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红岩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促进杜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针对我国杜仲工程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杜仲育种工程技术、杜仲良种繁育工程技术、杜仲高效生产工程技术、杜仲胶等绿色提纯及产业化开发工程技术的研究思路。同时提出了如下发展措... 为了促进杜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针对我国杜仲工程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杜仲育种工程技术、杜仲良种繁育工程技术、杜仲高效生产工程技术、杜仲胶等绿色提纯及产业化开发工程技术的研究思路。同时提出了如下发展措施:建设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杜仲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杜仲产业示范区,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工程技术 工程中心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慧敏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从杜仲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性别相关分子标记、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和转基因方面对杜仲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总结了杜仲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杜仲 生物技术 育种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梦尼夜蛾发育历期及取食行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阳 朱景乐 +2 位作者 李芳东 杜兰英 孙志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79,共5页
杜仲梦尼夜蛾是单食性食叶害虫,专性为害杜仲。本研究旨在摸清该害虫的发育及为害规律,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越冬蛹,室内羽化并交尾、产卵,对孵化的幼虫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精确测量幼虫各龄期的取食量,同时,观察并记述... 杜仲梦尼夜蛾是单食性食叶害虫,专性为害杜仲。本研究旨在摸清该害虫的发育及为害规律,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越冬蛹,室内羽化并交尾、产卵,对孵化的幼虫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精确测量幼虫各龄期的取食量,同时,观察并记述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杜仲梦尼夜蛾越冬代历时213.85d,蛹期172.40d;在寄主植物生长季,其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9.8d,其中卵期4.45d,幼虫期19.7d,蛹期28.85d,成虫期6.8d。幼虫期蜕皮7次,经历8个龄期,幼虫期存活率达98.9%。越冬代除蛹期外其他虫态历期与上述一致。幼虫全期取食,每头幼虫总取食量平均为1.65g新鲜叶片,6、7、8三个龄期幼虫总的取食量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79.71%。幼虫为害期约为20d,其防治工作应在5龄之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梦尼夜蛾 幼虫 发育历期 取食行为 取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滤袋技术快速测定杜仲叶片中杜仲胶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慧东 马志刚 +3 位作者 朱景乐 伊焕 杜红岩 孙志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采用滤袋技术依据减重法原理测定了杜仲叶片中杜仲胶含量。通过正交设计比较了不同滤袋孔径、样品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该方法比较了同一产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杜仲叶中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孔径的提... 采用滤袋技术依据减重法原理测定了杜仲叶片中杜仲胶含量。通过正交设计比较了不同滤袋孔径、样品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该方法比较了同一产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杜仲叶中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孔径的提取效果差异显著(F=3.685,p=0.043),样品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无显著影响。适宜的测定条件是样品量0.1 g、滤袋孔径25μm/10μm、提取时间60 min。滤袋法测得的‘华仲6号’胶含量为4.49%,传统碱煮法为3.64%。同一产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杜仲叶中胶含量差异极显著(F=92.689,P=0.001),其中郑州的‘华仲11号’含量最高,平均为7.00%,灵宝的‘华仲12号’含量最低,为4.28%。生产杜仲胶的原料应标明品种、产地以及树龄,这样有助于合理评估预期产量和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杜仲胶含量 提取率 减重法 滤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璐 杜兰英 杜红岩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9-31,73,共4页
饲料添加剂是实现动物全价营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物质,是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蛋白质和能量饲料添加剂一起构成了配合饲料的三大支柱。中药饲料添加剂是绿色饲料研究开发的热点。杜仲内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及氨基酸等各种... 饲料添加剂是实现动物全价营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物质,是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蛋白质和能量饲料添加剂一起构成了配合饲料的三大支柱。中药饲料添加剂是绿色饲料研究开发的热点。杜仲内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及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动物生长发育所需大部分营养的需求。杜仲内所含的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氧化及升高白细胞等的作用,且无毒和无不良反应。文章对杜仲内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杜仲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对开辟饲料资源、研制与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饲料添加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云岭 杜红岩 关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1,共3页
