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子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2 位作者 温星 王玉魁 蔡函江 《竹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82,89,共7页
竹子是竹亚科植物的总称,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植物。它可以向邻近的种群不断入侵,在无人工干预下,对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造成巨大的威胁。竹子入侵的途径有多种,化感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研究竹子的化感作用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指... 竹子是竹亚科植物的总称,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植物。它可以向邻近的种群不断入侵,在无人工干预下,对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造成巨大的威胁。竹子入侵的途径有多种,化感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研究竹子的化感作用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指导实际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竹子的化感物质、器官提取物的化感作用、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和凋落物的化感作用等4个研究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竹子化感作用研究和控制竹子入侵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浸提物 根系分泌物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山福建柏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培健 丁炳扬 +2 位作者 李伟成 哀建国 金孝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1,687,共7页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浙江凤阳山福建柏群落2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浙江凤阳山福建柏群落2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效果较好.福建柏群落中,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乔木层中,福建柏与木荷、褐叶青冈、猴头杜鹃、厚叶红淡比、香冬青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灌木层中,福建柏与吴茱萸五加、扁枝越橘、光叶铁仔、石斑木、香冬青、朱砂根、窄基红褐柃有显著正联结,而与翅柃间具有显著负联结.福建柏造林和更新时对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需要一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福建柏 主要种群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竹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吴志庄 杜旭华 +3 位作者 熊德礼 王树东 邹跃国 周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3-1527,共5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基础,其光合特性是高光效竹种选育的重要生理指标。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竹种资源,确定不同类型竹种的光合性能,掌握其合成有机同化物的能力是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基础,其光合特性是高光效竹种选育的重要生理指标。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竹种资源,确定不同类型竹种的光合性能,掌握其合成有机同化物的能力是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通过对不同地下茎类型的6个竹种光合参数和光响应的测定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竹种存在差异的生理基础,以期对不同类型竹种的选育和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Wen)Q.H.Dai的净光合速率最高,Pn值平均达到8.379μmol·m-2·s-1,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雷竹P.praecox cv.prevernalis次之,斑苦竹Arundinaria oleosa和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最低,总体呈现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的趋势,1~2 a生竹净光合速率高于3~4 a生竹,但没有显著差异。气孔导度(Cond)、胞间C02浓度(Ci)、蒸腾速率(Tr)综合说明丛生竹的光合固碳能力最强,其中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关系最为紧密,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光响应曲线表明当光强刚开始增强时,各竹种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不同竹种出现很大的差异,其中绿竹Dendrocalamus.oldhami(Munro)Keng的潜在光合能力最高,远高于其他竹种,同样表现为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进一步说明丛生竹种较强的光合固碳能力,从而为今后不同类型竹种,尤其是优良丛生竹种的筛选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生长型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胥猛 潘惠新 +2 位作者 张博 王树东 黄敏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遗传改良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林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遗传改良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林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基因林木的遗传稳定性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杨树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实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基因组的首次破译,势必开启林木分子育种的新时代。综述当前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策略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并就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改良 遗传基因组学 关联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竹材防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能 陈玉和 +1 位作者 包永洁 吴再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176,共5页
