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采穗圃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洁琳 李晨燕 +2 位作者 王讷敏 吴凯 吴鹏飞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年第3期211-215,共5页
从采穗圃类型、立地选择与管理、萌条采集等方面论述了杉木采穗圃营建及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营建难点,对今后营建杉木采穗圃提出展望。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繁殖 根基 穗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庄正 张芸 +3 位作者 张颖 李艳娟 高文杰 刘爱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3-188,共6页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探索杉木人工林土壤结构状况,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0—100cm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采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干筛处理下,各发育阶段杉木人工...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探索杉木人工林土壤结构状况,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0—100cm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采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干筛处理下,各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以大团聚体(>0.25mm)为主,大团聚体比例皆达80%以上,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各土层中均高于幼龄林,且在0—20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在各土层中,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5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皆占较高比例,且不同发育阶段对>5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有显著影响。在湿筛处理下,各发育阶段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比例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0—80cm各土层内,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高于幼龄林,且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龄林比幼龄林分别高41.79%和39.06%,差异显著;各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特征与水稳性大团聚体相反;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随土层加深而显著下降,其中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团聚体GMD在0—100cm各土层内均显著高于幼龄林。据此认为,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结构优于幼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杉木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镁对杉木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汪凤林 马志慧 +3 位作者 叶义全 黄田盛 王飞 曹光球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9,55,共5页
以1年生无性系020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浇灌的方法研究缺镁处理对杉木根系的根系活力(TTC)、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镁相比,缺镁处理下杉木根系的TTC降低了34.73%;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以1年生无性系020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浇灌的方法研究缺镁处理对杉木根系的根系活力(TTC)、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镁相比,缺镁处理下杉木根系的TTC降低了34.73%;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相对较低,分别降低了1.32%和13.63%,其中SOD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缺镁处理下则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分别高出了53.02%、0.35%和22.88%;缺镁破坏了根系中几种抗氧化酶和保护酶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使得根系内自由基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影响根系活力,破坏养分的吸收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镁 杉木根系 根系活力 MDA含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左丹丹 熊升 +3 位作者 李佳 饶丽莎 林思祖 陈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精确观察杉木种鳞内部的细胞结构,经过对2种不同固定液、3种不同软化处理、4种不同脱水与透明处理、优化浸蜡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包埋、染色等工艺步骤对比,优化了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结果表明:杉木种鳞石蜡切片的优化工艺和方法为,... 为精确观察杉木种鳞内部的细胞结构,经过对2种不同固定液、3种不同软化处理、4种不同脱水与透明处理、优化浸蜡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包埋、染色等工艺步骤对比,优化了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结果表明:杉木种鳞石蜡切片的优化工艺和方法为,FAA和FPA两种固定液固定效果相同,均能有效的固定材料;12 h的盐酸水溶液软化效果最佳;最佳脱水时间为每级2 h,透明时间为每级1 h。该优化工艺有效克服了蜡带不连续、切片不完整的缺陷,可获得清晰完整的杉木种鳞细胞结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鳞 石蜡切片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丰泽 马祥庆 吴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5109-511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经营模式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方法]选择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近自然经营模式Ⅰ、近自然经营模式Ⅱ、常规经营和封育对照4个不同经营模式处理,对不同经营模式杉木林... [目的]比较不同经营模式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方法]选择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近自然经营模式Ⅰ、近自然经营模式Ⅱ、常规经营和封育对照4个不同经营模式处理,对不同经营模式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近自然经营方式相比常规经营方式在增加林地植被丰富度和生物量上有较大的优势。在近自然经营9个月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而常规经营9个月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分别降低了0.06和0.02。[结论]在杉木人工林实施近自然经营是更贴近自然规律且优于常规经营的营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 多样性 经营模式 近自然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NMR技术在环境磷素转化与迁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彬彬 邹显花 +1 位作者 吴鹏飞 马祥庆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1-806,共6页
