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实验室筛选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媛 罗建举 +2 位作者 项东云 陈健波 符韵林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以18年生马尾松边材为试材,采用14种复合药剂对3种木材变色菌进行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延长、药剂质量分数增加,处理材的防治效果增强;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以18年生马尾松边材为试材,采用14种复合药剂对3种木材变色菌进行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延长、药剂质量分数增加,处理材的防治效果增强;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配制的药剂,对3种变色菌的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防蓝变 杀菌剂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生长过程中心材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蒋燚 王勇 +2 位作者 刘晓蔚 韦铄星 刘雄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老虎岭试验林的28年生红锥单木为研究对象,进行心材变化特征分析,用回归方程对心材与边材关系进行拟合,定量研究心材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锥心材初始年龄为7.17 a,当树干心材出现之后,心材平均合成速... 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老虎岭试验林的28年生红锥单木为研究对象,进行心材变化特征分析,用回归方程对心材与边材关系进行拟合,定量研究心材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锥心材初始年龄为7.17 a,当树干心材出现之后,心材平均合成速率为0.72轮/a;红锥心材直径生长和断面去皮直径生长拟合的线性关系比采用年轮数效果更好,回归方程为y=1.021 9 x-8.176 6,R2=0.978,红锥干材去皮直径为8.00 cm,是心材开始形成的阈值,去皮直径每增加1.00cm,心材直径增加1.02 cm,心材的圆满度随直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红锥心材沿树高变化表现为心材形成时间和大小,与树高生长呈相反趋势,心材、边材比例随红锥生长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生长过程 心材变化 边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桉锯解预处理技术对锯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媛 武建云 +2 位作者 任世奇 卢翠香 陈健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伐倒后的速生桉原木采用原木封端法、水存法和环割法3种预处理技术,释放原木的残余应力,提高锯材的出材率和质量,原木锯解后,对锯材进行检验和测量,分析3种锯解预处理技术对速生桉规格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桉树原... 伐倒后的速生桉原木采用原木封端法、水存法和环割法3种预处理技术,释放原木的残余应力,提高锯材的出材率和质量,原木锯解后,对锯材进行检验和测量,分析3种锯解预处理技术对速生桉规格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桉树原木锯解成板材,原木出材率大小为环割法(55.51%)>对照(52.66%)>封端法(52.42%)>水存法(51.11%)。在等级规格材出材率方面,封端法优质板材(包括特等材和一等材)(36.97%)>环割法优质板材(36.03%)>CK优质板材(35.8%)>水存法优质板材(17.35%)。综合原木出材率和等级规格材出材率,环割法锯解预处理技术适合速生桉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桉 预处理 封端法 水存法 环割法 出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及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建勇 蒋燚 梁瑞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4期431-434,共4页
油杉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的珍贵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大多为中国特有种。油杉属植物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通过列表详细比较了每一种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编制了油杉属分种检索表,以利于对油杉属各种及其变种的识别。
关键词 油杉属 形态特征 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荣林 蒋燚 +1 位作者 刘菲 刘雄盛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优树选择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过程中尾巨桉木材含水率变化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媛 卢翠香 +3 位作者 陈健波 黄腾华 卢有伟 罗颖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3期262-265,共4页
本研究以5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切片分析法,系统研究了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干燥过程中,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干燥初期0~4 h曲线下降速度较快,4 ... 本研究以5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切片分析法,系统研究了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干燥过程中,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干燥初期0~4 h曲线下降速度较快,4 h以后含水率下降速度减慢曲线趋向平缓;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微波辐射功率对木材含水率影响极显著;干燥温度和微波辐射功率对干燥速度影响极显著,木材初含水率对干燥速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微波干燥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敦 林婧 +6 位作者 梁晨 刘德杰 钟声 刘伟莉 王鸿彬 邓小军 韦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6-1423,共8页
【目的】探索桂东南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了解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林业碳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白林场的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 【目的】探索桂东南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了解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林业碳汇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白林场的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及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ylla)3种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检测分析的方法,测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容重、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及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探讨桂东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桂东南3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明显,红锥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最高,为4.50 kg/m^(2),巨尾桉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下同);各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逐渐降低。巨尾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红锥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降低。不同林分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排序依次为红锥林>杉木林>巨尾桉林,红锥和杉木林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5.13和133.41 t/ha,均显著大于巨尾桉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对有机碳储量贡献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结论】红锥和杉木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较巨尾桉林更高。