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浸爆破杨木预处理抑制剂对生物乙醇酶解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鸣 詹鹏 +2 位作者 陈介南 王亚楠 周永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9-984,共6页
将杨木屑和2%稀磷酸按固液比1∶2.5(质量比)混匀浸渍,采用蒸汽爆破机,将预浸渍杨木屑在爆破压力2 MPa,保压时间180 s的条件下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测定爆破液中糠醛、5-羟甲基糠醛(5-HMF)、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等抑制剂的含量;对微晶纤维... 将杨木屑和2%稀磷酸按固液比1∶2.5(质量比)混匀浸渍,采用蒸汽爆破机,将预浸渍杨木屑在爆破压力2 MPa,保压时间180 s的条件下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测定爆破液中糠醛、5-羟甲基糠醛(5-HMF)、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等抑制剂的含量;对微晶纤维素在添抑制剂后进行酶解,结果表明,抑制剂中对苯二酚、间苯二酚、5-羟甲基糠醛、糠醛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逐渐降低;对纯葡萄糖溶液添加抑制剂后进行发酵,在单一种类的发酵抑制剂存在下,发酵液中葡萄糖转化率分别是96.23%(糠醛),96.54%(5-羟甲基糠醛),95.72%(对苯二酚)和95.68%(间苯二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乙醇 发酵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乙醇发酵残渣中酶解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奇 陈介南 +2 位作者 张新民 詹鹏 张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159,共6页
近年来,将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利用杨木纤维酶解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残渣进行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碱浓度、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酶解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将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已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利用杨木纤维酶解发酵产纤维素乙醇的残渣进行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碱浓度、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酶解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正交优化,应用UV、FT-IR光谱仪对分离出的酶解木质素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酶解木质素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Na OH浓度40g/L、料液比1∶3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5h。紫外和红外光谱显示酶解木质素保留了完好的木质素结构,以紫丁香基木质素为主,有良好的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残渣 酶解木质素 木质纤维 结构表征 纤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芳 陈介南 +2 位作者 张林 闫兴伟 刘娜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里氏木霉在生产纤维素酶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生长环境粗放、稳定性好、产酶效率高、纤维素酶的各组分结构较为合理等。主要介绍了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酶分子改造等... 里氏木霉在生产纤维素酶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生长环境粗放、稳定性好、产酶效率高、纤维素酶的各组分结构较为合理等。主要介绍了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酶分子改造等。并对里氏木霉生产的纤维素酶在食品、动物饲料和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进行了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 菌株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保健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浪 王义强 +4 位作者 王启业 钟洁 许欢 王惠 张超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9期5-8,共4页
我国保健酒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从保健酒的发展历史、保健功效及酿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当前保健酒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保健酒事业... 我国保健酒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从保健酒的发展历史、保健功效及酿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当前保健酒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保健酒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酒 发展历史 保健功能 酿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榨毛茶油制备无色化妆品用油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挥 杨晓雯 +4 位作者 龚吉军 杨迎洁 张娜娜 章颖逸 唐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63,共6页
