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蒸汽预处理对竹展平板开裂规律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林风 郑翼轩 +3 位作者 龚严 章卫钢 鲍敏振 李延军 《竹子学报》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探究高温蒸汽预处理对竹展平板开裂规律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蒸汽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竹展平板的抗裂性能、尺寸稳定性、化学成分等变化规律,优化竹展平加工技术。【方法】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对剖分竹筒进... 【目的】探究高温蒸汽预处理对竹展平板开裂规律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蒸汽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竹展平板的抗裂性能、尺寸稳定性、化学成分等变化规律,优化竹展平加工技术。【方法】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研究对象,对剖分竹筒进行160、180、200℃和6、8、10 min高温饱和蒸汽预处理,随后进行展平和干燥。采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处理后竹展平板的微观孔隙结构、结晶度、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高温蒸汽预处理显著改变了竹展平板的细胞壁形态,减少了孔隙体积;红外光谱和结晶度分析显示高温处理后减少了亲水性基团,同时提高了尺寸稳定性。高温蒸汽预处理显著改善竹展平板的抗裂性能,在180℃处理10 min时,开裂数量最少,同时结晶度达到最优。此外,高温处理减小了竹展平板的孔隙直径和提高了粘弹性特性。【结论】高温蒸汽预处理技术有效降低了竹展平板的开裂率,提高了尺寸稳定性,为高质量竹材加工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高温蒸汽预处理 微观结构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与Sentinel-2影像的毛竹林信息提取研究
2
作者 郜昌建 胡昱彦 +4 位作者 林荫 王海龙 应建平 王安可 姚鸿文 《竹子学报》 2025年第3期51-63,共13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1种重要的经济林,尝试遥感分类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毛竹林分布信息对于毛竹林的高效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文以研究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联合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1种重要的经济林,尝试遥感分类方法快速、准确地获取毛竹林分布信息对于毛竹林的高效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文以研究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联合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Sentinel-2遥感数据,通过构建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地形因子等分类特征集,探索基于像元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面向对象的简单非迭代聚类(Simple Non-Iterative Clustering,SNIC)结合RF算法对研究区毛竹林的提取效果,并将最优分类结果中的毛竹林与2023年度林草资源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比于传统的影像处理和遥感分类工具,基于GEE的分类方法所有处理过程均在云平台实现,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分析效率。(2)构建的影像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地形因子等分类特征集可以有效实现研究区毛竹林的提取,且Sentinel-2影像的短波红外波段、红边波段及红边植被指数在毛竹林分布信息提取时重要性程度较高,贡献度较大。(3)采用面向对象的SNIC+RF分类方法优于基于像元的3种分类方法,提取的毛竹林生产者精度为93.94%,用户精度为91.18%,且提取的毛竹林在空间分布上与2023年林草资源图中毛竹林分布较相似。【结论】该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SNIC+RF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快速、高效地提取毛竹林分布信息,为毛竹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利用及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谷歌地球引擎 随机森林 哨兵-2号卫星影像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雯 郭桂芬 +2 位作者 邵琼 卞方圆 郭帆 《竹子学报》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生态经济竹种,凭借其快速生长和高生物量积累,展现出显著的固碳潜力。然而,其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组分特征及稳定性维持机制的研究仍较为薄弱。该文旨在通过文献综...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生态经济竹种,凭借其快速生长和高生物量积累,展现出显著的固碳潜力。然而,其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组分特征及稳定性维持机制的研究仍较为薄弱。该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深入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与归纳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结果】该文系统综述了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1)毛竹林的固碳量,相较于其他森林类型的碳汇优势显著;(2)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在碳库总量中占比较高,微生物介导的金属氧化物作用是其积累关键;(3)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维持的“三重防护”机制,包括矿物吸附固定、团聚体物理闭蓄及有机质难降解特性。【结论】毛竹林对提升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其在生态修复和碳汇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可聚焦于竹林经营措施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互作机制和碳汇功能提升的适应性管理技术,为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有机质 碳组分 稳定性机制 碳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1 位作者 金孝锋 陈伟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7,共12页
