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濒危植物贵州地宝兰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适生区预测
1
作者 张央 李晓芳 +1 位作者 安明态 徐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5,共9页
【目的】贵州地宝兰为我国特有种,分析贵州地宝兰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其适生区进行预测,明确适生区范围,对该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标本查阅方法获得贵州地宝兰分布点,... 【目的】贵州地宝兰为我国特有种,分析贵州地宝兰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其适生区进行预测,明确适生区范围,对该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标本查阅方法获得贵州地宝兰分布点,采用主成分分析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然后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技术,筛选了16个预测因子,预测其适生区范围。【结果】1)贵州地宝兰主要分布在贵州北盘江流域、广西西北部、云南元江流域,其中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交界处、北盘江中段及元江河谷地段为贵州地宝兰分布的高密度区;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主成分的累计量为85.49%,贵州地宝兰的分布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3)该种适生区预测的AUC平均值为0.984,预测结果非常好,具有很高的参考性;4)贵州地宝兰的适生区以北盘江、红水河、南盘江、元江流域的河谷两侧及广西西北部为主,其余绝大部分地区均为不适宜区;5)影响贵州地宝兰适生区的主导因子是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其贡献率最大,为25.9%;其次是等温性(bio3)和年均降水量(bio12),贡献率分别为21.3%、10.1%。【结论】贵州地宝兰分布狭窄,喜低热河谷地段,土壤肥力与其分布关系密切,其适生区主要为北盘江、红水河、南盘江、元江流域等低热河谷。该研究对贵州地宝兰野生资源的保护以及引种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地宝兰 分布格局 MaxEnt模型 适生区预测 主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核桃典型分布区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华丽 杨焱冰 黎大顺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39-446,共8页
为探讨贵州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选取贵州野核桃分布最集中的雷公山、宽阔水和佛顶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进行典型群落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67种,隶属于111科231属。其中,雷公山... 为探讨贵州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选取贵州野核桃分布最集中的雷公山、宽阔水和佛顶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进行典型群落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67种,隶属于111科231属。其中,雷公山群落物种最丰富,有90科160属211种,其次为宽阔水群落,有62科99属129种,最低为佛顶山群落,有59科94属124种;3个群落物种生活型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3个群落乔木层均以野核桃占明显优势;灌木层中,雷公山、佛顶山群落均以狭叶方竹(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占绝对优势,宽阔水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不明显。3个群落各层次间与群落内各层次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差异不大,仅有Simpson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个别层次间具有一定差异。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宽阔水群落>佛顶山群落>雷公山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稳定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新纪录——广西火桐 被引量:3
3
作者 韦堂航 黄江华 +1 位作者 杨焱冰 陈锐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5-78,共4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新纪录——广西火桐(Firmiana kwangsiensis H.H.Hsue),并对其分布环境、资源量和发现意义进行了调查与探讨。为该物种的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广西火桐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新纪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叶薄荷酮对黑腹果蝇的驱避及羽化、孵化抑制效果研究
4
作者 陈哲 文光琴 +2 位作者 杨鼎元 官纪元 张群英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89,共3页
以浆果类水果中重要检疫性害虫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长叶薄荷酮溶液测试其对黑腹果蝇的驱避效果、羽化抑制率和孵化抑制率。结果表明,长叶薄荷酮浓度越高,对果蝇驱避效果越好,稀释200倍后对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为81.72%,与稀... 以浆果类水果中重要检疫性害虫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长叶薄荷酮溶液测试其对黑腹果蝇的驱避效果、羽化抑制率和孵化抑制率。结果表明,长叶薄荷酮浓度越高,对果蝇驱避效果越好,稀释200倍后对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为81.72%,与稀释100倍后的驱避效果间无极显著差异;长叶薄荷酮对果蝇蛹有较强的羽化抑制能力,200倍液羽化抑制效果最强,达到97.78%,与其他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长叶薄荷酮对果蝇的孵化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50、100和200倍液的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200倍液的孵化抑制率为96.67%,与300倍液和400倍液的孵化抑制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试验为长叶薄荷酮在植物源农药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长叶薄荷酮 驱避效果 羽化抑制 孵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6种兰科植物新记录
5
作者 李晓芳 徐建 +4 位作者 安明态 郭应 刘芳 邹华凯 韦堂航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7,共5页
