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郝继祥 王一帆 +2 位作者 邹荣松 张华新 乔来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7期22-24,共3页
目的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地经过整理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区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已完成土地整理改良,并铺设排盐暗管,暗管平均铺设深度... 目的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地经过整理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区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已完成土地整理改良,并铺设排盐暗管,暗管平均铺设深度为1 m,密度根据土壤质地设置,8~20 m不等。本研究设置地下水观测井7口,土地整理改良试验区域内设置4口,试验区域外对照3口。在冬季枯水期(2020年12月)和春季土壤返盐期(2021年3月)2次调查地下水埋深,检测地下水矿化度情况。结果:土地整理改良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在冬季枯水期与试验区外对照无差异,在春季土壤返盐期,试验区的地下水埋深普遍大于对照组,矿化度差异不大。结论: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结合暗管排盐,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埋深,防止土壤盐渍化反复,保障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郝继祥 邹荣松 +2 位作者 张华新 乔来秋 刘向冶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3期79-83,共5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在滨海盐碱地应用种植情况,认为竹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生态及经济价值,在滨海盐碱地有种植先例和研究报告,种植技术成熟,可以通过筛选、引种、驯化耐盐碱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生态修复 竹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3
作者 朱建峰 杨秀艳 +1 位作者 武海雯 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种子萌发是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恢复到生理活跃状态的生长发育过程,最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其中盐碱胁迫是最严重的生态限制因素之一。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总面积约1亿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盐碱逆境下种子萌发受阻已成为... 种子萌发是种胚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恢复到生理活跃状态的生长发育过程,最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其中盐碱胁迫是最严重的生态限制因素之一。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总面积约1亿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盐碱逆境下种子萌发受阻已成为我国盐碱地植物天然更新和农林业生产的首要障碍因子。目前,已知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调控、生物途径和育种技术4个方面,其中物理方法包括种子引发、低温、超声波、微波、电场等物理因素处理;化学调控包括无机、有机外源物质调控;生物途径包括植物促生细菌和真菌共生;育种技术包括耐盐性鉴定筛选和转基因技术。综述了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提高技术研究进展,简述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旨在为解决我国盐碱地植物种子萌发受阻难题、实现盐碱地低成本规模化的生物修复和盐碱地区农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期 耐盐碱性提高 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地适树”原则的滨海盐碱湿地景观造林研究——以天津光合谷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蔚奴平 《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36-40,共5页
对天津光合谷湿地公园土壤条件和景观造林的分析表明,公园植被营造情况不理想,可将公园按照不同盐渍化程度划作4个区域,基于“适地适树”原则设计树种组合和种植措施,提出滨海盐碱湿地景观造林建议。
关键词 盐碱地造林 土壤改良 林木培育 立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5
作者 王智勇 周梦岩 +6 位作者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地点6年生13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模型计算其生物量,通过对氮含量的测定,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并对无性系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得到3个试验地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BLUP数据,使用可视化BLUP-GGE双标图对其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3个试验地点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曹县、永城和牡丹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同一地点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地点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2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无性系6-7、008-1、1-3和2-8的生物量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无性系8401、6-7、2-8和20-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对不同无性系的适应性分析发现,无性系2-8在牡丹区和曹县地点适应性最强,无性系1-3在永城地点适应性最强。对不同无性系高生产力与稳定性分析发现,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且在3个试验地点较稳定的优良无性系;无性系1-3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008-1为生物量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结论】基于不同土壤含氮量下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排序结果,结合BULP-GGE双标图中适应性、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筛选出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型无性系,可栽植范围较广;无性系1-3为低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牡丹区等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点;无性系008-1为高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曹县等土壤含氮量充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物量 氮素利用效率 BLUP-GGE 多区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个白榆优良家系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朱建峰 张会龙 +2 位作者 杨秀艳 武海雯 张华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7-1429,共13页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35个优良白榆(Ulmus pumila)家系种子为试验材料,以150 mmol/L NaCl和50 mmol/L NaHCO3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萌发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此外,还研究不同盐碱浓度对其中3个不同耐盐碱性家系萌发的影...