对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优势种种群存活曲线及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包含31科51属84种,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包含26科48属76种;2个林型的优势... 对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优势种种群存活曲线及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包含31科51属84种,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包含26科48属76种;2个林型的优势种明显,次生常绿阔叶林重要值排名前5的物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Skan)Hayat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Lindl.)Planch.ex Maxim.〕和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Kochs)Wright ex Gard.〕,针阔混交林重要值排名前5的物种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荷、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中木荷、甜槠和短尾柯种群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存活曲线均为直线型,属于稳定型种群;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种群径级分布接近“L”型,存活曲线为“凹”型,属增长型种群。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中杉木种群径级分布呈“L”型,存活曲线为“凹”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木荷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存活曲线为直线型,属于稳定型种群;黄山松和马尾松种群径级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存活曲线均呈“凸”型,属于衰退型种群。MGodron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2种林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CCA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这2个林型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中期,未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 次生常绿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存活曲线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笋中微生物区系演替和风味物质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薛冰洁 胡荣 +4 位作者 吴良如 杨金来 李彬 张甫生 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1,共7页
酸笋是竹笋经微生物发酵作用而成的一种中国传统发酵蔬菜,目前常作为螺蛳粉、桂林米粉的配料,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酸笋中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及其代谢是酸笋生产的核心,酸笋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是决定酸笋品质的关键... 酸笋是竹笋经微生物发酵作用而成的一种中国传统发酵蔬菜,目前常作为螺蛳粉、桂林米粉的配料,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酸笋中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及其代谢是酸笋生产的核心,酸笋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是决定酸笋品质的关键。而微生物是酸笋风味的主要来源,两者在发酵过程中密切相关。因此,该文总结了酸笋中微生物的构成及其演替规律,分析了影响酸笋微生物演替的因素,概述了酸笋中的风味物质,阐述了微生物诱导风味物质形成的机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酸笋中复杂微生物群落和风味物质的互作效应,从而为酸笋的品质提升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笋 微生物群落 乳酸菌 风味物质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子基因资源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丹丹 李新林 +6 位作者 邓伟芬 蒋思媛 任慧敏 王安可 杜旭华 柳参奎 亓果宁 《竹子学报》 2022年第4期76-85,共10页
竹子是世界和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竹子种质资源的提升是竹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竹子基因组的解析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使得人们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提升竹子... 竹子是世界和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竹子种质资源的提升是竹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竹子基因组的解析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使得人们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提升竹子种质逐渐成为可能。笔者详细综述了近年来竹子研究的进展,包括竹子基因组的解析过程、调节竹子生长发育关键基因的挖掘,以及竹子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等。最后,对遗传转化新技术在竹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笔者系统地对目前竹子研究发掘的关键基因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整理汇总,为今后竹子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种质创新 基因组 功能基因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膳食纤维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杰 郭仁聪 +3 位作者 吴良如 吴志庄 杨慧敏 杨金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84-390,共7页