为增强杜仲全树开发的力度,提高木材利用价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对杜仲木材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硬度和握钉力4个力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木材的密度范围在0.63~0.70 g/cm^3之间,平均密度为0.67 g/cm^3;顺纹抗压强度平均达... 为增强杜仲全树开发的力度,提高木材利用价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对杜仲木材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硬度和握钉力4个力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木材的密度范围在0.63~0.70 g/cm^3之间,平均密度为0.67 g/cm^3;顺纹抗压强度平均达47.72 N,显著高于黄榆木、文县杨;平均硬度达6215.50 N;握钉力为49.92 N/mm。杜仲木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是优良的商品木材原料,可广泛用于家具制造、木质工艺品、建筑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木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铁柱 杜红岩 王璐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研究黄酮类物质在杜仲组织内的积累规律,在杜仲幼果和成熟叶片中获得杜仲黄酮合成相关酶11条,其中差异表达基因8条;获得查尔酮合酶基因(CHS)家族成员3个,EuCHS1和EuCHS2在叶片和幼果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以EuCHS1为主,而果实以EuC... 为研究黄酮类物质在杜仲组织内的积累规律,在杜仲幼果和成熟叶片中获得杜仲黄酮合成相关酶11条,其中差异表达基因8条;获得查尔酮合酶基因(CHS)家族成员3个,EuCHS1和EuCHS2在叶片和幼果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以EuCHS1为主,而果实以EuCHS2为主;查尔酮异构酶基因(EuCHI)和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EuF3H)、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EuF3′H)在叶片和幼果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杜仲黄酮醇合成酶(EuFLS)基因家族有4个成员,叶片以EuFLS3和EuFLS4为主,而果实以EuFLS1和EuFLS2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转录组 黄酮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建园条件下‘华仲11号’杜仲幼树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景乐 杜红岩 +4 位作者 赵阳 孙志强 杜兰英 李芳东 鲁广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了揭示‘华仲11号’杜仲在平茬建园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对‘华仲11号’杜仲生长及开花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华仲11号’杜仲当年生株高、当年生主干基径、总芽数、萌芽力、开花株率及未封顶株树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172 c... 为了揭示‘华仲11号’杜仲在平茬建园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规律,对‘华仲11号’杜仲生长及开花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华仲11号’杜仲当年生株高、当年生主干基径、总芽数、萌芽力、开花株率及未封顶株树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172 cm、15 mm、79个、70.30%、26.0%和76.0%,其生长及开花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华仲11号’杜仲幼林中未封顶株树比例为76.0%,封顶株树比例为24.0%,未封顶幼树中开花株率和已封顶幼树中开花株率分别为18.42%和5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年生主干高与当年生主干基径、芽数、节间长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3~0.905),而与花芽数和单株开花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08^-0.67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未封顶植株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封顶植株,但其成芽及成花能力则显著低于封顶植株。‘华仲11号’杜仲活动芽分为未分化、初级分化、中级分化、完全分化4类,且分化程度自梢部向下逐步降低。‘华仲11号’在平茬雄花园栽培条件下童期较短,定植第二年即可成花;封顶有利于‘华仲11号’成花。本研究揭示了‘华仲11号’杜仲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初步建立区别雄花分化程度的形态标准,为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华仲11号’杜仲 花芽分化 萌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庆军 魏艳秀 +4 位作者 王鼎涵 王璐 刘攀峰 杜红岩 杜庆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6-323,共8页
该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5份杜仲种质资源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变异特征,为叶用杜仲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种质间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 该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5份杜仲种质资源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变异特征,为叶用杜仲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种质间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不同,异槲皮苷含量变异系数(34.42%)最大,变异幅度为1.16~6.92mg·g^(-1),总黄酮变异系数(19.35%)最低,变异幅度为6.70~22.53mg·g^(-1);6种活性成分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2.0以上;不同种质间杜仲叶6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不同地理来源间杜仲叶片的绿原酸、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异槲皮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车叶草苷的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原酸与桃叶珊瑚苷、车叶草苷、异槲皮苷、总黄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黄酮与异槲皮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根据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聚类,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高含量类群,可为优良叶用杜仲资源筛选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杜仲种质资源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变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种质资源 叶片 活性成分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皮、材兼用的高密度杜仲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笑林 朱高浦 +2 位作者 闫文德 刘攀峰 朱景乐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为了探索基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效栽植模式,以‘华仲1号’杜仲良种为研究对象,连续6年对6种高密度栽植模式的杜仲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密度和留侧枝数量对杜仲生物量的...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为了探索基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效栽植模式,以‘华仲1号’杜仲良种为研究对象,连续6年对6种高密度栽植模式的杜仲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密度和留侧枝数量对杜仲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由于皮、叶、材兼用的高密度建园模式每年都要收割其地上部分,故初植密度对其整体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较大。建园密度小、留侧枝数量少,单个侧枝生长量较大,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低;而建园密度大,单个侧枝生长量相对较小,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高。适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密度栽植模式为:宽窄双行栽植,宽行行距1.0 m,窄行行距0.5 m,株距0.5 m,每株留侧枝4个,建园第6年杜仲的平均产叶量达到15.77 t·hm^(-2),叶片和树皮的总产胶量达到0.56 t·hm^(-2),平均木材产量达到22.01 t·hm^(-2)。采用基于叶、皮、材兼用的高密度杜仲栽培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杜仲的生物量,还将有效促进杜仲叶、皮及木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提高杜仲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杜仲橡胶的提取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栽培模式 高密度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沙区果园化栽培模式下幼龄杜仲林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笑林 刘攀峰 +1 位作者 朱高浦 朱景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5,共5页