以冷榨(≤65℃)毛荼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无色化妆品用茶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为3.5%(m/m),竹炭和活性白土的比例为2:1(m/m),温度为60℃,时间为30 min,最大脱色率达(98.2±0.... 以冷榨(≤65℃)毛荼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无色化妆品用茶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为3.5%(m/m),竹炭和活性白土的比例为2:1(m/m),温度为60℃,时间为30 min,最大脱色率达(98.2±0.1)%(n=4),其中复合脱色剂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常温见光与常温不见光条件下,在存放后期会轻度返色,但在低温见光与低温不见光条件下,无色冷榨茶油的色泽值在整个试验期(90 d)没有变化(YOR0)。与文献报道的化妆品用茶油和医用茶油相比,本研究制得的无色冷榨茶油样品品质更佳。所建立工艺的脱色效率高,且在低温下进行,可最大限度保护冷榨茶油中生物活性成分免遭破坏。为保证无色冷榨茶油品质的稳定,应低温避光保存。所制得无色冷榨茶油是制备护肤美容品的极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活性白土 复合脱色剂 冷榨 毛茶油 无色化妆品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植物麻疯树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琼 刘伯斌 +1 位作者 孔倩倩 陈介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麻疯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植物,虽然在常规育种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分子育种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能源植物麻疯树基因的克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 麻疯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植物,虽然在常规育种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分子育种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能源植物麻疯树基因的克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和纳米载体转化法等几种新技术在麻疯树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麻疯树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分子育种 基因克隆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丁醇菌株诱变选育及发酵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义强 王启业 +3 位作者 华连滩 彭牡丹 钟洁 罗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126,133,共8页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注册号为CCTCC M 2013208。该突变株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6.44g/L、10.57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15%、6.98%。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及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突变株U-57的最佳培养基组分进行了筛选。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对突变株U-57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发酵得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7.85 g/L、12.28 g/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1.9%、15.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氏梭菌 诱变 响应面法 丁醇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杨木纤维发酵产丁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钟洁 王义强 +2 位作者 华涟滩 王启业 罗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丁醇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利用本实验选育的丁醇高产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以杨木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发酵产丁醇。结果表明:杨木蒸汽爆破渣糖化液经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丁醇... 丁醇作为新一代生物燃料,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利用本实验选育的丁醇高产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以杨木蒸汽爆破渣为原料发酵产丁醇。结果表明:杨木蒸汽爆破渣糖化液经分步糖化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丁醇产量分别为2.19、1.79 g/L;进而对同步糖化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优化,优化后同步糖化发酵得到的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2.16、3.44 g/L,比之前提高了20.7%、16.7%。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杨木纤维发酵产丁醇的工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丁醇 杨木纤维 拜氏梭菌U-57 同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丁酸梭状芽孢杆菌BAA-117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燃料丁醇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牡丹 王义强 +1 位作者 王启业 陆利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3-1709,共7页