在人工林改造过程中,选择种植长周期的红锥和杉木,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积累与固定,具有更好的土壤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分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荣丽 黄寿先 +4 位作者 梁机 周传明 何长虹 李龙梅 唐国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6-1631,共6页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木材品质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江南油杉人工林冠幅与胸径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勇 蒋燚 +2 位作者 黄荣林 刘菲 何应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以广西南宁、玉林不同地点人工林江南油杉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C=0.264D0.877、C=0.414D0.794,该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其冠幅和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广西南宁、玉林江南... 以广西南宁、玉林不同地点人工林江南油杉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C=0.264D0.877、C=0.414D0.794,该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其冠幅和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广西南宁、玉林江南油杉林分适宜经营密度表,为其人工林遗传育种、定量间伐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冠幅 胸径 相关关系 经营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药材复合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韦铄星 刘晓蔚 +3 位作者 张烨 黄荣林 刘菲 蒋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9,共6页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和185.16%;总净收益率分别是CK模式的102.2%和86.5%。(3)A3模式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益 林-药模式 对比分析 复合经营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秋荔 黄寿先 +2 位作者 李志先 张皓磊 张睿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5-361,共7页
对中国马褂木6个种源(云南金平、浙江安吉、福建武夷山、贵州黎平、广西全州、江西庐山)一年生实生苗的苗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源在苗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2)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其苗高生长方程,发现各种源... 对中国马褂木6个种源(云南金平、浙江安吉、福建武夷山、贵州黎平、广西全州、江西庐山)一年生实生苗的苗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源在苗高生长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2)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其苗高生长方程,发现各种源苗高生长均呈现明显的"慢—快—慢"的"S"型生长节律。(3)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苗木生长划分为幼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阶段,福建武夷山种源最早进入速生期,且持续时间最长,江西庐山种源最晚进入速生期,且持续时间最短。速生期苗高净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最大的是浙江安吉种源,达56.05%;第二是福建武夷山;最小的是江西庐山种源,只有34.29%。(4)依据苗高和地径两个性状的聚类分析把6个种源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全州种源,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第二类是金平、安吉、武夷山、黎平种源;第三类是庐山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褂木 种源 苗期 变异 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东强 叶露 +4 位作者 周维 刘媛 陈健波 卢翠香 项东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 μm与908.91μm,种源...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 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 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 μm与19.30 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 μm和9.40 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邓恩桉 纤维特性 变异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融水特色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魁鹏 韦正成 +5 位作者 黄开勇 董利军 黄鸿飞 陈琴 戴俊 谭文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广西融水种源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指标,以了解该地区红心杉木材性状变异规律。[方法]以广西融水种源60株20年生的红心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测定单株材积、红心率、基本密度、组织比量、管胞性状、微纤丝角等10个材... [目的]通过测定和分析广西融水种源红心杉木优树材质性状指标,以了解该地区红心杉木材性状变异规律。[方法]以广西融水种源60株20年生的红心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测定单株材积、红心率、基本密度、组织比量、管胞性状、微纤丝角等10个材质性状指标,分析各材性性状指标分布和变异规律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红心率、基本密度、木射线比量、管胞比量、管胞长、管胞宽、管胞长宽比等性状数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融水两个地区红心杉优树轴向薄壁细胞比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5.08%和44.97%,变异较大。管胞比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28%和3.56%,变异较小。红心率、木射线比量、管胞长、管胞宽、微纤丝角等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差异显著(P<0.05)。10个材质性状间存在12对表型显著相关。[结论]测定的10个性状均是连续性数量性状。早、晚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等性状数据呈从心材至边材逐渐增加的规律。作为重要经济性状的红心率与木射线比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材积与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单株材积与基本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使红心杉木生长量与材性相结合的遗传改良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红心 材性 变异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菲 周隆腾 +6 位作者 蒋燚 宋倩 戴菱 刘雄盛 李娟 姜英 韦铄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5,共11页
以桂北(GB)、桂西北(GXB)、桂中南(GZN)、桂东北(GDB)、福建(FJ)、贵州(GZ)、云南(YN)共7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1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下江南油杉幼苗的抗旱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江南... 以桂北(GB)、桂西北(GXB)、桂中南(GZN)、桂东北(GDB)、福建(FJ)、贵州(GZ)、云南(YN)共7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1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下江南油杉幼苗的抗旱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江南油杉各种源株高和地径生长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每个处理中种源间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每个种源内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GB、GZN、GZ、YN种源江南油杉幼苗SOD活性逐渐增加,GXB、GDB、FJ种源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POD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绿素总量整体逐渐下降;MDA含量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增加,电导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小。