竹笋中富含膳食纤维,是重要的膳食补充剂之一。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s dietary fiber,BSDF)不仅在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功能活性,还在烘焙食品、肉制品和饮料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 竹笋中富含膳食纤维,是重要的膳食补充剂之一。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s dietary fiber,BSDF)不仅在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功能活性,还在烘焙食品、肉制品和饮料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BSDF的研究利用是竹笋产业的重点研究领域。目前BSDF主要有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提取方法,研究表明,通过这些技术能明显提高BSDF的功能特性和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了BSDF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可为BSDF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膳食纤维 功能特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笋粉馒头的制备及其品质特征研究
8
作者 梁美媛 杨佳洋 +8 位作者 赵萌迪 牛付阁 王效灵 李哲 胡新裕 杨金来 杨慧敏 吴良如 潘伟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7,共10页
中国竹笋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为了提高竹笋利用率,作者以毛竹笋粉为原料,分析不同毛竹笋粉添加量对馒头制备工艺关键参数以及最终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开发了一种基于生长区域法和最大熵法的图像分割技术,分析馒头内部气孔分布及其对产品... 中国竹笋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为了提高竹笋利用率,作者以毛竹笋粉为原料,分析不同毛竹笋粉添加量对馒头制备工艺关键参数以及最终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开发了一种基于生长区域法和最大熵法的图像分割技术,分析馒头内部气孔分布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粉质量分数为2%时,馒头的综合指标最好。该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图像分割算法,解决了图像中光线明暗程度不均匀的问题,并分析了馒头内部的微观气孔结构,为馒头品质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粉 馒头 品质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条件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温作荣 张旭 +5 位作者 宁祎琳 王子杰 杜旭华 王安可 蔡函江 毕毓芳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多年来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被掠夺性采挖后资源骤减,继而出现无法满足正常市场需求的状况。该文从林下经济角度出发,系统梳理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模式的探索成果,以期为林下多花黄精种植提供理论参考和实... 【目的】多年来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被掠夺性采挖后资源骤减,继而出现无法满足正常市场需求的状况。该文从林下经济角度出发,系统梳理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模式的探索成果,以期为林下多花黄精种植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文献搜集和研究,归纳总结不同产地、不同林分类型以及主要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多花黄精生长状况及药性成分积累方面的影响研究,并作出研究展望。【结果】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生长状况及药用成分积累方面存在差异。当前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锥栗(Castanea henryi)林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为依托,套种多花黄精进行复合经营的技术模式研究较多,不同种植模式各有优势,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结合海拔和地形等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合理调控。【结论】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应因地制宜,合理调节生境条件,更有益于其生长和药性成分积累,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复合经营 林分类型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智能超疏水木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丹丹 吴再兴 +4 位作者 李景鹏 吴焱 包永洁 陈玉和 何盛 《竹子学报》 2024年第3期20-32,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超疏水木竹材料涂层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超疏水木竹材料的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超疏水现象是由于木竹材料表面的微/纳米分层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是获...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超疏水木竹材料涂层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超疏水木竹材料的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超疏水现象是由于木竹材料表面的微/纳米分层结构和低表面能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是获得超疏水材料的常用方法。该文重点介绍了超疏水木竹材料涂层的常见制备方法,包括浸渍法、溶胶—凝胶法、湿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并分析超疏水涂层形成机理。【结果】超疏水木竹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已经在自清洁、自修复、油水分离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结论】超疏水涂层在木竹材料领域虽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耐久性、机械强度、透明度差等问题依然是其发展的巨大阻力,未来应针对这些问题对超疏水木竹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木材 竹材 接触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阔叶树混交林土壤异质性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凯雯 张瑜飞 +5 位作者 高洪娣 陆启帆 宁祎琳 吕明亮 毕毓芳 王安可 《竹子学报》 2024年第4期18-29,共12页
