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现状及优化措施
1
作者 杨娜 伍欣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6期159-161,共3页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数据准确性不高、调查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数据准确性不高、调查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多源数据融合与质量控制体系、推广现代化调查技术手段、强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提升林业信息化水平等优化措施。以期为西安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现状分析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资源调查历程及分类体系探究
2
作者 邓小明 陈俊 +3 位作者 黎斌 王海宏 张渊 汪新岩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5期57-64,共8页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开展草原资源调查是掌握草原基本状况、制定草原保护利用政策的最基础依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草原面积为2.6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27.5%。系统梳理我国草原资源...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开展草原资源调查是掌握草原基本状况、制定草原保护利用政策的最基础依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草原面积为2.6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27.5%。系统梳理我国草原资源调查历程及分类体系演变,重点探讨了草原范围界定与分类方法等关键问题。结合水热条件与植被特征,对现有草原类区划体系进行优化,提出6个类组,18个草原类的草原类区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资源 调查历程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高新区生物防火林带空间布局与规划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金龙 张菊 +2 位作者 陈国瑞 李亚星 唐雄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重庆市高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以重庆市高新区缙云山和中梁山为研究区域,遵循“因险设防、重点突出、全面规划”的原则,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控制面积、林带有效宽度、林带位置... 重庆市高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以重庆市高新区缙云山和中梁山为研究区域,遵循“因险设防、重点突出、全面规划”的原则,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控制面积、林带有效宽度、林带位置等参数,对高新区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了规划。为保证防火效果,研究区需新建防火阻隔林带79.18 km。如此,不仅能够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而且建设成本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高新区 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 防火树种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区规划体系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路秋玲 胡绪垚 +5 位作者 范琳 贾毅立 谷洁 唐浩文 林颐 刘楠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8期514-523,共10页
规划是保障国家公园建设的有效管理工具,规划体系是众多规划按照时间、空间序列协同融合的有机整体。随着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顶层设计层面,各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规划尤其是规划体系的需求强烈。目前,国家公... 规划是保障国家公园建设的有效管理工具,规划体系是众多规划按照时间、空间序列协同融合的有机整体。随着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顶层设计层面,各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规划尤其是规划体系的需求强烈。目前,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如何构建尚无定论。基于国内外实践、专家学者研究、政策引导等,以青海湖为例,系统阐述了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区规划体系架构及方案———“1+1+10+X”,即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方案(1)、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1)、青海湖国家公园专项规划(10)及若干保障体系(X)。通过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区规划体系构建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高标准创建、高水平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我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建设提供青海湖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规划体系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E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定量分离
5
作者 胡云云 何学高 +5 位作者 李国兴 闫鑫泽 魏江涛 刘欢 程炜 侯晓巍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6,共13页
[目的]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为评估区域植被固碳能力、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及实施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估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Hurst... [目的]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为评估区域植被固碳能力、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及实施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估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Hurst指数和重心迁移等方法,探究青海湖流域2000—2021年NEP时空格局和演替规律,利用偏相关、复相关及残差分析定量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NEP时空分异的影响。[结果]1)青海湖流域2000—2021年NEP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2.16 g/(m^(2)·a),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以青海湖为中心辐散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近80%的区域NEP呈上升趋势,极显著上升、显著上升区域占比分别为61.50%、17.61%,NEP下降区域分布在环青海湖西、北沿岸和东北沿岸地区,零星分布在流域的北部;青海湖流域NEP极低波动和低波动变化区域面积占比77.32%;目前NEP增加的区域未来可能呈减少趋势,面积占比为89.19%;碳源的重心整体表现为由流域西北向东南青海湖沿岸迁移的趋势,迁移直线距离约为171.72 km;碳汇重心则由东向西迁移,迁移直线距离约为2.68 km。2)青海湖流域NEP年际变化与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地表温度的平均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13、0.1247、-0.1829和-0.0022,气温和降水与NEP呈正相关,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与NEP呈负相关,显著性均不强。3)残差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促进NEP提升的区域占95.10%。[结论]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NEP变化,2000—2021年,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地区碳汇能力显著提升。流域内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青海省近年来贯彻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大力实施固沙种草造林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共同促进NEP不断提升,而人为活动的增加和建设开发活动频繁及青海湖水位升高、面积扩张可能抑制NEP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气候变化 时空格局 人类活动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城区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及分析
6
作者 魏玲 闫永琴 +3 位作者 刘玥 欧阳文主 张丽娟 李朝德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9期99-104,共6页