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35个优良白榆(Ulmus pumila)家系种子为试验材料,以150 mmol/L NaCl和50 mmol/L NaHCO3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萌发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此外,还研究不同盐碱浓度对其中3个不同耐盐碱性家系萌发的影响,并计算耐盐碱阈值。结果表明,发芽指数、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质量适宜表征白榆萌发期耐盐性,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质量适宜表征耐碱性,其中根长和芽长表征耐盐和耐碱性均效果最好;35个家系中萌发期高耐盐、中耐盐、低耐盐和不耐盐家系分别为2个、8个、13个和12个,高耐碱、中耐碱、低耐碱和不耐碱家系分别为3个、9个16个和7个;综合比较发现中高耐盐碱8个家系0102、037、07、080、087、094、54和82003,不耐盐碱3个家系0120、047和0132;根据萌发期相对生长量,计算出家系087、064和0132耐盐阈值(161.60、89.78和76.28 mmol/L)和耐碱阈值(66.17、53.52和31.20 mmol/L),与通过隶属函数法评价所得结果一致。因此,隶属函数法评价白榆萌发期耐盐碱性可靠性高,且白榆家系间耐盐碱性遗传差异大,具有萌发期耐盐碱品种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家系 萌发期 耐盐碱性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带岭地区不同类型次生林下红松种源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魏志刚 夏德安 +4 位作者 王瑞琪 张洋 刘莹莹 商永亮 杨传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不同天然次生林类型下选择红松造林种源是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恢复与重建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材料包括:黑龙江省的带岭、金山屯、铁力、黑河、鹤岗和汤原,吉林省的敦化、白河和汪清,辽宁省的本溪种源。采用随机完全区组的试验设计和... 不同天然次生林类型下选择红松造林种源是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恢复与重建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材料包括:黑龙江省的带岭、金山屯、铁力、黑河、鹤岗和汤原,吉林省的敦化、白河和汪清,辽宁省的本溪种源。采用随机完全区组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带岭林业实验局7年生4种天然次生林下不同红松种源的生长性状、适应性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与相关性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下红松种源间生长及适应性性状多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地理变异;(2)林型与种源间的交互作用尚不显著;(3)硬阔叶林下红松种源生长及适应性整体表现优良,其次为杂木林,再次为杨桦林,最差为蒙古栎林;(4)硬阔叶林下和蒙古栎林下优良红松种源为铁力,杨桦林下和蒙古栎林下优良红松种源为鹤岗。针对不同林型选择适宜种源才能保证"适地、适树、适种源"的造林法则在营林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带岭林业实验局 天然次生林 红松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盐生植物适应盐胁迫的生理生长机制及Na^(+)逆向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佳欣 张会龙 +3 位作者 邹荣松 杨秀艳 朱建峰 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1,共13页
盐生植物是指能在离子浓度至少200 mmol/L以上的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盐生植物可分为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三类。本文从生长形态、生理和分子3个方面总结三类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不同策略及研究进展,发... 盐生植物是指能在离子浓度至少200 mmol/L以上的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盐生植物可分为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三类。本文从生长形态、生理和分子3个方面总结三类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不同策略及研究进展,发现盐生植物在分子水平上主要通过Na^(+)转运蛋白和为其提供能量的两类基因应对体内过高Na^(+),这可能是引起盐生植物生理和生长形态异于非盐生植物的重要因素。其中稀盐盐生植物主要通过液泡离子区隔化应对盐胁迫,并表现出肉质化生长形态;泌盐盐生植物通过将体内盐分排出体外应对盐胁迫,并进化出特有的生理结构——盐腺或盐囊泡;拒盐盐生植物通过将盐离子积累在皮层细胞液泡和根部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减少向上运输Na^(+),同时根部多栓质化减少Na^(+)吸收。本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盐生植物及其耐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为植物耐盐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Na^(+)逆向转运 耐盐生理机制 耐盐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产沙过程对“源”“汇”景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侯琨 王秀茹 +2 位作者 王计平 袁普金 程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景观格局配置模式是影响黄河流域水沙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延河流域甘谷驿水文站控制断面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流域尺度“源”“汇”景观格局对产沙过程的影响,探究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格局。基于5期遥感影像(1985、1995、2... 景观格局配置模式是影响黄河流域水沙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延河流域甘谷驿水文站控制断面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流域尺度“源”“汇”景观格局对产沙过程的影响,探究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格局。基于5期遥感影像(1985、1995、2000、2008和2015年)获取景观格局信息,在对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皮尔逊简单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景观格局与流域产沙过程的量化模型。结果表明:1)1969—2019年,汛期输沙量占全年比例超过97%,年及汛期平均输沙率Mann-Kendall统计量分别为-4.76和-9.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1999年至今,退耕还林(草)等人类活动使“汇”景观比例不断提高至91.0%;3)“源”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和聚合度以及“汇”景观的斑块密度和平均临近指数对研究区输沙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回归模型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39和0.945,F检验均在0.1的水平上显著。当“源”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汇”景观的邻近度升高、连接性增强时,形成的景观格局结构利于流域尺度水文循环系统的泥沙拦蓄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景观指数 产沙过程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一帆 邹荣松 +2 位作者 孙向阳 李素艳 张华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6-455,共10页