为探索果园化栽培杜仲幼林的生产力水平,创新平原沙区困难立地条件杜仲人工林培育模式,基于4 a连续实测数据测算出平原沙区杜仲果园的生物量及相关计量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化栽培模式下建园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杜仲林生物... 为探索果园化栽培杜仲幼林的生产力水平,创新平原沙区困难立地条件杜仲人工林培育模式,基于4 a连续实测数据测算出平原沙区杜仲果园的生物量及相关计量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化栽培模式下建园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杜仲林生物量迅速增加,分别达0.762±0.117 t·hm^-2、2.576±0.291 t·hm^-2、8.717±0.762 t·hm^-2和13.003±1.555 t·hm^-2;枝叶比以建园第3年的杜仲林最高,达1.457,枝叶指数以建园第4年杜仲林最高,达0.719;建园1~4 a杜仲果园冠根比差异较大,在1.866~3.985之间波动;非光合部分生物量与光合部分生物量比值在1.790~3.916之间;建园第4年杜仲生物量最高,地径、树高、树干中间直径及冠幅平均值分别达6.83±0.74 cm、2.53±0.21 m、5.78±0.80 cm和1.81±0.11m,其生产力水平可达3.26 t·hm^-2a-1。果园化栽培模式可作为平原沙区困难立地条件杜仲人工林的重要栽培模式之一,建议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幼龄果园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脂氧合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利利 庆军 +2 位作者 杜庆鑫 何凤 杜红岩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7-934,共8页
LOX(脂氧合酶)是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氧合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杜仲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OX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定位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构特... LOX(脂氧合酶)是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氧合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杜仲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OX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定位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分类和功能等。结果显示:杜仲LOX基因家族有23条LOX基因序列,分别定位于细胞质或叶绿体中,分为9-LOX和13-LOX两个亚家族,其中9-LOX类型仅包含一个,13-LOX类型包含22个;23个LOX基因非平均分布于12条scaffolds上,一些基因发生串联分布;RNA-Seq表达结果显示6个13-LOX类型基因在杜仲叶、果、树皮和种仁中几乎没有表达,而其他17个LOX基因表达具有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异性。研究结果为揭示杜仲LOX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重要线索,为进一步研究LOX基因家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LOX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梦尼夜蛾短期预警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睿 刘慧东 +3 位作者 朱景乐 殷世雨 杜红岩 孙志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3-600,共8页
森林食叶害虫的世代重叠会给防治造成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杜仲梦尼夜蛾为研究对象,在灵宝市杜仲果园设立标准样地和样株,通过调查虫口密度,评估其危害,定期发布预警。经过2016-2017连续2年的研究发现,杜仲梦尼夜蛾世代重叠严重。2016年... 森林食叶害虫的世代重叠会给防治造成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杜仲梦尼夜蛾为研究对象,在灵宝市杜仲果园设立标准样地和样株,通过调查虫口密度,评估其危害,定期发布预警。经过2016-2017连续2年的研究发现,杜仲梦尼夜蛾世代重叠严重。2016年种群爆发,8月上旬叶面积损失率平均达21%,个别区域达100%;叶面积损失率与之前相隔20 d的虫口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杜仲在5月初至6月初受害会严重影响果实正常发育,并造成种仁败育、果实提早脱落,最高落果率达50%。因此,5月初至6月中旬是杜仲梦尼夜蛾防治的最关键时期。2016年根据林间调查的虫口密度发布的短期预警,经叶面积损失率和落果率评判,准确率均在90%以上,说明短期预警具有良好可操作性。2017年将预警发布指标调整为株虫口密度≥3头/株,预警发布5 d内完成防治,并优先对发布灾害预警的区域开展防治。后期调查发现,在示范区和对照区,叶面积损失率均维持在1%以下。对世代重叠严重的食叶害虫,短期预警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梦尼夜蛾 世代重叠 虫口密度 短期预警 杜仲果园化栽培 叶面积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杜仲转录组序列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121
14
作者 黄海燕 杜红岩 +1 位作者 乌云塔娜 刘攀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6-181,共6页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又称微卫星,是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单元,研究发现基因组中平均每50kb就有1个SSR(Morgante et al.,1993;Kalia et al.,2011),SSR标记主要包括基因组SS... 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又称微卫星,是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单元,研究发现基因组中平均每50kb就有1个SSR(Morgante et al.,1993;Kalia et al.,2011),SSR标记主要包括基因组SSR和表达序列标签SSR(EST-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转录组 SSR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及SSR标记开发 被引量:28
15
作者 吴敏 杜红岩 +2 位作者 乌云塔娜 刘攀峰 荆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3,共7页