核磁共振(NMR)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在不破坏土壤和植物的情况下解析磷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突破了传统环境磷素研究的瓶颈,拓展了环境磷素迁移研究的新途径,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从NMR技术在环境水体... 核磁共振(NMR)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在不破坏土壤和植物的情况下解析磷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突破了传统环境磷素研究的瓶颈,拓展了环境磷素迁移研究的新途径,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从NMR技术在环境水体、土壤、植物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NMR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NMR技术在磷素形态及其迁移转化等研究中的优势,指出NMR技术在环境领域研究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磷素转化 水体 土壤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林业经营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丰泽 马祥庆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年第2期15-17,31,共4页
我国南方林区山地丘陵多,降水侵蚀动力强,土壤抗蚀能力较差,具有较高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而南方林业生产经营常伴有破坏植被和松动土壤等过程,由此导致林地水土流失。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分别从皆伐、炼山、整地、抚育等林业经... 我国南方林区山地丘陵多,降水侵蚀动力强,土壤抗蚀能力较差,具有较高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而南方林业生产经营常伴有破坏植被和松动土壤等过程,由此导致林地水土流失。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分别从皆伐、炼山、整地、抚育等林业经营措施角度综述了营林措施引起水土流失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营 水土流失 皆伐 炼山 整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研究科技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圣恩 林开敏 +3 位作者 郑文辉 蔡锰柯 林思祖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5,共7页
杉木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在中国南方的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杉木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杉木研究发展动态,追踪研究重点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中国基础知识设施... 杉木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在中国南方的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杉木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杉木研究发展动态,追踪研究重点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中国基础知识设施工程(CNKI)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Bibexcel、Ucinet和NetD raw文献计量工具对1951-2013年国内外杉木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及其文章影响力、涉及学科与研究层次,主要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且文章的被引频次和h-指数最高;福建省在科研投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的产出省份与杉木主要分布省份高度相关;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近5 a来的研究热点为"冰雪灾害"、"凋落物"、"土壤肥力"、"混交林"、"材质"、"遗传育种"、"碳固定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广西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5个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文献计量 CNKI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TM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杉木苗期施肥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惠通 牛宁 +3 位作者 贾代东 魏志超 吴鹏飞 刘爱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根据杉木生物量划分高、低产组,利用DRIS营养诊断的图解法和指数法,计算杉木适宜的施肥范围及需肥顺序。结合图解法和指数法两种分析方法得出:杉木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137±0.03,N/K=1.102±0.113,K/P=6.881±1.203;处理7(施氮量为0.511 g/盆,施磷量为0.270 g/盆,施钾量为1.339 g/盆)的平衡状态最佳。总体而言,速生型杉木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磷肥的需求量次之,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杉木苗期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施肥配方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政凯 李惠通 +3 位作者 赖慧捷 任衍敏 苏铁 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0-427,共8页
为满足二代杉木良种生长的养分需求,筛选出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最佳施肥配方,以经遗传改良的半年生二代杉木良种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盆栽试验,通过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RIS)和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配... 为满足二代杉木良种生长的养分需求,筛选出二代杉木良种苗木的最佳施肥配方,以经遗传改良的半年生二代杉木良种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盆栽试验,通过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DRIS)和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DRIS分析得出,氮(N)、磷(P)、钾(K)的最优养分浓度比例是2.06∶1∶1.76;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得出,无微肥处理的N、P、K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07、0.193和0.262 g·kg^-1,有微肥处理的N、P、K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74、0.214和0.273 g·kg^-1。施微肥对杉木苗体内养分含量的平衡和苗木生长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杉木 良种 施肥 综合营养诊断施肥法 肥料效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宁宁 刘子晗 +6 位作者 杨培蓉 钟淑芳 郑雪燕 唐银 叶义全 曹光球 许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00-3611,共12页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洋061”为研究...