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S rRNA、Cyt b基因标记在几类野生动物检材鉴定中的差异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娅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线粒体DNA上的12S rRNA和Cyt b基因分子标记在几类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的效果差异,以确定基因标记技术在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方法】提取各类野生动物样本DNA,PCR扩增线粒体DNA上的12S rRNA基因片段和Cyt b基... 【目的】通过比较线粒体DNA上的12S rRNA和Cyt b基因分子标记在几类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的效果差异,以确定基因标记技术在野生动物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方法】提取各类野生动物样本DNA,PCR扩增线粒体DNA上的12S rRNA基因片段和Cyt b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及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上进行BLAST搜索,同源性分析。并将实验序列和NCBI上下载的与该序列存在同源性的序列用软件MEGA 7.0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从各类样本中成功地提取到了基因组总DNA,并成功扩增出了用于动物种属鉴定的12S rRNA基因片段、Cyt b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用12S rRNA基因片段和Cyt b基因片段均可准确鉴定黑熊、藏羚羊、鬣羚、穿山甲样本的动物种属,但12S rRNA基因片段无法准确鉴定北山羊样本,BLAST搜索结果为其近缘物种山羊,而Cyt b基因片段却可准确鉴定北山羊。各样本基于12S rRNA、Cyt b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的结果与BLAST搜索结果相符。【结论】单一位点基因标记能够准确鉴别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但对某些近缘物种,单一位点基因标记的鉴别能力较差,故野生动物物种鉴定宜选用2个以上的基因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种属鉴定 12S RRNA CYT b 基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2S rRNA基因标记鉴定鱼翅真伪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娅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检测鱼翅样本真伪及鲨鱼种属,通过提取送检鱼翅、鱼翅羹样本DNA,扩增其线粒体DNA上的用于动物种属鉴定的12S 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DNA测序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上进行BLAST搜索,与数据库中相关物种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 为检测鱼翅样本真伪及鲨鱼种属,通过提取送检鱼翅、鱼翅羹样本DNA,扩增其线粒体DNA上的用于动物种属鉴定的12S 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DNA测序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上进行BLAST搜索,与数据库中相关物种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送检的23份样本中,18份鱼翅羹样本、2份粉丝状鱼翅、1份翅状鱼翅中均未成功提取到DNA,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而从2份鱼翅样本中成功地提取到了基因组总DNA,并成功扩增出了12S rRNA基因片段,这2份样本的12S rRNA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分别与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斜锯牙鲨(Rhizoprionodon terraenovae)的同源性达到99%。对鉴定出含有鲨鱼成分的2份样本进行高温泡发处理,高温泡发实验表明,1份样本(22号)有明胶析出。研究证实,12SrRNA基因序列测定技术能准确、快速鉴定待检样本中是否含有鲨鱼成分,结合高温泡发时是否有明胶析出可综合判定鱼翅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翅 真伪 12S RRNA 基因标记 种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和楠木的木材解剖结构特征和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薛晓明 谢春平 +1 位作者 孙小苗 南程慧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以樟科的珍贵木材的樟木和楠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结构相近木材的有效识别方法。【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二者的解剖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2种木材样本的显微结构特征较为相似,差... 【目的】以樟科的珍贵木材的樟木和楠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结构相近木材的有效识别方法。【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二者的解剖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2种木材样本的显微结构特征较为相似,差异主要体现在樟木半散孔至散孔材,楠木为散孔材;樟木与楠木管孔平均弦径为(114.529 3±31.564 5)μm、(106.378 8±19.687 2)μm,樟木作为半散孔材平均弦径变化范围比楠木广。通过对6个木材样本的红外光谱比较,产地对樟木和楠木2种木材的红外光谱区域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影响;2种木材的一维红外图谱峰形和出峰位置差异较小,仅在表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C-O伸缩振动区域有所区别,樟木在波数1 055 cm-1和1 039 cm-1处形成了峰强度不等的双峰,楠木该位置只形成了波数1 054 cm-1的一个不对称单峰;以1 510 cm-1峰作为内标峰,与1 595 cm-1(樟木)、1 599 cm-1(楠木)的比值分别为1.161 2和0.996 9,说明樟木的木素中愈疮木基比例较高;樟和楠木的木材在波数800~1 80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吸收峰的数量和形状上,樟木的吸收峰可以分为17组峰簇,而楠木为17个独立吸收峰,全图谱的匹配度只有37.5。