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品犯罪死刑控制的教义学展开——基于122份二审死刑判决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梅传强 伍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5-209,共15页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死刑适用的主要犯罪之一,其不断受到正当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的拷问。在毒品犯罪中严格控制并逐步废除死刑,是我国《刑法》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刑罚回归人道的必然要求,亦是刑法谦抑性、刑罚轻缓化的应有之意。基于我...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死刑适用的主要犯罪之一,其不断受到正当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的拷问。在毒品犯罪中严格控制并逐步废除死刑,是我国《刑法》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刑罚回归人道的必然要求,亦是刑法谦抑性、刑罚轻缓化的应有之意。基于我国严峻的毒品情势以及国民的普遍情感,立法上废除死刑在短期内几无可能,通过刑事政策控制死刑又欠缺明确性、稳定性与统一性。基于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对《刑法》第48条第1款“罪行极其严重”进行严格解释,并在司法上构建一套完整、清晰而又科学的死刑适用标准,是控制死刑的正确路径。“罪行极其严重”的判断,应当从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两个维度展开。司法上应当对毒品进行分级,将死刑适用局限于涉及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的极个别犯罪,涉及其他硬性毒品的犯罪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涉及软性毒品的犯罪以有期徒刑最大值为刑罚上限。死刑适用主要针对走私、制造毒品罪,对贩卖毒品罪以不适用死刑为一般,只对发生在制毒者与贩毒者、贩毒者与贩毒者之间的贩卖行为适用死刑,对运输毒品罪不再适用死刑。对采用诱惑侦查手段、未进行毒品纯度鉴定的案件不再适用死刑,仅对毒品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主犯以及毒品个人犯罪中的特定累犯、再犯适用死刑。通过司法上对死刑适用的严格控制来释缓立法上过于严厉的刑罚配置,实现刑法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死刑 实证 教义学 限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构成视角下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适用问题研究——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74份判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生 周秀银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6,共9页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犯罪呈现出暴力犯罪倾向,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多数判决对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采取搁置态度或没有采用法学、医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了量刑不均衡矛盾及回避分析适用困境。需要从犯罪构... 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犯罪呈现出暴力犯罪倾向,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多数判决对不宜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采取搁置态度或没有采用法学、医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了量刑不均衡矛盾及回避分析适用困境。需要从犯罪构成视角全面检视不同的摄入毒品情形对主观因素的影响,反思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与犯罪主观因素、犯罪行为过程、刑事责任能力认定及犯罪结果之间的关联。科学合理评定刑事责任能力应合理吸收借鉴域外自愿“醉态”主观过错认定规则,秉持客观主义立场,以犯罪构成的客观要素为逻辑基础,保持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的认定相统一,从行为事实发生的规律、逻辑顺序出发,整体关联案发前后的各种客观证据,构建客观的行为发生要素结构体系,形成客观归罪与主观出罪的综合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不宜评定 客观归罪 主观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私毒品罪的扩张适用与理性回归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经海 邱胜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9,共13页
