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通电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肖瑞崇 陈玉和 +1 位作者 包永洁 黄成建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4种胶黏剂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并在160 W/m^2功率下通电12周,测试通电过程材料的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通电时间延长,材料的电阻减小,明度、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颜色变深;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度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异氰... 以4种胶黏剂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并在160 W/m^2功率下通电12周,测试通电过程材料的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通电时间延长,材料的电阻减小,明度、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颜色变深;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度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异氰酸酯胶制备的复合材料外,其他3种复合材料的浸渍剥离性能亦达到标准要求;酚醛胶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阻变化最小,温度-时间效应较好,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 通电 老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晓丹 于辉 +1 位作者 杨慧敏 邵琼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6,共6页
木塑复合材料在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天然纤维的强吸水性以及与塑料间的相容性问题是木塑复合材料获得较好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纤维和塑料界面相容性着手,着重介绍了... 木塑复合材料在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天然纤维的强吸水性以及与塑料间的相容性问题是木塑复合材料获得较好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纤维和塑料界面相容性着手,着重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塑料 界面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方红豆杉林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宁 欧建德 吴志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7,共6页
选取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117块标准地,以优势木平均高为因变量,以腐殖质层厚度、冠层郁闭度、土层厚度、海拔、冠层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形8个因子为自变量,基于数量化理论法确定并划分生境质量等级。结果表明:采用以上因子构建... 选取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117块标准地,以优势木平均高为因变量,以腐殖质层厚度、冠层郁闭度、土层厚度、海拔、冠层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形8个因子为自变量,基于数量化理论法确定并划分生境质量等级。结果表明:采用以上因子构建南方红豆杉生境质量模型评价效果良好,项目得分值的极差为6.697,表明模型中的生境因子明显影响南方红豆杉生长;影响生境质量的因子重要性依次为腐殖质层厚度>冠层郁闭度>土层厚度>海拔>冠层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将生境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南方红豆杉培育目标给出相应经营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生境质量 培育 经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标签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章敏 吴志刚 +2 位作者 潘雁红 郭仁聪 雷洪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26,共5页
以脱脂大豆粉(SF)为原料制备豆粉标签胶,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包括液料比、尿素加量、交联剂加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豆粉标签胶黏度、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对标签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豆粉标签胶的... 以脱脂大豆粉(SF)为原料制备豆粉标签胶,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包括液料比、尿素加量、交联剂加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豆粉标签胶黏度、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对标签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豆粉标签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m(水):m(SF)为3.0:1.0,尿素加量100%,交联剂加量4.5%(占SF质量),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1.0 h。此条件制备的豆粉标签胶黏度为32450mPa.s,粘接力177 N,耐常温水性(20±2)℃≥104h,远高于标签胶行业标准规定的72 h要求。FT-IR分析表明,加入交联剂后,大豆蛋白在波数为1 168 cm^(-1)处产生新特征峰,这可能是该研究豆粉标签胶具有较佳耐水性能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大豆粉 交联剂 标签胶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生长形质的地形效应及微生境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永武 欧建德 吴志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6,共8页