【目的】毛竹—阔叶树混交林(下称竹阔混交林)是由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阔叶树种所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森林,研究其土壤异质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竹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和多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搜集和... 【目的】毛竹—阔叶树混交林(下称竹阔混交林)是由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阔叶树种所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森林,研究其土壤异质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竹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和多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文献,归纳总结了竹阔混交林土壤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相较于毛竹纯林和阔叶树纯林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在日变化和年变化方面的时间异质性,并分析了竹阔混交林毛竹根系性状对土壤的响应。【结果】(1)竹阔混交林土壤密度较大而土壤孔隙度较小,土壤含水量和稳定性介于其他2种林分之间,土壤质地表现为壤土,土壤渗透性能好于毛竹纯林;(2)竹阔混交可以提高毛竹纯林土壤有机质、碳氮磷含量及其比例、其他化学元素含量和土壤培肥能力,而土壤pH值的变化不同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3)竹阔混交可以提高阔叶树纯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感染强度、多样性和固碳潜力,竹阔混交林土壤酶活性或高或低于毛竹纯林,土壤微生物受磷限制的程度较毛竹纯林更轻;(4)竹阔混交会降低毛竹林的土壤日温度,不同季节竹阔混交林土壤呼吸速率、含水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相较于其他2种林分存在差异,毛竹林正向演替可以提高土壤渗透性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5)毛竹根系有上浮的趋势,且毛竹在竹阔混交林中可能拥有更强的吸收能力。【结论】现有研究对于竹阔混交林土壤异质性时空变化特征做了比较系统地阐述,对其机理进行了假设和验证。后续可以在林龄结构、复层模式、林分密度、林分海拔和毛竹根系等方面针对竹阔混交林植物与土壤的互作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更加科学的竹阔混交林评价体系,指导衰退的毛竹低产林快速合理地向竹阔混交林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阔混交林 土壤异质性 毛竹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饰面地板表面抗老化性能测试对比研究
12
作者 何啸宇 王艳伟 +2 位作者 李能 邵海龙 赵建平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7,39,共6页
针对目前企业常用的地板自然老化测试方法存在周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更稳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代替。使用氙灯老化试验箱营造加速环境,并通过Spearman检验分析对比加速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复合饰面地板的颜色与光泽变化。... 针对目前企业常用的地板自然老化测试方法存在周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更稳定的测试方法进行代替。使用氙灯老化试验箱营造加速环境,并通过Spearman检验分析对比加速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复合饰面地板的颜色与光泽变化。结果表明:光照是老化的重要因素。在有光照条件下,加速环境处理48 h与自然环境处理3周的色差结果一致性显著,总色差平均值分别为4.08和4.21。然而,2种环境下,材料的失光情况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环境中的地板未出现明显失光,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故该方法存在缺陷。加速环境中的地板更易失光,且老化48 h与144 h各地板的失光率强弱关系一致性明显。利用加速老化环境处理48 h评价地板的抗老化性能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饰面地板 加速老化 抗老化性能 表面变色 老化失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揭示自然发酵与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酸笋中微生物代谢及关键风味基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昕诺 吴宇辉 +2 位作者 吴良如 杨金来 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7-176,共10页
该文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自然发酵酸笋(natural fermented Suansun,NFS)和植物乳杆菌发酵酸笋(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ermented Suansun,LPS)的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并挖掘其关键风味基因。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NFS与LPS... 该文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自然发酵酸笋(natural fermented Suansun,NFS)和植物乳杆菌发酵酸笋(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ermented Suansun,LPS)的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并挖掘其关键风味基因。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NFS与LPS共有的优势菌门;属水平上,植物乳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为NFS中的优势菌属,LPS除此之外还含有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优势菌属;从种水平上2种发酵方式的组成重叠情况可得,2种样品在组成上较为相似,但LPS菌种多样性更强。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并重构关键代谢网络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是酸笋的主要代谢途径。大肠杆菌K-12 MG1655、大肠杆菌K-12 W3110等基因被认为与乳酸形成密切相关;肉毒杆菌BKT015925、梭菌ATCC 25775等基因被注释与色氨酸代谢相关,其与酸笋的特征性风味密切相关。此外,LPS可通过抑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ko00270)和酪氨酸代谢(ko00350)来抑制酸笋不悦气味的产生,从而改善酸笋的风味品质。研究结果可以为酸笋发酵风味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笋 接种发酵 宏基因组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武国芳 孙竞成 +2 位作者 黄成建 任海青 赵荣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7,共9页
