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梦犀 易小理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立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共享、自主设计,实地建立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家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集全方位、智能化、科技感为一体的“... 立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共享、自主设计,实地建立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家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集全方位、智能化、科技感为一体的“一中心、两平台、三网、四系统”架构模式,成为代表云南省自然保护地信息化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高水平的的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文中分别对总体框架中“一中心”、“两平台”、“三网”、“四系统”的具体内容和功能进行了详尽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大数据中心 生态环境监管 数据统计分析 自然保护地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毕节国家储备林建设助推生态扶贫方案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志伟 朱丽艳 +1 位作者 赫尚丽 王海亮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文章以贵州毕节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为例,立足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助推生态扶贫角度,从项目选址设计,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收益、劳务性收益、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等方面提出扶贫方案设计。分析项目建设如何增加贫困农... 文章以贵州毕节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为例,立足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助推生态扶贫角度,从项目选址设计,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收益、劳务性收益、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等方面提出扶贫方案设计。分析项目建设如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持续有效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提出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运用“互联网+”模式盘活林农资源,加大对林农科技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生态扶贫 扶贫方案设计 资产性收益 劳务性收入 多元化产业 毕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在步道设计中的实践——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鹏程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82-85,共4页
基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提出其步道设计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历史性路径,尊重场地现有地形地貌;尊重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或干扰;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天然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采用简单生态的施... 基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提出其步道设计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历史性路径,尊重场地现有地形地貌;尊重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或干扰;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天然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采用简单生态的施工工法,以最少的人为干扰完成步道建设。重点阐述步道设计中深入贯彻生态理念的生态路面、架空栈道、生态木桥等典型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优先、与环境相融的设计原则,为各类保护地内的步道设计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道设计 生态理念 设计实践 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景观格局变化的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空间近邻效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1 位作者 唐芳林 杨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基于1995~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 km区域为研究范围开展实证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近邻效应评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基于1995~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以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 km区域为研究范围开展实证研究,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近邻效应评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变化趋势,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近20年间,人工景观面积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2)同期,耕地、建设用地和总人工景观的空间近邻效应趋势均呈三区间特征,其中耕地和总人工景观面积的变化特征是快速降低、显著升高和再次下降且趋于稳定;建设用地与其不同之处体现在第1区间,即建设用地在该区间占比相对较低且变化较为平缓(但近年占比有上升趋势),这种变化特征体现为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近邻效应,综合分析认为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影响区为距保护区边界5 km范围。建议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内部景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重视保护区外围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通过制定科学的管控措施减少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景观 空间近邻效应 自然保护区 升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异龙湖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国强 肖剑平 +3 位作者 吴鸿章 李俊冬 汪靖山 李旭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28,共8页
利用ArcGIS软件对异龙湖2012—201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将遥感影像解译,利用Fragstats 4.2进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并对驱动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2012—2019年间的异龙湖各景... 利用ArcGIS软件对异龙湖2012—201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将遥感影像解译,利用Fragstats 4.2进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并对驱动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2012—2019年间的异龙湖各景观类型规模变化显著,变化最显著的景观类型是水域,面积增加1604.0 hm^(2);从空间上,异龙湖西岸湿地和南面变化显著,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沼泽景观被清理,转为水域景观。(2)景观指数方面,2012—2019年期间,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这期间景观破碎度先升高而又下降;周长-面积分维数指数在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说明最大斑块优势明显增加,景观斑块复杂性程度减少,破碎化程度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变化过程,说明这期间景观丰富度是先升高而又下降的,到2019年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增加,多样性减少。(3)异龙湖景观演变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示其解释度为77.93%。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中,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均整体呈减少的趋势,意味着景观破碎度变小,使得景观类型越来越丰富,说明异龙湖流域重要的景观类型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龙湖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草原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唐芳林 杨智 +3 位作者 王卓然 孙暖 韩丰泽 赵金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81-2390,共10页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和高效利用,本研究结合“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和高效利用,本研究结合“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草原监测评价体系、草原保护体系、草原生态修复体系、草原执法监管体系、现代草业体系、支撑保障体系等草原治理体系,旨在为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草业 草坪 草种 调查监测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执法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金龙 刘永杰 +1 位作者 唐芳林 韩丰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面积为3.93亿hm^2,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位居世界前列。