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恒温隔绝式荧光PCR技术现场检测牛轮状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凡 岳华 +3 位作者 邱莞思 张斌 黄建德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2-1098,共7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因,笔者旨在建立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技术现场检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的方法。根据BRV和牦牛RVVP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因,笔者旨在建立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技术现场检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的方法。根据BRV和牦牛RVVP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配合商品化PetNAD核酸萃取试剂盒,建立了检测BRV和牦牛RV的ii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BRV和牦牛RV,不能检出牛冠状病毒、牛星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大肠杆菌、牛沙门菌、牛艾美尔球虫、牛瑞氏隐孢子虫等无关病原;检测下限为96.6copies·μL-1,重复性好;对30份牛腹泻样本和30份牦牛腹泻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对BRV的检出率是33.33%,对牦牛RV的检出率为73.33%,与文献报道的检测BRV和牦牛RV的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对2016年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14个牧场的88份犊牦牛腹泻样本RV的检测结果显示RV核酸阳性检出率为98.86%。本研究建立的BRV ii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既可用于BRV检测,又可用于牦牛RV的检测;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h,操作方便,可现场使用,为BRV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轮状病毒 VP6基因 恒温隔绝PCR 现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肠道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欢 叶勇刚 +5 位作者 陈新诺 王斌星 覃思楠 刘燕 汤承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50-2456,共7页
为了建立准确、快速的牦牛肠道病毒(yak enterovirus)检测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获得的一株牦牛肠道病毒SWUN-AB001,免疫健康兔获得抗SWUN-AB001高免血清,建立了一种检测牦牛肠道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对其工作条件和时间进... 为了建立准确、快速的牦牛肠道病毒(yak enterovirus)检测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获得的一株牦牛肠道病毒SWUN-AB001,免疫健康兔获得抗SWUN-AB001高免血清,建立了一种检测牦牛肠道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对其工作条件和时间进行筛选,优化出最佳条件。采用该方法对40份临床腹泻样本进行了牦牛肠道病毒的检测,并与RT-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高免血清在该IFA方法中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工作时间为30min;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二抗)的稀释度为1∶800,工作时间为45min,牦牛肠道病毒特异性亮绿色荧光颗粒清晰可见;同时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反应均未见明显的荧光颗粒;该方法能够检测SWUN-AB001病毒的最低浓度约为20TCID50·mL-1;该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之间无差异(P=0.329)。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为该病毒在牦牛养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快速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肠道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鑫 汤承 岳华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第3期28-31,共4页
本试验从患肺炎的牦牛细支气管中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细菌"SWUN6759",用PCR扩增其16S rRNA序列进行鉴定,并作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药物敏感及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SWUN6759为鲍曼不动杆菌,它与鲷源、鸡源、水蜡虫源、... 本试验从患肺炎的牦牛细支气管中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细菌"SWUN6759",用PCR扩增其16S rRNA序列进行鉴定,并作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药物敏感及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SWUN6759为鲍曼不动杆菌,它与鲷源、鸡源、水蜡虫源、人源、牛源鲍曼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50%,说明SWUN6759具有种属特异性;耐药性结果显示其仅对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何琪富 郭紫晶 +4 位作者 李然 周军 岳华 张斌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92-2298,共7页
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灵敏的检测牛冠状病毒(BCoV)的RT-PCR方法,并对川西北草原牦牛病料进行BCoV病原检测。选择BCoV聚合酶基因Nsp7-Nsp9片段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建立检测BCoV的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 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灵敏的检测牛冠状病毒(BCoV)的RT-PCR方法,并对川西北草原牦牛病料进行BCoV病原检测。选择BCoV聚合酶基因Nsp7-Nsp9片段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建立检测BCoV的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所建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性达到1×10-2pg·μL-1;该方法对肉牛和牦牛BCoV都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优于比较的两种以BCoV N基因为靶点的RT-PCR方法;对2016年采集的川西北草原牦牛病料进行了BCoV的检测,结果显示:125份腹泻牦牛粪便样本中BCoV的检出率为71.20%,98份患呼吸道疾病的牦牛鼻腔棉拭子中BCoV的检出率为72.45%。此次建立的BCoV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BCoV是当前川西北草原牦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RT-PCR方法 牦牛 腹泻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纽布病毒的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紫晶 何琪富 +2 位作者 汤承 张斌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3-900,共8页