基质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苗木栽培和生产中,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有机栽培基质的生产成为研究热点。在有机废弃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保水材料进行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生产,对促进农林废弃物的基质化... 基质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苗木栽培和生产中,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有机栽培基质的生产成为研究热点。在有机废弃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保水材料进行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生产,对促进农林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和林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有机基质发展及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综述了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应用现状、基质的水分调制、基质对土壤的改良情况,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栽培基质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有机栽培基质 发展趋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河口地区植物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杰 王计平 +3 位作者 张华新 常卓 支晓蓉 闫珂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探究其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滦河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生态学样地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样地进行植物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进行群落分类,并对样地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均...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探究其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滦河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生态学样地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样地进行植物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进行群落分类,并对样地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滦河河口地区45个样方中共有31科52属67种植物,草本层植物占绝对优势,优势科、属、种为盐生植物;(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隐域性和过渡性特征,缺乏形成区系特有成分的条件;(3)植物群落从海岸向内陆空间分布上存在耐盐、耐水湿植物向非耐盐、旱生植物演变的趋势;(4)单一群落样方物种组成简单,不同群落结构、不同空间位置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呈不规则变化趋势,无明显梯度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平均数均出现在白茅群落。[结论]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受土壤盐分影响的同时,亦深受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境环境破碎的制约,其中农业灌溉、渔业养殖等生产、生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地区 草本植物 区系分析 植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的强化探究
12
作者 武艳龙 赵健宇 +2 位作者 刘洋 李家彧 涂思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林业是我国国民支柱产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家关注的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林业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在林业科研方面的贡献,并起... 林业是我国国民支柱产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家关注的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林业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在林业科研方面的贡献,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在林业科研的成就也同样离不开其基本建设的支撑,林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是其稳定发展和不断科研创新并创造伟大成果的基础保障。而只有具备高效的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基本建设才能真正地在科研事业中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结合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的工作经验,提出现阶段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待能够为林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研事业单位 基本建设 项目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延河甘谷驿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方磊 王计平 +1 位作者 程复 谢海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27-34,59,共9页
采用日降雨量、DEM、土壤类型、泥沙含量及多期NDVI等数据,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国家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近41年延河甘谷驿流域土壤侵蚀动态与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0—202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 采用日降雨量、DEM、土壤类型、泥沙含量及多期NDVI等数据,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国家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近41年延河甘谷驿流域土壤侵蚀动态与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0—2020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6 746.30、5 740.28、6 389.56、5 450.46、5 480.56 t/(km~2·年)。1980—2000年研究区整体侵蚀强度逐渐增强,强烈及以上等级侵蚀面积占比逐渐增加,表现为“增蚀升级”的特点;2000年后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开始降低,强烈及以上等级的侵蚀面积减少,总体表现为“减蚀降级”的特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加剧,同时发现海拔1 000~1 200 m和1 200~1 400 m是研究区内侵蚀发生的主要高程带。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因子解释力最为突出,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大面积的耕地向林草地转换是使得研究区2000年后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的协同作用明显强于单一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延河甘谷驿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处理对小果白刺叶片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焕勇 杨秀艳 +1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华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共6页
