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刺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叶片C、N、P、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亚娟 汪季 +4 位作者 党晓宏 韩彦隆 高岩 李鹏 金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110,139,共10页
【目的】探明白刺演化过程中,叶片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内蒙古吉兰泰荒漠区白刺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揭示白刺营养元素需求和环境... 【目的】探明白刺演化过程中,叶片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内蒙古吉兰泰荒漠区白刺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揭示白刺营养元素需求和环境互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各演化阶段白刺叶片TC、TN、TK、TP平均值(g/kg)由大到小分别为TC(468.38)>TN(24.85)>TK(8.39)>TP(1.24);C∶N、C∶P、C∶K、N∶P、N∶K和P∶K平均值分别8.39、19.63、395.23、58.80、20.95、3.17和0.15;其中,TC、TN、C∶K、N∶P、N∶K、P∶K随演化过程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TK、C∶N随演化阶段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P随演化阶段呈逐渐减小的趋势;C∶P随演化阶段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从变异系数来看,TK、C∶K、N∶P、N∶K、P∶K属于中等变异,其余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弱变异性;2)叶片TC、TN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是荒漠植物应对极端环境的一种策略。叶片TP含量显著低于中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导致叶片的N∶P比较高,各演化阶段白刺叶片N∶P>16,表明研究区白刺生长受P限制;3)土壤pH、电导率与TC、TN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适度盐分促使叶片储存更多的C、N元素。【结论】冗余分析表明:白刺生长过程中,演化阶段、土壤容重、水分和电导率是影响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潜在驱动因子。其中,演化阶段对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果为干旱盐碱荒漠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叶片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演化阶段 潜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地降雨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婧 李龙 +3 位作者 张鹏 张尚轩 朱志卓 弥宏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34-3947,共14页
为进一步研究砒砂岩区不同雨型下植被格局对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坡面的植被斑块格局指数与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地降雨侵蚀的影... 为进一步研究砒砂岩区不同雨型下植被格局对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坡面的植被斑块格局指数与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地降雨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降雨可划分为3类,根据各植被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得出降雨侵蚀力表现为:雨型II(长历时、大雨量、大雨强)>雨型III(短历时、小雨量、中雨强)>雨型I(中历时、中雨量、小雨强)。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与产流产沙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相关系数0.695以上,是预测该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因子。(2)各坡面水土保持能力与降雨类型有关,不同雨型下3种植被坡面减流减沙率分别达0.42%、20.8%以上,不同植被格局坡面减沙效益优于减流效益,3种植被坡面的减流能力为:雨型I>雨型III>雨型II。(3)3种植被坡面的径流泥沙模数由小到大依次为: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对比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泥沙模数,3种植被坡面能够减少侵蚀达21.33%以上。(4)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格局因子,相关系数分别达0.884和0.825以上。产流、产沙量与坡面植被斑块分离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坡面产流量(Y_1)与斑块分离度(SPLIT)和景观形状指数(LSI)的关系式为Y_1=8.247SPLIT-6.605LSI+38.928,R~2=0.905。以上结果表明植被斑块间的分离度越小,形状越复杂,坡面阻力增大,抗侵蚀能力越强。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斑块格局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植被斑块 格局指数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亮 李龙 +2 位作者 王婧 王鹤燕 刘彤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47,共11页
[目的]探究旱雨两季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苜蓿与沙棘的水分来源,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满来梁煤矿排土场平台为研究区,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采集研究区内3种植被配置模式下植物木质部样品、土壤样品... [目的]探究旱雨两季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苜蓿与沙棘的水分来源,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满来梁煤矿排土场平台为研究区,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采集研究区内3种植被配置模式下植物木质部样品、土壤样品、降水样品,分析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①随着雨季的来临各样地土壤含水率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纯沙棘地由旱季的6.56%增长至9.88%,纯苜蓿地由7.94%增长至9.15%,混交地由9.4%增长至15.45%。②旱季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苜蓿与沙棘主要利用80-100 cm土壤水作为其水分来源。而雨季随着降水对土壤水的补充,土壤含水率增大,各类植被吸水深度发生上移,主要集中于20-60 cm处。[结论]植被不同配置模式下苜蓿与沙棘在旱雨两季水分来源大不相同,旱季二者主要集中于深层土壤,雨季吸水深度上移且吸水范围增加。雨季混交情况下沙棘为避免资源竞争会选择深层土壤水作为其主要水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排土场 同位素 植被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泻溜侵蚀的坡向分异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响应