随着全球毒品情势的变化,走私毒品罪的适用在立法及司法上都呈现出扩张适用的现象与趋势,虽然《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纠正了走私毒品罪中药毒不分的问题,但并未突破走私毒品罪“跨境即构罪”的机械认定标准,实践中仍存在... 随着全球毒品情势的变化,走私毒品罪的适用在立法及司法上都呈现出扩张适用的现象与趋势,虽然《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纠正了走私毒品罪中药毒不分的问题,但并未突破走私毒品罪“跨境即构罪”的机械认定标准,实践中仍存在将吸毒行为的准备行为、吸毒行为的衍生行为认定为走私毒品罪等问题,引发了类推解释、客观归罪等诸多悖论。究其原因,既源于从严打击毒品犯罪刑事政策下,对国内外市场逐渐融合的客观事实、毒源差异淡化的现实情况及毒品认识鸿沟日益加深等毒情变化的忽略;也来自于罪名理解上将不同语境中的走私内涵相混淆,即将行政法语境、走私犯罪语境、毒品犯罪语境中的“走私”概念相混同;还源自毒品走私目的认定难等现实困境。实际上,刑法对于毒品管控的目的不在于消灭,而在于防范毒品流入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因此,回归到刑法语境、毒品犯罪语境之下,从犯罪概念的三性统一、毒品犯罪客体的融贯性、选择性罪名的同质性及流通经济学的要求上出发,不难发现,走私毒品实际上是毒品交易链条从生产(供应)端到消费(使用)端的流通环节,其实质作用在于消除地域鸿沟、拓宽或制造毒品交易市场、提高毒品交易效率,需以是否具有“毒品流通风险”为其构罪与否的实质判断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发生跨境的客观位移为认定依据。由此,在司法实践中,对走私毒品罪的适用,应以行为是否具有“毒品流通风险”为依据,在立法或司法上对走私毒品罪处罚范围予以理性限缩,即对于主观上不具有希望或放任毒品外溢目的、客观上不具有毒品外溢风险的行为,不宜以走私毒品罪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私毒品罪 毒品犯罪 走私 流通经济学 医疗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贩毒共犯行为认定的难题与化解
4
作者 梁选点 石经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在网络背景下,贩卖毒品共同犯罪在行为、交易方式等客观构成要件上呈现与传统共同犯罪形式迥异的新特点,如共同行为环节的复杂、方式的变化、人员的增多等。共同行为网络化、链条化、片段化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使共同贩毒在行为的认定... 在网络背景下,贩卖毒品共同犯罪在行为、交易方式等客观构成要件上呈现与传统共同犯罪形式迥异的新特点,如共同行为环节的复杂、方式的变化、人员的增多等。共同行为网络化、链条化、片段化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使共同贩毒在行为的认定上出现了行为时空节点、行为关联程度、行为责任承担等方面的判定困难。面对网络时代的新问题,承认共同行为的非同时同地性,优化扩展承继共犯理论势在必行。在承继的时空方面,既延长承继的时间,把先后行为的时间对接性拉长,又扩大承继的空间,将行为的空间性扩大。在行为关联方面,承认前行为人和后行为人在意思联络和先后行为关联方面的中断性和非直接关联性。在行为责任承担方面,按照实际行为性质和所涉罪名定罪量刑。发掘共同行为新的意义,抓住其“参与性”的本质和“因果性”的核心而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贩毒 共同犯罪 共同行为 承继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的特质性与立法技术——基于“双层社会”形态的考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伟 熊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规则渐趋渗透于现实社会,促使“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这一“双层社会”形态的形成。在“双层社会”形态下,网络刑法立法面临着对象性质、行为模式以及危害程序认定的挑战。以现有的网络刑法的立法构造和构成要件的立... 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规则渐趋渗透于现实社会,促使“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这一“双层社会”形态的形成。在“双层社会”形态下,网络刑法立法面临着对象性质、行为模式以及危害程序认定的挑战。以现有的网络刑法的立法构造和构成要件的立法评价,仍无法完整契合网络犯罪的特质性。因此,网络刑法立法应当注重网络空间的“双层社会性”、犯罪行为的“技术多元性”,分别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多元化、类型化样态,来塑造刑法立法的预防性规则和调和性规则,以逐一化解网络犯罪的特质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双层社会” 网络犯罪 刑法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何以上诉:以留所服刑为视角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4
6
作者 闵丰锦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认罪认罚的轻刑案件一审宣判后,被告人以"留在看守所服刑"为由提起上诉,司法实践时有发生,这种无实质意义的上诉本质是被告人通过拖延时间所作出的刑事诉讼时空选择。通过对179个上诉案件的分析,梳理案件的基本特征、留所服... 认罪认罚的轻刑案件一审宣判后,被告人以"留在看守所服刑"为由提起上诉,司法实践时有发生,这种无实质意义的上诉本质是被告人通过拖延时间所作出的刑事诉讼时空选择。通过对179个上诉案件的分析,梳理案件的基本特征、留所服刑的具体理由与提出方式、法院的评判应对,指出留所服刑的成功率高达四分之三,被告人时空选择的主体性地位凸显。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权有取消之声、限制之争,以留所服刑为由的上诉是权利善用而非滥用,应当以尊重短刑犯服刑场所意愿为原则,赋予法院对短刑犯的服刑场所决定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诉 看守所 短刑犯 留所服刑 认罪认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的困境、症结与完善 被引量:14
