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通电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肖瑞崇 陈玉和 +1 位作者 包永洁 黄成建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4种胶黏剂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并在160 W/m^2功率下通电12周,测试通电过程材料的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通电时间延长,材料的电阻减小,明度、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颜色变深;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度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异氰... 以4种胶黏剂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并在160 W/m^2功率下通电12周,测试通电过程材料的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通电时间延长,材料的电阻减小,明度、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颜色变深;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度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异氰酸酯胶制备的复合材料外,其他3种复合材料的浸渍剥离性能亦达到标准要求;酚醛胶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阻变化最小,温度-时间效应较好,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 通电 老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方红豆杉林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宁 欧建德 吴志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7,共6页
选取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117块标准地,以优势木平均高为因变量,以腐殖质层厚度、冠层郁闭度、土层厚度、海拔、冠层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形8个因子为自变量,基于数量化理论法确定并划分生境质量等级。结果表明:采用以上因子构建... 选取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117块标准地,以优势木平均高为因变量,以腐殖质层厚度、冠层郁闭度、土层厚度、海拔、冠层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坡形8个因子为自变量,基于数量化理论法确定并划分生境质量等级。结果表明:采用以上因子构建南方红豆杉生境质量模型评价效果良好,项目得分值的极差为6.697,表明模型中的生境因子明显影响南方红豆杉生长;影响生境质量的因子重要性依次为腐殖质层厚度>冠层郁闭度>土层厚度>海拔>冠层树种组成>坡位>坡向。将生境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南方红豆杉培育目标给出相应经营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生境质量 培育 经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标签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章敏 吴志刚 +2 位作者 潘雁红 郭仁聪 雷洪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26,共5页
以脱脂大豆粉(SF)为原料制备豆粉标签胶,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包括液料比、尿素加量、交联剂加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豆粉标签胶黏度、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对标签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豆粉标签胶的... 以脱脂大豆粉(SF)为原料制备豆粉标签胶,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包括液料比、尿素加量、交联剂加量、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豆粉标签胶黏度、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对标签胶进行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豆粉标签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m(水):m(SF)为3.0:1.0,尿素加量100%,交联剂加量4.5%(占SF质量),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1.0 h。此条件制备的豆粉标签胶黏度为32450mPa.s,粘接力177 N,耐常温水性(20±2)℃≥104h,远高于标签胶行业标准规定的72 h要求。FT-IR分析表明,加入交联剂后,大豆蛋白在波数为1 168 cm^(-1)处产生新特征峰,这可能是该研究豆粉标签胶具有较佳耐水性能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大豆粉 交联剂 标签胶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生长形质的地形效应及微生境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康永武 欧建德 吴志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6,共8页
为探明乳源木莲人工纯林生长形质的地形和微生境效应,以福建沙县的9年生乳源木莲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性状的坡向、坡位及其组合效应,提出了微生境配置优化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 为探明乳源木莲人工纯林生长形质的地形和微生境效应,以福建沙县的9年生乳源木莲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性状的坡向、坡位及其组合效应,提出了微生境配置优化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坡向效应,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和树干圆满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坡位和坡向×坡位互作效应;乳源木莲通直度无显著性的坡位效应。乳源木莲的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等生长形质性状有着显著性的微生境效应,进行乳源木莲的微生境配置优化十分必要。得出乳源木莲人工纯林适宜配置在阴坡的中、下坡位、半阳坡的下坡位等3个微生境,其生长性状增益达5. 89%~192. 36%,干形形质性状增益达1. 23%~42. 63%;经验证,微生境配置优化可显著提高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枝下高和树干圆满度,促进乳源木莲速生丰产和干材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坡位 坡向 生长性状 干形形质 微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毛竹实生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叶松涛 杜旭华 +3 位作者 宋帅杰 李黎 卢杨 应叶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1,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揭示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供水(CK)、干旱(D)、干旱+0.5mmol·L-1SA(DS1)、干旱...