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现代化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铁东 晁碧霄 +2 位作者 赵长涛 卢渊 邹全程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森林草原火灾是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灭火形势,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对全国2013—2023年森林草原火灾数据的统计分析,探究森林草原火灾成因、强度、发生趋势,以及现阶段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体... 森林草原火灾是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灭火形势,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对全国2013—2023年森林草原火灾数据的统计分析,探究森林草原火灾成因、强度、发生趋势,以及现阶段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建设现状和不足,并针对专业队伍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 森林草原防灭火 现代化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治策略
2
作者 李杰 李景锐 +3 位作者 张良 卢渊 张真瑞 邹全程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是森林草原火灾多发国家,在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面临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林草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火源管控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火灾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以习近平总... 我国是森林草原火灾多发国家,在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面临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林草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火源管控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火灾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分析国内外防火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管理特点,针对新形势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潜在风险加大、灾害链复杂多样的风险挑战,以及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工作机制、队伍力量、平台建设等突出问题,从机制保障、顶层设计和标准研制3个方面,提出促进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火灾防治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高寒草地健康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炳淑 樊江文 +6 位作者 张海燕 黄麟 田海静 王林 王守兴 杨明新 郭炎明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7,共15页
草地健康是草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关键表征,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但对当前草地健康状况仍缺乏系统评估。本研究参考生态系统健康理论,解析草地健康概念,基于高寒草地特点,运... 草地健康是草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关键表征,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但对当前草地健康状况仍缺乏系统评估。本研究参考生态系统健康理论,解析草地健康概念,基于高寒草地特点,运用专家经验,构建综合反映草地健康整体状况的草地健康指数(grassland healthy index,GHI),包括植被状况、地表生物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牧草生产性能特征等,分区、分类、分型评价2022年黄河源园区高寒草地健康状态和等级。结果表明:1)高寒草原类和高寒草甸类草地在植被群落特征指数、地表特征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牧草生产性能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尤以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最为明显。2)黄河源园区当前草地健康指数(64.98)整体呈亚健康状态,高寒草原类GHI(66.70)略高于高寒草甸类(62.30),高寒草原类下的早熟禾型与其他两种草地型均存在显著差异,但紫花针茅型与蒿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高寒草甸类下各型存在显著差异。3)从功能分区来看,核心保护区草地健康指数(59.30)较一般控制区(69.50)更低,可能是生态本底脆弱、历史上长期过度放牧和区划变动等因素导致高寒草地尚未完全恢复。本研究可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方法视角,同时可为提升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价 草地健康指数 理想参照系 高寒草地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茶增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严茂林 郭丹 +2 位作者 周晓亮 刘自搏 张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更好地促进全国油茶产量提升,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利用LMDI模型对油茶产量公式进行分解,从全国和分区域两个角度,定量测算单产和种植面积在2010-2021年“十一连增”期间对油茶增产的贡献,并全面探讨我国油茶增... 为更好地促进全国油茶产量提升,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利用LMDI模型对油茶产量公式进行分解,从全国和分区域两个角度,定量测算单产和种植面积在2010-2021年“十一连增”期间对油茶增产的贡献,并全面探讨我国油茶增产的地域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而言,我国油茶产量“十一连增”是由单产提升主导的;分区域来看,核心发展区的油茶增产主要源于单产水平的提高,增产幅度达到“超速增产”水平,而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油茶增产则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增产幅度分别为“滞后增产”和“同步增产”水平。其中,单产提高对油茶增产贡献更大的有6个省(区、市),而种植面积扩大对油茶增产贡献更大的有8个省(区、市);增产超过20万吨的省(区、市)是油茶生产核心区的湖南、江西、广西,增产占全国油茶增产总量的75.6%;增产层次达到“超速增产”水平的有安徽、湖南、海南、重庆、四川和贵州等6省(区、市)。最后,对油茶增产显性贡献因素的背后成因进行挖掘,对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增产 LMDI模型 贡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挑战及创新
5
作者 昌敦虎 马奔 +2 位作者 唐小平 温亚利 庞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基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的链条,面向国家公园体制提出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概念。国家公园生态资产概念的提出具有资产化管理国家公园和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保护双重意义。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包括:守护国家生态... 基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的链条,面向国家公园体制提出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概念。国家公园生态资产概念的提出具有资产化管理国家公园和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保护双重意义。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包括: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建立全民所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稳步推进保护地役权改革、实行全域用途管制、创新生态资产特许经营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生态资产监测评估制度。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国家公园,全面、系统开展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促进自然资源资产持续保值增值,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面临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产权界定不够清晰、保护与利用不够平衡等挑战。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创新的建议如下:第一,构建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完善生态资产管理制度;第二,健全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开展生态资产管理评估;第三,建立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实现生态资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资产 生态资产管理 国家公园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的近10年南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评价
6
作者 张溪 卓凌 +2 位作者 卫旭芳 樊雨峰 赵思媛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5期121-126,共6页