主要从竹材防腐的影响因素、竹材防腐剂和竹材防腐处理工艺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竹材防腐现状进行了回顾。竹材防腐研究对于竹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前景广阔。竹材防腐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降低竹材营养物质含量和改善竹材渗透性;开发渗透性好,... 主要从竹材防腐的影响因素、竹材防腐剂和竹材防腐处理工艺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竹材防腐现状进行了回顾。竹材防腐研究对于竹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前景广阔。竹材防腐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降低竹材营养物质含量和改善竹材渗透性;开发渗透性好,成本低廉,无毒环保等竹材防腐剂;改进处理工艺,增强竹材水载防腐剂的渗透性和抗流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竹材防剂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生态系统及其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的重要性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钟哲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101,共7页
现有国内外对竹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报道多倾向于竹类的正向效应,但此类研究主要局限于研究维持的时间不长,研究的延续性不够,对于系统发育而言尚处于最原始阶段,对竹林生态系统表现出的是否为短期效应缺少长期的定位观察和系统研究。大量... 现有国内外对竹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报道多倾向于竹类的正向效应,但此类研究主要局限于研究维持的时间不长,研究的延续性不够,对于系统发育而言尚处于最原始阶段,对竹林生态系统表现出的是否为短期效应缺少长期的定位观察和系统研究。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如果不完善、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与基础研究,竹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过程上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会成为区域性入侵种,从而影响人文景观和生态系统健康,或因单优种群一次性开花而造成系统崩溃。本文在此基础上简单阐述了由寡物种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并结合目前竹林经营和研究情况,对竹林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性进行了定性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经营 竹林 干扰 入侵 定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膳食纤维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良如 高贵宾 +2 位作者 白瑞华 邵琼 李睿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3,共6页
膳食纤维作为"第七类营养素"对人们饮食健康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竹笋资源的价值及利用趋势出发,对竹笋膳食纤维的用途和食品开发状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竹笋膳食纤维提取和改良方法的总结分析,提出了今后竹笋膳食纤... 膳食纤维作为"第七类营养素"对人们饮食健康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竹笋资源的价值及利用趋势出发,对竹笋膳食纤维的用途和食品开发状况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竹笋膳食纤维提取和改良方法的总结分析,提出了今后竹笋膳食纤维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膳食纤维 深加工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防开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怡佳 陈玉和 +1 位作者 吴再兴 陈章敏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分析讨论竹材原竹和竹制品开裂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防止竹材开裂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认为防止竹材开裂的主要方法可归纳为干燥处理、增容处理法和涂层法。干燥处理主要是在常规干燥过程中,对竹材进行冷冻、高温、真空微波处理等... 在分析讨论竹材原竹和竹制品开裂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防止竹材开裂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认为防止竹材开裂的主要方法可归纳为干燥处理、增容处理法和涂层法。干燥处理主要是在常规干燥过程中,对竹材进行冷冻、高温、真空微波处理等;增容处理法主要是用水溶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浸渍竹材,起到填充细胞壁的作用;涂层法主要是在竹材表面涂刷防水材料来阻止竹材于水分接触。最后指出目前竹材防开裂研究主要借鉴木材防开裂研究成果,但竹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重点要加强对竹材本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微观构造的细致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竹材 开裂 保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箬竹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贵宾 潘雁红 +3 位作者 吴志庄 吴良如 钟浩 田新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0-468,共9页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生态因子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及侧芽萌发等特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各...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生态因子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及侧芽萌发等特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各生态因子对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美丽箬竹地下茎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中,蛋白质、Mg、Fe、ABA、i PA、IAA、Zr对侧芽发笋的影响较大,可溶性糖、GA对侧芽发鞭的影响较大;(2)采用2鞭段上盆、不加遮阳网、基质肥料配比为8∶1、每隔6 d定量浇水1次等处理条件,美丽箬竹地下茎物质储量及侧芽萌发效果最好;(3)不同处理条件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等发生复杂变化,最终造成其侧芽萌发的差异性。美丽箬竹对环境因子的这种生理响应差异,也可能与竹种对环境的长期选择和遗传进化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竹子良种繁育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箬竹 盆栽 地下茎 侧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基活性炭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晓丹 潘雁红 +3 位作者 黄宛真 钟哲科 杨慧敏 于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4-48,58,共6页