榫卯是指木结构建筑中柱、梁等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然而,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出现的干缩湿胀、开裂变形等损伤会对榫卯连接节点的连接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究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的力学... 榫卯是指木结构建筑中柱、梁等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然而,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出现的干缩湿胀、开裂变形等损伤会对榫卯连接节点的连接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究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木结构建筑中,榫卯连接节点的构造多种多样,力学特点和传力机制也各不相同。根据榫卯连接节点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功能将其分为公母榫、直榫、燕尾榫、管脚榫、馒头榫和搭扣榫等六大类,简要介绍了各类榫卯连接节点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情况。综述了常见榫卯连接节点半刚性的连接特性和节点刚度的求解方法,总结了不同种类榫卯连接节点和模拟残损榫卯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及木结构建筑模型中的榫卯连接节点在人工模拟地震中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常见榫卯连接节点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及破坏特征。根据榫卯连接节点的破坏形式,重点从金属构件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两个方面对榫卯连接节点的加固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了有限元分析法在榫卯连接节点力学性能方面的相关研究,指出了榫卯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榫卯连接节点研究的相关建议及其发展方向,以期为榫卯连接节点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连接节点 力学性能 抗震性能 加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壳酶解发酵产可降解塑料PHB
15
作者 沙爽 杨慧敏 +3 位作者 邵琼 李燕军 韩业君 彭小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为开发笋壳酶解发酵生产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新途径,对笋壳组分、预处理、酶解、发酵产PHB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笋壳含纤维素较低为28.1%,半纤维素中含木聚糖和阿拉伯聚糖分别为20.8%和4.4%,含木质素为10.8%,其他... 为开发笋壳酶解发酵生产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新途径,对笋壳组分、预处理、酶解、发酵产PHB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笋壳含纤维素较低为28.1%,半纤维素中含木聚糖和阿拉伯聚糖分别为20.8%和4.4%,含木质素为10.8%,其他组分(包括蛋白、脂类、果胶等)为31.5%,用20 g/L和40 g/L的NaOH溶液处理笋壳并经水洗后物料质量损失率达到38.5%~56.9%,该方法没有实用性;为避免糖损失,用1 g/L和5 g/L的低质量浓度NaOH溶液处理笋壳,不经过水洗工艺直接调节pH值后酶解,纤维素酶解率分别为74.6%和78.4%,与天然笋壳直接酶解的纤维素酶解率69.9%相比,有所上升。利用经过改造后能同时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工程菌Cupriavidus necator,分别对天然笋壳酶解液以及1 g/L和5 g/L NaOH溶液处理过的笋壳酶解液发酵72 h时,PHB产率分别为4.26、4.31和0.72 g/L,低质量浓度NaOH处理并未明显提高PHB的产率,且5 g/L NaOH处理的酶解液对菌体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天然笋壳直接酶解发酵是生产PHB较经济的方式,每吨笋壳可生产85.2 kg PHB,发酵过程每消耗100 g糖能产生菌体56.3 g、PHB 29.3 g,在酶解率、木糖利用率和菌体PHB含量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可降解塑料 酶解 生物转化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用木材耐光老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洋 张蕾 +2 位作者 李能 陈玉和 张仲凤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9-52,共4页
概述了木材光降解机理,主要从涂饰处理和改性处理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木材耐光老化技术,分析了不透明涂层、透明涂层、表面添加剂复配涂层、木蜡油和化学改性、预处理固色等耐光老化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为户外木质产品的耐老化技术研究提... 概述了木材光降解机理,主要从涂饰处理和改性处理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木材耐光老化技术,分析了不透明涂层、透明涂层、表面添加剂复配涂层、木蜡油和化学改性、预处理固色等耐光老化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为户外木质产品的耐老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光降解 耐光老化 涂饰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经营对毛竹林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曾嘉慧 张华锋 +4 位作者 马秋慧 顾志康 吴志庄 李全 宋新章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提高了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林竹笋的产量和效益,但随着覆盖年限增加引起了竹鞭上浮和出笋期天数减少等竹林退化问题。研究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壤的养分循环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 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提高了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林竹笋的产量和效益,但随着覆盖年限增加引起了竹鞭上浮和出笋期天数减少等竹林退化问题。研究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壤的养分循环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从而为解决竹林退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以往大量研究主要探讨了覆盖经营对林分结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然而对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探讨不同覆盖年限(0年、1年、2年和4年)对毛竹林表层土(0—20 cm)和深层土(20—40 cm)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与对照相比,短期覆盖经营(1年和2年)显著增加了表层和深层土中的有机碳(SOC)(15.1%—104.7%)、总氮(TN)(7.8%—106.6%)、总磷(TP)(48.9%—119.1%)、微生物量碳(MBC)(2.1%—58.6%)、微生物量氮(MBN)(3.0%—23.0%)和MBC/MBN(15.1%—29.3%)(P<0.05)。