草原自然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草原类自然保护地的数量较少,... 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面积为3.93亿hm^2,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位居世界前列。草原自然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草原类自然保护地的数量较少,保护面积较小,已不能满足草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我国草原资源的基本概况,梳理了草原类自然保护地建设情况和草原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加快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进程,构建完善的草原类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草原 自然保护地 自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叶红豆杉所在群落的特征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旦增 李炳章 尹志坚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7,共10页
基于野外15个群落样方物种调查,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叶红豆杉(Taxus contorta Griffith)所在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及密叶红豆杉的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53科116属154种,以... 基于野外15个群落样方物种调查,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叶红豆杉(Taxus contorta Griffith)所在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及密叶红豆杉的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53科116属154种,以蔷薇科、毛茛科、菊科、百合科等占优势;在科、属级区系分析中,热带成分分别占46.2%、18.0%,温带成分分别占53.8%、82.0%。(2)密叶红豆杉所在群落的建群种分别为乔松(Pinus wallichiana A.B.Jackson)、云南铁杉(Tsuga dumosa(D.Don)Eichler)和喜马拉雅冷杉(Abies spectabilis(D.Don)Spach),密叶红豆杉为下层乔木的重要伴生成分或优势成分。(3)从各群落内部比较来看,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个群落中都最高,说明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丰富,数量也最多;从群落间比较来看,乔松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最高,乔木层的最低。(4)在3种群落中密叶红豆杉数量都呈增长趋势,且幼苗库较充足,在云南铁杉林和喜马拉雅冷杉林中,密叶红豆杉从幼苗到幼树的生长过程经历了较强的环境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红豆杉 植物物种多样性 区系成分 群落特征分析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分析的国家公园管控分区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晓伟 杨明星 +3 位作者 孟宇辰 罗伟雄 汪家军 孙鸿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443-8455,共13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公园实行管控分区的要求,以便实现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目标。然而,国家公园管控分区评价的指标尚不明确,以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公园实行管控分区的要求,以便实现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目标。然而,国家公园管控分区评价的指标尚不明确,以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环境(包括高程、植被指数、交通道路影响和基本农田)、重点野生动植物分布(野生动植物、黑麂生境适宜性和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自然资源保护基础(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现状(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承载力、三区三线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指标构建多源数据空间分析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叠加分析技术获取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管控分区结果,并与管控分区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源数据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态保护价值较高区域;(2)多源数据空间分析结果与最终管控分区结果对比显示,其总体精度为78.07%(197.70 km^(2)),在核心保护区精度为83.55%(127.99 km^(2)),一般控制区精度为69.67%(69.71 km^(2));(3)影响精度主要原因是新调入区域基础数据不足,以及通过定性分析解决管控分区破碎化等。研究认为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客观、高效地划分国家公园管控分区,具有一定普适性,但仍需通过增加数据数量或优化算法提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管控分区 多源数据 空间分析 钱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国强 李秋洁 +2 位作者 张蓉 肖剑平 杨书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5-272,共8页
抚仙湖作为我国高原大型深水型湖泊的典型代表,其景观格局的变化直接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探讨较大时间尺度背景下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随景观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国云南高原湖泊的可持续发... 抚仙湖作为我国高原大型深水型湖泊的典型代表,其景观格局的变化直接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探讨较大时间尺度背景下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随景观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国云南高原湖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使用当量因子法分析抚仙湖流域28 a间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阐明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在28 a时间尺度内景观类型以湖泊为主,其次是乔木林地,而建设用地类的面积最小。1990-2018年,景观转换最频繁的为沼泽湿地,转出6105.54 hm^(2),转为人工湿地与工矿建设用地。2)抚仙湖流域ESV随时间尺度变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05年是分水岭,最低为62.46亿元。流域的总ESV贡献最大的景观类型为湖泊和乔木林地,两者价值量总占比超过85%。抚仙湖流域的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大,因此合理调整土地结构,重视水体、林地等景观类型,才能充分发挥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类型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和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恒 朱丽艳 +1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智军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乔木作为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营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植被样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 乔木作为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营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植被样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树种分布格局指数和林分结构特征指数,并采用高斯分布拟合结构特征指标概率分布,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呈聚集分布;乔木林混交度指数Mci离散程度大于树种空间结构TSS指数;TSS指数分布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Mci指数分布呈倒"J"型分布,指数的波动和持续稳定可能与人工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分布 空间结构 混交度 高斯分布 森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模式的姚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探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志伟 朱丽艳 +1 位作者 王海亮 王群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文章以姚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为例,结合PPP政策要求、运作模式等,对姚安县国家储备林营造林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模式、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营造林质量总体不高等问题,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文章以姚安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为例,结合PPP政策要求、运作模式等,对姚安县国家储备林营造林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模式、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营造林质量总体不高等问题,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实施主体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PPP模式 营造林模式 运作模式 管理模式 姚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PP模式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志伟 朱丽艳 +1 位作者 赫尚丽 刘燕婕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5期167-171,共5页
