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研究
1
作者 李毅夫 孙斌 +8 位作者 南志标 刘世荣 高志海 黄晓东 张美男 李长龙 张景波 吴水荣 王琫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8,共14页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开展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林间草地的科学定义及内涵,即在森林分布区内生长于大面积森林内部或边缘的成片草地,以及与稀疏林木或灌木共生的区域。在充分考虑我国北方林间草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可利用性及其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可辨识性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包括林窗草地、林缘草地、疏林草地和灌木林草地4个类型及12个亚类。研究结果为我国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草地 分类体系 林窗草地 林缘草地 疏林草地 灌木林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东部植被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焦越佳 张佳雨 +3 位作者 黄馨慧 刘风山 孙振元 钱永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东部的苏尼特右旗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13年草原植被高度、覆盖度、鲜草和干草产量等植被指标动态变化数据,结合水热等重要气候因子,分析了区域植被指标时空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并对植被指标动态变化... 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东部的苏尼特右旗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13年草原植被高度、覆盖度、鲜草和干草产量等植被指标动态变化数据,结合水热等重要气候因子,分析了区域植被指标时空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并对植被指标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最佳模型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该区域气温和降水量整体呈“冷干化”趋势,植被覆盖度、高度、草产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被影响更大。植被年最大高度、覆盖度、草产量与水热因子存在时滞效应。植被高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与水热因子最优拟合模型均为二项式模型,植被覆盖度与水热因子最优拟合模型为幂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右旗 荒漠草原 植被指标 气候变化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贵州省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余万洋 陈怡帆 +3 位作者 方发永 张金鑫 李舟 赵龙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力,海拔与牧业产值、年平均气温、人口密度、GDP均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在海拔主导的草地总体分布格局下,区域间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和变化显著影响草地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同时地区政策起重要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空间分布动态 景观格局 空间自相关 驱动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PpSWEET1b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然 李根 +2 位作者 牛奎举 钱永强 马晖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SWEETs糖转运蛋白是一类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均存在的促进糖通过细胞膜流动的转运蛋白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以草地早熟禾品种蓝月为材料,以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PpSWEET1b基因,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 SWEETs糖转运蛋白是一类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均存在的促进糖通过细胞膜流动的转运蛋白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以草地早熟禾品种蓝月为材料,以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PpSWEET1b基因,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PpSWEET1b拟南芥过表达株系,并研究干旱和低温胁迫对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生理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和低温胁迫下,PpSWEET1b过表达植株生长状态均优于野生型,叶片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但葡萄糖含量较野生型显著增加,抗旱性和抗寒性明显增强;PpSWEET1b过表达植株可能协同SWEET2和SWEET3共同参与了对低温的响应。此外,以叶片DNA为模板克隆了PpSWEET1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其含有多个与胁迫和激素响应、光响应相关的元件。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PpSWEET1b基因在耐旱和耐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草坪草抵抗非生物胁迫生物育种提供新的优异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 功能验证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披碱草属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薛龙海 刘佳奇 李春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披碱草属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势禾草,在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等高寒牧区广泛种植。真菌病害是限制披碱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响披碱草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制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研究对国内外近年来披碱草... 披碱草属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势禾草,在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等高寒牧区广泛种植。真菌病害是限制披碱草生长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响披碱草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制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研究对国内外近年来披碱草属真菌病害的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展望了病害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思路。