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观力学表征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木材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兰英 秦理哲 傅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微观力学表征技术是表征材料微纳米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征材料的超微构造和解析材料的力学行为。随着材料科学研究尺度缩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逐步从纳米向超纳米、从分子向超分子甚至粒子水平发展。按照试样信息... 微观力学表征技术是表征材料微纳米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征材料的超微构造和解析材料的力学行为。随着材料科学研究尺度缩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逐步从纳米向超纳米、从分子向超分子甚至粒子水平发展。按照试样信息的不同方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主要包括纳米力学测试技术(探针技术)和超纳米力学测试技术(显微镜技术);其中,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包括准静态纳米压痕技术、动态纳米压痕技术和动态模量成像技术,超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新型微观力学表征技术。木材是一种多孔状、层次状、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超微结构是细胞壁由不同厚度的层次组成。细胞壁是决定木材和木质纤维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木材的实质承载结构;细胞壁的力学性能是由壁层结构、化学组成的分布与结合方式决定的。开展木材和改性木材细胞壁纳观尺度的力学性能、分布及影响对实现木基复合材料的高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自Wimmer等首次将纳米压痕技术应用于天然木材细胞壁微观力学后,国内外学者主要采取准静态纳米压痕测量技术和动态纳米压痕测量技术对不同树种木材以及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木材细胞壁的硬度、弹性模量、蠕变特性与黏弹性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木质材料界面作为纳米级厚度的界面相或者界面层,不仅影响木质材料的强度、刚度,而且影响木质材料的断裂韧性等。界面力学是决定木基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质的关键,是引起材料变形、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界面的属性和特征对于木基复合材料整体属性的评价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内容涉及有胶合界面、纤维增强聚合物界面以及木制品涂层的微观力学。随着研究尺度逐渐缩小,微观力学表征技术趋向高分辨率及数据定量化,如今已能在纳米级分辨率下进行力学信息成像,为木材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微观力学表征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尚具有较大潜力,但仍有较多方向尚未涉及,还应在以下3方面展开研究:一是需要开展微观力学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应用的标准化研究,规范测试过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二是建立木质材料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力学体系,从本质上剖析木质材料的力学行为,在纳米尺度上表征木质材料的性质和失效机制;三是随着木材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需建立微观力学与微观化学、微观物理、微观环境学的联系,丰富木材及木基复合材料在微纳尺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 木材 木基复合材料 细胞壁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在木材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吕建雄 彭辉 +3 位作者 曹金珍 蒋佳荔 赵荣军 高玉磊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共11页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DMA)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分子运动状态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质上是分子运动状态的反映,利用DMA可以架构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木质材料的结构、分子运动及其转变等重要信息。分别总结了DMA在实体木材和木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围绕实体木材,综合评述了DMA在分析木材材性、软化行为、机械吸湿效应以及早期腐朽程度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木质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DMA在分析其阻尼性能、胶合性能、界面相容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考虑到实体木材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采用DMA分析仪不同的载荷类型和形变模式进行组合测试,在一定温湿度场中系统研究实体木材的材性与软化行为和机械吸湿效应的关系。2)利用DMA分析仪的单纤维拉伸模式,探索单根纤维(管胞、木纤维细胞)的黏弹行为,进一步明晰木质材料微观黏弹性能的响应机制。3)联用振动光谱(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实现同步实时观察木质材料形变过程中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变化及响应,进而从分子水平揭示木质材料的形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分析技术 实体木材 木质复合材料 木材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星霞 杨忠 +2 位作者 蒋明亮 刘磊 苏海涛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6,共3页
