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文敬 白洁 +3 位作者 马静 宋维明 徐基良 李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9-53,共5页
为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为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管理机构与人员... 为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为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管理机构与人员及人事激励与人员培训、土地权属、日常管理制度与管理条例、公安机构建设与执法权限、保护目标和总体规划、资源调查与监测、对外合作与宣传教育、资金保障、设施设备及社区管理等方面。结果表明: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土地权属管理、资源管护执法权限、资金投入、资源本底、科研宣教、社区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科学性,提高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认识和支持,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责任,大力支持,各方共同参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不足,从而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能力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贾恒 薛亚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06,共4页
国际上,志愿者作为参与主体,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外对于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在中国,志愿者在参与自然保护管理方面一直未形成有效的体系,也鲜有相关研究,既没有给自然保护区... 国际上,志愿者作为参与主体,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外对于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在中国,志愿者在参与自然保护管理方面一直未形成有效的体系,也鲜有相关研究,既没有给自然保护区带来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自然保护区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本文介绍了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及其运行的成功经验,并总结了国外志愿者参与自然保护对我们的启示。文章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志愿者服务内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鼓励保护组织参与,发挥组织和桥梁作用;加强自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发挥我国志愿者的作用,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做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志愿者 管理 体系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大保护力度 完善保护机制 努力开创新时代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新局面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超 《国土绿化》 2018年第3期16-17,共2页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已经成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已经成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机制 事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 力度 创新 生态文明 林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照相技术分析野生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被引量:63
4
作者 赵玉泽 王志臣 +2 位作者 徐基良 罗旭 安丽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21-6027,共7页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0.05)和冬季(P<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白冠长尾雉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总体思路 被引量:18
5
作者 郜二虎 王志臣 +3 位作者 王维胜 陈涤非 马国青 唐小平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2期238-240,共3页
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将采用常规调查、专项调查和同步调查的方法,对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进行调查;采用有关单位填写报表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全国第二... 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将采用常规调查、专项调查和同步调查的方法,对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进行调查;采用有关单位填写报表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范围、对象、内容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资源调查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的做法和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枫 孙贺廷 +2 位作者 宋玉双 耿海东 阮向东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231-235,共5页
中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对加强监测防控管理、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大有裨益。本文作者通过在意大利的培训和考察,对其疫病管理特点、流行现状、监测防控做法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中国疫病监测防... 中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对加强监测防控管理、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大有裨益。本文作者通过在意大利的培训和考察,对其疫病管理特点、流行现状、监测防控做法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中国疫病监测防控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关对策建议。在策略举措上,应适当借鉴和参考意大利的疫病防控理念、防控策略、部门分工与协作机制、科技支撑、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并宣传普及"同一个健康"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健全监测防控体系,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转变疫病监控模式,以促进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事业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议 野生动物疫病 监测防控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方案设计及主要结果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唐小平 贾建生 +5 位作者 王志臣 张德辉 遇宝成 岳建兵 龚明昊 刘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满足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于2011—2014年开展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调查涉及了野生种群、栖息地、同域野生动物、干扰状况、社会经济、保护管理和圈养种群七大方面内容,获得了全面的大熊猫现状信息。介绍了全国第四... 为了满足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于2011—2014年开展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调查涉及了野生种群、栖息地、同域野生动物、干扰状况、社会经济、保护管理和圈养种群七大方面内容,获得了全面的大熊猫现状信息。介绍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技术方案,展示了主要调查成果,分析了第三次调查以来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调查 技术方案 大熊猫野生种群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准确性检验——以邱北冬蕙兰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世保 辛荣仕 +3 位作者 郭红艳 王晓洁 张自斌 程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目的】传粉综合征理论为植物与传粉者相互关系的进化提供了经典的假说,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泛化传粉系统被报道,基于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受到质疑。邱北冬蕙兰隶属于兰属建兰亚属,花具香味,唇瓣具紫色斑点。这些形态特征与已... 【目的】传粉综合征理论为植物与传粉者相互关系的进化提供了经典的假说,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泛化传粉系统被报道,基于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受到质疑。邱北冬蕙兰隶属于兰属建兰亚属,花具香味,唇瓣具紫色斑点。这些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由中华蜜蜂传粉的多种建兰亚属植物,如兔耳兰、春兰等相似。我们根据传粉综合征理论预测邱北冬蕙兰传粉者同样为中华蜜蜂。本研究将验证利用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这一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其适用范围。【方法】以邱北冬蕙兰为实验材料,于2010—2012年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的传粉生物学研究,包括开花物候观测、花形态测量、昆虫传粉行为观察、花颜色测量、花气味分析及人工繁育系统实验。【结果】中华蜜蜂的工蜂是邱北冬蕙兰唯一的传粉者,花内不存在任何报酬物质,推测具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唇瓣紫色斑点作为假蜜导欺骗中华蜜蜂访花,花气味中含有酚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可能在吸引中华蜜蜂传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得到成功检验。【结论】本研究为传粉综合征能够准确地预测传粉者的科学假设提供研究案例。但由于传粉综合征是由一组动态的、进化的花部性状组成,通过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时,在已知亲缘关系相近植物传粉者前提下还需注意到生境变化、次级传粉者、传粉者功能群、历史演化、基因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综合征 邱北冬蕙兰 中华蜜蜂 花颜色 花气味 食源性欺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