利用木质纤维原料替代传统粮食原料发酵可降低丁醇生产成本。先将杨木纤维进行酶解糖化,然后利用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BAA-117进行丁醇发酵。研究结果表明:BAA-117对单糖的利用率为混合糖(葡萄糖27.5 g/L,阿拉伯糖3 g/L,木糖19.5 g/L)>... 利用木质纤维原料替代传统粮食原料发酵可降低丁醇生产成本。先将杨木纤维进行酶解糖化,然后利用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BAA-117进行丁醇发酵。研究结果表明:BAA-117对单糖的利用率为混合糖(葡萄糖27.5 g/L,阿拉伯糖3 g/L,木糖19.5 g/L)>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杨木蒸汽爆破渣通过酶解后产生的总还原糖含量为46.8 g/L,经过72 h无添加发酵,丙酮、丁醇与乙醇总溶剂含量为6.6 g/L,其中丁醇产量为4.8 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089 g/(L·h);在补充培养基后,ABE总溶剂含量为9.53 g/L,其中丁醇产量为6.88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13 g/(L·h);添加20 g/L的混合糖后,丁醇产量达到7.28 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141 3 g/(L·h),比单杨木纤维发酵丁醇产量提高了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纤维 酶解 厌氧发酵 丁醇 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爆预处理对杨木复合酶解共发酵乙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娜 陈介南 +4 位作者 赵星 张林 詹鹏 王芳 成希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以稀磷酸浸渍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屑为原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量,酶比对酸爆杨木酶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产乙醇的验证实验,并采用SEM,GC,GC/MS等方法进行了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酸爆杨木有效的破坏了木... 以稀磷酸浸渍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屑为原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量,酶比对酸爆杨木酶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产乙醇的验证实验,并采用SEM,GC,GC/MS等方法进行了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酸爆杨木有效的破坏了木质纤维结构,使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80.5%。酸爆杨木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量15 FPU/g底物,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的比值为1.796,酶解12 h,在此条件下,底物浓度为10%w/v酶解可得还原糖56.86 g/L,酶解糖化率70.49%。,经SSCF发酵72 h,得乙醇浓度30.03 g/L,乙醇得率可达8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爆预处理 复合酶解 同步糖化共发酵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木莲生长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詹鹏 徐万吉 +3 位作者 陈介南 张林 谭亦文 石旺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APD-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落叶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曲线为Y=-0.0043X2+0.731X+0.7837;从UPGMA聚类基因图谱分析得出该区内落叶...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APD-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落叶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曲线为Y=-0.0043X2+0.731X+0.7837;从UPGMA聚类基因图谱分析得出该区内落叶木莲具有遗传亲缘关系,推断该区内落叶木莲具有相近的起源,为研究该区内落叶木莲的起源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木莲 生长曲线 遗传多样性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质纤维的蒸汽爆破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定国 王树东 +4 位作者 吴志庄 詹鹏 张林 陈介南 何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19,共6页
考察了蒸汽爆破法对竹子进行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破原料粉碎至0.5~1.0 cm可得爆破还原糖得率为6.85%,原料含水率为10%时可有效促进半纤维素在蒸汽爆破过程中降解和去除部分木质素,得到还原糖得率最高,为7.95%;随着爆破压力... 考察了蒸汽爆破法对竹子进行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爆破原料粉碎至0.5~1.0 cm可得爆破还原糖得率为6.85%,原料含水率为10%时可有效促进半纤维素在蒸汽爆破过程中降解和去除部分木质素,得到还原糖得率最高,为7.95%;随着爆破压力增加和保压时间延长,爆破还原糖得率大体上逐渐提高,而剧烈的爆破条件(压力>3.5 MPa、时间>240 s)下,还原糖得率会有所下降,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有相应的降解,同时实验证实汽爆压力对爆破效果更为显著,好的处理效果应以高温短时间(180 s)为佳;电镜扫描(SEM)表明竹纤维木质素结构随着压力的增高、保压时间延长其被破坏程度逐渐加深,纤维素结构由致密变得疏松多孔,甚至呈蜂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竹质纤维 蒸汽爆破 预处理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化学改性制备缓释肥料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祥 陈介南 +1 位作者 张林 詹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9-24,共6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族资源,也是造纸制浆、木质纤维乙醇等农林精炼过程中的剩余物;其资源潜力巨大,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木质素资源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综述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改性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木质素包...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族资源,也是造纸制浆、木质纤维乙醇等农林精炼过程中的剩余物;其资源潜力巨大,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木质素资源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综述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改性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木质素包膜法、氧化氨化法、接枝共聚法、交联聚合法制备缓释肥料及应用评价,以期为木质素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化学改性 缓释肥料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甸县不同种源麻风树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