为全面解读杜仲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在基因组测序(数据未公布)的基础上,通过MISA软件搜索杜仲基因组(26 947/854 758 160 bp)中的完整型(1 7核苷酸重复)及复合型SSR序列,共查找出25 694个Scaffolds含有488592个SSR位点,占总Scaffolds的95... 为全面解读杜仲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在基因组测序(数据未公布)的基础上,通过MISA软件搜索杜仲基因组(26 947/854 758 160 bp)中的完整型(1 7核苷酸重复)及复合型SSR序列,共查找出25 694个Scaffolds含有488592个SSR位点,占总Scaffolds的95.3%。从SSR位点分布密度上讲,平均每1 749 bp出现1个微卫星,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含量最多,约占总数的54.34%,其次为二核苷酸(20.47%),而复合模式、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六核苷酸和七核苷酸重复分别占20.29%、23.89%、0.77%、0.13%、0.10%和0.01%,并发现SSR中均以含A、T的重复类型占主导地位。根据SSR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290对,162对SSR引物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其中16对引物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在8份杜仲资源中共检测到8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SSR位点检测到5.25个等位基因。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杜仲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杜仲雌雄株早期鉴定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基因组 标记开发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化栽培模式杜仲雄花、果实和叶片产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敏 赵阳 +3 位作者 马志刚 刘攀峰 杜红岩 孙志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0-276,共7页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本科仅l属1种,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名贵经济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杜仲叶、雄花、果皮和杜仲皮都含有多种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阻引。
关键词 杜仲 果园化栽培模式 立地条件 平均标准木法 采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1 位作者 刘攀峰 杜红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分别为206.23 mg·g^(-1)和2.05;变异系数以京尼平苷最高,达112.00%,氨基酸最低,仅为12.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及异槲皮苷5种活性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除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活性成分相关性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040%,可以用于杜仲雄花资源前期的评价选择。基于8种活性成分,将193份杜仲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8种活性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第Ⅰ类群种质8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低;第Ⅱ类群种质氨基酸含量最高;第Ⅲ类群种质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最高;第Ⅳ类群种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组分含量最高;第Ⅴ类群种质绿原酸和京尼平苷酸含量最高。初步明确杜仲种质雄花的不同类型。【结论】杜仲种质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开发利用价值大,而且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很有选择潜力和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种质 活性成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魏艳秀 刘攀峰 +1 位作者 杜庆鑫 杜红岩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33 mg·g-1,变异系数最大,为42.42%;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5.92 mg·g-1,变异系数最小,为19.35%;异槲皮苷、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42.74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34.42%、23.72%。杜仲雌株和雄株叶中的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含量差异不著性。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在不同来源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北地区杜仲叶片中的总黄酮、异槲皮苷和槲皮素平均含量均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含量彼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槲皮素含量与多酚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评价4种成分含量高低,可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包括13份材料)的多酚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类群。[结论]杜仲种质叶片中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且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有很大的选择和改良潜力,可为叶用杜仲资源的选育提供基础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活性成分 多酚 黄酮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杜庆鑫 庆军 +4 位作者 王璐 刘攀峰 何凤 朱利利 杜红岩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4,共8页
为更好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进行评价及描述,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杜仲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本研究以33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杜仲果实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显示:杜仲果实数量性状变异较为丰富,硬脂酸变异系数最... 为更好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进行评价及描述,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杜仲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本研究以33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杜仲果实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显示:杜仲果实数量性状变异较为丰富,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为17. 88%,其次是种仁大小指数(17. 17%),亚麻酸变异系数最小,为4. 64%。经K-S检验,除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Sig值小于0. 05外,其余性状均大于0. 05,符合正态分布。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 2818S)、(X-0. 5246S)、(X+0. 5246S)、(X+1. 2818S) 4个点分为5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级指标体系,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利用及良种选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为我国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果实 数量性状 变异 概率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雄花和叶中的总黄酮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1 位作者 刘攀峰 杜红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高,AlCl_3比色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合理,在5.0~30μg·m L^(-1)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9.27%,RSD为1.21%,适合杜仲中总黄酮含量的大量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材料间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且雄花中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叶,为杜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