【结论】分析产地因素,波数900~3 400 cm-1区域为木材图谱特征稳定的区域,可用于2种木材的图谱区分;在1 055 cm-1和1 039 cm-1范围内吸收峰的形状、1 595 cm-1(樟木)和1 599 cm-1(楠木)和1 510 cm-1峰的相对强度比,可以作为2种木材一维图谱的种间识别特征;2种木材的二阶导数图谱差别较大,可用于2种木材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楠木 傅立叶红外光谱 木素 纤维素 半纤维素 二阶导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檀香木的红外光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晓明 南程慧 +1 位作者 吴显坤 陈云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096-4099,共4页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3种檀香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红外吸收峰的出峰位置接近,峰位1595/1510的强度比均为1,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结构较为一致,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的作用强度极为接近,...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3种檀香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红外吸收峰的出峰位置接近,峰位1595/1510的强度比均为1,表明3个样本木质素结构较为一致,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的作用强度极为接近,反映了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每个样本可以得到特征性的红外图谱,其出峰位置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M1的主要吸收峰强度明显低于M2和M3,而M2和M3的主要吸收峰强度较接近;1371/1510强度比反映出3个样本的综纤维素的含量M3和M2相同,略高于M1,这些特征可应用于3种檀香木样本的红外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木 傅立叶红外光谱 木质素 纤维素 半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MaxEnt技术对濒危物种褐马鸡的保护空缺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一琳 丁长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1,共8页
自然保护区网络的设计对濒危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和MaxEnt模型作为一种有效而可靠的工具已广泛应用在野生动物的管理和自然保护区设计中。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雉类,当前存在3个分隔的地理种群。由当前已... 自然保护区网络的设计对濒危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和MaxEnt模型作为一种有效而可靠的工具已广泛应用在野生动物的管理和自然保护区设计中。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雉类,当前存在3个分隔的地理种群。由当前已知分布点,采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分别划定3个分布区,并设计分布区外20km的缓冲距离为研究区域。在研究区内,针对褐马鸡及其生境的保护已建立8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网络。根据褐马鸡栖息地特征选择11个生境因子为预测背景,基于45个当前分布点利用MaxEnt模型预测褐马鸡当前的潜在适宜生境。由MaxEnt模型检验可知,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平均遗漏率(OR)分别<0.10和<0.35。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均值分别为0.957 5和0.898 5,AUC标准偏差为0.040 6,模型预测精确度较高。在GIS10.0软件中,由所选的10%TPLT阈值(0.30)将预测概率图转化为Presence/Absence二值图,并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区对适宜生境的保护状况。研究发现当前自然保护区存在一定的保护空缺,有18 896 km2适宜生境未受保护;省级自然保护区在适宜生境保护中起到关键的连接作用,在保持褐马鸡适宜生境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中不可或缺。建议相关保护部门明确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制定可供GIS分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数字图层,为今后自然保护区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自然保护区 褐马鸡 GIS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和罗汉松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薛晓明 吴显昆 +1 位作者 陈云霞 南程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6-278,共3页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含有较多的O—H、C—C、CC、C—O基团,所以在主要出峰位置上比较接近。2种木材均在1 270 cm-1处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这是针叶... 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的木材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含有较多的O—H、C—C、CC、C—O基团,所以在主要出峰位置上比较接近。2种木材均在1 270 cm-1处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峰,这是针叶材木质素的主要组成单元。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均未在1 330 cm-1附近的紫丁香基特征峰位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峰。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红外图谱中羟基(O—H)、碳氢健(C—H)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分别在3 380、2 923cm-1和3437、2896 cm-1处出现,波数偏移较大,反映2种木材组分在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罗汉松 傅立叶红外光谱 木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樟属木材GC-MS化学辅助鉴别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云霞 薛晓明 +1 位作者 史洪飞 侯森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02-207,共6页