为科学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评价,巩固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以南昌市为例,从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4个方面构建了森林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熵权法的评估模型,对近10年森林城市建设成效进行了定量... 为科学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评价,巩固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以南昌市为例,从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4个方面构建了森林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熵权法的评估模型,对近10年森林城市建设成效进行了定量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逐年增加,评价值净增0.2334,增率达24.07%;创建达标期的成效高于巩固提升期;4个体系的成效评价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森林网络>生态文化>生态福利>森林健康,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文化>生态福利>森林网络>森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建设成效 AHP-熵权法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游憩设施建设分区
7
作者 刘畅 吴婧洋 +2 位作者 刘婉凝 吴思明 蒋亚芳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8期502-511,共10页
随着《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发布,中国正加速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家公园体系,但自然游憩活动仍面临保护与发展难以平衡、分区管理粗放、设施建设缺乏精细化引导等问题。根据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游憩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系统分析了现... 随着《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发布,中国正加速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家公园体系,但自然游憩活动仍面临保护与发展难以平衡、分区管理粗放、设施建设缺乏精细化引导等问题。根据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游憩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系统分析了现有分区模式的约束性与复杂性(如两区划分无法适配多样化的游憩需求),根据国家公园分区现状,及其他自然保护地分区要求,借鉴国外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理论与实践,提出“四级分区”技术框架,即无设施区、简易游憩设施区、基本游憩设施区和完善游憩设施区,以资源影响最小化和访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满足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需求的自然游憩设施分区体系,明确各分区设施建设强度标准,解决了“建什么、建在哪”的争议,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验证其可操作性,推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游憩 设施建设分区 游憩机会谱理论 保护与利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景观格局特征演变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鹏 黄晗雯 +3 位作者 周雪 陈树新 徐珊珊 李乐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厘清国家公园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演变的驱动机制,对于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1990—2018年景观尺度格局特征,并从自然和社会经... 厘清国家公园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演变的驱动机制,对于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1990—2018年景观尺度格局特征,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探究驱动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边界密度、蔓延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呈增长趋势,并在1990—2000年表现明显;格局指数空间变化分布较均匀,随时间推进呈现变小趋势。2)年降水量对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最强,突出表现在边缘密度指数层面(VIP=1.16);相对湿度对景观格局指数驱动最小,仅对斑块数量(1.08)、平均斑块面积(1.07)指数有影响。3)茶叶产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最强;财政总收入、财政支出、城镇人口、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对格局演变没有驱动;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景观格局指数驱动较小,仅体现在边缘密度指数层面(1.01)。综上,试点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区域生态保护水平或人为干扰程度相关,并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景观格局 驱动机制 演变特征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体制机制,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 被引量:6
9
作者 欧阳志云 杜傲 +8 位作者 徐卫华 臧振华 唐小平 邓毅 苏杨 崔国发 庄优波 马俊杰 曹辉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0期605-612,共8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标志性举措。自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立以来,在管理体制建立、保护力度、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社会参与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标志性举措。自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立以来,在管理体制建立、保护力度、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社会参与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统筹协调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保护与发展关系、空间范围、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困难和挑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破解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难点与问题,提升国家公园的管理成效,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将国家公园建设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管理体制 自然保护 高质量建设 科技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及活动节律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阮向东 陈奕欣 +4 位作者 王博宇 杨筱 廖春林 禹洋 郭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调查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对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分布,并制订有效保护对策非常重要。由于地形复杂、植被浓密且缺乏系统调查,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数据较为缺乏。2017年3月—2018年12月,对位于... 调查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对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分布,并制订有效保护对策非常重要。由于地形复杂、植被浓密且缺乏系统调查,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数据较为缺乏。2017年3月—2018年12月,对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栖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群落组成和行为节律进行了红外相机调查,以补充该区域鸟兽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期内共监测了60个相机位点,累计18525个相机日,拍摄到2865张独立有效照片,包括8目25科37属,共15种兽类和35种鸟类,其中褐胁雀鹛(Schoeniparus dubius)、褐头鸫(Turdus feae)和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为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动物类群为啮齿目、鲸偶蹄目、食肉目、鸡形目和雀形目。对8种分布广泛、多度指数较高物种日活动节律分析发现:(1)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分别为典型的昼行性和夜行性动物,且与其他地区种群的日活动节律高度相似;(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野猪(Sus scrofa)均为昼夜兼性动物,但两者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日活动节律差异。本研究补充了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栖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的基础数据以及常见物种的活动节律,有助于今后深入推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兽类和鸟类 生物多样性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唐小平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蒋亚芳 马炜 徐卫华 陈尚 刘增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也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是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关键。