为配合GB/T 13942.1-1992《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参照美国标准,在试验菌种中增加了密粘褶菌,同时试验用培养器皿中,增加了具螺纹盖的广口圆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可在新修定的标准中... 为配合GB/T 13942.1-1992《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参照美国标准,在试验菌种中增加了密粘褶菌,同时试验用培养器皿中,增加了具螺纹盖的广口圆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可在新修定的标准中补充相关的试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 木材 天然耐腐性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超高温热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周永东 姜笑梅 刘君良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从研究背景、生产工艺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介绍木材超高温热处理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状况。资料表明,木材经热处理改性后,尺寸稳定性增强、平衡含水率降低,且耐候性及抗生物降解能力增强。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扩大人工林木材... 从研究背景、生产工艺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介绍木材超高温热处理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状况。资料表明,木材经热处理改性后,尺寸稳定性增强、平衡含水率降低,且耐候性及抗生物降解能力增强。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扩大人工林木材的加工利用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木材 热处理 尺寸稳定性 平衡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湿热软化压缩技术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荣凤 高志强 吕建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木材压缩是提高软质木材密度、强度和硬度,改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扩大木材应用范围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湿热软化下的木材压缩问题,从木材软化机制、软化特性、软化点的确定、热板加热下的传热传质特性、层状压缩的形成和压缩变形固定... 木材压缩是提高软质木材密度、强度和硬度,改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扩大木材应用范围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湿热软化下的木材压缩问题,从木材软化机制、软化特性、软化点的确定、热板加热下的传热传质特性、层状压缩的形成和压缩变形固定等方面分析木材压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木材细胞壁的成分和组织构造是影响木材软化和压缩变形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湿和热则是影响木材压缩变形的外在因素。木材是一种具有弹塑性的天然高聚物。干燥木材缺乏塑性,水分和热量都能对木材组分起到增塑作用,特别是在湿热共同作用下增塑作用更加显著。木材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性及所占比例直接影响木材的可塑性,其中木质素的含量和软化特性是木材软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应力屈服点是表征木材软化最常用的参数。在木材弹塑性分析中,应力屈服点控制了木材在塑性区域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也决定了塑性变形潜能,但由于木材成分和结构非常复杂,应力-应变关系的拐点并不明显,因此应力屈服点和屈服应力的确定是木材塑性变形表征的关键点,也是一个难点。木材的组织构造主要影响木材的传热传质过程。利用木材3个断面渗透性的显著差异,通过干燥、浸水、放置、热板加热等处理,可使木材内部各个层面上形成差异显著的含水率梯度分布和屈服应力差,压缩后形成层状压缩木材。层状压缩木材压缩层的密度可达0.8 g·cm-3以上,未压缩层仍然保持原有的密度,而且压缩层的形成部位是可控的。层状压缩技术可以解决整体压缩木材损失大的问题,但目前木材压缩变形机制的研究都是围绕木材整体压缩开展的,缺乏木材软化点和屈服应力随含水率变化规律以及热板加热下木材内部屈服应力差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要实现层状压缩的可控性,还需要在热板加热下的传热传质规律及木材湿热梯度分布的形成与调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软化 整体压缩 层状压缩 传热传质 屈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染色用计算机配色技术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春生 王金林 +1 位作者 王志同 曲芳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共3页
引进瑞士Datacolor公司的DC配色系统和颜色控制系统,根据木材染色的特点,开发出木材染色用计算机配色方法和技术。配色流程包括木材试样颜色的测定、确定染色组、基础色样的制备及测定、数据库建立、配方计算和修正等。该技术计算速度... 引进瑞士Datacolor公司的DC配色系统和颜色控制系统,根据木材染色的特点,开发出木材染色用计算机配色方法和技术。配色流程包括木材试样颜色的测定、确定染色组、基础色样的制备及测定、数据库建立、配方计算和修正等。该技术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能够在保证配色精度的同时,计算出最经济的木材染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染色 计算机配色 染色组 配方预测 配方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微波加热技术在日本木材工业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荣凤 吕建雄 赵有科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4,共4页
日本从欧洲引进高频、微波加热技术后,以实用化为目的进行了大量开发研究,并在众多领域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高频、微波加热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式,以及在日本木材胶合、干燥、可塑化处理、热处理等加工领域的利用现状和应用实例,分析... 日本从欧洲引进高频、微波加热技术后,以实用化为目的进行了大量开发研究,并在众多领域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高频、微波加热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式,以及在日本木材胶合、干燥、可塑化处理、热处理等加工领域的利用现状和应用实例,分析展望了两项技术在我国木材加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微波 木材 加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的塑化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曲保雪 秦特夫 储富祥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30,共5页