文章以毕节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为例,立足PPP模式运作特点,分析项目融资结构与收益回报机制,制定风险补偿机制、抵押物及贷款担保、项目成效检查验收、化解贷款利率风险等风险管控与项目工程、资金管理措施,并针对持续有效开展... 文章以毕节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一期)为例,立足PPP模式运作特点,分析项目融资结构与收益回报机制,制定风险补偿机制、抵押物及贷款担保、项目成效检查验收、化解贷款利率风险等风险管控与项目工程、资金管理措施,并针对持续有效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提出加强科学经营、增强项目效益,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培育成效,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动态监测,创新融资模式、出台扶持政策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建设国家储备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PPP模式 风险管控 融资 毕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一张图”与林业“二类调查”成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之富 苏俊彦 李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为进一步做好林地变更调查,通过对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与林地"一张图"数据,对两套成果数据的林地、森林、林分起源、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归纳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林地“一张图” 林地变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成果的草原资源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恒 罗春林 +6 位作者 朱丽艳 刘永杰 刘智军 赵磊磊 张英团 程燕芳 汤惠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80-83,共4页
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但草原资源本底不清,限制了草原的科学管理。按照牧区、半牧区、林区草原资源的差异性,分别选择典型县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草地认定标准差异、资源自身空间... 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但草原资源本底不清,限制了草原的科学管理。按照牧区、半牧区、林区草原资源的差异性,分别选择典型县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草地认定标准差异、资源自身空间上的重叠、精度差异等方面原因,三调初步成果与原有的调查资料草地面积总量和空间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国土三调初步成果的图斑区划和属性因子不能满足草原资源经营管理的需求,应在三调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区划和调查;草班和小班的区划要满足不同区域草原资源管理和经营的需要,调查内容包括类型、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等5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资源 基况监测 区划系统 国土三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齐立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6期102-104,157,共4页
当前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着规划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偏差,跨行政区域,或与其它保护地范围重叠交叉,公园分布有大量村庄、农田、公路等干扰因素。藉此提出全面保护、与相关规划协调、边界清晰、权属明确、减少内部干扰因素、功能分区优化等调... 当前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着规划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偏差,跨行政区域,或与其它保护地范围重叠交叉,公园分布有大量村庄、农田、公路等干扰因素。藉此提出全面保护、与相关规划协调、边界清晰、权属明确、减少内部干扰因素、功能分区优化等调整原则,以及对调整后的方案进行综合影响评价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湿地公园 范围调整 功能区调整 范围重叠交叉 干扰因素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湖滨缓冲带恢复研究——以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秋洁 马国强 +1 位作者 余刚 王德芬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05-107,共3页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I类水质湖泊,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近自然恢复、科学营建、合理布局、重点突出、生态功能保护优先的湖滨缓...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I类水质湖泊,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近自然恢复、科学营建、合理布局、重点突出、生态功能保护优先的湖滨缓冲带恢复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陡岸生态恢复、近自然型防护带营建、塘、沟透水系统营造等工程措施的实施,建立湖滨缓冲带的生态屏障功能,对高原湖泊湿地湖滨带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湖滨缓冲带 湿地恢复 防护带 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砼水池软弱地基处理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飞鹏 许婧 《农业工程》 2019年第9期81-84,共4页
通过对大型灌溉水源工程1500 m^3水池软弱地基进行换填处理设计,计算换填垫层在不同工况下,砼水池在软弱地基上的承载力和变形。优化必选最佳的组合参数,再强夯处理,结合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提出解决中小型砼水池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结... 通过对大型灌溉水源工程1500 m^3水池软弱地基进行换填处理设计,计算换填垫层在不同工况下,砼水池在软弱地基上的承载力和变形。优化必选最佳的组合参数,再强夯处理,结合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提出解决中小型砼水池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换填和强夯法处理软弱地基不但满足工程质量和地基承载力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基 填换法 垫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以石柱县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梦犀 张冠湘 +2 位作者 朱国飞 史建 许浩煜 《绿色科技》 2020年第6期226-229,共4页
以重庆市石柱县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为例,从前端监控、网络传输、监控中心等环节入手,立足南方地区森林防火的实际,以案例形式构建了一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尤其是通过“以租代建”整合了铁塔资源和取代传统微波传输模式,以期为林火视频监... 以重庆市石柱县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为例,从前端监控、网络传输、监控中心等环节入手,立足南方地区森林防火的实际,以案例形式构建了一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尤其是通过“以租代建”整合了铁塔资源和取代传统微波传输模式,以期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视频监控系统 森林火灾高风险区 监控铁塔 网络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云 崔晓伟 +5 位作者 陶江坤 刘志伟 邵飞 张文昌 郑敏 王富海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26-30,20,共6页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将引起自然保护地内的景观格局的变化,探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构筑山东生态格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2020年封库数据为基础,...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将引起自然保护地内的景观格局的变化,探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构筑山东生态格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2020年封库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两个尺度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借助ArcGIS和Fragstats 4.1软件,探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景观类型水平看,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农用地的斑块面积、空间连接度等显著降低,建设用地、林地景观类型破碎度和连接度降低;从景观格局水平看,调出矛盾面积的大小与景观格局变化贡献率呈正比,村庄面积虽小,但由于村庄分散性的分布特征导致其对景观格局破碎度的贡献率与城镇建成区和开发区基本一致。在六大类矛盾中,永久基本农田、人工集体商品林和矿业权的调出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力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