报道了贵州省6种兰科植物新记录,即瘤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japonicum、黄花白点兰Thrixspermum laurisilvaticum、浙江金线兰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南湖斑叶兰Goodyera nankoensis、峨眉竹茎兰Tropidia emeishanica和高山鸟巢... 报道了贵州省6种兰科植物新记录,即瘤唇卷瓣兰Bulbophyllum japonicum、黄花白点兰Thrixspermum laurisilvaticum、浙江金线兰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南湖斑叶兰Goodyera nankoensis、峨眉竹茎兰Tropidia emeishanica和高山鸟巢兰Neottia listeroides,对其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进行简要描述,并提供彩色照片.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省野生兰科植物本底资料,而且对贵州省兰科植物区系及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树莓品种花粉活力及贮藏条件的比较
6
作者 官纪元 张群英 +3 位作者 陈哲 杨鼎元 李永霞 沈玺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本研究以大红泡、黑莓和掌叶覆盆子3种树莓品种为试材,测定其不同发育时期(花期Ⅰ、Ⅱ、Ⅲ和Ⅳ),不同时间段(8:30、10:30、12:30、14:30和16:30),不同干燥条件(自然干燥法和硅胶干燥法)及不同贮藏条件(4和20℃)下的花粉活力,同时测定树... 本研究以大红泡、黑莓和掌叶覆盆子3种树莓品种为试材,测定其不同发育时期(花期Ⅰ、Ⅱ、Ⅲ和Ⅳ),不同时间段(8:30、10:30、12:30、14:30和16:30),不同干燥条件(自然干燥法和硅胶干燥法)及不同贮藏条件(4和20℃)下的花粉活力,同时测定树莓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柱头可授性,以筛选出适宜的花粉采集、处理时间及贮藏条件。结果表明,树莓最佳花粉采集期为花期Ⅲ,杂交的最佳授粉期为花期Ⅲ,最佳去雄期为花期Ⅰ和Ⅱ;正午间树莓花粉活力均有所下降,最佳采粉时间段是12:30—14:30;硅胶干燥24 h处理后其花粉活力保存较佳;大红泡、黑莓和掌叶覆盆子含水量分别为20.59%、14.67%和15.36%时耐贮藏性较好,在-20℃贮藏条件下能贮藏90 d。研究结果为树莓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低温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平坝槭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艳 李婧 文香英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5,共8页
为研究贵州特有植物平坝槭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以平坝槭新鲜叶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DNA旨在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坝槭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5069 bp,由大单拷贝区(LSC,84840 bp)、小单拷贝区(SSC,1... 为研究贵州特有植物平坝槭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以平坝槭新鲜叶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DNA旨在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坝槭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5069 bp,由大单拷贝区(LSC,84840 bp)、小单拷贝区(SSC,18093 bp)以及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RA,26068 bp;IRB,26068 bp)组成。另外,还发现叶绿体基因组的GC含量为38%。经过注释,成功鉴定出87个基因,其中包括8个rRANs基因,37个tRNAs基因和42个蛋白编码基因。经系列分析,鉴定出的SSR位点有77个,散在重复系列有26个。正选择分析显示,rpl16、petD、ycf2、rpl22、rps16等5个基因出现正选择信号。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筛选到RSCU>1的密码子有32个,以T结尾的密码子最多,有16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平坝槭与亮叶槭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坝槭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规律及核型研究
8
作者 王永 熊鹏飞 +5 位作者 胡毅 郑听 周颖 张家春 郑义 蒋影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0,共7页
对贵州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以根尖为原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染色体核型,研究不同居群核型特征,为野生白及属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贵州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全省广布,其中,... 对贵州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以根尖为原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染色体核型,研究不同居群核型特征,为野生白及属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贵州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全省广布,其中,黄花白及海拔分布范围在398~1300 m之间,生长环境以草丛为主,小白及海拔分布范围在620~1899 m之间,生长环境以草丛、岩壁或石壁为主。核型分析结果表明,8个居群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x=16,染色体数目2n=2x=32,着丝点位置有m、sm、st三种,以m类型染色体为主,核型类型有2B、2C两种,以2B型为主,其中,黄花白及的核不对称系数介于59.18%~62.18%之间,小白及的核不对称系数介于57.44%~60.34%之间。黄花白及与小白及在分布区域上存在差异性,前者以中低海拔为主,后者以中高海拔为主;贵州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核型多样,种内和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属 种质资源 分布规律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石斛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任启飞 +5 位作者 胡世俊 马菁华 陈云飞 欧明烛 李海波 李晓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梵净山石斛快速繁殖技术,对其保育提供基础资料,本实验分别以梵净山石斛茎段、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0.1%HgCl_(2)消毒13 min,腋芽诱导最佳组合为:1/2 ... 为研究梵净山石斛快速繁殖技术,对其保育提供基础资料,本实验分别以梵净山石斛茎段、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0.1%HgCl_(2)消毒13 min,腋芽诱导最佳组合为:1/2 MS/B_(5)+0.5 mg/L 6-BA+0.2 mg/L NAA,不定芽诱导和增殖最佳组合为:1/2 MS+0.5 mg/L NAA+1 mg/L 6-BA,以种子为外植体,种子萌发和原球茎诱导最佳组合为:MS+1.0 mg/L NAA+1.0 mg/L 6-BA+1 g/L活性炭,原球茎增殖最佳组合为:MS+0.5 mg/L NAA+2 mg/L 6-BA,无菌小苗增殖最佳为:MS+0.5 mg/L NAA+1.0/2.0/3.0 mg/L 6-BA。生根壮苗最佳组合为:MS+0.5 mg/L NAA+1/0.1/0.5 mg/L I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石斛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种子 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嘉昱 张小英 +4 位作者 王叶 张子雄 滕尧 龙秀琴 陈彩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67-69,共3页