纽布病毒(nebovirus, NeV)是国内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本试验目的是建立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根据国内NeV流行株的聚合酶基因(RdRp)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成功建立基于TB Green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 纽布病毒(nebovirus, NeV)是国内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本试验目的是建立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根据国内NeV流行株的聚合酶基因(RdRp)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成功建立基于TB Green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2.9×10~1~2.9×10~9copies·μ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4,扩增效率为98%;该方法只特异性检出NeV,不检出常见无关病原;最低检测下限为29 copies·μL^(-1);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9%~1.89%和0.83%~1.15%;该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高于文献报道的三种检测方法(P<0.05)。对2018年8—11月采自新疆和辽宁的135份奶犊牛腹泻样本中NeV的检出率为67.41%,场阳性率为100%(15/15)。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为Ne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bovirus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犊牛腹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犊牛腹泻的Nebovirus 被引量:7
6
作者 郭紫晶 何琪富 +1 位作者 岳华 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Newbury-1 virus目前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纽布病毒属(Nebovirus)的唯一成员,常用Nebovirus(NeV)表述。N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7 453~7 460 bp,是致犊牛腹泻的重要病毒。NeV的病原检测主要依靠RT-PCR和Real-time RT-... Newbury-1 virus目前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纽布病毒属(Nebovirus)的唯一成员,常用Nebovirus(NeV)表述。N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为7 453~7 460 bp,是致犊牛腹泻的重要病毒。NeV的病原检测主要依靠RT-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迄今为止,NeV已经在美国、英国、巴西、土耳其等13个国家检出,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最近,本实验室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在我国奶牛和牦牛中广泛流行,具有独特的进化趋势,并且有新基因型毒株的出现。本文就Ne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概况、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eV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bovirus 犊牛腹泻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肉牛腹泻相关病毒的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牧川 岳华 +1 位作者 汤承 杨泽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1-2738,共8页
为了解重庆市肉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情况,本研究对重庆市8个肉牛养殖场的81份腹泻粪便样本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 为了解重庆市肉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情况,本研究对重庆市8个肉牛养殖场的81份腹泻粪便样本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4种致腹泻病毒进行了RT-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用Mega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RV、BAstV和BVDV检出率分别为66.7%、8.6%和7.4%,BCV未检出。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测序的5个BRV单独聚为一小支,与GenBank中其他VP6序列有明显的遗传距离;BVDV与中国株和丹麦株聚为一支,遗传关系最近;5个BAstV单独聚为一支,与中国香港株遗传关系最近,但仍有明显的遗传距离。本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地区肉牛腹泻主要发生在6月龄以下犊牛,BRV是该地区肉牛腹泻的重要原因,BRV、BAstV和BVDV 3种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牛星状病毒 牛冠状病毒 牛轮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牦牛源牛星状病毒的检测及ORF2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田欣睿 汤承 岳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8,共7页
牛星状病毒(BoAstV)ORF2基因在感染与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BoAstV在川西北牦牛中的流行及ORF2基因的分子特征,采集2016年-2017年川西北135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采用RT-PCR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完整ORF2基因... 牛星状病毒(BoAstV)ORF2基因在感染与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BoAstV在川西北牦牛中的流行及ORF2基因的分子特征,采集2016年-2017年川西北135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采用RT-PCR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完整ORF2基因的克隆。结果显示,从135份样本中检出7份BoAstV阳性,检出率为5.2%;获得的2条完整ORF2基因长度皆为2 313 bp,与GenBank中仅有的1条牦牛源BoAstV S8株的ORF2完整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4%和86.1%,与BoAstV ORF2氨基酸同源性为28.5%~52.2%;这2条序列在进化树上与牦牛源BoAstV S8株单独聚于一支,与BoAstV有明显的遗传距离。研究结果丰富了牦牛源BoAstV ORF2基因信息,为研究牦牛源BoAstV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星状病毒 RT-PCR ORF2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谭烁 冯帆 +2 位作者 陈极奎 汤承 岳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90-94,143,共6页
[目的]探讨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swun3816)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从四川省某山羊养殖场腹泻粪便中分离出1株肠炎沙门氏菌,采用灌胃途径测定swun3816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根据毒力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剂量,建立swun3816感染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swun3816)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从四川省某山羊养殖场腹泻粪便中分离出1株肠炎沙门氏菌,采用灌胃途径测定swun3816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根据毒力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剂量,建立swun3816感染小鼠模型,并于感染后6、12、24、48、72、96 h随机选择3只小鼠进行剖检,观察其大体病变,同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肠道等器官,制备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经灌胃途径接种102~108CFU/m L swun3816均可致小鼠的不同程度发病和死亡,LD50为155.6 CFU/只;用5×10~3CFU/只剂量给小鼠灌胃,建立了swun3816小鼠模型,感染小鼠最初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和眼部浆液性渗出物等症状,感染后8.5 h开始出现死亡,第6天出现死亡高峰,剖检可见肺脏淤血和出血斑,脾脏淤血肿大,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灰白色坏死灶;肠液分泌增多呈黄色,小肠黏膜出血,肠壁变薄。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肝脏、肾脏、肺脏、脾脏、心脏出现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断裂脱落;盲肠、结肠、直肠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见明显病变。[结论]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swun3816能引起小鼠全身性感染,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致病性 病理组织学变化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