截至目前,共计16种真菌病害已在披碱草属上报道,主要包括锈病、黑粉病、白粉病、麦角病、香柱病和叶斑病等病害;这些病害可对披碱草的叶片、叶鞘、茎秆、穗和种子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国内外针对披碱草属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抗病品种选育、种子处理、生态和化学治理。此外,筛选或培育携带内生真菌(Epichlo?)的新品种将是披碱草抗病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病害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长穗偃麦草幼胚诱导再生体系的构建和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然 刘岳含 +5 位作者 王思宁 董笛 刘亚玲 毛培春 邹博坤 李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7,共7页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高产优质的多年生牧草和生态草,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和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技术体系尚不成熟。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8个长穗偃麦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幼胚再生体系构建,...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高产优质的多年生牧草和生态草,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和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技术体系尚不成熟。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8个长穗偃麦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展幼胚再生体系构建,筛选适宜构建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异受体材料。结果表明,在改良后的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0.5 g/L L-谷氨酸+0.5 g/L L-脯氨酸+0.3 g/L酶水解酪蛋白+30 g/L麦芽糖+2 mg/L 2,4-D+7 g/L琼脂)上,长穗偃麦草种质培养第3 d形成较小的愈伤组织,培养4周后分化。不同基因型长穗偃麦草在相同培养基上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再生时间差异显著,其中4号材料的幼胚出愈率高达97.92%,分化率为88.33%,生根率为100.00%,再生时间较短,为56.2 d,可作为长穗偃麦草遗传转化的理想底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愈伤组织 幼胚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段俊光 房凯 +4 位作者 裴渌 褚建民 张金鑫 李晓霞 王迎新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75-2584,共10页
近年来草地过度放牧现象日益加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明确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权衡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对高寒草甸生态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红原县无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 近年来草地过度放牧现象日益加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明确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权衡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对高寒草甸生态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红原县无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测定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探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生物量分配的权衡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无放牧草地生物量向地下权衡,随放牧强度增加,生物量逐渐向地上倾斜,权衡值降低。生物量权衡与植物株高、物种丰富度、土壤全碳及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碳氮比、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方差分解表明,轻度放牧阶段植物特性是主要驱动因素,中度和重度放牧阶段土壤因素的作用更明显。因此,在退化高寒草甸的管理实践中,应根据放牧强度的差异,针对性地调整植被管理策略和土壤养分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生物量权衡 植物特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chloe内生真菌对禾草种子萌发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春杰 郎鸣晓 +4 位作者 陈振江 陈泰祥 刘静 金媛媛 魏学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206,共15页
种子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萌发对植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此过程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种子在胁迫环境下的萌发质量对禾草建植具有重要意义。Epichloe内生真菌与禾草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可促进共生体种... 种子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萌发对植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此过程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种子在胁迫环境下的萌发质量对禾草建植具有重要意义。Epichloe内生真菌与禾草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可促进共生体种子萌发并提高对环境胁迫抗性,使其在植物群落中占据优势生态位,因此对动植物及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将国内外关于Epichloe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生境及处理下对宿主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综述,重点探讨Epichloe属内生真菌对宿主禾草种子在正常生长条件和胁迫环境下的萌发及化感效应等方面的作用,发现内生真菌在正常萌发条件和胁迫环境中均能促进种子萌发,而在化感作用下萌发响应不一致,同时,内生真菌的侵染能显著缓解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负效应。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建议今后应加强对Epichloe内生真菌促进禾草种子萌发及提高抗性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内生真菌与禾草共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制,从而筛选出优良内生真菌菌株,以期利用内生真菌资源为禾草种质资源的创制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内生真菌 种子萌发 胁迫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离蠕孢叶斑病多花黑麦草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龙嘉惠 许玲玲 +3 位作者 张哲 崔华嵬 刘佳奇 薛龙海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3-2432,共10页