本试验以“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种植密度:220株·667m^(-2)、300株·667m^(-2),分别采用单主蔓和双主蔓2种整枝方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百香果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20株·... 本试验以“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种植密度:220株·667m^(-2)、300株·667m^(-2),分别采用单主蔓和双主蔓2种整枝方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百香果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20株·667m^(-2)的双主蔓整枝方式下百香果盛花期和果实采摘期最长,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220株·667m^(-2)的单主蔓整枝方式下果实单果重最高、大果和中果占比最高,可以为百香果栽培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种植密度 整枝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马尾松菌根化幼苗抗逆生理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刘海燕 李快芬 +1 位作者 陈后英 丁贵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年生菌根和非... [目的]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年生菌根和非菌根马尾松苗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浇铝法,分别设置0、0.2、0.4、0.8mmol·L^(-1) Al^(3+)(AlCl_(3))处理,分析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Al的亚细胞分布,通过组织染色观察根尖ROS和MDA分布,并观察根尖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菌根/非菌根苗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在高铝(0.8 mmol·L^(-1))水平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最大,且非菌根苗受到铝的影响程度更大;(2)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根尖吸收的铝含量显著增加,且菌根苗吸收的铝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苗;(3)从细胞超微结构和Al的亚细胞分布看,大量Al^(3+)首先与细胞壁结合,细胞内的Al^(3+)与生物膜强烈结合,使细胞器物质向外渗漏作用加强,干扰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各种调节过程。而由于菌根对铝的吸附作用,降低了侵入细胞内的铝离子含量,保护亚细胞器结构的同时也维持了细胞的基本功能,从而缓解铝毒性。[结论]铝处理使马尾松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加,0.4 mmol·L^(-1)以上的铝浓度产生明显铝毒害症状。而菌根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铝降低铝毒害,并提高植物耐铝能力,这很可能是马尾松菌根苗的一个重要外部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马尾松 耐铝性 抗氧化酶 细胞超微结构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嘉昱 张小英 +4 位作者 王叶 张子雄 龙秀琴 滕尧 陈彩霞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69-76,共8页
以黄金百香果为试材,在贵州省安顺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设施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对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比环境因子和物候期发现,设施栽培3—10月平均气温比露地栽培高,设施栽培下黄金百香果可以提前开花结果,延长果实采收期。... 以黄金百香果为试材,在贵州省安顺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设施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对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比环境因子和物候期发现,设施栽培3—10月平均气温比露地栽培高,设施栽培下黄金百香果可以提前开花结果,延长果实采收期。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的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发现,设施栽培果实品质高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8、9月采收的果实品质较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果形指数外,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与温度和湿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果实品质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有效积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9月采收的果实总黄酮合成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果实4CL、CHI活性,C4H活性显著降低,总黄酮含量与4CL活性和CHI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4H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设施栽培可以改善黄金百香果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延长果实采收期,提高果实品质,适合在黔中地区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设施栽培 环境因子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立地类型划分及竹林质量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喜 张庭嘉 +2 位作者 姜霞 杨光能 侯贻菊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亚优层竹林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立地类型及划分是亚优层竹林科学化经营的基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和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数量占42.39%。采用样地立地因子剥离... 亚优层竹林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立地类型及划分是亚优层竹林科学化经营的基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和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数量占42.39%。