针对甘肃白银市城区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薄弱现状,于2023年3月至2025年5月采用多种方法对白银市城区相关区域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一线技术人员走访等对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为害特征及发生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 针对甘肃白银市城区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薄弱现状,于2023年3月至2025年5月采用多种方法对白银市城区相关区域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一线技术人员走访等对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为害特征及发生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白银城区园林植物主要病害15种,侵染性13种,非侵染性2种,以芍药白粉病、紫叶矮樱扦插苗日灼焦叶症、桃树流胶病危害最重;主要虫害26种,国槐蚜虫、臭椿斑衣蜡蝉、红叶李桑白蚧、草坪蛴螬为害突出。病虫害高发主因包括气候干旱、管理滞后、外来引进品种抗性不足及土壤恶化等。提出通过智能监测、抗性育种、土壤改良及社区联防联控等综合措施,以降低病虫害发生度,构建生态优先的绿色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病虫害 危害程度 绿色防控 白银市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草原退化监测与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7
作者 赵彬汀 程杰 +2 位作者 张瑞 李智华 刘育书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7期59-62,共4页
为了有效监测与预警草原退化问题,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功能,采用多源遥感数据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例,研究了草原退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预警系统的开发。通过综合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气候... 为了有效监测与预警草原退化问题,保障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功能,采用多源遥感数据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例,研究了草原退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预警系统的开发。通过综合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气候因子及人类活动强度等指标,建立了草原退化监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反映草原退化动态,有效预警干旱与超载风险,为草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监测 遥感技术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适宜空间评估研究
8
作者 马金龙 宁超 刘友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42-46,共5页
以重庆市为例,构建国家储备林建设用地空间测算模型,通过评估确定适宜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林地地块和面积。结果显示,重庆市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适宜地块约为135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39%,总体呈现以乔木林地为主体且大部分... 以重庆市为例,构建国家储备林建设用地空间测算模型,通过评估确定适宜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林地地块和面积。结果显示,重庆市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适宜地块约为135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39%,总体呈现以乔木林地为主体且大部分为集体商品林地的分布特征。提出科学修编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建设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和龙头企业,有序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测算模型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空间测算模型 适宜空间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评价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冬平 张婉璐 +1 位作者 赵力 王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134,165,共8页
国家公园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乡村共同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乡村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则是维护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关键,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 国家公园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乡村共同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乡村社区的高质量发展则是维护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关键,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范围内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PSR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和12个乡村社区进行融合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与乡村社区的融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公园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建设有一定的提升,但还存在部分乡村社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应持续解决国家公园社区民生问题,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产业的投入,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推进乡村社区与国家公园融合发展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乡村社区 融合发展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尚帅斌 范琳 +1 位作者 刘楠 张发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501,共11页
【目的】从物种代表性和多样性方面为拟创建的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及文献资料,梳理评估区种子植物名录,分析评估区种子植... 【目的】从物种代表性和多样性方面为拟创建的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及文献资料,梳理评估区种子植物名录,分析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地理成分及珍稀濒危物种。【结果】(1)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共有种子植物46科146属384种,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43科143属379种;苋科(Amaranth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禾本科(Poaceae)4科在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单种科和寡种科构成科的主体。(2)评估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有8科,优势属有36属,具10种以上的大属有黄芪属(Astragalus)、棘豆属(Oxytropis)、蒿属(Artemisia)、风毛菊属(Saussurea)、早熟禾属(Poa)、薹草属(Carex)6属,单种属和小属构成属的主体。(3)评估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同时呈现出温带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与劳亚古陆有紧密联系。(4)评估区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青海省重点保护植物,6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结论】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的地理成分多样,但特有现象不明显,生物多样性较低,区系成分在水平梯度上呈现出干旱到半干旱以及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国家公园 青海片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琳 牛玉 张发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0-1541,共12页