为探明乳源木莲人工纯林生长形质的地形和微生境效应,以福建沙县的9年生乳源木莲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性状的坡向、坡位及其组合效应,提出了微生境配置优化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 为探明乳源木莲人工纯林生长形质的地形和微生境效应,以福建沙县的9年生乳源木莲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性状的坡向、坡位及其组合效应,提出了微生境配置优化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坡向效应,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和树干圆满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坡位和坡向×坡位互作效应;乳源木莲通直度无显著性的坡位效应。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微生境效应,进行乳源木莲的微生境配置优化十分必要。得出乳源木莲人工纯林适宜配置在阴坡的中、下坡位、半阳坡的下坡位等3个微生境,其生长性状增益达5. 89%~192. 36%,干形形质性状增益达1. 23%~42. 63%;经验证,微生境配置优化可显著提高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和树干圆满度,促进乳源木莲速生丰产和干材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坡位 坡向 生长性状 干形形质 微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毛竹实生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叶松涛 杜旭华 +3 位作者 宋帅杰 李黎 卢杨 应叶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揭示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供水(CK)、干旱(D)、干旱+0.5mmol·L-1SA(DS1)、干旱...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揭示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供水(CK)、干旱(D)、干旱+0.5mmol·L-1SA(DS1)、干旱+1.0 mmol·L-1SA(DS2)和干旱+2.0 mmol·L-1SA(DS3)5个处理,通过测定、分析毛竹实生苗的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等指标,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处理对1年生毛竹实生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毛竹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显著下降(P〈0.05),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增加(P〈0.05),全株生物量显著减少(P〈0.05)。而根际施加SA处理后,在0.5-2.0 mmol·L-1范围内,随着SA浓度的增加,毛竹实生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全株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出现短暂下降;干旱胁迫下,0.5 mmol·L-1SA处理,毛竹实生苗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说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外源SA处理提高了毛竹实生苗叶片保护酶的活性,特别是POD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了干旱对毛竹实生苗的伤害;通过保持毛竹实生苗叶片较高的水分含量和叶绿素水平,增强其生理活性,增加干旱胁迫下的生物量积累,毛竹实生苗抗旱性增强。根际施加SA处理,在0.5-2.0 mmol·L-1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外源SA处理提高毛竹实生苗抗旱能力的效应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其提高毛竹实生苗抗旱能力的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结论】在干旱条件下,外源SA(2.0mmol·L-1)根施处理,能在一定时间内(14天)有效提高毛竹1年生实生苗的抗旱能力,减少干旱对毛竹实生苗的生长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以及后期在毛竹林抵御干旱灾害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毛竹实生苗 干旱 生理特性 抗旱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评定方法确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 被引量:32
7
作者 章志远 丁兴萃 +2 位作者 崔逢欣 白瑞华 蔡函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73,共7页
通过分析测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定方法确定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麻竹鲜笋在100℃纯净水中分别进行0、30、90、150 s和420 s 5个时间梯度水煮处理,并测定煮后笋汤、笋渣的可溶性单宁、草酸和游离苦味氨基酸(Phe... 通过分析测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定方法确定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麻竹鲜笋在100℃纯净水中分别进行0、30、90、150 s和420 s 5个时间梯度水煮处理,并测定煮后笋汤、笋渣的可溶性单宁、草酸和游离苦味氨基酸(Phe、Val、Arg、Met和Leu)含量,感官评定小组对其涩味、苦味强度评定,并通过对食品级草酸、单宁标准样品配制的不同质量浓度溶液进行苦涩味感官评定,建立单宁、草酸、单宁和草酸混合液的质量浓度与滋味强度的特征曲线函数。结果表明,影响麻竹笋苦涩味的主要物质是可溶性单宁,竹笋苦味和涩味均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96和0.867;竹笋涩味与草酸含量呈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448,而竹笋苦味与草酸含量无显著关系;竹笋苦涩味与游离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关系。利用单宁特征曲线函数对竹笋苦涩味偏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9个笋渣、笋汤的分析结果表明,单宁特征曲线函数对竹笋涩味的解释程度达60.6%~136.4%,对竹笋苦味的解释程度达63.4%~132.0%,较高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是引起麻竹笋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笋 苦涩味 感官评定 单宁 游离苦味氨基酸 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和伴矿景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2 位作者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116,共11页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伴矿景天 植物修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能源植物黄连木苗期生物量分配规律与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志庄 杨志和 +3 位作者 厉月桥 杜旭华 周妍 刘胜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2,共5页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通过对黄连木苗期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各生长性状的调查,探讨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根>枝>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不大,地上...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通过对黄连木苗期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各生长性状的调查,探讨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根>枝>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不大,地上部分生物量略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所调查的8个性状都存在着正向相关。