采用样地立地因子剥离法建立方竹林立地分类系统及控制因子等级,并分析立地类型区及立地类型间方竹林及其乔木和灌木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方竹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立地区(亚区)承接国家及省级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控制因子在立地类型区为大中型地貌及海拔高度、立地类型亚区为岩组及土壤类型、立地类型组为坡向、坡位和坡度、立地类型为土壤AB层厚度、立地变型为土壤A层厚度及石砾量。2)在立地类型区之间,不同土壤类型方竹林平均胸径、高度及密度值差异显著、竹秆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乔木平均胸径及高度值差异显著、密度值差异不显著,灌木相应值差异显著,乔木Marglef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及Pielou指数值差异显著、Simpsom指数值差异不显著。在立地类型区不同等级之间,不同土壤类型方竹林相应指标值差异不显著、乔木及灌木部分指标值差异显著,方竹、乔木和灌木相应指标值随立地类型区等级变化的趋势性各异。3)在立地类型不同等级之间,不同土壤类型方竹、乔木以及灌木质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相应质量指标值随立地类型等级变化的趋势性各异。研究结果为方竹林高效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立地分类 立地因子 林分质量 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光能 张喜 +2 位作者 张庭嘉 姜霞 侯贻菊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11-19,39,共10页
亚优层竹林质量及影响因素是竹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3县13个乡(镇)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39个、黄(棕)壤方竹林样地53个,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方竹林质量变化规律及... 亚优层竹林质量及影响因素是竹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3县13个乡(镇)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石灰土方竹林样地39个、黄(棕)壤方竹林样地53个,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方竹林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主要立地、土壤指标对方竹林质量(由平均胸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组成)的贡献率变幅为4.10%~28.02%,是方竹林的重要影响因子;石灰土方竹林、黄(棕)壤方竹林及方竹林平均胸径、高度、密度及生物量与主要立地、土壤指标相关性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占比分别为28.13%、15.63%和25.00%。2)各龄级(Ⅰ~Ⅳ)方竹质量指标对方竹林质量的贡献率变幅为41.77%~87.74%,是方竹林的主要影响因子。石灰土方竹林、黄(棕)壤方竹林及方竹林质量指标与各龄级立竹质量指标相关性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占比分别为76.56%、64.06%和73.44%,立竹龄级对不同类型方竹林质量的影响随立竹年龄增大而降低。3)乔木、灌木主要指标对方竹林质量的贡献率变幅为3.70%~30.21%,是方竹林不可或缺的影响因子。石灰土方竹林、黄(棕)壤方竹林及方竹林质量指标与乔木和灌木结构指标、乔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占比为2.50%、12.50%和20.0%。因此,合理选择立地、科学调控立竹龄级及乔木、灌木结构是提高方竹林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立地因子 立竹龄级结构 乔木 灌木 贵州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金佛山方竹林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喜 张庭嘉 +2 位作者 杨光能 侯贻菊 姜霞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3期16-25,30,共11页
竹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亚优势层竹林碳汇是观测研究的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纯林样地数量占33.70%,分析了纯林及混交林碳储量及组成对方竹林分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1)... 竹林碳汇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亚优势层竹林碳汇是观测研究的难点。在黔北大娄山金佛山方竹(以下简称方竹)中心分布区调查了92个样地,其中纯林样地数量占33.70%,分析了纯林及混交林碳储量及组成对方竹林分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1)纯林及混交林方竹地上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29.74 t/hm^(2)和30.31 t/hm^(2),地下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6.07 t/hm^(2)和18.16 t/hm^(2),总碳储量分别为45.81 t/hm^(2)和48.47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及总碳储量差异显著。不同类型方竹林构件碳储量呈竹秆>鞭根>竹叶>竹枝>竹篼的变化趋势,竹秆碳储量在龄级间比例相近。2)方竹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土层厚度40 cm)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36.36 t/hm^(2)和112.57 t/hm^(2),二者差异极显著,呈土壤B层>A层的变化趋势。土壤碳储量在A层与B层、A层及B层与AB层间相关极显著。3)方竹纯林及混交林灌木地上部分平均碳储量分别为0.01 t/hm^(2)和0.02 t/hm^(2),混交林乔木地上部分及凋落物平均碳储量分别为12.63 t/hm^(2)和2.14 t/hm^(2)。4)在纯林及混交林中,方竹碳储量、灌木地上部分碳储量以及植被层(方竹、乔木和灌木)地上部分碳储量与方竹平均胸径及密度二元线型回归式的相关性极显著,混交林方竹平均胸径及密度与土壤A层、B层及AB层碳储量的二元线型回归模型相关显著。研究为评价方竹林碳储量及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纯林 混交林 碳储量 贵州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地区不同附生树种对铁皮石斛生长及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焱冰 江荣慧 +4 位作者 田凡 王莲辉 罗在柒 颜凤霞 罗红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铁皮石斛最佳附生树种,从而为铁皮石斛的繁育与栽培模式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以灯台树、枫香、山桐子等9个树种作为梵净山种源铁皮石斛附生栽培树种,观测铁皮石斛茎长、茎粗、新芽数与茎条鲜重、干重、茎叶比,并测定... 为筛选出适宜黔中地区铁皮石斛最佳附生树种,从而为铁皮石斛的繁育与栽培模式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以灯台树、枫香、山桐子等9个树种作为梵净山种源铁皮石斛附生栽培树种,观测铁皮石斛茎长、茎粗、新芽数与茎条鲜重、干重、茎叶比,并测定茎段总黄酮、总多糖、总生物碱含量,比较分析不同附生树种对铁皮石斛生长、产量与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茎长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茎粗量生长、新芽数差异显著;茎条鲜重差异不显著,茎条干重、鲜茎叶比、干茎叶比差异显著;总黄酮、总多糖、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附生树种间的微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与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兼顾产量与品质,建议选灯台树、山桐子、柔毛油杉等作为区域内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的附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附生树种 生长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研究