4
作者 任亚楠 李龙 +2 位作者 张尚轩 张宇 周星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3,共10页
[目的]泻溜作为砒砂岩区典型的重力侵蚀方式,已成为沟道内重要的粗砂物质来源,严重威胁流域生态安全,明确该地区侵蚀机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内蒙古砒砂岩沟坡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定位监测,... [目的]泻溜作为砒砂岩区典型的重力侵蚀方式,已成为沟道内重要的粗砂物质来源,严重威胁流域生态安全,明确该地区侵蚀机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内蒙古砒砂岩沟坡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定位监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坡向下沟坡侵蚀界面微地形变化与侵蚀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1)砒砂岩沟坡存在明显的泻溜侵蚀现象,且坡向分异较为明显。其中,阴坡平均侵蚀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11%,阳坡平均侵蚀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48%。阳坡的侵蚀强度大于阴坡,且地表粗糙度的变化幅度在阳坡更为明显。阴坡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和高程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更具显著性,坡向是影响沟坡重力侵蚀的关键地形因素。(2)沟坡后退速率与地表起伏度和地表切割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阴坡沟坡后退速率与微地形因子的拟合度优于阳坡,R^(2)分别为0.721和0.631,不同坡向微地形因子与沟坡后退速率的拟合度优于侵蚀面积与侵蚀量。(3)在砒砂岩区7—8月期间,影响阴坡侵蚀的气象因子重要性依次为气温>降雨量>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阳坡则表现为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雨量>太阳辐射。GAM模型对侵蚀特征的坡向变异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砒砂岩区重力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溜 砒砂岩区 沟坡系统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
5
作者 程琳 陈国俊 +3 位作者 赵玉根 王利龙 苏峰 王树森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南麓部分区段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观赏特性,结果表明:新城区常见野生观赏植物共有58科140属184种,其中,草本植物126种,灌木41种,乔木和藤本植物分别为12种和5种,优势科为菊科(Asteraceae)和蔷薇科(Rosa...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南麓部分区段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观赏特性,结果表明:新城区常见野生观赏植物共有58科140属184种,其中,草本植物126种,灌木41种,乔木和藤本植物分别为12种和5种,优势科为菊科(Aster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按照观赏类型来看,观花植物155种,观叶植物47种,观果植物和观姿植物分别为24种和15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7种。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明确了呼和浩特新城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呼和浩特市野生本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观赏植物 内蒙古大青山 呼和浩特新城区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植物分布新记录
6
作者 王宁 王树森 +1 位作者 李建军 罗于洋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经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现确认二连浩特市植物资源新分布6种,隶属于5科6属,分别为:脓疮草[Panzerina lanata var.alaschanica(Kuprian.)H.W.Li]、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Fisch.&C.A.Mey.)Freitag&G.Kadereit]、灰叶黄芪(Ast... 经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现确认二连浩特市植物资源新分布6种,隶属于5科6属,分别为:脓疮草[Panzerina lanata var.alaschanica(Kuprian.)H.W.Li]、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Fisch.&C.A.Mey.)Freitag&G.Kadereit]、灰叶黄芪(Astragalus discolor Bunge ex Maxim.)、蛇麻黄(Ephedra distacha L.)、细叶燥原荠[Stevenia tenuifolia(Stephan ex Willd.)D.A.German]、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凭证标本暂存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二连浩特市植物种类,对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灌木植物 二连浩特市 新分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地表粗糙度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钱秋颖 秦富仓 +2 位作者 李龙 杨振奇 张若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2,共7页
地表粗糙度是影响地表侵蚀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自然降雨过程中砒砂岩区地表粗糙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其探索土壤侵蚀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 地表粗糙度是影响地表侵蚀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自然降雨过程中砒砂岩区地表粗糙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其探索土壤侵蚀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坡面尺度次降雨过程下的地表粗糙度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在次降雨过程中表现出中等变异性;地表粗糙度在次降雨过程中都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地表粗糙度的增加量或者减少量在坡面下坡的数值变化较为明显,说明坡面的变化是坡顶被冲刷,坡底被填充;砂粒和粉粒含量均在坡下减小,而黏粒含量增大,地表粗糙度在坡下数值变化较明显,因此,地表粗糙度的变化随着土壤黏粒的变化而变化;降雨前后土壤黏粒与地表粗糙度表现出正相关,雨后的相关性更强烈,粉粒与其关系不显著,砂粒与其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地表粗糙度 空间异质性 土壤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侵蚀对砒砂岩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若曦 秦富仓 +3 位作者 李龙 杨振奇 钱秋颖 任小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以侵蚀剧烈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法准确描述水力侵蚀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动态迁移过程来探究侵蚀与碳平衡的关系并为有效治理砒砂岩区坡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参考。