为探究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感染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叶斑病后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离蠕孢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制备离蠕孢叶斑病多花黑麦草,收集感病与健康多花黑麦草叶片,采用高通量... 为探究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感染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叶斑病后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离蠕孢孢子悬浮液的方法制备离蠕孢叶斑病多花黑麦草,收集感病与健康多花黑麦草叶片,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多花黑麦草感病后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叶际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病叶叶际真菌、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高于健康叶片。感病后叶际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功能预测发现多花黑麦草感病后的潜在致病性表型显著增加,其中变形菌门对致病性表型贡献较大,并且变形菌门在各组中的丰度差异与致病性表型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为植物叶际微生物对病原菌感染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离蠕孢叶斑病 叶际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穗偃麦草响应NaHCO_(3)胁迫的离子平衡机制及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张然 刘琛琢 +5 位作者 苑峰 刘亚玲 董笛 王思宁 邹博坤 李晓霞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86,共13页
长穗偃麦草因其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常被广泛用于建植盐碱地牧场。为探究其响应盐碱胁迫的离子平衡机制,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Orbit’为试验材料,设置150 mmol·L^(-1)的NaHCO_(3)溶液人工模拟碱胁迫,测定了幼苗生长指标及矿质离子(Na^... 长穗偃麦草因其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常被广泛用于建植盐碱地牧场。为探究其响应盐碱胁迫的离子平衡机制,本研究以长穗偃麦草‘Orbit’为试验材料,设置150 mmol·L^(-1)的NaHCO_(3)溶液人工模拟碱胁迫,测定了幼苗生长指标及矿质离子(Na^(+)、K^(+)、Ca^(2+)、Mg^(2+)、Cl^(-)、SO_(4)^(2-)和NO_(3)^(-))含量,并利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正常处理(CK)和胁迫24 h NaHCO_(3)处理下的叶片和根系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NaHCO_(3)胁迫下,长穗偃麦草幼苗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增大。转录组结果表明,NaHCO_(3)处理下叶片中有1833个差异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根系中有1536个DEGs,140个基因在叶片和根系中均差异表达。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叶片和根系中的DEGs均显著富集在与抗氧化相关、离子结合相关、苯丙氨酸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离子结合通路相关DEGs包括BAK1、CIPK10、STRK1、WAK8及多条laccase基因(laccase-11和laccase-3)等,可能参与了长穗偃麦草对NaHCO_(3)胁迫的响应过程。此外,生理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长穗偃麦草叶片和根系的离子转运与分配受到影响,表现为Na^(+)大量积累,而对K+的吸收能力下降,K+/Na+下降,根系通过提高对其他阳离子(如Ca^(2+)、Mg^(2+)和Fe^(3+))的吸收及分配能力来保持体内营养均衡,以更好地适应盐碱环境。本研究结果可为牧草及其他作物耐盐分子育种提供优异基因资源,还可为长穗偃麦草推广及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胁迫 长穗偃麦草 差异表达基因 离子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牛草种质资源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褚章杉 黄馨慧 钱永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94-3404,共11页
为探究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的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选取50份野牛草种质资源的种子,对其形态特征、质量特征以及萌发特性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牛草种子的生物学性状在不同种质资源间均... 为探究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的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选取50份野牛草种质资源的种子,对其形态特征、质量特征以及萌发特性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牛草种子的生物学性状在不同种质资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潜力。种子各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不同性状指标进行聚类50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依此可以筛选出7份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材料。当年采收的野牛草各种质资源的种子均具有较高生活力,但在自然条件下其平均出苗率小于10%,存在明显休眠现象。剥除颖苞结构是打破野牛草种子休眠的前提,但去除颖苞的颖果仍需引发剂处理才能大幅度促进种子萌发,其中以去除颖苞结构结合GA_(3)溶液浸种的引发效果最好,且以2000 mg·L^(-1)浓度为最佳,野牛草种子的休眠基本可以完全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种质资源 种子 生物学特性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草的土壤碳固持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奕成 胡振华 +4 位作者 向仰州 张金鑫 钱永强 王迎新 许丰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恢复时间和气候等数据735条,旨在探究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恢复为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时间拐点约为第6年),整体上退耕还草工程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8%。2)土壤有机碳的正响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且深度超过1 m时其正响应不明显。3)土壤有效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土壤有效磷和植物功能群对其影响不大。4)沿着增加的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的恢复效果由负变正,转变阈值为25.15 (干旱指数)。总体而言,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此效应受环境梯度和恢复时间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工程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效氮 土壤有效磷 水分梯度 土地利用变化 恢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芳丽 陈泰祥 +3 位作者 苟一丹 王添 王莉花 李春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 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_(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_(50)为6.91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杀菌剂 抑制中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牛草碳氮磷密度分配特征