提出国家公园布局原则、依据和目标,确定由评估区经备选区至候选区的遴选方法,基于39个自然生态地理区,遴选出46...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也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是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关键。提出国家公园布局原则、依据和目标,确定由评估区经备选区至候选区的遴选方法,基于39个自然生态地理区,遴选出46个陆域、3个陆海统筹和3个海域共52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分析评估国家公园候选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东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19个,西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8个,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9个,海域生态地理区3个,契合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和“三区四带”生态保护修复布局。在正式设立5个国家公园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公园设立条件。从空间布局角度规划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以期为构建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奠定基础,推进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候选区 生态地理区 空间布局 规划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卡拉麦里国家公园蒙古野驴适宜生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帅帅 胡杨 +5 位作者 邵长亮 蒋丽伟 张于光 苏志珠 吴波 李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适宜生境脆弱程度,是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制定适应性保护对策的关键和基础。本文筛选207个蒙古野驴分布点位以及9个环境变量,在BIOMOD2平台上利用其10种物种分布模型评估当前和未来2050s(2041—... 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适宜生境脆弱程度,是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制定适应性保护对策的关键和基础。本文筛选207个蒙古野驴分布点位以及9个环境变量,在BIOMOD2平台上利用其10种物种分布模型评估当前和未来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10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适宜生境脆弱程度。结果表明:(1)在BIOMOD2平台的10种模型中,随机森林(RF)模拟效果最好,表面分布区分室模型(SRE)评分最低;组合模型的真实技巧统计值(TSS)为0.93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表明平台模拟结果相对可靠;(2)年平均气温和最冷季平均气温是影响蒙古野驴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因素;(3)蒙古野驴当前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北部和中部,以及216国道两侧;到2080s(SSP370),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东部,适宜生境面积较当前减少68.8%。本研究利用BIOMOD2平台提供的组合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计算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蒙古野驴适宜栖息地的覆盖程度,为国家公园保护蒙古野驴提供适应性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BIOMOD2 脆弱性评价 保护对策 气候庇护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料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严茂林 周晓亮 +1 位作者 刘自搏 张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2007—2021年我国油料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探究油料增产格局及背后成因,推动我国油料生产提质增效,基于2007—2021年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油料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基础数据,从全国和分... 2007—2021年我国油料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探究油料增产格局及背后成因,推动我国油料生产提质增效,基于2007—2021年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油料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基础数据,从全国和分省两个角度,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定量分析了2007—2021年我国油料增产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对我国主要油料增产的地域格局及其贡献因素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油料是我国油料“十四连丰”的主导因素,三大油料对油料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6.3%;三大油料中,花生对油料增产的贡献最为显著,无论是增产幅度、增产贡献率还是年均增产量,花生均处于领先地位;单产提高对油料增产的贡献大于种植面积扩大带来的贡献;三大油料中,大豆增产主要是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油菜籽和花生的增产同时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2007—2021年,全国仅17个省份出现油料增产现象,且增产超过200万t和增幅达到超速增产水平的省份分别只占9.7%和35.5%。综上,充分高效利用和开发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升三大主要油料单产水平是破解我国油料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 增产 格局 贡献因素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14
作者 卢渊 王广宇 +5 位作者 程子岳 闫钰倩 张恒 王丽 杨慧 邹全程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森林草原防火是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大事,是林草资源保护的重大任务。基础设施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硬实力,加强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水平,是全面提升我国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基础性治本之策。通过梳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 森林草原防火是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大事,是林草资源保护的重大任务。基础设施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硬实力,加强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水平,是全面提升我国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基础性治本之策。通过梳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并对主要建设内容进行探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有效防范和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特别是重特大火灾的现实威胁以及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提供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防灭火 基础设施 综合防控 新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晓东 郭明 +2 位作者 张希明 张渊媛 胡理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54,共6页
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青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依据2020年长青保护区气象站数据、地理数据、环境数据、植被数据,以水源涵养、固碳、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价值为评价指标,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 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青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依据2020年长青保护区气象站数据、地理数据、环境数据、植被数据,以水源涵养、固碳、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价值为评价指标,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分析长青保护区生态价值特征,应用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保护区生态价值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生态价值较高,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52479.03万元、13.09万元/hm^(2);水源涵养和固碳价值占据主导地位,二者价值占总生态价值比例70%以上。②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主要呈现出核心区显著高于缓冲区、实验区的特征。③栎木林生态总价值最高(为12171.23万元),竹林单位面积生态价值最高(达16.65万元/hm^(2))。