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综合分析表明,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地径、苗高、冠幅、叶面积等因素。根幅、主根长等其他因子也表现明显正向效应,是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构成因素。因此,培育黄连木壮苗,只有通过综合各个性状,促进地上和地下部分协调生长来实现。本研究建立了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南方立地条件下的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生物量 分配规律 通径分析 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光对麻竹笋苦涩味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章志远 丁兴萃 +1 位作者 崔逢欣 蔡函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0-77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机理。[方法]运用感官评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射技术和磷钨酸-钨酸钠比色法,采用覆土(EP)、双层不透光套袋(CLPB)和自然生长(CK)3种不同处理,对麻竹鲜笋... [目的]探讨不同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机理。[方法]运用感官评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射技术和磷钨酸-钨酸钠比色法,采用覆土(EP)、双层不透光套袋(CLPB)和自然生长(CK)3种不同处理,对麻竹鲜笋的口感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分析测定麻竹笋笋体单宁物质含量、形态和分布。[结果](1)不同处理的麻竹鲜笋的口感不仅均呈苦涩味,且苦涩味强度均表现为由麻竹笋的基部到笋尖逐渐增强的趋势,其苦涩味强度整体大小顺序为:CK>CLPB>EP。(2)麻竹竹笋壁中含有单宁物质的细胞(CWT)可被2%氯化亚铁溶液染成黑色,与不含单宁物质的细胞区别明显。(3)单宁大量分布在薄壁细胞内,少量在纤维细胞内,维管束中的筛管和导管细胞中无单宁分布。(4)单宁在薄壁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少量分布在液泡中,电镜下CWT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颗粒状和块状3种类型。(5)不同处理的麻竹笋单宁含量为CK:1.15 2.67 mg·g^(-1),CLPB:1.03 1.43 mg·g^(-1),EP:0.36 1.13 mg·g^(-1),其相应的CWT密度大小顺序为:CK>CLPB>EP,3种处理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与CWT密度大小均为笋尖>中部>基部。[结论]避光显著降低麻竹竹笋壁的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自然光照下生长的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避光处理;光与竹笋中单宁物质分布和形态相关不显著,单宁形态仅与竹笋部位密切相关。覆土、套袋等避光措施可显著降低笋体单宁物质的含量,降低苦涩味,改善竹笋的口感品质,为培育低苦涩味麻竹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笋 避光处理 单宁 苦涩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干旱对髯毛箬竹的叶和细根的生理生态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2 位作者 高贵宾 温星 田新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8-1918,共11页
为了解全球变暖及其导致的高温干旱气候对地被竹生长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自然高温干旱条件,以髯毛箬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气体交换、细根和叶片水势、抗氧化酶等生理生态反应过程与高温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高温干旱条件对髯... 为了解全球变暖及其导致的高温干旱气候对地被竹生长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自然高温干旱条件,以髯毛箬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气体交换、细根和叶片水势、抗氧化酶等生理生态反应过程与高温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高温干旱条件对髯毛箬竹的影响不同,对照组中常温条件下植株的光合速率为(7.141±0.072)μmol/(m2·s),高温可明显提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极端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光合速率[(4.898±0.395)μmol/(m2·s)下降],并且收窄光合日进程的变幅;(2)中度干旱、高温+中度干旱、极端高温+中度干旱的条件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导致;(3)重度干旱、高温+重度干旱、极端高温+重度干旱的环境将严重影响植株生理进程,高温加剧这一进程,具体表现为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4)对照组、高温组和极端高温组的细根水势谷值下降范围分别为(-0.111±0.033)^(-0.961±0.086)、(-0.173±0.060)^(-0.970±0.072)和(-0.304±0.061)^(-1.225±0.166)MPa,降幅比成熟叶片强烈;(5)高温和干旱对细根、成熟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致,细根SOD活性大于成熟叶片,而CAT和POD活性则相反,因此,细根是髯毛箬竹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重要器官,水分吸收器官比蒸腾器官敏感.研究显示,髯毛箬竹具有较好的抗高温和抗旱能力,一定范围内的高温和干旱能提升其叶片、细根的生理生态适应能力,特别是复合条件下,高温与干旱对其生长表现出协同作用,极端高温+中度干旱并不威胁其生存,高温、中度干旱及高温+中度干旱有利于驯化栽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其生长;重度干旱则使植株叶片气体交换、叶片和细根的水分生理进程受损,不适宜长期重度干旱的环境,高温使这种损伤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条件 地被竹 气体交换 水势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温星 程路芸 +3 位作者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2,共6页
