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实验室筛选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媛 罗建举 +2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符韵林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以18年生马尾松边材为试材,采用14种复合药剂对3种木材变色菌进行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延长、药剂质量分数增加,处理材的防治效果增强;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以18年生马尾松边材为试材,采用14种复合药剂对3种木材变色菌进行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延长、药剂质量分数增加,处理材的防治效果增强;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配制的药剂,对3种变色菌的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防蓝变 杀菌剂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桉锯解预处理技术对锯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媛 武建云 +2 位作者 任世奇 卢翠香 陈健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伐倒后的速生桉原木采用原木封端法、水存法和环割法3种预处理技术,释放原木的残余应力,提高锯材的出材率和质量,原木锯解后,对锯材进行检验和测量,分析3种锯解预处理技术对速生桉规格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桉树原... 伐倒后的速生桉原木采用原木封端法、水存法和环割法3种预处理技术,释放原木的残余应力,提高锯材的出材率和质量,原木锯解后,对锯材进行检验和测量,分析3种锯解预处理技术对速生桉规格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桉树原木锯解成板材,原木出材率大小为环割法(55.51%)>对照(52.66%)>封端法(52.42%)>水存法(51.11%)。在等级规格材出材率方面,封端法优质板材(包括特等材和一等材)(36.97%)>环割法优质板材(36.03%)>CK优质板材(35.8%)>水存法优质板材(17.35%)。综合原木出材率和等级规格材出材率,环割法锯解预处理技术适合速生桉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桉 预处理 封端法 水存法 环割法 出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生长过程中心材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燚 王勇 +2 位作者 刘晓蔚 韦铄星 刘雄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老虎岭试验林的28年生红锥单木为研究对象,进行心材变化特征分析,用回归方程对心材与边材关系进行拟合,定量研究心材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锥心材初始年龄为7.17 a,当树干心材出现之后,心材平均合成速... 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老虎岭试验林的28年生红锥单木为研究对象,进行心材变化特征分析,用回归方程对心材与边材关系进行拟合,定量研究心材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锥心材初始年龄为7.17 a,当树干心材出现之后,心材平均合成速率为0.72轮/a;红锥心材直径生长和断面去皮直径生长拟合的线性关系比采用年轮数效果更好,回归方程为y=1.021 9 x-8.176 6,R2=0.978,红锥干材去皮直径为8.00 cm,是心材开始形成的阈值,去皮直径每增加1.00cm,心材直径增加1.02 cm,心材的圆满度随直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红锥心材沿树高变化表现为心材形成时间和大小,与树高生长呈相反趋势,心材、边材比例随红锥生长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生长过程 心材变化 边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江南油杉人工林冠幅与胸径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勇 蒋燚 +2 位作者 黄荣林 刘菲 何应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以广西南宁、玉林不同地点人工林江南油杉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C=0.264D0.877、C=0.414D0.794,该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其冠幅和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广西南宁、玉林江南... 以广西南宁、玉林不同地点人工林江南油杉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C=0.264D0.877、C=0.414D0.794,该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其冠幅和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广西南宁、玉林江南油杉林分适宜经营密度表,为其人工林遗传育种、定量间伐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冠幅 胸径 相关关系 经营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东强 叶露 +4 位作者 周维 刘媛 陈健波 卢翠香 项东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 μm与908.91μm,种源...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 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 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 μm与19.30 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 μm和9.40 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邓恩桉 纤维特性 变异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中游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何琴飞 郑威 +3 位作者 彭玉华 侯远瑞 何峰 申文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县的5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累积量和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荷木(Schima superba)混交...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县的5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累积量和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荷木(Schima superba)混交林(40.18t/hm^2)>桉树(Eucalyptus)林(11.77t/hm^2)>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10.97t/hm^2)>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8.75t/hm^2)>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林(7.71t/hm^2),且半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大于未分解层,马尾松林则相反;5种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12~77.09t/hm^2,湿地松+荷木混交林最大,红锥林最小;最大持水率为150.8~187.9%,大叶栎林最大,红锥林最小;有效拦蓄量为8.26~49.31t/hm^2,大小顺序为湿地松+荷木混交林>大叶栎林>红锥林>桉树林>马尾松林。综合考虑,研究区5种森林类型中湿地松+荷木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且优势明显,因此,水源涵养林宜优先选择针阔混交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年生大花序桉不同种源木材纤维特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维 卢翠香 +3 位作者 杨中宁 李昌荣 陈健波 项东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29-34,共6页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高、胸径生长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据此可对各性状进行独立选择,可望培育出木材性状好又速生的种源;树高、纤维宽度与种源地的经纬度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9个大花序桉种源作为中大径材培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纤维特性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及其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翠香 江涛 +3 位作者 刘媛 郭东强 任世奇 邓紫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4-220,共7页