14
作者 欧国腾 詹鹏 +2 位作者 江赢 石旺 陈介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19,共5页
通过对贵州省罗甸县2011年初不同种源麻风树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植株内源保护酶活性及遗传基因图谱分析,研究麻风树抗寒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麻风树冻害程度逐步加重;罗甸县高里村与红水河镇麻风树具有较... 通过对贵州省罗甸县2011年初不同种源麻风树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植株内源保护酶活性及遗传基因图谱分析,研究麻风树抗寒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麻风树冻害程度逐步加重;罗甸县高里村与红水河镇麻风树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虽然罗甸林场麻风树与高里村、红水河镇麻风树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其抗寒基因表达较强。综合分析得出,不同种源麻风树抗寒能力为高里村>林场>红水河镇>纳翁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树 抗寒 生理生态学 罗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质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牛晓慧 蒋新元 +3 位作者 邵礼书 詹鹏 马欣宇 黄一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8-192,共5页
以乙酸木质素(AL)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改性木质素(ML),然后与丙烯酸自由基聚合制备木质素气凝胶(MLA)。表征并分析了ML的化学结构和MLA的内部结构,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L的加入... 以乙酸木质素(AL)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改性木质素(ML),然后与丙烯酸自由基聚合制备木质素气凝胶(MLA)。表征并分析了ML的化学结构和MLA的内部结构,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L的加入不但增加了MLA表面的吸附官能团,还改善了气凝胶的内部孔隙结构,提高了对Cu^(2+)的吸附性能,在硫酸铜的初始浓度为50mg/L,平衡吸附容量达到135.65mg/g,去除率达到91.16%。根据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Langmiu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酯化 气凝胶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16
作者 闫豪 陈介南 +2 位作者 张林 詹鹏 曾山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聚乙烯醇、尿素为原料,采用共混压片法制备缓释肥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缓释肥料缓释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缓释肥料的缓释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尿素加入量>剩余... 以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聚乙烯醇、尿素为原料,采用共混压片法制备缓释肥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缓释肥料缓释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缓释肥料的缓释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尿素加入量>剩余物加入量>PVA质量分数,最优组合为剩余物用量:尿素用量=9:1,PVA质量分数为7%。对制备的缓释肥料在水中释放率做回归分析,所得模拟方程拟合度较高,能预测缓释肥料在水中释放率,为施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发酵剰余物 缓释肥料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预处理芒草及其组成变化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
17
作者 张佐宇 席鸽 +1 位作者 刘强 吴志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1-2065,共5页
为了深入探讨不同水热预处理强度对芒草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条件对芒草酶解的影响,将水热预处理与酸、乙醇和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水热过程中温度、时间、固液比和乙酸浓度对芒草中木质纤维素的... 为了深入探讨不同水热预处理强度对芒草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条件对芒草酶解的影响,将水热预处理与酸、乙醇和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水热过程中温度、时间、固液比和乙酸浓度对芒草中木质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下,反应时间为2.5 h,固液比为1∶7的条件下,不添加乙酸时,葡萄糖得率最高达到65.43%。相较于其他预处理方法,该工艺具有简单、低成本且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草 水热预处理 半纤维素脱除率 葡萄糖得率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陆晨 陈介南 +2 位作者 王义强 詹鹏 张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2,127,共6页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法、刚果红染色法、滤纸崩解法和胞外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法,从湖北神农架保护区不同区域采集的森林腐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B-5。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法、刚果红染色法、滤纸崩解法和胞外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法,从湖北神农架保护区不同区域采集的森林腐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真菌B-5。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镰刀菌属Fusarium,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相似度达99%。滤纸崩解实验显示该菌72 h对滤纸具有明显崩解能力,失重率达37.9%。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28℃,180 r/min,培养5 d,初始酶活为FPA酶活(FPase)2.09 IU/mL,CMC酶活(CMCase)5.20 IU/mL。通过产酶条件优化,确定稻草为唯一碳源,初始pH为6.1,氮源浓度为1.0%,碳源浓度为2.5%,鼠李糖脂添加量为0.1%,FPA酶活达2.205 IU/mL,相应CMC酶活为5.174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真菌 筛选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桉叶精油对砂糖橘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汉军 王挥 +3 位作者 龚吉军 唐静 唐雅珂 毛雪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7-350,355,共5页