隶属函数分析表明7个江南油杉种源抗旱性强弱关系为:FJ> GZ> GB> YN> GDB> GZN> GX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江南油杉 抗旱性 种源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中游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何琴飞 郑威 +3 位作者 彭玉华 侯远瑞 何峰 申文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县的5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累积量和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荷木(Schima superba)混交...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流域中游苍梧县的5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累积量和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等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荷木(Schima superba)混交林(40.18t/hm^2)>桉树(Eucalyptus)林(11.77t/hm^2)>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10.97t/hm^2)>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8.75t/hm^2)>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林(7.71t/hm^2),且半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大于未分解层,马尾松林则相反;5种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12~77.09t/hm^2,湿地松+荷木混交林最大,红锥林最小;最大持水率为150.8~187.9%,大叶栎林最大,红锥林最小;有效拦蓄量为8.26~49.31t/hm^2,大小顺序为湿地松+荷木混交林>大叶栎林>红锥林>桉树林>马尾松林。综合考虑,研究区5种森林类型中湿地松+荷木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且优势明显,因此,水源涵养林宜优先选择针阔混交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主要植被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玉华 欧芷阳 +3 位作者 曹艳云 黄小荣 何琴飞 庞世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蓄积量变幅在2.73~4.59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为:蚬木林>乔灌过渡林>仪花林>灌丛林>灌木林,差异显著(P<0.05)。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变幅分别为15.47%~36.36%和128.23%~168.36%,差异极为显著(P<0.01)。蚬木林的自然含水量最大,仪花林则最小;灌丛林的最大持水率最大,仪花林最小。各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1.540,P=0.211>0.05),蚬木林最大,仪花林最小。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变化范围分别在95.13%~147.49%和75.41%~122.77%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灌木林最大,蚬木林最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幅分别在377.55~520.62 t.hm-2和313.54~430.74 t.hm-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乔灌过渡林最大,蚬木林其次,仪花林最小。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 植被类型 凋落物 持水特性 拦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种实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雄盛 蒋燚 +4 位作者 黄荣林 刘菲 肖玉菲 姜英 韦铄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6,133,共10页
该研究以广西低海拔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连续地理区域内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林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4省(区)9个江南油杉天然种群的16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 该研究以广西低海拔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连续地理区域内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林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4省(区)9个江南油杉天然种群的16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种群间种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存在丰富变异,16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种群中望谟种群变异最大(2.54%),16个种实表型性状中种子宽变异最大(9.04%),种群间种子性状的变异高于球果的变异,说明球果性状变异稳定性高;种实部分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鳞长宽比、苞鳞长宽比是较为关键的性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实质量;种子性状受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比球果大,表现为西部种源种子更趋于圆形,饱满,种翅较长,较宽;地理环境因子中,海拔与多数种实性状间呈显著相关性,是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因此,海拔是影响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保护、利用江南油杉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相关性 江南油杉 种实 表型性状 地理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媛 卢翠香 +2 位作者 黄腾华 陈健波 项东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6-900,共5页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程度,制定桉树大径材干燥基准。【结果】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初期开裂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3级;截面变形严重,为4级。干燥速度为4级,干燥速度较慢,属难干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干缩率较大,分别为19.656%、10.976%和9.451%;差异干缩值为0.861,属差异干缩小。根据3种缺陷的等级程度,确定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基准的基本条件: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厚度为25~30 mm的桉树无性系木材窑干至水含率10.00%所需时间为20.75 d。【结论】截面变形是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主要干燥缺陷,为防止其发生,在生产中应以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为干燥基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大径材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百度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年生大花序桉不同种源木材纤维特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周维 卢翠香 +3 位作者 杨中宁 李昌荣 陈健波 项东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29-34,共6页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高、胸径生长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据此可对各性状进行独立选择,可望培育出木材性状好又速生的种源;树高、纤维宽度与种源地的经纬度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9个大花序桉种源作为中大径材培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种源 纤维特性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油杉切根移栽根系参数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应会 蒋燚 +4 位作者 刘菲 李娟 戴菱 王勇 黄荣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6,共5页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利于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和改善根系质量,且以切根1/2效果最佳,但留根长度不宜超过4 cm。综合根系参数分析结果,与不切根相比,芽苗切根后主根长缩短26.12%~45.25%,根径增加25.33%~41.45%,一级侧根数增加15.51%~70.81%,一级侧根长度的最大增幅为50.00%~69.05%,盘根现象能减少到3.33%。本试验中,对促进生长和改善根系构型效果较好的试验处理为切根1/2和留根2 cm,由于分叉根的大量形成,侧根的萌发面积增加且形态更高级,苗木根系呈现须根化,根系构型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芽苗切根 根系构型 一级侧根 分叉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