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公园资金保障与多元化融资模式探索
1
作者 张菥 卢琳琳 +2 位作者 周瑞原 秦涛 李建华 《国土绿化》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市场化收入是国家公园重要的资金来源,其中多元化融资支持是关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倡导创新资金筹措,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生态产品价值,鼓励市场... 市场化收入是国家公园重要的资金来源,其中多元化融资支持是关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倡导创新资金筹措,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生态产品价值,鼓励市场化融资。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融资机制,有助于体制顺畅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公园的资金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辅以市场化收入和社会捐赠。然而,这种模式面临着渠道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融资机制不成熟、投入与支出结构不匹配,来源结构还需完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筹措 财政拨款 财政政策 市场化融资 来源结构 资金保障 多元化融资 社会捐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优化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凌威 王雅萱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为参照,总结了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事权划分、地方政府参与、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等改革经验,剖析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中“所有者权利”和“监管者权力”不清、所有权行使体制机制不顺畅以及中央与地方事权... 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为参照,总结了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事权划分、地方政府参与、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等改革经验,剖析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中“所有者权利”和“监管者权力”不清、所有权行使体制机制不顺畅以及中央与地方事权边界不清晰等问题,梳理借鉴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模式,重点提出强化履行“两统一”职责、探索产权制度管理、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和完善购买服务制度等优化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管理体制 自然资源资产 派驻监督 事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1 位作者 徐基良 安丽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0,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流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两栖类动物多样性初步调查
4
作者 王秀磊 李希 +1 位作者 陈明斌 李佳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6期47-60,共14页
【目的】更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两栖类动物名录,为国家公园两栖类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4—5月和8—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使用样线法、访问法等野外调查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汇编两栖类动物名录。【结果】1)国... 【目的】更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两栖类动物名录,为国家公园两栖类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4—5月和8—9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使用样线法、访问法等野外调查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汇编两栖类动物名录。【结果】1)国家公园共记录到44种两栖类动物,隶属于2目8科28属,其中中国特有物种15种,海南特有物种12种。2)7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5种为易危物种,7种为近危物种。3)在地理区系构成上,东洋界物种43种,广布物种1种,无古北界物种。【结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两栖类动物资源丰富,为众多濒危、特有物种提供重要栖息地,表明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物种名录 濒危物种 地理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长启 徐卫刚 王尚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地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及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保障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梳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分... 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地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及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保障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梳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资源挖掘不够、配套设施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路径。一是自然保护地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疏通多元参与渠道,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构建完善制度体系。二是自然保护地主动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探索构建与自然保护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紧密结合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三是自然保护地要大力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结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打造智能自然教育一体化平台;结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宣传引导;严格管理程序,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注重存量人才培养,积极拓宽引才渠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教育 教育模式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自然公园保护和开发协同共生路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尚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3,共7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自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开发利用却面临重大挑战。在自然公园面临重大变革的背景下,...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自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开发利用却面临重大挑战。在自然公园面临重大变革的背景下,研究自然公园保护和开发协同共生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SWOT分析法,对自然公园保护和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和开发协同性较差,管理理念转变不到位,顶层设计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协调,开发项目的针对性不强。建议按照分区差异化管理思路,从树立保护优先兼顾开发的理念、完善法规建设并构建规划体系、运用创新技术强化统筹管理、开发特色项目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坚持绿色营建科学配置设施、加强主动引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保护和开发协同共生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保护和开发协同共生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公园 保护 开发 协同路径 SWOT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升自然公园的管理效能——以人为活动大数据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尚慧 王泰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4,共8页
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升自然公园的管理效能,对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及确保自然公园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协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是自然公园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分析了自然公园... 基于大数据技术提升自然公园的管理效能,对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及确保自然公园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协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是自然公园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分析了自然公园管理现状和利用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然公园管理效能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人为活动大数据为例,对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运用大数据技术科学限制人为活动是提升自然公园管理效能的关键。针对运用人为活动大数据提升管理效能面临的问题,从完善顶层设计、建设监测系统、拓宽引才渠道、利用大数据解决管理难题和注重数据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利用人为活动大数据提升自然公园管理效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公园 人为活动 大数据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类型划分及森林质量提升措施初探——以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鹏 高志雄 +3 位作者 董云飞 凌威 付尧 邓高松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对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小班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依据选择树种(组)、生态脆弱性、林分现状3个因子划分经营类型,结合实验林场风景林的经营目标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森林质量提升措施。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类型划分 森林质量 提升措施 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沛 张雷一 +4 位作者 纪署光 李卫 姚斌 郑广 李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7,共9页
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花椒+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间作及单作花椒3种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花椒单作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pH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 cm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0-20 cm土壤中有效磷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pH显著负相关(P<0.05);10-2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pH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和牧草构成的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模式在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林草间作 土壤养分 微生物 植被恢复 退化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构树qRT-PCR内参基因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红英 陈萌笛 +4 位作者 王政博 郝自远 刘龙昌 赵西平 倪建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目的]筛选出镉(Cd)胁迫下构树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开展构树耐Cd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Cd胁迫下构树的根和叶组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个候选基因(BpUBE2、BpRPL8、BpActin、BpGAPDH、BpHSP、B... [目的]筛选出镉(Cd)胁迫下构树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开展构树耐Cd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Cd胁迫下构树的根和叶组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个候选基因(BpUBE2、BpRPL8、BpActin、BpGAPDH、BpHSP、BpTUA、BpDOUB、Bpβ-TUB、BpHIS、BpNADH)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分析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逆境胁迫响应基因BpDREB验证筛选出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BpDOUB和BpNADH在Cd胁迫下构树中基因表达相对稳定,BpGAPDH表达稳定性最差。以Bp-DREB验证内参稳定性时发现,单独或组合使用BpDOUB及BpNADH为内参基因时,BpDREB基因表达水平显示出相似的趋势,而稳定性较差的BpGAPDH基因未能对BpDREB的表达量进行准确校正。[结论]Bp-DOUB、BpNADH基因以及BpDOUB+BpNADH基因组合均可作为合适的内参基因,提高Cd胁迫下构树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内参基因 CD胁迫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