长期覆盖经营(4年)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和深层土中SOC(8.42%—89.2%)、TN(4.3%—109.9%)和TP(42.1%—165.9%)含量,但降低了MBN(31.8%—64.4%)、C/P(23.6%—28.8%)、N/P(21.1%—26.5%)和微生物熵(q MBC)(30.1%—47.8%)(P<0.05)。在对照和覆盖经营处理下,表层土中的SOC、TN、TP、MBC和MBN含量以及C/P、N/P和MBC/MBN高于深层土。而在对照处理下C/N表层土显著高于深层土(P<0.05),在覆盖处理下表层土和深层土C/N无显著差异。MBC/MBN与C/P和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从生态化学计量学角度研究发现长期覆盖经营(4年)造成竹林退化。因此,为了实现毛竹林可持续经营,连续覆盖经营时间不宜超过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经营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 微生物熵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共聚高强淀粉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
18
作者 刘影 孟丽丹 +3 位作者 郑友苗 熊雨婷 方志 童东绅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3-1830,共8页
以经氧化处理的天然玉米淀粉(OSt)为原料、衣康酸(I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和NaHSO_(3)为氧化还原体系、聚乙烯亚胺(PEI)和硼砂(Borax)为复合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共聚高强淀粉胶黏剂(OSt-IA-PEI/Borax)。采用FTIR、SEM和TGA对材料进... 以经氧化处理的天然玉米淀粉(OSt)为原料、衣康酸(I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APS)和NaHSO_(3)为氧化还原体系、聚乙烯亚胺(PEI)和硼砂(Borax)为复合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共聚高强淀粉胶黏剂(OSt-IA-PEI/Borax)。采用FTIR、SEM和TGA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通过黏度和剪切强度测定、耐水性测试,考察了APS和IA用量、m(NaHSO_(3))∶m(APS)、m(PEI)∶m(Borax)、复合交联剂PEI/Borax用量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St-IA-PEI/Borax胶膜表面平整、均一,热稳定性明显提升。OSt-IA-PEI/Borax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APS和IA用量分别为氧化淀粉质量的1.2%和10.0%、m(NaHSO_(3))∶m(APS)=2∶3、复合交联剂PEI/Borax用量为氧化淀粉质量的3.0%、m(PEI)∶m(Borax)=3∶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胶黏剂剪切强度可达8.92 MPa,在(60±3)℃热水中的耐水时间为3.5 h。与未添加复合交联剂相比,采用复合交联剂PEI/Borax交联并接枝IA共聚改性淀粉可以有效提升其黏结强度(59.0%)和耐水性能(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黏剂 交联共聚 剪切强度 耐水性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阳竹编与木雕融合创作途径及美学特征
19
作者 何红兵 郭飞燕 李景鹏 《竹子学报》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该研究基于作者多年的从业与创作实践,旨在探讨东阳竹编与木雕在材质与工艺层面的融合路径。【方法】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竹木结合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工艺美术领域的实践成果,该研究提出竹木结合的演进过程可分为... 【目的】该研究基于作者多年的从业与创作实践,旨在探讨东阳竹编与木雕在材质与工艺层面的融合路径。【方法】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竹木结合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工艺美术领域的实践成果,该研究提出竹木结合的演进过程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原材料结合阶段、半成品结合阶段、工艺结合阶段以及最终的木雕与竹编成品结合阶段。【结果】这一工艺融合过程形成了三大显著的美学特征:基于材质对比的反差美学、源于材料特性的互补美学以及由文化属性衍生的仿生美学。【结论】这三大美学特征实质上涵盖了木雕和竹编融合的主要途径,包括互补、仿生与替代,并通过三大类作品进行了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结合 东阳竹编 东阳木雕 反差美学 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在竹林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前景
20
作者 黄凯雯 张瑜飞 +2 位作者 黄璇 毕毓芳 王安可 《竹子学报》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1种广谱的益生菌,其在农业领域的成功应用预示着其在竹林病害管理中的广阔前景。该文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着重阐述了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具体包括对病原菌的防御、土壤质量的...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1种广谱的益生菌,其在农业领域的成功应用预示着其在竹林病害管理中的广阔前景。该文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着重阐述了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具体包括对病原菌的防御、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植物自身防御机制的激活等。推测枯草芽孢杆菌对竹林主要病害真菌具有有效防治效果,能够促进竹子的生长,且无环境污染和残留问题,展现了其卓越的生态友好性。鉴于当前竹林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如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风险和病原体的抗药性,强调了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物防治手段的必要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包括菌株改良、制剂研发以及生态农业的整合应用。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应用的深入分析,为竹林病害管理提供了1种绿色、可持续的解决策略,对推动林业生态化、绿色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竹林病害 真菌病害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