木材塑化改性,可使木材转化为热塑性材料,并使木材性能得到改善。改性产物可以代替部分石油制品或用于人造板生产,有利于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充分利用,扩大木材的加工利用途径。本文总结木材主要塑化方法,如酯化、醚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塑... 木材塑化改性,可使木材转化为热塑性材料,并使木材性能得到改善。改性产物可以代替部分石油制品或用于人造板生产,有利于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充分利用,扩大木材的加工利用途径。本文总结木材主要塑化方法,如酯化、醚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塑化产物的性能及用途,指出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木材塑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塑化 酯化 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胶合界面微观结构样品制备新方法--激光烧蚀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秦理哲 林兰英 傅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99,共7页
【目的】分析激光烧蚀技术对木材胶合界面样品表面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木基复合材料样品微观结构检测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柳杉木材/脲醛树脂(UF)胶合界面和柳杉木材/聚醋酸乙烯酯(PVAc)胶合界面... 【目的】分析激光烧蚀技术对木材胶合界面样品表面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木基复合材料样品微观结构检测等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柳杉木材/脲醛树脂(UF)胶合界面和柳杉木材/聚醋酸乙烯酯(PVAc)胶合界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切片制样和激光烧蚀2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及微观结构。【结果】切片制样过程中的机械切割使得样品表面出现毛刺和刀痕,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碎。柳杉/UF样品胶层发生断裂,并且胶层附近的管胞出现破碎现象,既不利于观察胶层形态,也不利于检测胶黏剂与木材细胞壁之间的结合。柳杉/PVAc样品胶层有撕扯现象,但对于观察和分析界面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大。激光烧蚀样品表面出现一些木材或胶黏剂小颗粒溅射的痕迹,尤其以胶黏剂区域和晚材区域较为明显。除划痕缺陷外,激光烧蚀还会导致部分离胶层一定距离的早材管胞破碎且有碎屑残留在细胞腔内,但这些缺陷并不影响胶合界面微观结构的观察,如胶黏剂在木材细胞中的分布、胶层区域的形貌以及胶黏剂与细胞壁之间的界面相容性等。激光烧蚀方法还适用于研究不同压力下胶合界面微观缺陷的变化规律,随着压力增加,柳杉/UF胶合界面上的胶层孔洞以及胶黏剂与木材细胞壁之间的缝隙数量逐渐减少,尺寸逐渐减小,但当压力增至1.2 MPa时,木材细胞壁开始出现细微裂纹,胶黏剂与细胞壁之间也开始出现裂隙。【结论】与切片制样方法相比,激光烧蚀方法不需任何预处理,并且对样品尺寸没有限制,所耗时长与样品尺寸及其密度呈正比,适用性广,可为其他木基复合材料胶合界面微观结构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技术 木基复合材料 胶合界面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性能重组木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亚慧 齐越 +1 位作者 黄宇翔 于文吉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7,共4页
在总结回顾我国高性能重组木材料的开发历程、研发进展和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性能重组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及未来重组木材料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性能重组木 研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木材防腐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蒋明亮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对国内外木材防腐技术的研究动态、轻有机溶剂型木材防腐剂(LOSP)处理工艺、新防腐剂以及处理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的木材防腐工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木材防腐 木材防腐剂 LOSP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材的浸渍增强热处理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龙哲 阳财喜 +2 位作者 宋作梅 秦韶山 刘君良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2,共3页
木材热处理是当前木材改性的发展方向。木材经热处理后,其平衡含水率下降,耐久性及尺寸稳定性增加,但力学强度有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热处理木材的应用范围。采用先经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浸渍,再进行热处理的工艺,不但处理... 木材热处理是当前木材改性的发展方向。木材经热处理后,其平衡含水率下降,耐久性及尺寸稳定性增加,但力学强度有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热处理木材的应用范围。采用先经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浸渍,再进行热处理的工艺,不但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改善,而且其力学强度与素材相比无降低,甚至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 浸渍处理 热处理 木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柔性真空干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宵 高瑞清 李晓玲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介绍国内外木材柔性真空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柔性真空干燥技术的建议,以期解决珍贵木材、大规格材、异型材等的干燥难题,实现这些木材的高质量、快速干燥。