7
作者 梅传强 盛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0,共12页
毒品数量计算是一个包括了毒品数量运算以及毒品数量与法定刑对应的量刑过程。毒品数量的准确计算是毒品犯罪案件准确定罪量刑的基础。通过梳理规范可知,我国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处于"直算、估算、折算并存,折算为主"... 毒品数量计算是一个包括了毒品数量运算以及毒品数量与法定刑对应的量刑过程。毒品数量的准确计算是毒品犯罪案件准确定罪量刑的基础。通过梳理规范可知,我国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计算处于"直算、估算、折算并存,折算为主"的现实状态。在新精神活性物质日益泛滥的背景下,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数量计算,是相关案件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对其数量计算的方法存在直算法标准滞后、估算法标准模糊、折算法标准繁杂等单一困境和协调困境。究其原因,症结在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更新速率和法律规制速率之间的时差矛盾,列管模式缺陷所造成的后遗症状,数量计算实质依据不统一以及相关数量计算规范混乱无序。对此,其完善进路应当坚持以法益侵害为实质依据,以远近兼顾为践行考量的基本立场。具体而言,当务之急是完善以折算法为主的计算方法,长远打算是构建毒品犯罪分级处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犯罪 毒品数量 毒品列管 分级处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的政策权衡与刑罚适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6,共10页
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的刑罚适用脱离不了刑事政策的指引,但是毒品犯罪从严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从宽政策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需要在宽严相济的政策权衡中结合具体规范实现持法达理和处罚有度。在未成年人毒品再犯中析分累犯或者根据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的刑罚适用脱离不了刑事政策的指引,但是毒品犯罪从严政策与未成年人犯罪从宽政策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需要在宽严相济的政策权衡中结合具体规范实现持法达理和处罚有度。在未成年人毒品再犯中析分累犯或者根据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排除该制度适用的方式仍存在局限性,毒品再犯能否适用于未成年人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中的累犯除外规定进行体系解读,并把惩教兼顾的精神贯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的具体适用之中。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律从宽,在其针对多人行为的贩卖或者多次实施毒品犯罪的情形下应适用情节严重的规范适用;在涉毒品犯罪数额与多次情节的综合情形下,对未成年人适用升档法定刑并不违背重复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毒品犯罪 刑事政策 刑罚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诱惑侦查的认定与证明 被引量:8
9
作者 冯科臻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基于“认定标准”与“证明制度”这两个维度检视国内和域外诱惑侦查制度,可以发现中国存在制度规范缺失、司法操作不力和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以致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严重失衡。反观诱惑侦查理论和实践较为发达的域外法,其认定标准由单... 基于“认定标准”与“证明制度”这两个维度检视国内和域外诱惑侦查制度,可以发现中国存在制度规范缺失、司法操作不力和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以致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严重失衡。反观诱惑侦查理论和实践较为发达的域外法,其认定标准由单一主观标准或客观标准向混合的双重标准或分离的双重标准发展,并形成各自独有的证明模式。结合中国司法制度和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期抑制非法诱惑侦查:第一,破除传统的二分法模式,重新设置诱惑侦查合法与非法的界限;第二,解决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之间的争议,确立主客观分离的双重审查标准;第三,量化分离式双重审查标准的认定要素,协调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纠正异化的证明责任分配,明确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诱惑侦查 认定标准 认定要素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