采用温浴及超声辅助正己烷/无水乙醇(1:1)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4种樟属木材的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木材中挥发性化学组分进行分析,从猴樟、辣汁树、卵叶桂、钝叶桂中分别鉴定出32、24、14、22种挥发油成分,各占挥... 采用温浴及超声辅助正己烷/无水乙醇(1:1)双液相萃取技术提取4种樟属木材的挥发油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木材中挥发性化学组分进行分析,从猴樟、辣汁树、卵叶桂、钝叶桂中分别鉴定出32、24、14、22种挥发油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40.8602%、52.3494%、52.5156%、63.4214%。结果表明,4种樟属木材挥发油成分各有异同,均含有左旋樟脑、1,3-二叔丁基苯、2,4-二叔丁基苯酚、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正十六烷、正十四烷等主要成分,但同时各种化学组分之间也具有一定差异。通过木材中特有的挥发性代谢标记物可对本研究中的4种樟属木材进行种间鉴别,为樟属木材的鉴别提供化学辅助识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属 GC-MS 挥发油成分 种属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微量物证检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娅琳 徐燕红 胡京林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生物微量物证检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将动植物微量物证勘验及检验的相关知识融入传统人类生物物证技术中,涉及法医物证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内容,主要面向森林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开设... 生物微量物证检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将动植物微量物证勘验及检验的相关知识融入传统人类生物物证技术中,涉及法医物证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内容,主要面向森林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开设,而学习者的生物学相关知识较为欠缺,在教学中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结合森林公安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国家林业局设在本校的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微量物证检验案例资料,通过设计案例教学、模拟案件现场教学、学生协助检案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启发式、互动式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微量物证检验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微量物证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游禽腹部绒羽节状羽小枝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用武 刘昌景 童祚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找出不同游禽鸟类绒羽的微观结构差异,为游禽鸟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雁形目动物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天鹅(C.atratus),??目动物小??(Podiceps grisegena),鸥形目动物黑尾鸥(La... 【目的】找出不同游禽鸟类绒羽的微观结构差异,为游禽鸟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雁形目动物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天鹅(C.atratus),??目动物小??(Podiceps grisegena),鸥形目动物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和鹈形目动物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腹部绒羽羽小枝上节的形态,并测量分析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和节直径差异。【结果】6种游禽的腹部绒羽均由节状羽小枝构成,羽小枝的分布较松散,节形状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有4种较典型的形态,其中,绿头鸭和普通鸬鹚属同一种形态,小天鹅和黑尾鸥属同一种形态,小??和黑天鹅则各自为一种形态。6种游禽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和节直径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绿头鸭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明显长于其他5种游禽,小天鹅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间距最短;小??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直径最粗,普通鸬鹚腹部绒羽羽小枝的节直径最细。【结论】不同生态类群鸟类的绒羽羽小枝结构存在差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绒羽羽小枝上的节形态并结合其节间距和节直径差异分析,基本上可将绿头鸭、小天鹅、黑天鹅、小??、黑尾鸥和普通鸬鹚等6种游禽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禽 绒羽 羽小枝 节间距 节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在CITES公约附录动物保护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用武 马艳君 刘大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996,共6页
CITES公约有力地保护了全球的濒危物种,我国在打击涉及CITES公约附录物种的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在CITES公约附录动物的保护执法中还存在保护级别参照困难、涉案价值不易核定、保护名录更新不同步、执法程度有偏差等... CITES公约有力地保护了全球的濒危物种,我国在打击涉及CITES公约附录物种的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在CITES公约附录动物的保护执法中还存在保护级别参照困难、涉案价值不易核定、保护名录更新不同步、执法程度有偏差等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的衔接方面不完善和鉴定难度大等问题,建议从加强CITES公约的研究、加强相关的国际合作、加强CITES公约附录动物的研究、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加强动物鉴定技术与规范的研究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CITES公约附录动物的保护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公约 附录动物 重点保护动物 执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扫描电镜比较鉴别长耳鸮、褐林鸮和雕鸮的尾羽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用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选择鸮形目鸱鸮科的长耳鸮,褐林鸮和雕鸮的尾羽中正羽和绒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记录正羽羽小枝的纤毛数量和腹齿情况,绒羽节状羽小枝的基节长度和其他节节长,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鸟类尾羽中正羽的羽小枝在纤毛的数量、... 