关键词 木材干燥 柔性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声学-超声波分等检测技术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SANDOZ Jean Luc 殷亚方 +1 位作者 BENOIT Y 姜笑梅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0,共4页
介绍了在应力波-超声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木材声学-超声波分等检测技术。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以及一定时域内的传播能量,建立关系模型,对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bσ)进行评估。该技术可在木结构建筑设计、木结构建... 介绍了在应力波-超声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木材声学-超声波分等检测技术。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以及一定时域内的传播能量,建立关系模型,对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bσ)进行评估。该技术可在木结构建筑设计、木结构建筑现场调查、森林质量控制和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分等 声学-超声波测量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木材热处理工艺进展及制品应用 被引量:36
15
作者 曹永建 吕建雄 +3 位作者 孙振鸢 黄荣凤 周永东 吴玉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就目前国外常用的几种热处理工艺,分别对其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和其产品的性能及应用进行阐述。对比化学方法处理的浸渍材而言,热处理后的木材产品更加符合环保要求。采用热处理工艺来处理我国人工林木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就目前国外常用的几种热处理工艺,分别对其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和其产品的性能及应用进行阐述。对比化学方法处理的浸渍材而言,热处理后的木材产品更加符合环保要求。采用热处理工艺来处理我国人工林木材,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其尺寸稳定性、耐候性和防虫性等,而且还能拓宽人工林木材的使用领域。木材热处理将是我国木材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热处理 蒸汽 氮气 处理材性能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旧木材腐朽状况皮罗钉检测结果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荣凤 伍艳梅 +1 位作者 李华 刘秀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以故宫武英殿维修时替换下来的局部腐朽的落叶松、软木松旧木构件为材料,用目测法将试材划分为未腐朽及4级腐朽,共5个等级,对不同腐朽等级木材进行皮罗钉径向、弦向检测后,测定木材密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密度与皮罗钉径向、弦向打入... 以故宫武英殿维修时替换下来的局部腐朽的落叶松、软木松旧木构件为材料,用目测法将试材划分为未腐朽及4级腐朽,共5个等级,对不同腐朽等级木材进行皮罗钉径向、弦向检测后,测定木材密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密度与皮罗钉径向、弦向打入深度间的关系,建立木材密度与皮罗钉打入深度的回归模型,以探讨应用皮罗钉检测方法定量评估古建筑木材材质状况的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随着木材腐朽程度的加深,木材密度降低,径向、弦向打入深度显著加大,各腐朽等级间差异极显著。2个树种因腐朽引起的密度及径向和弦向打入深度变化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达到"4"级腐朽时,与未腐朽材相比,密度降低20%左右,径向和弦向打入深度增加110%~136%;皮罗钉径向打入深度与弦向打入深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密度与皮罗钉弦向打入深度及径向打入深度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均在0.01水平显著(P<0.01);落叶松和软木松密度与弦向打入深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76,均大于密度与径向打入深度的相关系数-0.55和-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落叶松 软木松 木材腐朽 皮罗钉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无损检测技术评估足尺规格材的静态弹性模量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江京辉 吕建雄 +3 位作者 任海青 骆秀琴 龙超 郭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首先利用横向振动、纵向基频振动和超声波3种无损检测法获得天然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足尺规格材(38 mm×89 mm×4 000 mm)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足尺规格材(45 mm×90 mm×2 500 mm)... 首先利用横向振动、纵向基频振动和超声波3种无损检测法获得天然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足尺规格材(38 mm×89 mm×4 000 mm)和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足尺规格材(45 mm×90 mm×2 500 mm)动态弹性模量,同时根据D198-99(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标准测试了其静态弹性模量;进而通过探讨动态与静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哪种木材的规格材,利用上述3种无损检测方法获得动态弹性模量(Etv,Efr,Eusw)与静态弹性模量(Etru)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为:Eusw>Efr>Etru>Etv;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极显著,表明这3种无损检测方法均可以用于评估规格材的静态弹性性质;从设备的方便、可靠和易操作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纵向基频振动法来评估规格材的静态弹性模量,其预测效果更为理想;天然林樟子松和人工林杉木比较而言,动静态弹性模量线性相关决定系数前者大于后者,即预测天然林樟子松规格材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横向振动 