运用植物气体交换测定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分析技术,测定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竹叶片从幼叶生长到叶片成熟的各发育阶段,叶绿素质量分数和... 运用植物气体交换测定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分析技术,测定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竹叶片从幼叶生长到叶片成熟的各发育阶段,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也随之增强。(2)叶片从伸出到成熟,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_(Po))的变化不明显。(3)毛竹叶片经放叶、展叶至第15天,PSⅡ反应中心数不断增加,其数量约升高54.4%。(4)PSⅡ电子受体蛋白QA被还原的速率和还原需要的能量不断减少,用于推动QA下游电子传递的能量不断增加。因此,毛竹叶片光合功能从幼叶形成至第15天完全展叶,叶片发育趋于完善,表明毛竹叶片具备正常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以充分利用毛竹群落生境的光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毛竹 叶片发育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对中小径级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伟成 杨慧敏 +2 位作者 高贵宾 温星 盛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8,共10页
以中小径级覆盖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模式试验,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讨土壤菌群变异机制及其对覆盖毛竹林退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照、覆盖、轮... 以中小径级覆盖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模式试验,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讨土壤菌群变异机制及其对覆盖毛竹林退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照、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4种不同的经营方式下,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覆盖了26门69纲118目197属,其中酸杆菌在4类样地中占优势(30.85%~44.22%),其次是变形菌(8.23%~25.41%)、绿弯菌(2.48%~7.91%)、疣微菌(2.39%~6.82%)、AD3(1.05%~15.18%)、放线菌(3.99%~8.39%)和TM7(0.61%~6.68%)。与对照样地相比,其他3类样地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均得到提高。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3类样地的p H值显著下降,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土壤酸化越明显。α-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 A)表明,覆盖经营对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覆盖提高了细菌数量、种类和丰度,其表面浅层翻耕处理使土壤不受机械干扰,短时间内形成0~20 cm厚的半腐熟有机物质层,为细菌繁殖提供能源,轮休样地的细菌数量、种类和丰度均为最高,而长期覆盖样地则均有所下降,Chao1指数甚至显著低于对照样地。本研究结果为中小径级低产毛竹定向培育和衰退毛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生竹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 重度施肥 轮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胁迫对毛竹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玉魁 郭慧媛 +3 位作者 阎艳霞 张汝民 高岩 温国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5-1433,共9页
为探讨酸雨胁迫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对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模拟酸雨(SO42-∶NO3-=4∶1摩尔比),设定p H 2.5、4.0、5.6和6.9(CK),对毛竹3年生盆栽实苗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片色素含量、... 为探讨酸雨胁迫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对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模拟酸雨(SO42-∶NO3-=4∶1摩尔比),设定p H 2.5、4.0、5.6和6.9(CK),对毛竹3年生盆栽实苗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 H 5.6酸雨处理增加了毛竹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使得光合速率(Pn)升高;p H 4.0和p H 2.5处理使Chl a、Car、Chl a+b、Chl a/b降低,Pn下降;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影响效果越明显,75 d时Pn与对照(CK)相比差异极显著。p H 4.0和p H 2.5处理使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IPJ点荧光强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处理75 d时初始荧光(F0)降低11.73%和17.59%,峰值P点荧光(Fp)降低25.46%和31.41%,反应中心密度(RC/CSo)降低22.94%和26.22%,实际量子产额(Yield)下降20.41%和35.31%、光化学淬灭系数(q P)下降15.48%和19.4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22.02%和25.14%,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上升23.16%和33.46%。p H 5.6处理使荧光强度升高,F0和Fp分别比CK增加30%和18.57%,q P和ETR上升8.38%和13.53%,q N下降17.65%。酸雨胁迫使毛竹叶片天线色素吸收能量(ABS/RC)、捕获能量(TRo/RC)和热耗散能量(DIo/RC)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电子传递效率(ψo)和电子传递能量(ETo/RC)降低。轻度酸雨处理促进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并提高Pn,重度酸雨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降低,Pn下降。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及JIP-test分析可作为快速检测毛竹在酸雨胁迫条件下生理响应机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胁迫 光合速率 叶绿素 荧光参数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径级毛竹对林地轮休覆盖模式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伟成 田新立 +2 位作者 盛海燕 杨慧敏 高贵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41,共8页