以1年生小果白刺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1 d和14 d)及不同浓度的NaCl(0、100、200、300、400 mmol·L^(-1))对小果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氨基酸类等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及ABA(脱落酸)、IAA(生长素)、GA(赤霉素... 以1年生小果白刺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处理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1 d和14 d)及不同浓度的NaCl(0、100、200、300、400 mmol·L^(-1))对小果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氨基酸类等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及ABA(脱落酸)、IAA(生长素)、GA(赤霉素)、ZR(玉米素核苷)等植物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探讨小果白刺对NaCl处理的生理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小果白刺叶片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NaCl处理1 d时,随着NaCl的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少;在NaCl处理14 d时,随着NaCl摩尔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小果白刺叶片中脯氨酸质量分数和总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在NaCl处理1 d时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NaCl处理14 d时,脯氨酸质量分数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总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只有在D处理(400 mmol·L^(-1)NaCl)时高于对照。ABA质量分数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IAA和ZR质量分数在NaCl处理下,具有相似变化趋势,随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在A处理(100 mmol·L^(-1)NaCl)时,IAA和ZR质量分数最高。GA质量分数随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在低浓度处理时增量较小,而高浓度处理增量较大;经长时间NaCl处理后,GA质量分数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因此,小果白刺对盐渍环境的生理代谢响应机制是通过ABA质量分数的增加及IAA质量分数的减少等调控生理代谢和生长,改变正常代谢途径,进而促进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等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进行渗透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白刺 NACL 渗透调节物质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慈溪乡土树种的资源特点与利用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绍清 张华新 +3 位作者 范林洁 胡迪科 房聪玲 金水虎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68-74,80,共8页
经外业调查和研究,浙江慈溪有乡土树种464种,隶属于81科224属。科的组成以小型科(小科和极小科)居多,共占总科数的83.95%;种类多集中于少数大科和中等科,两类共占总种数的50.86%。属的组成以极小属为主,占总属数的56.70%。生长型以落叶... 经外业调查和研究,浙江慈溪有乡土树种464种,隶属于81科224属。科的组成以小型科(小科和极小科)居多,共占总科数的83.95%;种类多集中于少数大科和中等科,两类共占总种数的50.86%。属的组成以极小属为主,占总属数的56.70%。生长型以落叶为主,有281种,包括13种亚灌木;乔木和直立灌木共373种,藤本91种;竹类22种。在178属自然分布(野生)的乡土树种中,地理分布区类型主要有泛热带分布型、北温带分布型、东亚分布型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等4类,它们共占总属数的66.48%。分析了其资源特点。对绿化观赏、药用、食用和珍贵用材等乡土树种进行了种类统计,并作了利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植物分类 资源特点 利用展望 慈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红砂萌发的影响及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晓威 杨秀艳 +3 位作者 武海雯 支晓蓉 朱建峰 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探究盐胁迫对红砂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解析红砂萌发期耐盐机制及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以盐生植物红砂种子为试验材料,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研究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200、300和400 mmol/L)处理下,... 探究盐胁迫对红砂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解析红砂萌发期耐盐机制及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以盐生植物红砂种子为试验材料,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研究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200、300和400 mmol/L)处理下,红砂种子萌发及萌发后根长、株高、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50 mmol/L处理的红砂萌发率升高,植株根长、株高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红砂的萌发时间推迟,萌发率减少,盐害率增加,根长、株高下降显著。当盐浓度增加到400 mmol/L时,红砂不能萌发,但仍保持萌发活力,400 mmol/L胁迫35 d的未萌发种子经复萌处理后,相对萌发率为105.43%。(2)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红砂中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3)分别以相对萌发率、植株全长下降到对照的50%为标准,确定红砂的萌发耐盐阈值为273 mmol/L,最适盐浓度为45.78 mmol/L;萌发后生长耐盐阈值为388.19 mmol/L,生长最适盐浓度为50.59 mmol/L。红砂可在胁迫环境下长期保持萌发活力,待萌发条件适宜时,可快速集中大量萌发;红砂生长阈值浓度大于萌发阈值浓度,说明萌发期是其在盐胁迫下完成生活史的关键时期;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红砂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在一定胁迫程度内可通过提高POD、SOD活性清除MDA,增加Pro含量从而减少胁迫危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NACL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耐盐阈值 萌发期 耐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杨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及其干旱与盐胁迫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双慧 程赫 +3 位作者 张洋 刘聪 夏德安 魏志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3-1005,共13页
CCD基因编码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催化胡萝卜素共轭双键裂解形成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表明CCD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无木本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PtrCCD的研究报... CCD基因编码的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催化胡萝卜素共轭双键裂解形成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研究表明CCD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无木本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PtrCCD的研究报导,本研究发现其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据此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该基因家族成员功能。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对毛果杨PtrCCD基因家族成员数量、进化关系、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基本特征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rCCD家族由11个基因组成,可分为CCD4和CCD8两个亚族,分别包括9个和2个基因;PtrCCD家族存在5对Ka/Ks均远小于1的旁系同源基因;PtrCCD家族编码蛋白均含有5个共有保守结构域Motif 1、Motif 2、Motif 3、Motif 9和Motif 11,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的基因编码蛋白序列高度保守;PtrCCD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其中PtrCCD8a启动子含有5种类型、16个元件。