纵向基频振动 超声波 弹性模量 规格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参数对木材切削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占宽 彭晓瑞 +2 位作者 李伟光 曾娟 张杰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为了提供圆锯片合理设计与使用的依据,对水曲柳、杉木和樟子松3种木材进行闭式切削试验,研究锯齿前角、切削厚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切削力和法向切削力均随锯齿前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切削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提供圆锯片合理设计与使用的依据,对水曲柳、杉木和樟子松3种木材进行闭式切削试验,研究锯齿前角、切削厚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切削力和法向切削力均随锯齿前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切削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受切削速度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不同密度木材切削参数设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切削力 切削参数 锯齿前角 切削厚度 切削速度 圆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在木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拉 吕少一 +2 位作者 傅峰 黄景达 王思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随着市场需求对木质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其他材料竞争的加剧,木质材料的功能化已成为拓宽木质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产品社会经济附加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微胶囊技术是一门蓬勃发展的交叉性技术,具有控制释放和高效阻隔的... 随着市场需求对木质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其他材料竞争的加剧,木质材料的功能化已成为拓宽木质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产品社会经济附加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微胶囊技术是一门蓬勃发展的交叉性技术,具有控制释放和高效阻隔的特殊优势,为木质功能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具备电学、磁学、光学、声学、热学、力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功能特性的单元被分割成稳定的微小粒子,显著增大了功能单元的比表面积,增强了其功能效应。依据产品对单一或复合功能特性的需求,将这些尺寸很小的功能体均匀地导入木质材料内部或者富集于其表面,可以明显降低功能单元的消耗量,制备出效能持久的木质功能材料。在木材防腐处理中,微胶囊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防腐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实现防腐剂的缓慢可控释放。在阻燃木质材料领域,微胶囊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阻燃剂的吸湿性,减少阻燃剂对复合材料胶合性能和力学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实现协同阻燃成分之间的高效复合。在木质材料留香处理时,微胶囊技术非常适用于提高香精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期限,开发具有持久留香特性的木质功能产品。在可逆温致变色木质材料的开发中,利用微胶囊技术包覆多元变色组分形成变色微粒,是提高其变色稳定性及持久性的有效途径。此外,利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热敏/压敏型多功能微粒,在应用于木质材料时表现出贮存期长、使用方便及用量小等优势。微胶囊技术还被用于合成缓释型甲醛捕捉剂,在木质材料使用过程中发挥长效的降醛作用。尽管微胶囊技术为木质功能材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仍处于兴起阶段,今后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加快开发纳米胶囊技术,深入研究微胶囊与木质材料的结合机制,实现功能体在木质材料中的快速导入和稳定结合;系统研究木质功能材料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外界条件对微胶囊形态、物理力学性能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为微胶囊的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利用微胶囊技术改善不同类型功能单元的相容性,开发多功能木质材料;加快可逆温致变色等智能微胶囊的应用研究,推动现代家居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开展功能微胶囊相关标准化的研究,引领功能微胶囊技术在木质材料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木质功能材料 应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介质热处理对毛白杨木材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吕建雄 黄荣凤 +4 位作者 曹永建 伍艳梅 周永东 赵有科 吴玉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ΔC*逐渐减小、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ΔC*逐渐减小、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渐增大,说明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得出了色差值与热处理温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此特性,对一些浅色木材进行热处理,可赋予其凝重的颜色,同时还可增强其尺寸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蒸汽介质热处理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