概述了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木材结构、流体性能、木材抽提物、含水率和浸注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处理改善桉木渗透性的相关研究,分析桉木浸注改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桉木浸注改... 概述了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子(木材结构、流体性能、木材抽提物、含水率和浸注工艺),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处理改善桉木渗透性的相关研究,分析桉木浸注改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桉木浸注改性处理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桉 木材渗透性 影响因子 改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种源幼林木材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维 卢翠香 +4 位作者 杨中宁 李昌荣 陈健波 刘媛 项东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75-80,共6页
通过对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的9个大花序桉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差异极显著;4个力学指标群体均值分别为60.272 MPa、127.920 MPa、10.667 GPa、736.987 k N,均达... 通过对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的9个大花序桉种源木材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差异极显著;4个力学指标群体均值分别为60.272 MPa、127.920 MPa、10.667 GPa、736.987 k N,均达到中等至高级水平;树高、胸径与4个力学指标间存在中等强度以下的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个力学指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2、0.79、0.72、0.47;木材综合品质系数为11 084.51×105Pa,属高等级材。大花序桉木材可作为承重结构和高中档家具用材,开发利用该木材作为结构用材,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力学性质 遗传变异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干燥特性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翠香 刁海林 +5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郭耆 刘媛 郭东强 周维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邓恩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属难干木材,截面变形较严重,为5级;初期开裂和内裂严重,均为4级;干燥速度慢,为4级;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大,差异干缩小。邓恩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40℃,干燥初期...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邓恩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属难干木材,截面变形较严重,为5级;初期开裂和内裂严重,均为4级;干燥速度慢,为4级;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大,差异干缩小。邓恩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4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2℃,干燥终期温度为70℃。25 mm厚的邓恩桉板材在窑干至10%所需时间约为20.5天。邓恩桉主要干燥缺陷为截面变形,初期开裂发生较早,在实际干燥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百度试验法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光金 黄寿先 +2 位作者 刘芳 梁机 周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343-7344,共2页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多酚类物质 组织培养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容器育苗基质筛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彭玉华 郝海坤 +1 位作者 曹艳云 黄志玲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1,共4页
用椰糠、泥炭土、塘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与南方普遍用作育苗基质的黄心土进行不同体积比或质量比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开展江南油杉容器苗育苗基质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南方培育江南油杉的理想育苗基质。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江南油杉容... 用椰糠、泥炭土、塘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与南方普遍用作育苗基质的黄心土进行不同体积比或质量比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开展江南油杉容器苗育苗基质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南方培育江南油杉的理想育苗基质。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江南油杉容器苗有较显著的影响,对苗木苗期的主要生长指标苗高、地径、根粗、保存率和生物量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较适合南方培育江南油杉容器苗的基质配方体积比为黄心土66.7%+椰糠33.3%,其次是黄心土50%+椰糠50%和黄心土80%+塘泥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容器育苗 基质配比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莫家兴 梁宏温 +3 位作者 黄寿先 李俊真 郭应泽 董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054-1205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人工林 木材纤维形态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雄盛 王鸿彬 +4 位作者 晏巢 蒋燚 肖玉菲 刘菲 黄荣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种源 种子 千粒重 萌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木莲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招礼军 韦善华 +2 位作者 朱栗琼 刘威 文祥凤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24-28,35,共6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研究了广西南宁市的灰木莲的花部结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访花者行为,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去瓣、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灰木莲群体在3月下旬-5月下旬开花,个体开花持续时间约28天,相对开花强度主要分布范围是30%~60%,开花的同步性指数达0.735,属于集中开花模式;灰木莲两性花为雌雄蕊异熟类型,同花雌蕊先成熟,失去授粉机能后雄蕊花药才裂开散粉;灰木莲花粉粒的生活力超过60%;花粉/胚珠比为953.2,杂交指数为4,表明灰木莲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需要传粉昆虫才能完成其繁殖;自然状态下灰木莲无结实,人工授粉后结实率为20%~30%;在灰木莲中未发现有访花昆虫,只有花蓟马在花中活动,而且未能形成有效的传粉。