以中小径级的低产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轮休覆盖模式试验,分析毛竹克隆分株的产生规律及其地下鞭系统、间隔子行为和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探讨毛竹克隆种群的行为学机制及其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 以中小径级的低产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轮休覆盖模式试验,分析毛竹克隆分株的产生规律及其地下鞭系统、间隔子行为和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探讨毛竹克隆种群的行为学机制及其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毛竹克隆分株萌发率处于(20.65±4.03)%^(35.26±1.18)%之间,其利用富足的营养爆发式萌发克隆分株,第1年覆盖和第3年覆盖的克隆分株数量分别达(35.2±7.7)和(27.8±4.2)株·m^(-2),打破了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固有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生活史节律,是一种被动适应;覆盖可增加眉围,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眉围均值下降;覆盖极大地增加了幼鞭休眠芽数量,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幼鞭和壮老鞭休眠芽的数量均会下降,轮休后,休眠芽数量有所恢复;轮休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鞭长度的比例,但随着轮休时间的增加,幼鞭长度比例有所上升,毛竹利用减小幼鞭直径、增加幼鞭长度和间隔子长度这种资源吸收结构的可塑性来达到开拓适宜生境的目的;第3年覆盖的平均细根生物量为第1年覆盖的64.07%,覆盖使细根生物量减少,并使其生物量分布趋向于土壤上层,轮休可使细根向较深土壤层生长,并使细根生物量回升;对照毛竹林在土壤表层和深层分配大量细根生物量,这与覆盖轮休模式只有1个峰值不同,说明细根针对不同的生境采取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方式进行觅食。因此,覆盖第3年已出现衰退现象,轮休是覆盖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生竹 克隆分株 休眠芽 间隔子 细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基生物质肥对酒竹伤流液采集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3 位作者 潘雁红 周妍 罗庆华 杨慧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5-901,共7页
为探索西南半干旱地区酒竹栽培的施肥方法,分析了竹炭基生物质肥和有机肥栽培条件下酒竹伤流液采集量年变化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为其功能型饮料的制备和竹炭基生物质肥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全年竹炭肥(ZT)条件下,从5月雨季开始... 为探索西南半干旱地区酒竹栽培的施肥方法,分析了竹炭基生物质肥和有机肥栽培条件下酒竹伤流液采集量年变化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为其功能型饮料的制备和竹炭基生物质肥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全年竹炭肥(ZT)条件下,从5月雨季开始到11月干季初期可采集伤流液,7—10月为丰期,伤流液采集量(CSap)的最高纪录是9月(2.66 L),1月仍有微量伤流液,说明ZT效果明显;进入干季,>1015 cm处土壤含水量(WS15)及土壤温度(TS15)数据表明竹炭肥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ZT和有机肥(CK)2种处理CSap与环境参数间相关性显著。全年度的环境解释因子可采用空气温度(TA)、空气湿度(MA)、风速(Sw)、05cm处土壤含水量(WS5)和WS15进行解释。ZT提高了钾、钙、铁、锰、铜5种元素的含量,也提高了伤流液的采集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和p H值。酒竹伤流液具有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较高。ZT较CK处理各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所提高。因此,ZT处理能延长伤流液采集时间,提高采集量,增加多种矿质元素、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施肥效果明显,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竹炭基生物质肥 矿质元素 氨基酸 环境因子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CSNs对几种木腐菌的抑菌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4 位作者 杨慧敏 吴再兴 虞毅 张汝民 王玉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6-1611,共6页
竹木材防腐技术是延长户外用材寿命和扩大竹木材应用范围的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型防腐材料和技术是竹木材防腐的关键。CCCSNs是铜—碳核—壳纳米颗粒的简称,它是一种碳包铜结构复合材料,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材料。试验主要研究CCCSNs对木... 竹木材防腐技术是延长户外用材寿命和扩大竹木材应用范围的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型防腐材料和技术是竹木材防腐的关键。CCCSNs是铜—碳核—壳纳米颗粒的简称,它是一种碳包铜结构复合材料,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材料。试验主要研究CCCSNs对木腐菌的抑菌作用和在CCCSNs处理下白腐菌分泌木质素降解酶和褐腐菌分泌纤维素降解酶的情况。试验使用7个质量浓度梯度的CCCSNs对4个试验菌种进行抑菌处理,测定抑菌率。此外,在全营养培养基和限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的CCCSNs,检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和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高于0.30 g·L-1时,CCCSNs对木腐菌生长有稳定的抑制作用;当CCCSNs的质量浓度高于0.10 g·L-1时,白腐菌木质素降解酶和褐腐菌纤维素降解酶活性被强烈抑制。说明CCCSNs可以有效抑制木腐菌生长和分泌降解酶,也证明该材料在竹木材防腐技术上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SNs 木腐菌 白腐菌 褐腐菌 木质素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塘系统不同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1 位作者 蒋跃平 温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2,共10页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2通量,蒸馏水浸提法与TOC-Vcp H测定土壤水溶性碳氮(WSOC和WSON)含量,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含量。【结果】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差异明显,毛竹林土壤CO_2通量较高,全年各月土壤CO_2通量为(127.4±24.1)^(537.2±41.1)mg·m^(-2)h^(-1),早竹林土壤CO_2通量为(2.1±0.6)^(120.0±22.9)mg·m^(-2)h^(-1);毛竹林与早竹林全年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 366.3和558.4 g·m^(-2)a^(-1),毛竹林土壤CO_2年累积排放量是早竹林的6倍;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10 cm深处土壤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毛竹林与早竹林的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1±25.5)和(146.1±9.9)mg·kg^(-1),均在10和12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02.5±28.5)和(54.9±13.8)mg·kg^(-1),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在2种竹林中都没有表现出特殊规律,年度波动较大;毛竹林与早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峰值出现在6月,分别为(279.0±17.6)和(313.9±38.6)mg·kg^(-1),2—4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19.7±13.8)和(198.7±12.8)mg·kg^(-1),毛竹林各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为(21.4±3.8)^(43.7±4.2)mg·kg^(-1),早竹林各月土壤MBN含量的波动范围比毛竹林大,为(13.9±1.4)^(57.0±10.8)mg·kg^(-1);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水溶性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参数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具有强烈的时间异质性,其动态受季节性水热条件和呼吸底物土壤水溶性碳变化的共同调控。