通过磷酸-二氧化碳活化法将毛竹废料制备成活性炭,再以HNO3、HCl、H2SO4为改性剂,对自制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并在CO2气氛中进行二次扩孔,制成以KOH为电解液的双电层电容器炭电极。采用低温N2吸附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样品孔结构和表... 通过磷酸-二氧化碳活化法将毛竹废料制备成活性炭,再以HNO3、HCl、H2SO4为改性剂,对自制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并在CO2气氛中进行二次扩孔,制成以KOH为电解液的双电层电容器炭电极。采用低温N2吸附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样品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样品孔径分布总体差异不大,但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下降,活性炭表面性质发生较大变化。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考察了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电极比电容增大,其中以硝酸改性效果为最佳。酸改性后内阻均有所下降,说明改性后的活性炭亲水性提高,从而降低离子扩散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邹怡佳 陈玉和 吴再兴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130,共4页
综述了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及提高其水溶性、韧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三聚氰胺树脂的水溶性改性应对其进行离子化改性,包括阳离子改性和阴离子改性;韧性改性一般是减少树脂的交联度,或者向反应体系中引入柔性链段;稳定性改... 综述了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及提高其水溶性、韧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三聚氰胺树脂的水溶性改性应对其进行离子化改性,包括阳离子改性和阴离子改性;韧性改性一般是减少树脂的交联度,或者向反应体系中引入柔性链段;稳定性改性则是加入醇类对树脂进行醚化。同时综述了三聚氰胺树脂在竹材加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树脂 改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贵宾 潘雁红 +3 位作者 吴良如 钟浩 袁娜 徐旻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3-669,共7页
对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覆盖年限增加,新竹留养困难,歇园期间新竹留养不规律,导致竹林年龄结构不稳定,表现出1年、4年生竹子生物量下降,2年、3年生竹子生物量先升高后下降的总趋势,进而影响竹... 对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覆盖年限增加,新竹留养困难,歇园期间新竹留养不规律,导致竹林年龄结构不稳定,表现出1年、4年生竹子生物量下降,2年、3年生竹子生物量先升高后下降的总趋势,进而影响竹林年龄结构的人工可控性。竹林生物量在覆盖3年时有所升高,竹叶生物量的累积,应该是竹林仍能保持较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竹叶生物量在竹林覆盖6年后开始有较大差异,到第12年已经跟覆盖0年、3年竹林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竹叶生物量的衰减成为长期覆盖竹林生产力衰退的重要限制因子。竹林覆盖到第3年,地下竹鞭根生物量才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说明竹林覆盖后虽然竹鞭有所上浮,但仍然有能力实现空间拓殖;继续覆盖,竹鞭上浮增大,生存空间缩小,竹鞭的萌发与生长受到限制,生物量逐渐衰减。竹鞭根是土壤养分主要吸收和运输器官,其生物量的衰减,势必会减弱竹林系统水分代谢及矿质营养等能力,进而影响竹林生长。研究认为,建立稳定的竹林年龄结构,提高留养新竹子质量,及时翻土深埋鞭,并结合可行的退化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才能有效防止竹林生物量衰减,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栽培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AC非对称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晓丹 胡建冠 +2 位作者 杨倩 郑遗凡 黄宛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6,共7页
以硫酸镍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出氧化镍纳米颗粒,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物理吸附仪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氧化镍的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和... 以硫酸镍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出氧化镍纳米颗粒,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A)、物理吸附仪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氧化镍的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镍为球形多孔颗粒,直径大约为200 nm。其中在300℃下热处理得到的氧化镍比表面积最大,为132 m2/g,平均孔径为7.3 nm。将其作为正极,活性炭作为负极,组装成非对称电容器,结果表明非对称电容器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25 m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1039 F/g,充放电效率高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氧化镍 化学沉积 非对称电容器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法提取竹笋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白瑞华 吴良如 +1 位作者 高贵宾 王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0-351,共2页
[目的]研究利用酶解法提取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各因素对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影响程度依次为:α-淀粉酶>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pH值>料水比>... [目的]研究利用酶解法提取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各因素对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影响程度依次为:α-淀粉酶>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pH值>料水比>纤维素酶>酶解温度;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条件的最佳组合为:料水比1∶40,α-淀粉酶1 600 U/g底物,木瓜蛋白酶3 000 U/g底物,纤维素酶4 000U/g底物,pH值5.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 h。