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位于青海省昆仑山北坡,地势险峻,自然环境恶劣,是中国山地生态系统中最完整、最原真的区域之一。为了全面掌握评估区植被类型、分布及生存现状,利用样方调查法,在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内设置168个... 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位于青海省昆仑山北坡,地势险峻,自然环境恶劣,是中国山地生态系统中最完整、最原真的区域之一。为了全面掌握评估区植被类型、分布及生存现状,利用样方调查法,在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内设置168个植物群落调查样方,记录样方内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生境信息等,并参考《中国植被》等划分植被类型。结果表明:(1)评估区共有种子植物46科146属384种,以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为主。(2)评估区植被可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17个植被亚型、36个群系,以草原、草甸及半灌木与草本荒漠为主要植被型,广泛分布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草甸、蒿叶猪毛菜(Oreosalsola abrotanoides)荒漠等。总体而言,评估区植物多样性低,植被类型表现出独特性和过渡性;植被垂直带谱层次简单,基本由山地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草甸带与高山稀疏植被带组成;水平分布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由草地植被过渡到荒漠植被。研究结果可以为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创立及植被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群落结构 昆仑山国家公园 青海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报告
12
作者 崔志伟 李鹏 +6 位作者 马建业 肖列 李琛阳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李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7,共12页
[目的]现场调查三江源区土壤侵蚀状况,旨在为该区域今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组在2023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分3组分别前往青海省的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和黄南州,对上述区域的林地、草地、农田、裸地、道路、河流岸坡、山... [目的]现场调查三江源区土壤侵蚀状况,旨在为该区域今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组在2023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分3组分别前往青海省的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和黄南州,对上述区域的林地、草地、农田、裸地、道路、河流岸坡、山区沟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草地的土壤侵蚀类型最为复杂,受到风蚀、水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等多营力侵蚀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其水土流失严重。此外,高原鼠害对草地破坏可能是草地侵蚀发生另一重要因素;乔木林地常在林下出现侵蚀细沟,但是由于工程护坡的作用下,发生侵蚀风险整体偏小;灌木林地所在坡面的坡脚处,受到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影响较大,侵蚀风险较大;农田虽然分布面积较少,但是在田埂部分发生轻度的水蚀;对于裸地,细沟侵蚀较为剧烈,水土流失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两侧,边坡侵蚀较为严重,工程开挖导致草皮破坏,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塌,出现较大的裸露面,为水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导致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侵蚀沟网。[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区域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亟需开展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在该区域加强土壤侵蚀基础研究,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布设,智能化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中的运用及发展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恒 闫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9-101,164,共4页
从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交互方面阐述了遥感工作模型,回顾了中国林业遥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运用,并总结了林业遥感调查方法、特点及技术难点,提出了林业遥感应围绕图像识别与分类、定量遥感与反演、尺度效应与转换... 从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交互方面阐述了遥感工作模型,回顾了中国林业遥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运用,并总结了林业遥感调查方法、特点及技术难点,提出了林业遥感应围绕图像识别与分类、定量遥感与反演、尺度效应与转换、影像变化监测4个方面开展生产和研究,助力新时期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资源监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维度生态评估的自然保护地边界优化方法——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为例
14
作者 李业涵 刘楠 吴雪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科学准确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是设立保护地及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的首要前提,厘清自然保护地边界是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双保护为目标,基于In VEST和SWAT模型综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 科学准确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是设立保护地及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的首要前提,厘清自然保护地边界是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双保护为目标,基于In VEST和SWAT模型综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生物完整性等级(Degree of Biological Integrity,DBI)和生态增强因子(Enhancement Factor,EF)评估了保护成本及生态效益,提出了一种自然保护地的边界优化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现有边界优化为涵盖总体自然边界、核心生态边界与管理边界的多重边界,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并同时考虑管理效益,确保新增保护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边界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评估 保护成本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及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祥福 任枫 +2 位作者 杨乔媚 张鲁 董文婷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在充分调查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公园现有的自然地理、森林植被、生态环境、风景资源等生态文化资源,探讨公园景区和特色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将公园规划为鹞子沟风景区和察汗河风景区;并按照宗教文化,森林生态文化,自... 在充分调查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公园现有的自然地理、森林植被、生态环境、风景资源等生态文化资源,探讨公园景区和特色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将公园规划为鹞子沟风景区和察汗河风景区;并按照宗教文化,森林生态文化,自然山水文化,杜鹃文化和天象文化为主线,进行了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出今后森林公园应将森林文化贯穿各项建设规划中,促进森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生态文化 建设规划 青海大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鸟类组成、空间分布和栖息地适宜性探讨青海昆仑山国家公园建立的可行性
16
作者 尚帅斌 伊拉木江·托合塔洪 +3 位作者 刘楠 刘虎祥 廖小青 于晓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5-695,共11页