14
作者 黄馨慧 位晓婷 +3 位作者 褚章衫 张金鑫 邹博坤 钱永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资源在同一种植条件下生物量和碳(Carbon, C)、氮(Nitrogen, N)、磷(Phosphorus, P)元素的分配规律,本研究以40份野牛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种植一年的野牛草的生物量和C,N,P含量及... 为探究不同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资源在同一种植条件下生物量和碳(Carbon, C)、氮(Nitrogen, N)、磷(Phosphorus, P)元素的分配规律,本研究以40份野牛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种植一年的野牛草的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密度特征,发现地上生物量和C密度均是地下的两倍左右,地上N,P密度略小于地下部分,这说明野牛草N,P养分优先供应给根系,生物量和C养分优先分配给地上部分。通过因子分析将野牛草C,N,P密度及比值等18个指标浓缩成4个因子,聚类分析将野牛草种质资源分为5类,C,N,P密度及比值特征相近、地理种源相近的种质资源大多被分在同一组,其中HC-16,5-1B,71-10A,7-1C,A,8-1A,53-2A,63-5B,26-3A这9个种质资源在种植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均具有较高的C,N,P含量及较大的生物量,抗逆性较好,适宜应用于多种生境环境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sHS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响应高温及老化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马圆 刘欢 +3 位作者 赵桂琴 王敬龙 张然 姚瑞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58,共14页
小热激蛋白(sHSPs)是植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由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具有保守的ACD结构域,能够在高温、干旱以及老化等胁迫刺激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燕麦基因组中鉴定得到24个HSP20(AsHSP20.1~AsHSP20.24)基因,并对A... 小热激蛋白(sHSPs)是植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由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具有保守的ACD结构域,能够在高温、干旱以及老化等胁迫刺激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燕麦基因组中鉴定得到24个HSP20(AsHSP20.1~AsHSP20.24)基因,并对AsHSP20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基因染色体位置以及响应高温及老化基因的表达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AsHSP20基因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编码氨基酸数目136~529 aa,分子量大小14.9~58.1 kDa,理论等电点5.30~8.79。HSP20成员多定位在核、胞质和叶绿体上,部分定位在质膜、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胞外。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表明AsHSP20成员确定有β-折叠结构。根据保守基序组成与系统发育关系分析,AsHSP20基因家族被分为11个亚组,同一亚组成员之间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保守基序,表明这些蛋白之间具有功能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处理下AsHSP2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sHSP20.20、AsHSP20.24基因在自然老化处理与人工老化处理下共同下调表达,推测AsHSP20.20和AsHSP20.24在两种老化方法下共同参与调控燕麦种子活力降低的过程,可作为燕麦种子寿命及抗老化种质育种研究的候选基因。研究为AsHSP20基因家族在燕麦种质老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为进一步探究燕麦HSP20基因的功能及种子抗衰老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子老化 HSP20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种业标准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古琛 贾志清 +2 位作者 王迎新 何凌仙子 李清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57-1662,共6页
草种子不仅是草业与畜牧业的基石,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镇景观绿化的重要载体。我国虽是草地资源和草种子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标准化是推动草种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草种业标准化也取得了积极... 草种子不仅是草业与畜牧业的基石,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镇景观绿化的重要载体。我国虽是草地资源和草种子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标准化是推动草种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草种业标准化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目前的草种业标准体系还处于混沌状态,缺乏系统的梳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草种业标准体系构建,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尽可能详细地检索和筛选草种业的现行标准,从种质资源、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播种5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标准体系的薄弱之处,提出了需要更新以及尚需制定标准的建议,为草种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应用者提供服务和便利,为草种业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标准化 标准 草种业 种质资源 种子生产 质量检验 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的野大麦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翟纡润 陈振江 李春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野大麦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粮食作物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为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野大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数据... 