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珊珊 周天军 +3 位作者 杨修群 朱益民 谭言科 孙旭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利用中国站点观测逐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IOD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一面,又存在着年代际变化。较为稳定的关系... 利用中国站点观测逐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IOD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一面,又存在着年代际变化。较为稳定的关系表现为:IOD与同年夏季长江黄河之间的降水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四川气温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IOD与次年夏季四川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伴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环流年代际转型,IOD与中国气候年际异常的联系亦发生变化:IOD正位相年的同年夏季降水异常型,由中国大部分地区偏少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多(少),气温由西南地区东部偏暖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冷(暖);次年夏季降水由全国大部分地区偏多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少(多),气温由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关不显著变为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显著偏暖。在IOD负位相年,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特征与IOD正位相年相反。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年代际气候转型前后,与IOD相关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明显不同。在IOD发展阶段,在70年代末以前,印度夏季风和南海季风偏强,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弱,导致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华北西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等地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东亚大陆中纬度为弱的东风距平,导致新疆北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华南降水偏多。在IOD次年夏季,70年代末以前,华南、河套以及四川等地盛行偏南气流,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华南、江南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 年际异常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珊珊 高歌 +1 位作者 孙旭光 杨修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63,共9页
利用1951—2006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58 m/s,简称超强台风Ⅱ)频数、强度和初、终旋日期的变化特征都不同于其他级别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 利用1951—2006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58 m/s,简称超强台风Ⅱ)频数、强度和初、终旋日期的变化特征都不同于其他级别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总频数有长期减少趋势,主要由热带低压和超强台风Ⅱ的长期减少趋势引起;随着热带气旋强度增强,出现月最大频数的月份逐渐推迟;超强台风月频数最大值发生在秋季;超强台风Ⅱ频数的年变化与除了超强台风Ⅰ(近中心最大风速为51-58 m/s)外的其他级别热带气旋反相关;受超强台风Ⅱ减少影响,热带气旋年平均最大风速有减小的长期趋势;热带气旋的初、终旋日期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但超强台风Ⅱ的初旋日期有推迟趋势,终旋日期有提前趋势,发生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超强台风 长期变化趋势 初旋日期 终旋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