国家公园在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保护,以及科学教育和公众娱乐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政府已着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自然景观使其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国家公园在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保护,以及科学教育和公众娱乐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政府已着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自然景观使其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试图从鸟类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重点物种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探讨了青海昆仑山国家公园建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青海昆仑山国家公园评估区拥有鸟类18目41科20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二级31种,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种(或亚种)31种。这些物种既有伞护种(旗舰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还有以褐头朱雀Carpodacus sillemi、藏雀Carpodacus roborowskii为代表的多种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此外评估区地处中国中部候鸟迁徙区,大规模的候鸟迁徙代表着大尺度的生态过程,具有国家层面的典型性。因此,青海昆仑山国家公园在鸟类方面符合《国家公园设立规范》(GB/T 39737—2021)的准入条件和认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鸟类组成 空间分布 栖息地适宜性 青海昆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云计算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婷 崔涵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客观评价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选取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MODIS数据集,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保护区内生态环... 为客观评价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选取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MODIS数据集,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2000-2010年期间,RSEI均值从0.56下降到0.43,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2010-2020年期间,RSEI均值从0.43上升到0.4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改善趋势。在空间上,从西北到东南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提高,生态环境差和较差区域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态环境中等的区域整体上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反映出祁连山整治行动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建议根据祁连山环境质量等级进一步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 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草原防火形势分析
18
作者 米热巴尼·依沙克 杨加奇 《新疆林业》 2024年第5期45-47,共3页
草原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是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传承草原生态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草原火灾会导致草地大... 草原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是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传承草原生态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草原火灾会导致草地大面积烧毁,破坏生态平衡,引发森林火灾、沙漠化等次生灾害,对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分析 草原火灾 国家生态安全 绿色生态屏障 森林火灾 复合系统 边疆稳定 农牧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居住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殷鲁秦 王成 刘锐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9,共10页
【目的】城市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全面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并探索居住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本研究以鸟类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中心城区的居住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城市居住区是否是鸟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分析留鸟、候鸟以及不同食性... 【目的】城市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全面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并探索居住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本研究以鸟类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中心城区的居住区为研究区域,探究城市居住区是否是鸟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分析留鸟、候鸟以及不同食性鸟类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并揭示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居住区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选取了40个居住小区,采用直接计数法进行为期一年的鸟类调查。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特征之间的差异,利用主坐标分析对不同季节鸟类的群落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究居住区环境因子对鸟类群落特征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1)共记录鸟类10目23科51种,其中麻雀为极优势种,灰喜鹊、珠颈斑鸠、喜鹊和白头鹎为优势种。(2)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呈双峰型分布,春秋季物种数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但多度的季节差异性不显著。留鸟的物种数、多度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候鸟,且候鸟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而留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食性鸟类的物种数、多度和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杂食性最高,肉食性鸟类最低,虫食性鸟类的物种随季节变化显著。留鸟和候鸟的群落构成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同,候鸟的群落构成随季节发生变化,而留鸟全年稳定无明显变化。(3)留鸟受环境因子影响不显著,而候鸟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建筑密度、道路密度和建筑层数对鸟类多样性具有负效应,乔木覆盖率具有正效应。【结论】研究揭示了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居住区是鸟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对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乔木覆盖率对鸟类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未来应加强居住区绿地的生境营建,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城市鸟类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佘欢 李鹏 +5 位作者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5,316,共11页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双双减小;三江源地区主要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20 a间植被覆盖度基本呈现平稳增加的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保持服务能力指数呈现N形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26.13%,水土保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分布较为一致,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重心始终在玛沁县的西部,水土保持能力向西北方向增大且多方向外延,工程实施效果显著。(3)植被覆盖度、地均GDP、放牧强度对于水土保持服务影响较大。植被覆盖度与地均GDP、年平均降雨、放牧强度等多个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较强。[结论]三江源地区应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森林保育和修复大力提升森林蓄积量;采取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补播等措施对生态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服务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