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洋061”为研究对象,设置五个不同遮荫处理:不遮荫(CK)光强1157.82μmol m^(-2)s^(-1)、30%遮荫(T1)光强856.31μmol m^(-2)s^(-1)、55%遮荫(T2)光强542.68μmol m^(-2)s^(-1)、70%遮荫(T3)光强382.08μmol m^(-2)s^(-1)、85%遮荫(T4)光强219.56μmol m^(-2)s^(-1),比较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杉木苗高、不同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和苗木质量指数均随光强减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苗高和根冠比分别在T3和T1时最大,其余指标均在T2时最大,而地径则随光强的减弱逐渐变小;(2)土壤SOC含量对遮荫响应存在差异,T3处理下SO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在T4时显著高于CK,遮荫不同程度降低土壤TN含量,但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土壤碳氮代谢酶对不同遮荫处理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CK相比,不同遮荫处理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纤维素酶(S-CL)、土壤蔗糖酶(S-SC)、土壤酸性转化酶(S-AI)、土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S-LiP)活性在T4处理时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S-NAG)、土壤几丁质酶(S-C)则在T3达到最大值;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在T1处理下最大;T2遮荫强度时,土壤淀粉酶(S-AL)、土壤亚硝酸转化酶(S-NiR)活性最高;但遮荫还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土壤脲酶(S-UE)、土壤硝酸转化酶(S-NR)活性。冗余分析发现,土壤酶活性对SOC、TN的解释度高达76.61%,表明S-LiP、S-AL、S-AI、S-PPO、S-CL与SOC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S-UE、S-NR对TN影响较大。综上所述,30%—55%遮荫即光照强度为542.68—856.31μmol m^(-2)s^(-1)是较适宜杉木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这与该处理下提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改善碳氮养分循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遮荫 土壤碳氮代谢酶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丹 李涛 +3 位作者 邹显花 陈思同 蔡一冰 马祥庆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16-121,127,共7页
概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从核磁共振磷谱在植物磷分级、细胞p H值和木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在植物结构鉴定和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及碳谱在植物木素... 概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从核磁共振磷谱在植物磷分级、细胞p H值和木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在植物结构鉴定和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及碳谱在植物木素结构、化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磷谱 氢谱 碳谱 植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研究
13
作者 蔡锰柯 刘圣恩 +4 位作者 林开敏 赵长存 郑文辉 何宗明 郭玉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7-622,共6页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木老龄林群落中生境空间对物种个体的承载能力,还未限制其物种数量。个体数-种序(p>0.05)和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则能够较好拟合个体数-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但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则不适合用该模型来解释。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异系数、二者间的相关性及物种数的方差逐步下降,个体数的方差却呈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老龄林 对数级数分布模型 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技文献统计的杉木根系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讷敏 杨振 +2 位作者 Taimoor Hassan Farooq 马祥庆 吴鹏飞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速生造林树种,了解其根系研究的发展动态,追踪研究热点和重点,有利于推动杉木高效培育进程。利用文献统计方法,以国内核心期刊CNKI和国际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5...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速生造林树种,了解其根系研究的发展动态,追踪研究热点和重点,有利于推动杉木高效培育进程。利用文献统计方法,以国内核心期刊CNKI和国际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文献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59—2015年国内外杉木根系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主要研究机构以及涉及研究的学科与研究层次,主要的研究人员、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根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文献产出与地区有较高的相关性。福建省在科研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根系 文献计量 CNKI数据库 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青青 马祥庆 +4 位作者 黄智军 郭思 王大洋 王昌辉 刘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5-4462,共8页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构性碳含量(NSC)特征.结果显示:(1)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在4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递增趋势;(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和叶生物量比增加;(3)杉木幼苗在60%光照强度下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最高,5%光照强度下含量最低;(4)杉木幼苗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以及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叶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杉木幼苗能够通过形态学上的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的光强环境,提高光竞争能力和生存适合度,但在5%光照强度下,由于较难维持碳收支平衡而不利于其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非结构性碳 比叶面积 生物量分配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16
作者 叶义全 罗红艳 +3 位作者 李茂 刘晓霞 曹光球 许珊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36-2044,共9页