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揭示水杨酸对不同水分处理毛竹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正常供水(CK)、干旱(D)、干旱+0.5mmol·L-1SA(DS1)、干旱+1.0 mmol·L-1SA(DS2)和干旱+2.0 mmol·L-1SA(DS3)5个处理,通过测定、分析毛竹实生苗的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等指标,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处理对1年生毛竹实生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毛竹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显著下降(P〈0.05),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增加(P〈0.05),全株生物量显著减少(P〈0.05)。而根际施加SA处理后,在0.5-2.0 mmol·L-1范围内,随着SA浓度的增加,毛竹实生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全株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出现短暂下降;干旱胁迫下,0.5 mmol·L-1SA处理,毛竹实生苗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说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外源SA处理提高了毛竹实生苗叶片保护酶的活性,特别是POD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了干旱对毛竹实生苗的伤害;通过保持毛竹实生苗叶片较高的水分含量和叶绿素水平,增强其生理活性,增加干旱胁迫下的生物量积累,毛竹实生苗抗旱性增强。根际施加SA处理,在0.5-2.0 mmol·L-1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外源SA处理提高毛竹实生苗抗旱能力的效应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其提高毛竹实生苗抗旱能力的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结论】在干旱条件下,外源SA(2.0mmol·L-1)根施处理,能在一定时间内(14天)有效提高毛竹1年生实生苗的抗旱能力,减少干旱对毛竹实生苗的生长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以及后期在毛竹林抵御干旱灾害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毛竹实生苗 干旱 生理特性 抗旱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评定方法确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 被引量:31
6
作者 章志远 丁兴萃 +2 位作者 崔逢欣 白瑞华 蔡函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73,共7页
通过分析测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定方法确定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麻竹鲜笋在100℃纯净水中分别进行0、30、90、150 s和420 s 5个时间梯度水煮处理,并测定煮后笋汤、笋渣的可溶性单宁、草酸和游离苦味氨基酸(Phe... 通过分析测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定方法确定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麻竹鲜笋在100℃纯净水中分别进行0、30、90、150 s和420 s 5个时间梯度水煮处理,并测定煮后笋汤、笋渣的可溶性单宁、草酸和游离苦味氨基酸(Phe、Val、Arg、Met和Leu)含量,感官评定小组对其涩味、苦味强度评定,并通过对食品级草酸、单宁标准样品配制的不同质量浓度溶液进行苦涩味感官评定,建立单宁、草酸、单宁和草酸混合液的质量浓度与滋味强度的特征曲线函数。结果表明,影响麻竹笋苦涩味的主要物质是可溶性单宁,竹笋苦味和涩味均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96和0.867;竹笋涩味与草酸含量呈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448,而竹笋苦味与草酸含量无显著关系;竹笋苦涩味与游离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关系。利用单宁特征曲线函数对竹笋苦涩味偏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9个笋渣、笋汤的分析结果表明,单宁特征曲线函数对竹笋涩味的解释程度达60.6%~136.4%,对竹笋苦味的解释程度达63.4%~132.0%,较高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是引起麻竹笋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笋 苦涩味 感官评定 单宁 游离苦味氨基酸 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和伴矿景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2 位作者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116,共11页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伴矿景天 植物修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温星 程路芸 +3 位作者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2,共6页
运用植物气体交换测定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分析技术,测定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竹叶片从幼叶生长到叶片成熟的各发育阶段,叶绿素质量分数和... 运用植物气体交换测定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分析技术,测定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响应进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竹叶片从幼叶生长到叶片成熟的各发育阶段,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也随之增强。(2)叶片从伸出到成熟,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_(Po))的变化不明显。(3)毛竹叶片经放叶、展叶至第15天,PSⅡ反应中心数不断增加,其数量约升高54.4%。(4)PSⅡ电子受体蛋白QA被还原的速率和还原需要的能量不断减少,用于推动QA下游电子传递的能量不断增加。因此,毛竹叶片光合功能从幼叶形成至第15天完全展叶,叶片发育趋于完善,表明毛竹叶片具备正常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以充分利用毛竹群落生境的光能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毛竹 叶片发育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对中小径级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伟成 杨慧敏 +2 位作者 高贵宾 温星 盛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8,共10页