旨在探明蓝桉叶精油对耐藏性较差的砂糖橘的保鲜效果。采用0.25%、0.50%、0.75%和1.00%四种浓度蓝桉叶精油乳液浸泡砂糖橘60 s,在常温下贮藏,定期进行检测,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及好果率对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蓝桉... 旨在探明蓝桉叶精油对耐藏性较差的砂糖橘的保鲜效果。采用0.25%、0.50%、0.75%和1.00%四种浓度蓝桉叶精油乳液浸泡砂糖橘60 s,在常温下贮藏,定期进行检测,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及好果率对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蓝桉叶精油处理可显著降低采后砂糖橘的呼吸强度,有效延缓砂糖橘果肉中总糖、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速率,明显减少砂糖橘的腐烂损失,有效提高其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四种不同浓度蓝桉叶精油处理相比,0.75%处理组的保鲜效果要明显好于其它处理组,而1.00%处理组可能存在轻微药害。研究结果提示,蓝桉叶精油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潜力的砂糖橘天然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糖橘 蓝桉叶 精油 天然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杨木发酵产异丁醇大肠杆菌工程菌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启业 王义强 +3 位作者 田宇 彭牡丹 陈章靖 陆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7-164,共8页
【目的】克隆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和2-酮酸脱羧酶基因(kivd),构建产异丁醇的工程大肠杆菌;进一步以杨木水解液为底物进行发酵,以期能利用木质纤维原料发酵生产异丁醇,为异丁醇的可再生生产提... 【目的】克隆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基因——乙醇脱氢酶基因(adh2)和2-酮酸脱羧酶基因(kivd),构建产异丁醇的工程大肠杆菌;进一步以杨木水解液为底物进行发酵,以期能利用木质纤维原料发酵生产异丁醇,为异丁醇的可再生生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以酿酒酵母总DNA和乳酸乳球菌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异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adh2和kivd。同时构建重组质粒pSTV-29-adh2和pSTV-29-kivd,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菌株E.coli DH5α-pSTV-29-adh2和E.coli DH5α-pSTV-29-kivd。进一步构建串联表达质粒pSTV-29-adh2-kivd,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重组工程菌E.coli DH5α-pSTV-29-adh2-kivd。各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其粗酶提取液中目的蛋白含量,并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重组菌株E.coli DH5α-pSTV-29-adh2,E.coli DH5α-pSTV-29-kivd和E.coli DH5α-pSTV-29-adh2-kivd中目的基因adh2和kivd的蛋白表达量。利用各重组菌E.coli DH5α分别以葡萄糖和杨木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异丁醇,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发酵液中异丁醇含量。【结果】重组质粒pSTV-29-adh2,pSTV-29-kivd和pSTV-29-adh2-kivd经菌液PCR、酶切及测序验证,得到的片段大小与目的基因adh2(1 067 bp)和kivd(1 667 bp)大小和质粒载体pSTV-29(2 999 bp)大小相符,adh2和kivd基因测序结果与NCBI中对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表明表达载体pSTV-29-adh2,pSTV-29-kivd和pSTV-29-adh2-kivd构建成功。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adh2,kivd的蛋白在各重组菌中均得到表达,在电泳图谱中的对应位置40 k D(Adh2蛋白分子质量40 k D)和70 k D(Kivd蛋白分子质量70 k D)处均有明显的蛋白特征条带,且adh2基因编码的乙醇脱氢酶蛋白比kivd基因编码的2-酮酸脱羧酶蛋白表达量高,而空白对照菌株未出现任何蛋白特征条带,表明各重组菌E.coli DH5α-pSTV-29-adh2,E.coli DH5α-pSTV-29-kivd和E.coli DH5α-pSTV-29-adh2-kivd构建成功。在发酵试验中,只有重组菌E.coli DH5α-pSTV-29-adh2-kivd能产异丁醇,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发酵液中异丁醇产量为4.1 g·L-1,以杨木水解液为底物的发酵液中异丁醇产量为0.14 g·L-1,而重组菌E.coli DH5α-pSTV-29-adh2和E.coli DH5α-pSTV-29-kivd的发酵液中均未检测到异丁醇。结果表明,只有adh2和kivd在重组菌E.coli DH5α体内同时表达时才能利用缬氨酸途径生物合成异丁醇。【结论】成功构建了产异丁醇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DH5α-pSTV-29-adh2-kivd,实现了异丁醇关键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木质纤维发酵产异丁醇,为发酵法生产异丁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醇 重组大肠杆菌 乙醇脱氢酶基因 2-酮基异戊酸脱羧酶 木质纤维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