选择鸮形目鸱鸮科的长耳鸮,褐林鸮和雕鸮的尾羽中正羽和绒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记录正羽羽小枝的纤毛数量和腹齿情况,绒羽节状羽小枝的基节长度和其他节节长,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鸟类尾羽中正羽的羽小枝在纤毛的数量、着生方式及腹齿的情况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3种鸟类尾羽中绒羽的节状羽小枝基节长度和其他节长度均具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尾羽的羽小枝特征差异可以比较鉴别这3种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耳鸮 褐林鸮 雕鸮 尾羽 羽小枝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鸮与黄腿渔鸮羽毛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森林 费宜玲 +2 位作者 刘大伟 廖谢茗 盛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选取雕鸮与黄腿渔鸮的面盘羽、体羽、飞羽、尾羽4类羽毛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记录羽毛的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绒羽节直径、节间距等数据,并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为鉴别鸟种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案件定性、侦破、辨别至关重要。... 选取雕鸮与黄腿渔鸮的面盘羽、体羽、飞羽、尾羽4类羽毛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记录羽毛的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绒羽节直径、节间距等数据,并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为鉴别鸟种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案件定性、侦破、辨别至关重要。结果表明:雕鸮与黄腿渔鸮飞羽和尾羽除羽小钩数外其他测量性状,以及体羽所有测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体羽基部绒羽结构的基节长度和绒羽节直径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利用面盘羽、体羽、飞羽和尾羽的微观结构差异可以区分雕鸮与黄腿渔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鸮 黄腿渔鸮 羽毛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2种黄檀属木材识别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晓明 赵阅书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8,共6页
将红外光谱技术(FTIR)应用于微凹黄檀Dalbergia retusa和巴里黄檀D.bariensis木材的比较研究。通过图谱比对,发现2种木材构造基本特征相似,但是木质素结构的峰形、峰位和相对强度有差异。2种木材的红外图谱中O-H和C-H伸缩振动的特征峰... 将红外光谱技术(FTIR)应用于微凹黄檀Dalbergia retusa和巴里黄檀D.bariensis木材的比较研究。通过图谱比对,发现2种木材构造基本特征相似,但是木质素结构的峰形、峰位和相对强度有差异。2种木材的红外图谱中O-H和C-H伸缩振动的特征峰分别在3 408,2 901 cm^(-1)和3 401,2 883 cm^(-1)处,均有一定波数的偏移。巴里黄檀在1 232和1 267 cm^(-1)有明显的双峰,而微凹黄檀在该区域只在1 201 cm^(-1)位置的有1个明显单峰;在1 616~1 647 cm^(-1)和1 082 cm^(-1)处,2种木材吸收峰的形状存在明显差异;以1 510 cm^(-1)作为内标峰,2种木材的相对吸收强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区别。试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鉴别这2种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微凹黄檀 巴里黄檀 木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鹿科动物针毛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森林 费宜玲 +3 位作者 赵国清 张棒 王远瞩 刘大伟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35-38,43,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梅花鹿(Cervus nippon)、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和河麂(Hydropotes inermis)背部、腹部和喉部的毛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3种动物毛的鳞片花纹类型不完全相同,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梅花鹿3个部位的鳞片花纹... 利用扫描电镜对梅花鹿(Cervus nippon)、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和河麂(Hydropotes inermis)背部、腹部和喉部的毛鳞片花纹类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3种动物毛的鳞片花纹类型不完全相同,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梅花鹿3个部位的鳞片花纹类型均较麋鹿和河麂复杂;麋鹿3个部位鳞片排列顺序完全相同,3种动物同一部位的毛鳞片排列顺序均存在差异,可以为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麋鹿 河麂 针毛 鳞片花纹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孢粉学研究进展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云霞 史洪飞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法医孢粉学是将孢粉学应用于法庭科学领域,通过检验花粉和孢子的方法解决民事和刑事等相关司法实践问题。孢粉具有体积小、分布广、形态多样、易转移、持久性等特点,而且不易被察觉,可以作为很好的痕量证据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调查和... 法医孢粉学是将孢粉学应用于法庭科学领域,通过检验花粉和孢子的方法解决民事和刑事等相关司法实践问题。孢粉具有体积小、分布广、形态多样、易转移、持久性等特点,而且不易被察觉,可以作为很好的痕量证据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调查和关联证据。孢粉学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大多数国家,法医孢粉学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从孢粉的生物学特性出发,结合近年来在法庭科学领域的成功案例,分析孢粉所提供的证据价值、孢粉样本的收集与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综合探讨法医孢粉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孢粉 痕量物证 刑事侦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麂5个部位被毛形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森林 费宜玲 +2 位作者 刘大伟 廖谢茗 华嘉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偏振光显微镜对黑麂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5个部位被毛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选用髓质指数、各类型鳞片长度占比、最粗处鳞片长度、最粗处宽度以及长宽比、最粗处鳞片数量6个形态学指标研究黑麂毛的显微结构特征。... 