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诃子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
1
作者 芦燕玲 李干鹏 +3 位作者 李亮星 李学森 黄静 李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57,共4页
云南热区特产中药材诃子是使君子科诃子属植物诃子及其变种微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1]等。由于果皮和树皮富含单宁[2],诃子是制革工业重要原料之一。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诃子 测定 成熟果实 使君子科 云南热区 制革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双水相-超声提取珍珠草多酚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云涛 蒋进超 张宝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9-193,共5页
利用超声与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耦合对珍珠草多酚进行提取分离,基于单因素实验得到适宜条件:丙醇体积分数(A)60.0%、料液比(B)为1∶25.0(g∶mL)、超声时间(C)为30.0 min、(NH4)2SO4用量(D)为0.35g/mL。设计了四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 利用超声与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耦合对珍珠草多酚进行提取分离,基于单因素实验得到适宜条件:丙醇体积分数(A)60.0%、料液比(B)为1∶25.0(g∶mL)、超声时间(C)为30.0 min、(NH4)2SO4用量(D)为0.35g/mL。设计了四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分析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丙醇体积分数53.65%、料液比为1∶23.97(g∶mL)、超声时间为28.19 min、(NH4)2SO4用量为0.40 g/mL,珍珠草总多酚提取率E预测值为8.67%,与实验值E=8.72%(n=5)相符,优于单因素试验优化结果(8.61%,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丙醇-硫酸铵双水相 提取 珍珠草 植物多酚 星点设计 效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黄精黄酮提取工艺及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毅坚 石雪 +1 位作者 屈睿 彭文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225,共4页
研究了滇黄精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性能。用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正交实验对滇黄精黄酮提取条件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时间、提取次数进行正交优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次数3次... 研究了滇黄精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性能。用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正交实验对滇黄精黄酮提取条件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时间、提取次数进行正交优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滇黄精黄酮最大提取率为0.40%;以芦丁为对照,对滇黄精黄酮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其活力高于同浓度的芦丁。实验结果显示滇黄精是一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药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多糖超声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娅 李宝才 +1 位作者 项朋志 高云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9期75-77,82,共4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水提及醇沉法从松茸中提取可溶性多糖,多糖提取率达到5.10%,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54.32%。研究了松茸多糖提取物对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光照核黄素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羟基自由基诱发卵磷脂脂质过氧... 利用超声波辅助水提及醇沉法从松茸中提取可溶性多糖,多糖提取率达到5.10%,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54.32%。研究了松茸多糖提取物对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光照核黄素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羟基自由基诱发卵磷脂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松茸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和IGS1序列分析对云南牛肝菌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岳万松 熊勇 +1 位作者 王燕彩 陈毅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6-190,共5页
以采自云南地区的5个牛肝菌(Boletus sp.)样品为材料,根据样品的形态特征,并结合r DNA ITS和IGS1序列分析对5个样品进行分类鉴定,通过与Gen Bank上已登录的牛肝菌序列比对,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 以采自云南地区的5个牛肝菌(Boletus sp.)样品为材料,根据样品的形态特征,并结合r DNA ITS和IGS1序列分析对5个样品进行分类鉴定,通过与Gen Bank上已登录的牛肝菌序列比对,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ITS和IGS1全长分别在739~787bp和537~583bp范围内,GC含量分别在48.31%~51.01%和48.42%~52.89%之间,遗传距离在0.017~0.248和0.002~0.225之间,上述数据表明云南5个牛肝菌样品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5个牛肝菌样品的ITS和IGS1序列聚类分析均表明,供试样品被分为两大类,其中样品YX1-2和QJ3-4聚为一个类群,样品CX2-10、QJ3-5和YX1-3聚为另一个大的类群,两种分析手段相互印证,且ITS序列聚类分析能将云南不同地点的牛肝菌鉴定到属甚至种的水平,上述分析结果表明ITS和IGS1序列分析相结合可作为牛肝菌亲缘关系鉴定的有效分子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ITS序列 IGS1序列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