以中小径级覆盖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模式试验,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讨土壤菌群变异机制及其对覆盖毛竹林退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照、覆盖、轮... 以中小径级覆盖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模式试验,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经营方式的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讨土壤菌群变异机制及其对覆盖毛竹林退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照、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4种不同的经营方式下,土壤细菌种群多样性覆盖了26门69纲118目197属,其中酸杆菌在4类样地中占优势(30.85%~44.22%),其次是变形菌(8.23%~25.41%)、绿弯菌(2.48%~7.91%)、疣微菌(2.39%~6.82%)、AD3(1.05%~15.18%)、放线菌(3.99%~8.39%)和TM7(0.61%~6.68%)。与对照样地相比,其他3类样地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均得到提高。覆盖、轮休和长期覆盖3类样地的p H值显著下降,且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土壤酸化越明显。α-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 A)表明,覆盖经营对土壤细菌的种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覆盖提高了细菌数量、种类和丰度,其表面浅层翻耕处理使土壤不受机械干扰,短时间内形成0~20 cm厚的半腐熟有机物质层,为细菌繁殖提供能源,轮休样地的细菌数量、种类和丰度均为最高,而长期覆盖样地则均有所下降,Chao1指数甚至显著低于对照样地。本研究结果为中小径级低产毛竹定向培育和衰退毛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生竹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 重度施肥 轮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CSNs对几种木腐菌的抑菌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4 位作者 杨慧敏 吴再兴 虞毅 张汝民 王玉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6-1611,共6页
竹木材防腐技术是延长户外用材寿命和扩大竹木材应用范围的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型防腐材料和技术是竹木材防腐的关键。CCCSNs是铜—碳核—壳纳米颗粒的简称,它是一种碳包铜结构复合材料,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材料。试验主要研究CCCSNs对木... 竹木材防腐技术是延长户外用材寿命和扩大竹木材应用范围的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型防腐材料和技术是竹木材防腐的关键。CCCSNs是铜—碳核—壳纳米颗粒的简称,它是一种碳包铜结构复合材料,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材料。试验主要研究CCCSNs对木腐菌的抑菌作用和在CCCSNs处理下白腐菌分泌木质素降解酶和褐腐菌分泌纤维素降解酶的情况。试验使用7个质量浓度梯度的CCCSNs对4个试验菌种进行抑菌处理,测定抑菌率。此外,在全营养培养基和限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的CCCSNs,检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锰过氧化物酶(Mnp)和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高于0.30 g·L-1时,CCCSNs对木腐菌生长有稳定的抑制作用;当CCCSNs的质量浓度高于0.10 g·L-1时,白腐菌木质素降解酶和褐腐菌纤维素降解酶活性被强烈抑制。说明CCCSNs可以有效抑制木腐菌生长和分泌降解酶,也证明该材料在竹木材防腐技术上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SNs 木腐菌 白腐菌 褐腐菌 木质素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塘系统不同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1 位作者 蒋跃平 温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2,共10页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2通量,蒸馏水浸提法与TOC-Vcp H测定土壤水溶性碳氮(WSOC和WSON)含量,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含量。【结果】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差异明显,毛竹林土壤CO_2通量较高,全年各月土壤CO_2通量为(127.4±24.1)^(537.2±41.1)mg·m^(-2)h^(-1),早竹林土壤CO_2通量为(2.1±0.6)^(120.0±22.9)mg·m^(-2)h^(-1);毛竹林与早竹林全年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 366.3和558.4 g·m^(-2)a^(-1),毛竹林土壤CO_2年累积排放量是早竹林的6倍;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10 cm深处土壤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毛竹林与早竹林的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1±25.5)和(146.1±9.9)mg·kg^(-1),均在10和12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02.5±28.5)和(54.9±13.8)mg·kg^(-1),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在2种竹林中都没有表现出特殊规律,年度波动较大;毛竹林与早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峰值出现在6月,分别为(279.0±17.6)和(313.9±38.6)mg·kg^(-1),2—4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19.7±13.8)和(198.7±12.8)mg·kg^(-1),毛竹林各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为(21.4±3.8)^(43.7±4.2)mg·kg^(-1),早竹林各月土壤MBN含量的波动范围比毛竹林大,为(13.9±1.4)^(57.0±10.8)mg·kg^(-1);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水溶性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参数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具有强烈的时间异质性,其动态受季节性水热条件和呼吸底物土壤水溶性碳变化的共同调控。基塘系统封育有利于转变原先粗犷的开垦利用方式,可减少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和土壤CO_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早竹 温室气体 土壤水溶性碳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地被竹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雁红 沈晓飞 +1 位作者 李伟成 王曙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10-615,共6页