PtrCCD家族基因表达特性分析表明:PtrCCD家族基因在根、茎和叶中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多数成员在茎部表达量要高于其他2个部位;干旱胁迫不同时间下,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的基因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不同分枝的基因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NaCl胁迫不同时间下,PtrCCD家族各基因在根、茎和叶中表达量不同、但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的基因表达模式基本相同。PtrCCD家族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情况下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能力,进一步表明该基因家族在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杨 CCD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 干旱胁迫 盐胁迫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SPLIT和PSCF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功能空间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凯 王计平 +3 位作者 王茵然 郭红琼 李松 龙芊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2-242,共11页
针对以盐渍化影响和风沙活动为特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流变机制,有助于明确服务提供区(SPA)与服务受益区(SBA)之间的空间关系,制定跨区生态补偿方案。采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道(HYSPLIT)模型和... 针对以盐渍化影响和风沙活动为特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流变机制,有助于明确服务提供区(SPA)与服务受益区(SBA)之间的空间关系,制定跨区生态补偿方案。采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道(HYSPLIT)模型和源贡献潜势(PSCF)模型,模拟了大型盐碱沙尘源地(安固里淖干涸盐碱湖)防风固沙生态系统服务(SSS)对风蚀的影响,确定了在土地覆盖、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的辐射效益,并以辐射效益结果为依据提出跨地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方案。结果表明:在2015年,安固里淖干涸盐碱湖生态系统SSS效益显著,固沙量达到367.93万t;研究区SSS传输路径向东部延伸,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SBA土地面积为189.3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9.66%,受益范围包括北京市等15个省(市、区),是研究区面积的41167倍;受益人口达5.27亿人,受益GDP总量为28.37万亿元;研究区生态系统提供的SSS使得SBA降尘量减少147.17万t,直接经济效益达44.26亿元;研究区投入生态建设的资金应由北京市等15个受益省(市)共同承担,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补偿金额最大,其次为河北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等,浙江省需支付的生态补偿金额最少。本研究通过横向生态补偿促进生态建设,以减轻由土壤风蚀造成的损害,可为有关部门的政策决策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生态服务 空间模拟 HYSPLIT模型 生态效益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白刺基因组信息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礼明 黎梦娟 +2 位作者 张景波 杨秀艳 成铁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目的]为了解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基本基因组信息,如基因组大小、复杂程度等特征。[方法](1)以西伯利亚白刺的幼苗嫩叶为材料,以番茄为标定,用解离液mG解离叶片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悬液,收集细胞并计算西伯利亚白... [目的]为了解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基本基因组信息,如基因组大小、复杂程度等特征。[方法](1)以西伯利亚白刺的幼苗嫩叶为材料,以番茄为标定,用解离液mG解离叶片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悬液,收集细胞并计算西伯利亚白刺的C值。(2)通过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Illumina HiSeq测序并分析测序结果,预估其基因组大小、GC含量、杂合率、重复序列比例等,使用MISA脚本对过滤后数据进行SSR位点分析。[结果]西伯利亚白刺预估全基因组大小为526.30 Mbp,基因组GC含量为36.78%,基因组杂合率为0.90%,重复序列比例为55.39%.对测序数据进行SSR位点标记,共得到521125个SSR位点,其中,单核昔酸重复为342883个,占总SSR位点的65.80%。[结论]由各项分析指标推测西伯利亚白刺为复杂基因组,可以采用二代Illumina与三代PacBio测序辅以Hi-C技术联合分析,有利于西伯利亚白刺基因组的组装及基因图谱的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GC含量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杨nsLT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赫 田双慧 +3 位作者 张洋 刘聪 夏德安 魏志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2-423,共12页
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nsLTP)是一类多基因家族编码碱性蛋白,负责脂肪酸体外结和与膜之间的磷脂转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为止,尚无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 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nsLTP)是一类多基因家族编码碱性蛋白,负责脂肪酸体外结和与膜之间的磷脂转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为止,尚无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nsLTP家族的研究报导。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对PtrnsLTP家族成员的基因数量、亲缘关系、基因结构、编码蛋白保守基序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rnsLTP家族共由39个基因组成,进化成5个亚家族,其中A亚族含有6个基因、B亚族含有2个、C亚族含有13个、D亚族含有3个、E亚族含有15个。PtrnsLTP家族包含7对旁系同源基因,其中1对大于1,6对Ka/Ks均远小于1,且这6对基因均处于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上,进化压力的不同导致基因间的功能出现了分化,编码蛋白均含有Motif 1和Motif 2保守基序。利用qRT-PCR技术并结合杨树转录组数据对PtrnsLTP的组织表达与盐胁迫响应特性研究发现:各家族成员在毛果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经qRT-PCR技术验证后与网站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有11、15和13个成员分别在根、茎和叶中有较高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家族参与了杨树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NaCl胁迫下,该家族39个基因中分别有26个成员在根部、14个成员在叶部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32个基因在茎部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对于PtrnsLTP家族基因生物学功能的鉴定与盐胁迫响应基因资源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杨 NSLTP 生物信息学分析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