结果表明:(1)降雨前后各土层有机碳均随着土层增... 以侵蚀剧烈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法准确描述水力侵蚀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动态迁移过程来探究侵蚀与碳平衡的关系并为有效治理砒砂岩区坡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参考。结果表明:(1)降雨前后各土层有机碳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自相关均为正相关且0-10 cm土层自相关性最大。降雨后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减少而20-40 cm土层增加,且各土层变异程度均较雨前减弱。(2)降雨前后土壤有机碳分别与高斯模型,球状模型较为拟合,且变程值均随土层增加而增大。降雨前后0-10 cm土层表现均为强烈空间相关性且雨后结构比增大,而10-40 cm均为中等相关性雨后结构比减小。(3)降雨后空间异质性减弱斑块面积变大,总体表现为同一土层坡上侵蚀坡下沉积,而不同土层下0-20 cm土层表现为侵蚀,20-40 cm土层表现为沉积。(4)降雨前后土壤有机碳均与黏粒呈现较显著正相关,其中降雨前0-10 cm土层有机碳与黏粒为极显著正相关,降雨后各土层相关性增强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但降雨前后土壤有机碳与粉粒相关性均较小且不显著,与砂粒则基本表现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土壤有机碳 砒砂岩区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斑块格局对砒砂岩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鹏 李龙 +4 位作者 李艳 张尚轩 朱志卓 宋秀敏 王立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5,共8页
选取水力侵蚀极其剧烈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连续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与方差均值比率法相结合,对比分析砒砂岩坡面3种典型自然植被格局(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坡面微地... 选取水力侵蚀极其剧烈的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连续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与方差均值比率法相结合,对比分析砒砂岩坡面3种典型自然植被格局(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坡面微地形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均匀分布格局对减缓水力侵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土壤侵蚀强度的效果最明显,与裸坡相比,减流率达到64%,减沙率达到72%,土壤流失量最少,为0.05 kg/m^(2)。径流泥沙量之间存在多项式曲线关系,拟合函数为y=-0.0462X^(2)+0.5355X-0.865,R^(2)=0.736。(2)均匀分布格局的侵蚀区面积最小,为12.28 m^(2);沉积区面积最大,为3.44 m^(2),土壤侵蚀强度较其他坡面弱,以轻度侵蚀为主。(3)均匀分布格局的径流泥沙量与平均沉积深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与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03;与泥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斑块格局 砒砂岩 坡面侵蚀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侵蚀下砒砂岩区植被格局对微地形和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志卓 李龙 +4 位作者 张鹏 张尚轩 梁艳君 支杰 陈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8,26,共10页
[目的]研究植被格局下微地形与侵蚀的关系,可为砒砂岩地区坡面侵蚀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砒砂岩区鲍家沟流域内的3种植被格局(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坡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野外径流小... [目的]研究植被格局下微地形与侵蚀的关系,可为砒砂岩地区坡面侵蚀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砒砂岩区鲍家沟流域内的3种植被格局(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坡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实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植被格局对微地形和侵蚀的影响。[结果]降雨后不同植被格局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依次为裸坡坡面>聚集分布坡面>随机分布坡面>均匀分布坡面,与裸坡相比,均匀分布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少了64%,75%,其径流泥沙的拟合函数为Y=0.3619x0.7309,R^(2)=0.9866;不同植被格局坡面侵蚀—沉积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与其他坡面相比,均匀分布格局坡面的土壤侵蚀强度最弱,侵蚀区面积最小,为12.38 m^(2),沉积区面积最大,为3.44 m^(2)。不同植被格局坡面地形因子均随降雨呈现增大的趋势,且与裸坡坡面相比,聚集分布坡面地表粗糙度、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微坡度增幅最小,分别为5%,2%,0.5%,9%。聚集分布坡面地表粗糙度与产流产沙的相关性最强(p<0.01),分别为0.632,0.619,相比较其他坡面,裸坡坡面地形因子与产流产沙拟合效果最好,产流拟合函数为X=0.993RA-1.07R+0.871,R^(2)=0.996,产沙拟合函数为Y=1.586RA-0.62R+2.65,R^(2)=0.964。[结论]均匀分布格局对水力侵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土壤侵蚀程度的抑制效果为最佳,但拟合效果最差,微地形因子与产流产沙的互动关系最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植被格局 微地形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程度对巴音温都尔沙漠天然梭梭林表层土壤粒径特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向东 王树森 +4 位作者 罗于洋 温苏雅勒图 张宏武 马迎梅 王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5-38,42,共5页