④生态价值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高、南部低,并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集中连片分布的生态价值热点区和冷点区,利于保护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空间分布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森林草原防火支撑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邹全程 卢渊 +6 位作者 关震 彭玲莉 晁碧霄 卞斐 陈孟涤 慕晓炜 闫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森林草原火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危害。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任务繁重,防火一直是林草工作的头等大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森林草原火... 森林草原火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危害。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任务繁重,防火一直是林草工作的头等大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森林草原火灾预防,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以及组织指导地方林业草原部门进行火情早期处理等工作主要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作为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的9个专项规划之一,在增强森林草原等重点生态资源保护能力方面,明确了要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支撑体系建设,为新时期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梳理当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从气候、林情、社情等角度,从责任制度、能力建设等多尺度,提出健全预防体系、加强早期火情处理、提升保障能力的新时期林草防火体系构建思路,为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体系 森林草原防火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格局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小平 田禾 +1 位作者 蒋亚芳 张博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3-2099,共7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国际公认的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从1956年建立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到目前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近万处,总面积超过1.85×10^(6) km^(2),还启动了天然林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国际公认的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从1956年建立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到目前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近万处,总面积超过1.85×10^(6) km^(2),还启动了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了公益林补偿、草原保护奖补等政策措施,对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地保护也面临自然保护地缺少系统布局,众多自然保护地未形成有机协同的保护体系,以及保护与发展矛盾尖锐等问题。为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的至少30%×30%重要区域得到有效保护目标,按照全球及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要求,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国家公园约覆盖陆域的10%左右,其余自然保护地覆盖陆域的10%左右,除自然保护地外的生态保护红线再覆盖陆域的10%左右,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可以将就地保护区域再扩展10%~20%。我国将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核心、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为补充、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以及重要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区域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空间格局,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得到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红线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20年禁牧封育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贡献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海静 黄文广 +5 位作者 王林 范云豹 赵欢 黄维 王顺霞 王鹏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揭示草原对宁夏国土增绿贡献和草原植被恢复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结合近20余年遥感数据和40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植被指数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22年,宁夏草... 为揭示草原对宁夏国土增绿贡献和草原植被恢复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结合近20余年遥感数据和40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植被指数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22年,宁夏草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23年累计增长幅度69.92%;草原植被恢复区域占草原总面积的76.88%,退化区域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27%;宁夏草原对国土增绿面积的贡献约59%,在各类生态系统中面积贡献比例最大;在禁牧封育政策实施后,宁夏草原植被恢复力强劲,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主导的草原植被恢复面积占64.34%,政策因素主导的面积占33.94%,气候因素主导的面积仅占1.72%。表明禁牧封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草原植被生长,基本上遏制了草原退化,较气候因素更显著促进了草原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封育 成效评估 长时间序列遥感 植被恢复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丘陵地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建设探究——以秦皇岛山海关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娇 赵一臣 陈广成 《森林防火》 202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城市化和城市化极度扩张会压缩城市生态空间,从而影响到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通过对比分析山海关区现有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情况、与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指标差距,进一步思考了山海关区森林城市创建的进步潜力空间,提出了山海关区森... 城市化和城市化极度扩张会压缩城市生态空间,从而影响到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通过对比分析山海关区现有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情况、与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指标差距,进一步思考了山海关区森林城市创建的进步潜力空间,提出了山海关区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最终归纳出了将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丘陵地区 山海关区 森林城市 规划建设 生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发生形势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卢修亮 柴守权 +3 位作者 刘海瑞 金娇 李宗伦 徐震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树种相对单一,加之管护粗放,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常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建设成果。概述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形势,梳理分析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树种相对单一,加之管护粗放,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常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建设成果。概述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形势,梳理分析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三北工程建设中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为有效防控三北地区林草有害生物、减轻灾害损失、促进重点生态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有害生物 三北地区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