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213-221,共9页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一次重大改造,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区域,探讨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对维护库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1990—2016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不同发展...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一次重大改造,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区域,探讨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对维护库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1990—2016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重金属污染、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服务这3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趋势是走向综合,研究的关键挑战为宏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微观机理与过程研究、尺度效应与尺度推绎以及模型构建与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 进展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算法基本思想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以云南松分布模拟为例 被引量:158
2
作者 张雷 王琳琳 +3 位作者 张旭东 刘世荣 孙鹏森 王同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0-659,共10页
通常来讲,生态学者对于解释生态关系、描述格局和过程、进行空间或时间预测比较感兴趣。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模拟输出值(响应)与一些特征值(即解释变量)的关系来实现。然而,生态数据模拟遇到了挑战,这是因为响应变量和预测变量可能是连续... 通常来讲,生态学者对于解释生态关系、描述格局和过程、进行空间或时间预测比较感兴趣。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模拟输出值(响应)与一些特征值(即解释变量)的关系来实现。然而,生态数据模拟遇到了挑战,这是因为响应变量和预测变量可能是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需要解释的生态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并且解释变量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存在缺失值并不是不常有的现象,奇异值也经常出现在生态数据中。此外,生态学者通常希望生态模型即要易于建立又易要于解释。通常是利用多种统计方法来分析处理各种各样情景中出现的独特的生态问题,这些模型包括(多元)逻辑回归、线性模型、生存模型、方差分析等等。随机森林是一个可以处理所有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随机森林可以用来做分类、聚类、回归和生存分析、评估变量的重要性、检测数据中的奇异值、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等。鉴于随机森林本身在算法上的优势,将就随机森林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建模过程进行概述,并以云南松分布模拟研究为例,对其主要功能特点进行案例展示。通过对随机森林的一般术语、概念和建模思想进行介绍,有利于读者掌握本方法的应用本质,可以预见随机森林在生态学研究中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分类回归树 变量重要性 多维数据 物种分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35
3
作者 刘世荣 代力民 +1 位作者 温远光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不断高涨,而且人类对森林资源价值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已成为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乃至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本文全面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发展历程,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基于生态系统管理与满足现代人类福祉对森林多重需求的新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念,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森林经营发展战略表现为:1)从单纯的森林面积数量扩张,转变到提高单位面积的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2)从单一追求木材生产逐步转变为多目标经营,将森林林产品单一的经营目标转变为广泛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目标经营;3)森林经营重点从林分水平转变为森林景观的经营,强调森林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和动态变化,权衡和协同多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倡导森林景观的多样性和连通性,提高森林与其它土地利用模式镶嵌构成的复合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能力;4)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将从依赖传统经验的主观决策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决策,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和森林景观恢复与空间经营规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气候变化 多目标经营 生态系统管理 景观管理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性 被引量:49
4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2 位作者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8-145,共8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 脆弱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48
5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刘兴良 缪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97-3303,共7页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等几个方面。目前,大多数退化森林恢复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植被结构和生态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等;植被结构包括植被盖度、乔木密度、高度、胸高断面积、生物量和凋落物结构等;生态学过程包括养分库、土壤有机质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不同的研究者或管理者由于对恢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存在差异,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也不一样。恢复评价可以从特殊种群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在深刻理解森林退化定义的基础上,建立现实的目标和正确地选择参照系是恢复评价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退化 恢复目标 参照系统 生态系统特征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顺 罗达 +3 位作者 刘千里 张利 杨洪国 史作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4-1083,共10页
森林采伐和恢复是影响森林碳氮储量的重要因素。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森林采伐和恢复是影响森林碳氮储量的重要因素。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11.18、252.31、363.07 tC/hm^2和239.06 tC/hm^2;氮储量分别为16.44、12.11、15.48 tN/hm^2和8.92 tN/hm^2。恢复林分与原始林碳储量在土壤—植被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而氮储量未发生变化。岷江冷杉原始林以植被碳储量为主,恢复林分以土壤为主,氮储量均以土壤为主。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56.65%、17.63%、13.57%和22.05%,土壤层(0—80 cm)分别占32.03%、69.87%、76.20%和72.12%;土壤层氮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76.80%—92.58%。植物残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4.40%—9.83%和2.94%—7.08%,林下植被所占比例最小。空间格局上,岷江冷杉原始林植被部分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应进行保护。3种恢复林分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且地上/地下碳储量较低,表明其碳汇潜力尤其表现在地上部分。天然次生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储量 分配 原始林 恢复林分 川西亚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200
7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部地区(广东、广西和福建),我国北方地区总价值普遍低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和广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和中部地区(天津、北京和河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 区域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8