野大麦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粮食作物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为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野大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野大麦近30年的年度发文量、所属机构、国家间合作关系、被引率、关键词及文献来源等方面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野大麦的研究有很多,但因地理文化差异,我国学者对野大麦的研究绝大多数为短芒大麦草(Hordeum brevisubulatum),国外学者则主要研究钝稃野大麦(H.spontaneum)及其变种。近30年来,两个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野大麦的文章数量相差不多,均呈稳步上升状态,在2019年达到顶峰。中国、以色列、德国的发文量位于世界前列,以色列、德国、美国的合作贡献最大,其中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发文量最多。国内外的期刊中《草地学报》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的载文量最多;以“野大麦”、“wild barley”和“barley”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较高,“抗性(resistance)”、“胁迫(stress)”和“基因(gene)”等次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野大麦的研究热点,也为兼顾野大麦的饲用价值、食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of science CNKI 野大麦 短芒大麦草 钝稃野大麦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甘肃省荞麦主要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苟一丹 陈泰祥 +2 位作者 齐杨菊 王莉花 李春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2-570,共9页
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 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斑点病(Botrytis polygoni)、离蠕孢叶枯病(Bipolaris zeae)、轮斑病菌(Didymella rhei)和匍柄霉褐斑病(Stemphylium vesicarium)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杀菌剂分别为80%代森锰锌(EC_(50):0.030 4 mg·L^(-1))、80%多菌灵(EC_(50):0.049 0 mg·L^(-1))、80%代森锰锌(EC_(50):0.052 5 mg·L^(-1))、20%苯甲·咪鲜胺(EC_(50):0.041 8 mg·L^(-1))、 40%嘧霉胺(EC_(50):0.068 4 mg·L^(-1))和80%代森锰锌(EC_(50):0.010 5 mg·L^(-1))。80%代森锰锌对其中5种病原菌(链格孢叶斑病菌、灰霉病菌、葡萄孢斑点病菌、轮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筛选了甘肃荞麦病害的防治药剂,为荞麦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叶斑病 灰霉病 褐斑病 叶枯病 代森锰锌 有效中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野牛草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博坤 王欣铭 +3 位作者 褚章杉 黄馨慧 陈雨峰 钱永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127,共10页
为探究野牛草对氮素的吸收偏好,提高野牛草全生育期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野牛草‘Sundancer’和‘Texoka’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N_(0))为对照,设置尿素(N_(1))、硝态氮(N_(2))、铵态氮(N_(3))和硝铵1∶1混合(N_(4))4种氮素形态,施氮量500 m... 为探究野牛草对氮素的吸收偏好,提高野牛草全生育期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野牛草‘Sundancer’和‘Texoka’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N_(0))为对照,设置尿素(N_(1))、硝态氮(N_(2))、铵态氮(N_(3))和硝铵1∶1混合(N_(4))4种氮素形态,施氮量500 mg·kg^(-1),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对野牛草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态氮显著提高(P<0.05)野牛草总氮含量及地下部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地上部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硝态氮显著提高(P<0.05)野牛草地上部硝态氮含量,尿素显著提高(P<0.05)野牛草地下部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铵态氮显著提高(P<0.05)野牛草地上部铵态氮含量和NR活性。野牛草地上部GS活性在铵态氮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地下部GOGAT活性在硝态氮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混合态氮能更好地提高野牛草生理活性并促进其生长,单一氮源会抑制部分氮同化酶活性,建议在野牛草实际生产中应以1∶1混合态氮或以尿素为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氮素形态 生长特征 氮同化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野牛草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博坤 王欣铭 +3 位作者 黄馨慧 褚章杉 陈雨峰 钱永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53-2261,共9页
本研究以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Sundancer’和‘Texoka’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N0),施氮量500 mg·kg^(-1)(N_(1))、1500 mg·kg^(-1)(N_(2))、2500 mg·kg^(-1)(N_(3))和5000 mg·kg^(-1)(N_(4))... 本研究以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Sundancer’和‘Texoka’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N0),施氮量500 mg·kg^(-1)(N_(1))、1500 mg·kg^(-1)(N_(2))、2500 mg·kg^(-1)(N_(3))和5000 mg·kg^(-1)(N_(4))5个处理,旨在探究施氮量对野牛草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影响,为野牛草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较于缺氮环境,施氮量500mg·kg^(-1)为最佳施氮量,野牛草叶绿素、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硝态氮、铵态氮、总氮、总碳含量和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当施氮量超过500 mg·kg^(-1)时,硝态氮、铵态氮、总氮、总碳含量和生物量略有提高,但NUE显著下降(P<0.05)。当施氮量超过2500 mg·kg^(-1)时,还原糖、硝态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抑制野牛草生长和物质积累。野牛草对低氮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强,在缺氮环境中可能通过大量积累淀粉、可溶性糖等物质来提高抗逆性。在相同施氮量下,‘Texoka’品种的生产能力和氮素利用效率比‘Sundancer’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氮素水平 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