以3月龄的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和硝酸铵(NH_4NO_3)(氮素浓度均为3mmol·L^(-1))对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揭示杉木幼苗对不... 以3月龄的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和硝酸铵(NH_4NO_3)(氮素浓度均为3mmol·L^(-1))对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揭示杉木幼苗对不同形态氮的偏好性,以及不同形态氮肥下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响应特征,为杉木苗期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氮素形态对杉木幼苗地上部和侧根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NH_4^+-N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和侧根生物量最大,NO_3^--N处理次之,而NH_4NO_3处理最小。(2)NH_4^+-N和NO_3^--N处理下杉木幼苗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显著高于NH_4NO_3处理(P<0.05),且NH_4^+-N处理又显著高于NO_3^--N处理,但不同氮形态处理间侧根数量差异不显著。(3)NH_4^+-N处理下杉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高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但NO_3^--N和NH_4NO_3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4)NH_4^+-N处理下杉木叶片初始荧光强度低于NO_3^--N处理,而最大荧光强度、可变荧光强度和PSⅡ潜在活性却高于全硝氮和硝铵氮处理。上述结果表明,NH_4^+-N处理不仅有利于杉木幼苗侧根生长发育,且其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较高的PSⅡ中心稳定性、光化学活性以及电子传递效率,从而更有利于植株生长。因此,从根系生长和光合特性来看,杉木幼苗对铵态氮具有偏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氮素形态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苏英 马祥庆 +4 位作者 吴鹏飞 林文奖 陈友力 邹显花 陈奶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为进一步优化1.5代杉木种子园的质量,通过对福建漳平杉木种子园内21个杉木无性系生长和球果特征的调查,分析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代... 为进一步优化1.5代杉木种子园的质量,通过对福建漳平杉木种子园内21个杉木无性系生长和球果特征的调查,分析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生长和结实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无性系的结实量、球果体积、球果鲜重与其种子产量显著相关,生长性状与结实量、结实量与种子发芽率的相关性不显著。根据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有6个无性系具有生长快且结实量高的特性,可作为重建1.5代杉木种子园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结实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低分子有机酸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庄正 李艳娟 +3 位作者 刘青青 杨振 刘博 刘爱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探讨杉木凋落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对杉木种子天然更新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的杉木凋落物源优势低分子有机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及其混合酸的不同浓度溶液处理杉木种子,探讨其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 为探讨杉木凋落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对杉木种子天然更新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的杉木凋落物源优势低分子有机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及其混合酸的不同浓度溶液处理杉木种子,探讨其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5~5 mmol/L)外源低分子有机酸能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高浓度(≥50 mmol/L)则表现为抑制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且对杉木幼苗具有严重的伤害作用。各处理中,以0.5 mmol/L混合酸处理杉木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最高,分别为79.0%和35.5%,较对照分别提高59.6%和163.0%,差异显著,而且对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亦最强。故混合酸与单一有机酸相比更有利于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幼苗的伤害程度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有机酸 种子发芽率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庄正 李艳娟 +3 位作者 于洋洋 王俊男 卢晖 刘爱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6,共5页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杉木种子预处理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对杉木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分析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杉木种子预处理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对杉木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分析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有利于提高杉木种子质量,促进种子萌发。KMnO_4和NH_4Cl溶液在系列浓度和浸种时间处理下皆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杉木种子萌发,在低浓度(0.1%、2%)处理下,各发芽指标随浸种时间增加而上升,且分别在0.1%浓度浸种3 h和2%浓度浸种0.75 h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H_2O_2溶液处理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且在5%浓度浸种3 h时达到峰值。据此认为,适当浓度的KMnO_4、NH_4Cl、H_2O_2溶液浸种一定时间均可促进杉木种子萌发,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高锰酸钾 氯化铵 过氧化氢 杉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庄正 李艳娟 +3 位作者 刘青青 杨振 刘博 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0 g·L-1的浸提液处理的种苗综合指标最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叶长和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根长对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反应最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高浓度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且高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的絮乱,可见随着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浓度的上升,其对杉木种苗的化感作用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浸提液 种子萌发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