作者 缪宁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马姜明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889-3897,共9页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附生生物多样性、动物活动和动物多样性、树木更新、空间结构)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绿树保留"的经营方式是基于保留木生态效益的实践应用,它可有效减少采伐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损失。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受到强度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多种生态效应,可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木 退化森林 生态效应 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区域差异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1 位作者 胡文 魏江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9-53,共5页
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2007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本溪市和大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溪... 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2007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本溪市和大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和大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280.30、205.82亿元·a-1;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划分的林分类型在两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均有差别;针叶树种的林分在大连市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要优于本溪市,而阔叶树种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龙生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宋庆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477-6486,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同人类福祉密不可分,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得出济南市年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同人类福祉密不可分,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得出济南市年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的价值为264.41亿元,其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在前3位;各区/县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商河县>济阳县>市中区>天桥区>历下区>槐荫区;除森林防护功能以外,其他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空间格局分布大体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中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空间格局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发达国家林业有关碳源汇及其计量方法与参数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小全 朱建华 侯振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5-293,共9页
本文收集了主要附件I国家缔约方2008年最新更新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递补交的1990—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对林业(包括森林及其与其它地类之间的转化)碳计量采用的方法、参数和碳源汇计量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 本文收集了主要附件I国家缔约方2008年最新更新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递补交的1990—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对林业(包括森林及其与其它地类之间的转化)碳计量采用的方法、参数和碳源汇计量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均采用了IPCC较高层次的碳源汇计量方法,并采用了大量本国的参数。主要发达国家林业表现为净碳吸收汇,且呈增加趋势;林业碳汇在国家温室气体源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而我国则呈相反趋势。我国林业碳计量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林业碳计量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开发,收集完善相关参数,完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提高我国当前和未来履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林业 碳源汇 碳计量方法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四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丽丽 王彦辉 +4 位作者 文仕知 刘延惠 杜敏 郝佳 李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215-5227,共13页
碳和氮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含量有很大时空差异,并和立地及森林特征关系很大,需做大量的积累性调查才能得到其变化规律,尤其是加强在过去较少研究的西北地区的调查。在宁夏六盘山区选择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 碳和氮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含量有很大时空差异,并和立地及森林特征关系很大,需做大量的积累性调查才能得到其变化规律,尤其是加强在过去较少研究的西北地区的调查。在宁夏六盘山区选择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次生林、桦木(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和野李子(Prunus salicina)灌丛4种典型森林,测定了乔木层(分不同器官)、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根系层(0—100 cm土壤)的碳、氮含量,分析了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及成分组成和层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碳含量在不同乔木树种及其不同器官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氮含量存在显著的树种差别和器官差异,以树叶的最高、树干的最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氮含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各森林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碳含量依次降低,但氮含量依次增高;枯落物层的碳含量低于各植被层,但氮含量高于各植被层;根系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则随土层增深而递减。包括活植被层、枯落物层和根系层土壤在内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华山松次生林、桦木次生林、野李子灌丛的生态系统碳储量依次为364.56、450.98、640.02、196.55 t/hm2,氮储量依次为27.86、36.19、47.02、15.99 t/hm2。所有4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根系层土壤的碳氮储量均占整个生态系统总储量的绝大部分,其比例对碳储量为84.69%—93.92%,氮储量为98.09%—98.64%。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到根系层(土壤),呈现出C/N比依次减小的趋势;根系层土壤和整个生态系统的C/N比分别为华北落叶松林的11.84和13.12、华山松林的10.76和12.56、桦木林的12.48和13.52、野李子灌丛的11.70和1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储量 分配格局 森林生态系统 六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机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龙生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宋庆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544-8554,共11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水源涵养和木材供应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济南市12个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水源涵养和木材供应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济南市12个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机制进行研究,得出济南市年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为251.80亿元。其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在前3位;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中黑杨类和柏类占绝对优势,而泡桐、落叶松和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不同林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以中幼龄林为主;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机制,受到森林资源面积、林龄结构、森林起源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维持机制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龙生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宋庆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6,共8页