土壤粒度特征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属性之一。为了弄清不同干扰程度对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林表层土壤粒径特征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干扰程度的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林下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实测,分析了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树下表层土壤粒度特征。... 土壤粒度特征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属性之一。为了弄清不同干扰程度对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林表层土壤粒径特征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干扰程度的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林下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实测,分析了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树下表层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程度下梭梭林下土壤中极细砂含量百分比最高,且自然状态样地极细砂含量为56.86%,轻度干扰样地为44.15%,中度干扰样地为34.25%;中砂含量百分比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自然状态样地为7.94%,轻度干扰样地为18.75%,中度干扰样地为31.00%。中等干扰样地平均粒径为2.19 mm,轻度干扰程度为2.53 mm,自然状态下为2.94 mm。自然、轻度干扰、中度干扰状态下分选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78、-1.00、-0.79。偏度为轻度<中度<自然,均属负偏;峰度平均值分别为1.10、1.79、1.18,分别属中等、很窄和窄峰态。植被保护使梭梭林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增加土壤表层较细颗粒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温都尔沙漠 梭梭 粒度 不同干扰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山地区酸枣和蒙古扁桃优良单株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佩 高宇欣 +6 位作者 王树森 张海玉 郑欣如 特木尔巴根 潘昊彧 张宏武 霍海鹰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6-10,31,共6页
酸枣和蒙古扁桃是狼山地区的乡土树种,通过优良单株的筛选可以为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植被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提供种质材料。以酸枣和蒙古扁桃实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样地法,测定被选植物的株高、冠幅、分枝角度、叶密度、叶长、叶宽等指标... 酸枣和蒙古扁桃是狼山地区的乡土树种,通过优良单株的筛选可以为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植被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提供种质材料。以酸枣和蒙古扁桃实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样地法,测定被选植物的株高、冠幅、分枝角度、叶密度、叶长、叶宽等指标,并运用主成分(PCA)和聚类分析法对酸枣和蒙古扁桃单株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酸枣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株高,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2.831和35.388%;主成分2为东西冠幅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1.764和22.045%;主成分3为分枝角度,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1.045和13.069%。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合计值为70.502%,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F=a_(1)Z_(1)+a_(2)Z_(2)+a_(3)Z_(3);对蒙古扁桃提取2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南北冠幅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3.175、45.351%;主成分2为叶密度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1.998、28.549%。这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合计为73.900%,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F=a_(1)Z_(1)+a_(2)Z_(2);(2)基于综合评价指标(F)的聚类分析将198株酸枣聚分为两类,其中Ⅰ类197株,Ⅱ类1株,Ⅰ类中排名靠前的S113,S135,S219,S330,S419。这5株优株的综合性状最优,可确定为目标优株;将175株蒙古扁桃聚分为22类,其中Ⅰ类173株,Ⅱ类2株,Ⅰ类中排名靠前的M314、M341、M349、M405。这4株优株的综合性状最优,可确定为目标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蒙古扁桃 优良单株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程度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球果白刺沙堆表层沉积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学军 郭向东 +8 位作者 温苏雅勒图 李文伟 王亮 王泽宙 李晓花 王国林 王景园 满达那日苏 王树森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5-15,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干扰程度(中度干扰,约1峰骆驼/hm^2;轻度干扰程度,约0.6峰骆驼/hm^2;未干扰,0峰骆驼/hm^2)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球果白刺群落灌丛沙堆表层粒径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从中度干扰的群落到未干... 为了探究不同干扰程度(中度干扰,约1峰骆驼/hm^2;轻度干扰程度,约0.6峰骆驼/hm^2;未干扰,0峰骆驼/hm^2)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球果白刺群落灌丛沙堆表层粒径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野外取样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从中度干扰的群落到未干扰的群落,随着干扰程度的降低,球果白刺灌丛的平均粒径在不断增加中(221.3μm、243.7μm、268.1μm)。在不同干扰的群落中,极细砾都分布在球果白刺灌丛沙堆各个方向的底部和灌丛间地。中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灌丛沙堆主要以极细沙为主;轻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灌丛沙堆主要以细沙和极细沙为主;未干扰的球果白刺灌丛沙堆主要以细沙、中沙和极细沙为主。(2)分选性最好的为中度干扰的球果白刺灌丛沙堆,最差的为未干扰的球果白刺灌丛沙堆。3个群落内的球果白刺灌丛沙堆的平均偏度基本都为近于对称,在中度干扰和轻度干扰的群落内,峰态的程度多数为窄的水平;在未干扰的群落内,多数为中等峰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程度 球果白刺 巴音温都尔沙漠 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