基塘系统封育有利于转变原先粗犷的开垦利用方式,可减少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和土壤CO_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早竹 温室气体 土壤水溶性碳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CCCSNs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
19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6 位作者 王玉魁 蔡函江 翟志忠 钟浩 杜旭华 丁兴萃 田新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4,共8页
【目的】通过对铜/碳-核/壳纳米颗粒(CCCSNs)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3种植物中积累分散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利用CCCSNs提高植物材料防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用0,0.1和0.5 g·L-1CCCSNs水培毛竹和富贵竹,以每盆0,0.1和0.5 g CCC... 【目的】通过对铜/碳-核/壳纳米颗粒(CCCSNs)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3种植物中积累分散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利用CCCSNs提高植物材料防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用0,0.1和0.5 g·L-1CCCSNs水培毛竹和富贵竹,以每盆0,0.1和0.5 g CCCSNs土培陆地棉。自来水浇灌、常规管理,50天后一次性破坏性取样,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段测量3种植株体内铜含量,并对根系细胞进行透射电镜和能谱扫描观测。【结果】CCCSNs可以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向地上部传输,但植物积累CCCSNs的量与物种有关。0.1和0.5 g·L-1处理的毛竹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13.19和11.79μg·g^(-1),比对照提高263%和225%;富贵竹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29.31和27.95μg·g^(-1),比对照提高104%和90%;陆地棉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5.22和6.53μg·g^(-1),比对照提高了24%和52%。地上部最高铜含量毛竹为21.65μg·g^(-1),富贵竹为44.88μg·g^(-1),陆地棉为9.19μg·g^(-1)。3种植物中地上部平均绝对铜含量和最高铜含量均为富贵竹最高;但与对照相比提高的百分率以毛竹为最高。透射电镜和能谱扫描发现,经过CCCSNs处理的植株,CCCSNs可以积聚在其根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膜内侧、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3种植物之间根细胞积累CCCSNs的方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将CCCSNs施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根部时,CCCSNs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并向地上部(茎和叶)运输,运输能力与植物种类有关。植物积累CCCSNs的量在低浓度时与施用量正相关,高浓度时与施用量没有稳定的关系。此外,CCCSNs可以积聚在3种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膜内侧、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内。虽然该试验已经证明CCCSNs可以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但是CCCSNs如何从细胞间隙进入细胞和以何种方式运送至地上部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CCCSNs 积累 分布 毛竹 富贵竹 陆地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长叶烷基-喹唑啉-2-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
20
作者 杨金来 芮坚 +5 位作者 吴陈亮 杨丽娟 杨益琴 徐徐 谷文 王石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以异长叶烷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等反应合成出6个喹唑啉-2-胺衍生物(Ⅲa~Ⅲf)。采用1HNMR、13CNMR、IR、HRMS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了化合物Ⅲa~Ⅲf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抑制活性。结果表... 以异长叶烷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等反应合成出6个喹唑啉-2-胺衍生物(Ⅲa~Ⅲf)。采用1HNMR、13CNMR、IR、HRMS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了化合物Ⅲa~Ⅲf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Ⅲa、Ⅲb、Ⅲd、Ⅲf[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58±0.5、44.52±0.9、57.18±0.8、32.83±0.6μmol/L]对Hep G2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4-(4?-氯苯基)-6,6,10,10-四甲基-5,6,6a,7,8,9,10,10a-八氢-6a,9-甲基苯并[h]喹唑啉-2-胺(Ⅲa)抗HepG2的活性最强;只有4-[4?–(二甲基氨基)苯基]-6,6,10,10-四甲基-5,6,6a,7,8,9,10,10a-八氢-6a,9-甲基苯并[h]喹唑啉-2-胺(Ⅲf)对HUVECs有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叶浸渍法考察了化合物Ⅲa~Ⅲf对桃蚜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Ⅲa、Ⅲd[致死中浓度(LC50)=41.0073,37.4589 mg/L]对桃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长叶烷酮 喹唑啉-2-胺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杀虫活性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