选择黄条金刚竹、箬竹、鹅毛竹和白纹椎谷笹的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地被竹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被竹竹种内源激素含量随着浇灌间隔时间的变化。叶的激素含量容易受到浇灌间隔时间的影响,而地... 选择黄条金刚竹、箬竹、鹅毛竹和白纹椎谷笹的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地被竹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被竹竹种内源激素含量随着浇灌间隔时间的变化。叶的激素含量容易受到浇灌间隔时间的影响,而地下部分的根与地下茎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鹅毛竹的叶与根中的内源脱落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竹种。不同地被竹竹种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适应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竹 土壤水分条件 内源激素 吲哚-3-乙酸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CCCSNs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
13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6 位作者 王玉魁 蔡函江 翟志忠 钟浩 杜旭华 丁兴萃 田新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4,共8页
【目的】通过对铜/碳-核/壳纳米颗粒(CCCSNs)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3种植物中积累分散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利用CCCSNs提高植物材料防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用0,0.1和0.5 g·L-1CCCSNs水培毛竹和富贵竹,以每盆0,0.1和0.5 g CCC... 【目的】通过对铜/碳-核/壳纳米颗粒(CCCSNs)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3种植物中积累分散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利用CCCSNs提高植物材料防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用0,0.1和0.5 g·L-1CCCSNs水培毛竹和富贵竹,以每盆0,0.1和0.5 g CCCSNs土培陆地棉。自来水浇灌、常规管理,50天后一次性破坏性取样,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段测量3种植株体内铜含量,并对根系细胞进行透射电镜和能谱扫描观测。【结果】CCCSNs可以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向地上部传输,但植物积累CCCSNs的量与物种有关。0.1和0.5 g·L-1处理的毛竹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13.19和11.79μg·g^(-1),比对照提高263%和225%;富贵竹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29.31和27.95μg·g^(-1),比对照提高104%和90%;陆地棉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5.22和6.53μg·g^(-1),比对照提高了24%和52%。地上部最高铜含量毛竹为21.65μg·g^(-1),富贵竹为44.88μg·g^(-1),陆地棉为9.19μg·g^(-1)。3种植物中地上部平均绝对铜含量和最高铜含量均为富贵竹最高;但与对照相比提高的百分率以毛竹为最高。透射电镜和能谱扫描发现,经过CCCSNs处理的植株,CCCSNs可以积聚在其根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膜内侧、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3种植物之间根细胞积累CCCSNs的方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将CCCSNs施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根部时,CCCSNs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并向地上部(茎和叶)运输,运输能力与植物种类有关。植物积累CCCSNs的量在低浓度时与施用量正相关,高浓度时与施用量没有稳定的关系。此外,CCCSNs可以积聚在3种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膜内侧、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内。虽然该试验已经证明CCCSNs可以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但是CCCSNs如何从细胞间隙进入细胞和以何种方式运送至地上部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CCCSNs 积累 分布 毛竹 富贵竹 陆地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幼苗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韩一林 王鑫朝 +4 位作者 许馨露 高岩 温国胜 张汝民 王玉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采用人工模拟干旱(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高温(对照25℃和高温40℃)及协同胁迫处理毛竹3年生盆栽苗,分别测定叶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采用人工模拟干旱(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高温(对照25℃和高温40℃)及协同胁迫处理毛竹3年生盆栽苗,分别测定叶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同时测定抗氧化防御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毛竹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酶活性及ρGSH/ρGSSG(GSSG为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均随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ρGSH/ρGSSG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7倍、1.7倍和0.6倍(P<0.01)。高温胁迫下,MDA较对照增加1.4倍(P<0.01);SOD,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ρAs A/ρDHA(DHA为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极显著升高(P<0.01)。协同胁迫下,ROS进一步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同时CAT活性的稳定性最强,活性随协同胁迫程度的增加稳步增加,ρAs A/ρDHA降低,而ρGSH/ρGSSG值变化不大,GSH循环对抵抗协同胁迫比As A循环表现出更强的耐性。在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下,毛竹幼苗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和非酶系统As A-GSH循环协同作用来清除氧化物质,提高抗旱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毛竹 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 活性氧化物 抗氧化酶 AsA-GSH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修枝后生长与干形动态表现 被引量:21
15