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对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效益及价... 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对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带来的生态效益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调节水量和固土量分别增加157.57亿和2.38亿t,保肥物质量、固碳量、释氧量及林木积累营养物质量分别增加1 717.74万、1 573.03万、3 808.19万和127.83万t,提供负离子增加6.70×1025个,吸收污染物(SO_2、HF、NOx)增加4.29亿kg,吸滞TSP增加1 473.32亿kg;2)每年天保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增加6 366.45亿元,相当于天保工程总投资的3.53倍。东北和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显现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期为后续天保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生态效益 东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向前 王兵 +1 位作者 郭浩 王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分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进行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的研究数据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系...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分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进行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的研究数据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数平均值为11.14,处于较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健康指数平均值 大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杨锋伟 鲁绍伟 王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110,共10页
根据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固碳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此次雨雪冰冻灾害... 根据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采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森林固碳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此次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为7117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水源涵养>森林碳储量>生物多样性>森林年固碳能力>保育土壤;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来看,江西与湖南最大,分别为1499.8亿元和1463.75亿元,江苏、陕西和青海最小,分别为58.96亿元、53.42亿元与1.06亿元;从各省份雨雪冰冻灾害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受损情况来看,马尾松、杉木最为严重,马尾松林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1570.16亿元,不同树种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排序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竹林>其他树种>经济林树种>湿地松>桉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灾害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宁县、江山市和邵武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17
17
作者 薛沛沛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李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9-254,共6页
依据LY/T 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江西省武宁县、浙江省江山市和福建省邵武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11年,武宁县、江山市和邵武市的森林总面积... 依据LY/T 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江西省武宁县、浙江省江山市和福建省邵武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11年,武宁县、江山市和邵武市的森林总面积分别为23.95万hm2,12.75万hm2和21.21万hm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59.95亿元,77.35亿元和149.05亿元,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2.55,1.47,1.01倍。(2)武宁县、江山市和邵武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量分别为6.68万元/(hm2·a),5.44万元/(hm2·a),7.17万元/(hm2·a)。与江西省平均值5.25万元/(hm2·a),浙江省平均值5.20万元/(hm2·a)和福建省平均值5.05万元/(hm2·a)相比,分别增加了27.24%,16.73%和41.98%。(3)武宁县、江山市和邵武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大的树种分别是硬阔林、马尾松和杉木,分别占各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8.25%,31.67%和34.28%,相对应林分面积分别占各地森林面积的34.47%,35.06%和3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分布式测算方法 武宁县 江山市 邵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47.61亿元/a;各省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分布在4.00万~5.00万元/(hm2·a)之间;我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分布不均,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低纬度和高纬度省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中纬度地区的省区综合评价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多边形综合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师贺雄 王兵 牛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50,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机理机制和服务研究所需参数。基于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本文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7类13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项生态效益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68万亿元/a,相当于2013年全国GDP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约0.94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总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4.20%),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量。各项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西部地区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森林资源面积较大,降水、温度、土壤类型和树种等也有重要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占有比例和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对比,森林资源面积相近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均体现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变化、温度梯度变化和水分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连清体系 分布式 全指标体系 物质量 价值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环境解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一 刘彦春 刘世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目的]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变异的响应,以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因素在调控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和96孔-微平板法... [目的]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因子变异的响应,以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微生物因素在调控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和96孔-微平板法测定了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解析环境因子在调控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增温处理在生长季显著提高土壤温度1.91℃,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了12.15%,微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了40.30%和61.29%;增温处理在非生长季显著提高土壤温度2.24℃,但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并不显著。增温处理对土壤专一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生长季除N-乙酰-葡糖苷酶外增温处理降低了土壤专一酶活性;非生长季除β-葡糖苷酶和蛋白酶外增温处理增加了土壤专一酶活性。环境因子可以解释土壤专一酶活性变异的82.5%,MBN和NH4-N极显著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二者共可以解释变异的59.0%。[结论]MBN和NH4-N是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他环境因子:土壤水热配比、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氮比、溶解性有机碳和硝态氮等是影响土壤专一酶活性在处理间和季节间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 锐齿栎林 土壤酶活性 增温 环境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