17
作者 陈云飞 任启飞 +3 位作者 刘芳 马菁华 欧明烛 沈玺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为多年生观赏草本植物,观赏价值很高。本研究以6种观赏秋海棠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对6种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进行观察,以期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保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种秋海... 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为多年生观赏草本植物,观赏价值很高。本研究以6种观赏秋海棠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对6种秋海棠种子表皮微纹饰进行观察,以期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保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6种秋海棠种子表皮均呈宽粗的网脊形,网眼形状有差异,呈现四边形、五边形、不规则形;表皮雕刻的微纹饰多样性高,有直线形条纹、波浪形条纹、人字纹、棒状点纹等;微纹饰丰富度有差异,最丰富的是莲叶秋海棠(Begonia nelumbiifolia),最少的是独牛秋海棠(Begonia henryi),能够据此反映不同种之间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种子 表皮微纹饰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王秋海棠组培条件研究
18
作者 陈云飞 任启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2期84-87,共4页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讨大王秋海棠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大王秋海棠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0.1%升汞消毒7min45s~8min为宜;最适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加NAA 0.2mg·L^(-1)加6-BA 0.2mg·L^(-1)加20g·L^(-1)蔗糖加7g·L^(-1)琼...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讨大王秋海棠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大王秋海棠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0.1%升汞消毒7min45s~8min为宜;最适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加NAA 0.2mg·L^(-1)加6-BA 0.2mg·L^(-1)加20g·L^(-1)蔗糖加7g·L^(-1)琼脂;继代培养基:MS加NAA 0.2mg·L^(-1)加20g·L^(-1)蔗糖加7g·L^(-1)琼脂;生根培养基有2个组合效果较好:1/2MS加NAA 0.2mg·L^(-1)加20g·L^(-1)蔗糖加7g·L^(-1)琼脂、1/2MS加IBA 0.8mg·L^(-1)加活性炭1g·L^(-1)加20g·L^(-1)蔗糖加7g·L^(-1)琼脂;炼苗以珍珠岩和珍珠岩∶蛭石=1∶1为炼苗基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秋海棠 组培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设施栽培及土壤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张小英 李嘉昱 +4 位作者 王叶 龙秀琴 张子雄 滕尧 陈彩霞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为探明设施栽培及土壤条件差异对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主栽品种‘台农1号’为材料,测定设施及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差异。发现,设施栽培条件下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 为探明设施栽培及土壤条件差异对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主栽品种‘台农1号’为材料,测定设施及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差异。发现,设施栽培条件下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果实品质分析发现,设施栽培条件下果实色泽较浅,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及Vc含量较露地高,总黄酮、柠檬酸、糖酸比及固酸比均低于露地栽培。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有效磷可促进柠檬酸的积累,但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Vc积累有抑制作用,而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与之相反。设施栽培可提高百香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且在果实发育期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该结果为设施栽培及土壤养分条件对果实品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农1号’ 土壤条件 果实品质 设施栽培 露地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童琪 钟雁 +2 位作者 李婧 胡瑾 周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7,共7页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迷人杜鹃种子在25℃/15℃变温条件下萌发率(87.69%)和萌发指数(8.65)均最高。(2)25℃/15℃变温有利于迷人杜鹃幼苗的地径、苗高、平均根长和萌枝数的增加,以及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3)25℃/15℃变温处理下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MDA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较低。研究认为,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条件为25℃/15℃(昼/夜),而在高温(35℃)和低温(15℃)环境下均会受到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人杜鹃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