[结论]筛选出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了竹笋膳食纤维酶解法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改良和优化膳食纤维的成分和生理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不溶性膳食纤维 酶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竹两用毛竹林立竹密度与竹笋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良如 钟浩 +1 位作者 高贵宾 潘雁红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按不同的立竹密度梯度,在建瓯市毛竹笋竹两用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36块,连续6年观察和调查春笋、冬笋产量,建立春笋、冬笋产量与立竹密度的二次抛物线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笋竹两用林的立竹密度在140-180株·亩-1范围内,春笋... 按不同的立竹密度梯度,在建瓯市毛竹笋竹两用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36块,连续6年观察和调查春笋、冬笋产量,建立春笋、冬笋产量与立竹密度的二次抛物线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笋竹两用林的立竹密度在140-180株·亩-1范围内,春笋、冬笋产量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递增。二次抛物线的拐点为180株/亩,新竹产量达到最大值。当立竹密度大于180株·亩-1时,新竹产量便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建瓯市现行的毛竹林笋竹两用林林分结构、经营水平下,立竹密度以170-190株·亩-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瓯 毛竹林 立竹密度 竹笋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栽培年限雷竹林形态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贵宾 钟浩 +3 位作者 潘雁红 叶晓丹 袁娜 徐旻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竹林覆盖3 a后,竹鞭总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减小;竹林鞭径、鞭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鞭节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总体有逐渐减小趋势;竹林根冠比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覆盖12 a时显著减小;竹林总立竹叶柄长度,在覆盖6 a后显著减小;总立竹枝秆夹角基本无显著差异,但呈现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的趋势;竹林覆盖6 a后,立竹枝下高显著增大;竹秆高度、竹节间长度、竹子胸径,总体有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认为,竹林覆盖6 a后,种群所受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歇园养竹,重点进行竹林土壤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覆盖栽培 形态可塑性 生态适应 克隆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木材料耐紫外光老化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能 陈玉和 +1 位作者 包永洁 陈章敏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3,共4页
分析了紫外线对竹木材料材性的影响,概述了竹木材料的紫外光老化机理,介绍了耐紫外线老化整理剂及耐老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开展竹木材料耐紫外线老化整理剂和最优配方以及处理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 竹木 紫外线 TIO2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覆盖栽培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贵宾 吴良如 +3 位作者 钟浩 潘雁红 何国庆 张文俊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1,共5页
阐明了竹林覆盖栽培的基本原理,对竹林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通过总结分析覆盖竹林的生理生态变化,发现并讨论了覆盖经营对竹林环境和综合生产力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最后提出了覆盖竹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竹林 促成栽培 覆盖栽培 生理生态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通电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瑞崇 陈玉和 +1 位作者 包永洁 黄成建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以4种胶黏剂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并在160 W/m^2功率下通电12周,测试通电过程材料的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通电时间延长,材料的电阻减小,明度、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颜色变深;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度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异氰... 以4种胶黏剂制备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并在160 W/m^2功率下通电12周,测试通电过程材料的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通电时间延长,材料的电阻减小,明度、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颜色变深;耐湿、热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度均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除异氰酸酯胶制备的复合材料外,其他3种复合材料的浸渍剥离性能亦达到标准要求;酚醛胶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阻变化最小,温度-时间效应较好,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 通电 老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I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安可 孙英超 +4 位作者 何秋伶 潘晶晶 李书霞 祝水金 陈进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8,共8页
综合分析植物Kennedy途径中最后一步的反应酶/限速酶——I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亚型)的种类、结构、对底物的亲和性和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点,重点综述DGAT1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并就深入开展植物DGTA1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I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亚型 结构 底物亲和性 时空表达 植物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