利用扫描电镜和偏振光显微镜对黑麂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5个部位被毛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选用髓质指数、各类型鳞片长度占比、最粗处鳞片长度、最粗处宽度以及长宽比、最粗处鳞片数量6个形态学指标研究黑麂毛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个部位的髓质花纹相似,髓质指数为69.1%~93.8%,除腹部和臀部外,其余部位间差异均显著;各部位被毛鳞片花纹的主要类型为杂波型和扁平型,其中头部的杂波形鳞片占比86.7%,其余几个部位的占比均在30%以下;鳞片长度为31.33~56.52μm、宽度为7.56~12.91μm、长宽比为0.14~0.28、鳞片数量为6.10~9.72,除颈部和背部的鳞片宽度、头部和腹部的鳞片长宽比、腹部和臀部的鳞片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在任2个部位间均存在差异。因此,利用黑麂毛发进行物种识别鉴定时,要确定样品的来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鳞片形态 髓质 微观结构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多光谱指纹图像采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春婕 周桂雪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5-629,共5页
为了解决现场指纹图像采集过程中指纹背景颜色复杂、导致对比度和采集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智能手机设计了便携式指纹图像采集装置。一方面将手机连接单片机,电动切换不同波长光源,获得多光谱图像;另一方面自动采集不同光源下的指纹图像... 为了解决现场指纹图像采集过程中指纹背景颜色复杂、导致对比度和采集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智能手机设计了便携式指纹图像采集装置。一方面将手机连接单片机,电动切换不同波长光源,获得多光谱图像;另一方面自动采集不同光源下的指纹图像。为确保指纹图像质量满足后续识别需求,采用多光谱融合及方向滤波技术对图像进行了增强处理。结果表明,当光源数目为4时,采集及处理时间低于1s,满足现场采集需求;装置能够有效采集指纹图像并融合增强。该装置具有低成本、自动化及便携性高的优点,有望在刑侦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指纹图像采集 多光谱图像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案猛禽金雕和苍鹰亟待保护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昌景 周用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2,共4页
中国猛禽均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非法运输、走私、狩猎、买卖猛禽均触犯刑法。然而,我国鹰猎文化丰厚,且猛禽违法案件多发。本文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6年的卷宗资料,系统梳理我国常见涉案猛禽种类,并分析其季... 中国猛禽均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非法运输、走私、狩猎、买卖猛禽均触犯刑法。然而,我国鹰猎文化丰厚,且猛禽违法案件多发。本文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6年的卷宗资料,系统梳理我国常见涉案猛禽种类,并分析其季节特点。结果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中涉案最多物种为金雕(涉案12起14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为苍鹰(涉案36起88只)。案发季节以秋冬为主。鹰猎文化热门物种及捕鹰季节与高频涉案物种以及其高案发季节高度吻合。本研究总结我国常见涉案猛禽物种,为猛禽保护和公安执法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违法案件 隼形目猛禽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猛禽覆羽形态特征量化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昌景 周用武 喻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1-617,共7页
羽毛为鸟类违法案件现场易获得的物证,且具备作为涉案物证进行司法鉴定的应用潜质。本文对6种猛禽鸟类翼部覆羽的外观形态进行宏观定性比对,并将其特征量化为数据进行分析,来讨论其作为鉴定依据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该6种猛禽覆羽的外观... 羽毛为鸟类违法案件现场易获得的物证,且具备作为涉案物证进行司法鉴定的应用潜质。本文对6种猛禽鸟类翼部覆羽的外观形态进行宏观定性比对,并将其特征量化为数据进行分析,来讨论其作为鉴定依据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该6种猛禽覆羽的外观形态特征数据,在不同目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属别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结合这些数据对其进行系统的判别分析,以进入模型的羽长(x_1)、羽面积(x_2)、非松散面积(x_3)和松散面积(x_4)得到判别函数:y_1=3.363x_1-1.136x_2-0.133x_3+0.904x_4-5.823,y_2=2.938x_1-0.721x_2-0.012x_3+0.189x_4-5.259,达到对该6种猛禽覆羽的目科水平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覆羽 宏观 量化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带来的问题及执法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用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5-419,共5页
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在我国已经比较普遍,这些异类宠物主要来自于野外捕捉、国外走私和人工繁育。文章分析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带来的五大问题,包括触犯法律法规刺激野外捕捉及影响动物繁育、造成人身伤害及传播疾病、刺激物种走私和造成物... 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在我国已经比较普遍,这些异类宠物主要来自于野外捕捉、国外走私和人工繁育。文章分析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带来的五大问题,包括触犯法律法规刺激野外捕捉及影响动物繁育、造成人身伤害及传播疾病、刺激物种走私和造成物种入侵。野生动物保护执法部门在此类野生动物的保护执法时存在一些立案定性问题,主要是关于非CITES附录中的走私物种、人工繁育物种和孵化中卵(蛋)方面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异类宠物 物种入侵 人工繁育 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