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佘欢
李鹏
+5 位作者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6,共10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差和较差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 a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面积增加较多的为中、良和优。(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差等级生态环境区面积最大,渭河流域73.43%的区域处于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区,增加区面积达1.21×10^(5) km^(2);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减少的区域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优生态环境质量区域总体仍沿东南-西北方向倾斜分布。[结论]降雨量、高程、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坡度的分布规律优化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佘欢
李鹏
+5 位作者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5,316,共11页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双双减小;三江源地区主要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20 a间植被覆盖度基本呈现平稳增加的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保持服务能力指数呈现N形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26.13%,水土保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分布较为一致,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重心始终在玛沁县的西部,水土保持能力向西北方向增大且多方向外延,工程实施效果显著。(3)植被覆盖度、地均GDP、放牧强度对于水土保持服务影响较大。植被覆盖度与地均GDP、年平均降雨、放牧强度等多个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较强。[结论]三江源地区应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森林保育和修复大力提升森林蓄积量;采取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补播等措施对生态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服务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佘欢
李鹏
+3 位作者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61-67,共7页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研究区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较小。②三江源地区V_(ES)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治多县增幅最大、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降幅最大;V_(ES)等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级一般的县域较多,等级好的县域数量有所减少。③考虑空间关联性因素后,地均GDP和植树造林均呈正向直接效应,放牧强度呈负向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当量因子法
空间杜宾模型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佘欢
李鹏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
旱区生态水利
国家
重点实验室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
青海省
林业和
草原
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6,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2023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典型地貌单元植被-土壤-水体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2023-ZDLSF-65)。
文摘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差和较差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 a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面积增加较多的为中、良和优。(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差等级生态环境区面积最大,渭河流域73.43%的区域处于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区,增加区面积达1.21×10^(5) km^(2);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减少的区域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优生态环境质量区域总体仍沿东南-西北方向倾斜分布。[结论]降雨量、高程、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坡度的分布规律优化治理方案。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渭河流域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drivers
Weihe River basi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佘欢
李鹏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
旱区生态水利
国家
重点实验室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
青海省
林业和
草原
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5,316,共11页
基金
陕西省2023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典型地貌单元植被—土壤—水体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2023-ZDLSF-65)。
文摘
[目的]探究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成因,为该地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NPP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并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双双减小;三江源地区主要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20 a间植被覆盖度基本呈现平稳增加的趋势,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保持服务能力指数呈现N形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26.13%,水土保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服务能力分布较为一致,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重心始终在玛沁县的西部,水土保持能力向西北方向增大且多方向外延,工程实施效果显著。(3)植被覆盖度、地均GDP、放牧强度对于水土保持服务影响较大。植被覆盖度与地均GDP、年平均降雨、放牧强度等多个因子交互作用解释力均较强。[结论]三江源地区应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森林保育和修复大力提升森林蓄积量;采取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补播等措施对生态进行保护。
关键词
水土保持服务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三江源地区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ervice
space-time evolution
geographic detector
driving factor
Sanjiangyuan reg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佘欢
李鹏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
旱区生态水利
国家
重点实验室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
国家
林业和
草原
局
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
青海省
林业和
草原
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61-67,共7页
基金
陕西省2023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ZDLSF-65)。
文摘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研究区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较小。②三江源地区V_(ES)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治多县增幅最大、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降幅最大;V_(ES)等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级一般的县域较多,等级好的县域数量有所减少。③考虑空间关联性因素后,地均GDP和植树造林均呈正向直接效应,放牧强度呈负向直接效应。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当量因子法
空间杜宾模型
三江源地区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佘欢
李鹏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水土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佘欢
李鹏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佘欢
李鹏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