作者 欧建德 吴志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高效培育优质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干材,提高修枝成效,以福建省明溪县11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修枝的为对照,进行修枝强度分别为0.3,0.4,0.5相对高和对照的修枝度试验,系统分析了修枝对南方红豆杉生... 为高效培育优质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干材,提高修枝成效,以福建省明溪县11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修枝的为对照,进行修枝强度分别为0.3,0.4,0.5相对高和对照的修枝度试验,系统分析了修枝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干形形质的影响,揭示其修枝后的变化规律,并优化修枝技术。结果表明:修枝后5 a不同修枝强度间的生长及干形形质存在差异,且随修枝后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随修枝后时间推移,修枝后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较对照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但不同修枝强度间的生长效应、动态变化规律、水平差异及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不尽相同。修枝可明显地降低南方红豆杉的冠长率。随修枝后时间推移,与对照相比,修枝的胸高形数呈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比较,修枝0.3和4 a间隔期的修枝组合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胸高形数分别增加了4.25%,4.76%,15.94%,2.04%(P<0.05),冠长率降低了14.54%(P<0.05)。因此,南方红豆杉的优化修枝组合为0.3相对高的修枝强度、4 a间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学 南方红豆杉 人工林 修枝 生长 形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套种对南方红豆杉树冠形态结构及干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欧建德 吴志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为实现南方红豆杉高效培育,以福建明溪林下套种与纯林模式培育的15年生红豆杉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树冠结构特征、侧枝垂直分布规律、枝长与枝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树冠结构特征有显著影响;不同模式的... 为实现南方红豆杉高效培育,以福建明溪林下套种与纯林模式培育的15年生红豆杉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树冠结构特征、侧枝垂直分布规律、枝长与枝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树冠结构特征有显著影响;不同模式的南方红豆杉侧枝垂直分布、枝长与枝径生长及冠内干形变化差异显著;林下套种模式的南方红豆杉形成有利于截获光照、光合能力较强的宽大、圆满的圆锥形树冠,侧枝数量较小,冠内干形圆满,利于节少、节稀且圆满的干材形成,是其林分速生、优良干材形成的重要因素。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枝长、枝径生长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套种 纯林培育 南方红豆杉 树冠结构 干形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型南方红豆杉家系和单株选择 被引量:24
17
作者 欧建德 吴志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基于景观树培育目标,在福建、江西、贵州、安徽和四川5省选择35个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景观家系,并在福建省明溪县开展优树子代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子代间差异显著;4年生幼树生长... 基于景观树培育目标,在福建、江西、贵州、安徽和四川5省选择35个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景观家系,并在福建省明溪县开展优树子代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子代间差异显著;4年生幼树生长性状与树干、树冠观赏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587 6~0.901 6,单株遗传力为0.282 1~0.922 1;侧枝最大长度、树干通直度、枝叶浓密程度、当年侧枝数量等树干、树冠性状与树高、胸径、冠幅、当年抽梢长度均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综合生长与观赏性状表现,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出MX2,MX6,MX5,FJS1,FJS4,LN7和EMS1等7个优良家系。优良家系的生长性状与树干、树冠观赏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为0.46%~9.32%;从优良家系内选出30株优良单株,其平均遗传增益达到5.75%~28.75%,选择效果非常明显。这些优良家系和个体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或无性繁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南方红豆杉 优良家系 优良单株 配合选择 相关性 景观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树冠形态与生长形质通径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欧建德 吴志庄 康永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解乳源木莲人工林分树冠形态特征对生长形质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生长形质综合表现评价,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福建32年生乳源木莲人工林的冠幅、冠形率和树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以及生长形质... 为了解乳源木莲人工林分树冠形态特征对生长形质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生长形质综合表现评价,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福建32年生乳源木莲人工林的冠幅、冠形率和树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尖削度、胸高形数以及生长形质综合得分6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单株材积、胸径、枝下高等生长形质特征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树冠率对其有显著性负向作用。冠形率对胸高形数等形质特征有极显著负向作用,对树干尖削度无显著性作用。树冠率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正向作用,对胸高形数无显著性作用。冠幅对树干尖削度有极显著正向作用,对胸高形数有极显著负向作用。树冠形态特征因子对乳源木莲生长形质性状影响作用与重要性排序不尽相同,其中冠幅、冠形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树冠率对生长形质综合表现有极显著的负向作用,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冠幅>树冠率>冠形率。乳源木莲理想冠形应为宽大冠幅、具有较小树冠率,以及在此前提下形成狭长冠形的树冠结构,树冠形态调控的重点与方向是促进冠幅宽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树冠 生长形质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