子场中找寻出与格点观测预报变量相关性高的信号,通过投影将这种信号反演出来,然后建立回归方程得到订正后的预报结果。本文交叉检验和滚动独立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利用SPPM可以有效地提高BCC_CSM1.1m气候系统模式的预报技巧,尤其是在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及印度洋海区,24年交叉检验Nino3.4指数提前6个月预报的相关系数技巧可以提高8%~10%,预报误差得到显著降低。不同季节SPPM订正效果略有不同,其中对秋季的预报技巧提升最为显著。与此同时,交叉检验结果还显示,SPPM对El Nino中心纬向位置的预报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展开更多
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 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 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 a 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 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 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 a 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气候突变。有证据表明,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展开更多
文摘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 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 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 a 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气候突变。有证据表明,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