传粉者的缺乏可能是导致灰木莲在南宁市不能自然结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开花特性 雌雄蕊异熟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园6个家系生长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谭健晖 冯源恒 吴东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6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比较优良家系、最差家系和对照的生长、单位面积材干物质产量及材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密度和木材干物质产量间差异显著;纤维素、综纤维、酸不溶木素、戊聚糖、... 以6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比较优良家系、最差家系和对照的生长、单位面积材干物质产量及材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密度和木材干物质产量间差异显著;纤维素、综纤维、酸不溶木素、戊聚糖、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灰分和水分等10个化学组分的含量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木材干物质产量是马尾松材性改良的首选指标,木材化学组分可作为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家系 材积 密度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越南抱茎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韦晓娟 梁晓静 +2 位作者 陈金艳 梁文汇 李开祥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越南抱茎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4作用下的越南抱茎茶的地径、苗高、叶数等生长状况表现最好,其次为基质3和基质2;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作用下,基质4能显著促进苗木高生长,其次是基质3和基质2。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叶...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越南抱茎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4作用下的越南抱茎茶的地径、苗高、叶数等生长状况表现最好,其次为基质3和基质2;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作用下,基质4能显著促进苗木高生长,其次是基质3和基质2。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叶量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基质4(V河沙:V椰糠=2:1)基质配比较适合越南抱茎茶的生长,其次为基质3(V赤红壤:V椰糠:V泥炭土=5:4:1)和基质2(V赤红壤:V泥炭土=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越南抱茎茶 容器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胚组织离体培养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玲 王以红 +2 位作者 吴幼媚 陈博雯 唐雾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油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作外植体进行油茶组织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分化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0.2%的HgCl2消毒处理油茶种胚外植体10 min效果较好;油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组织在MS+2,4-D 2 mg/L+KT0.5 mg/L的培养基... 采用油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作外植体进行油茶组织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分化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0.2%的HgCl2消毒处理油茶种胚外植体10 min效果较好;油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组织在MS+2,4-D 2 mg/L+KT0.5 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95.0%、66.7%和30.0%;在MS+6-BA2.5 mg/L+KT 0.1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分别是66.7%、33.3%和11.1%;以MS+6-BA 2 mg/L+NAA 0.2 mg/L继代培养,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所形成愈伤组织芽增殖系数40天时为5.8、5.6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外植体 胚组织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褂木无性系嫁接繁殖性状变异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飞燕 蒋华 +3 位作者 黄寿先 石晓蒙 蒙奕奕 黄家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切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1-7;芽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B17-3,芽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0-12和B11-6。不同无性系间嫁接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最高达43.250 cm,最低为21.15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褂木 无性系 嫁接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变色菌防治药剂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媛 罗建举 +2 位作者 邓力 陈健波 任世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667-16668,16670,共3页
[目的]筛选对木材变色菌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化学杀菌剂。[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9种化学药剂、14种复合配方对5种木材变色菌抑菌能力。[结果]9种药剂中,CBZ和Me-TBZ单独使用对变色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大部分复配药剂提高了抑菌能力... [目的]筛选对木材变色菌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化学杀菌剂。[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9种化学药剂、14种复合配方对5种木材变色菌抑菌能力。[结果]9种药剂中,CBZ和Me-TBZ单独使用对变色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大部分复配药剂提高了抑菌能力。[结论]复配药剂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变色菌 杀菌剂 抑菌圈法 化学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