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老化与木素酸钠浸种对油松种子活力的影响
1
作者 高榕 高捍东 +3 位作者 沈思凡 黄莹 潘科丞 刘佳琪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为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和木素酸钠浸种对油松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油松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法对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不同老化处理时间(2、4、6、8、10 d,分别记为A2、A4、A6、A8、A10)下油松种子的发芽指标、MDA含量... 为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和木素酸钠浸种对油松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油松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法对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不同老化处理时间(2、4、6、8、10 d,分别记为A2、A4、A6、A8、A10)下油松种子的发芽指标、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再使用3种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的木素酸钠(BCOL、BCL、BCMOL)处理未经老化与老化4 d的油松种子,分析油松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老化10 d种子发芽率降至25.67%。MDA大量积累,SOD、POD及CAT活性显著降低。用中等浓度BCOL(100 mg/L)、中等浓度BCL(50、100 mg/L)和中等浓度BCMOL(100 mg/L)对未经老化(A0)和老化4 d(A4)的油松种子进行处理,其发芽率较对照分别高出6.08%、4.66%、5.33%和10.33%、8.66%、10.00%。因此,人工老化油松种子超过4 d活力显著下降,同时种子内MDA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若需促进未经老化油松种子萌发,选用100 mg/L的BCOL与BCMOL、50 mg/L BCL浸种处理24 h效果较好;若需促进老化油松种子萌发,选用1种100 mg/L的木素酸钠进行浸种24 h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老化 浸种处理 木素酸钠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朴树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研究
2
作者 黄莹 高捍东 +1 位作者 高榕 沈思凡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9,共9页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朴树种子种胚及种壳的浸提液分别分离出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并利用白菜种子的发芽试验检测该5个相的生物活性,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生物测定,探讨抑制物与朴树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朴树种子种胚及种壳的浸提液分别分离出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并利用白菜种子的发芽试验检测该5个相的生物活性,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生物测定,探讨抑制物与朴树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朴树种子各分离相均对白菜种子发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相和乙醚相的抑制性最强,其次分别是甲醇相和石油醚相。GC-MS测定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朴树种子内源抑制物成分主要为有机酸(醋酸、棕榈酸)、酯类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以及一些苯类物质(丁基化羟基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树 种子休眠 内源抑制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油松种子活力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沈思凡 高捍东 +2 位作者 美朵卓嘎 高榕 黄莹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5,60,共7页
为了研究油松种子在微波处理下种子活力和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筛选出具有活力梯度的油松种子,在此基础上对油松种子进行不同功率和时间的微波处理,并测定微波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指标... 为了研究油松种子在微波处理下种子活力和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筛选出具有活力梯度的油松种子,在此基础上对油松种子进行不同功率和时间的微波处理,并测定微波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指标,同时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组合的微波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波处理能够缩短油松种子的发芽进程;随着微波处理功率与时间的增加,中、低活力油松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理状况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最佳的微波处理组合为:功率300 W、处理时间40 s,该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活力的油松种子的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微波 种子活力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松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代谢和内源激素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聪聪 沈永宝 史锋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6,共12页
【目的】确定白皮松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揭示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途径和激素变化规律。【方法】将种子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速率(SG)和平均发芽时间(MGT),并探索温度对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苹果酸... 【目的】确定白皮松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揭示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途径和激素变化规律。【方法】将种子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萌发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速率(SG)和平均发芽时间(MGT),并探索温度对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联合酶活性以及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15和20℃下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7.33%和92.67%,温度升高到25和30℃,萌发率降至5%以下,10℃下无种子萌发;20℃下,种子中碳水化合物经糖酵解途径(EMP)初始降解后进入三羧酸循环(TCA),MDH活性升高,随着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活化程度不断推进,G-6-PDH和6-PGDH联合酶活性快速升高。25℃下,种子内PGI活性维持高水平,TCA循环启动但活化程度低;20℃下,种子中GA3、IAA和ZR含量升高,ABA分解代谢旺盛,GA3/ABA、IAA/ABA和ZR/ABA升高。25℃下,种子中ABA合成活动强烈含量升高,GA3/ABA、IAA/ABA和ZR/ABA降低。【结论】白皮松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20℃,温度继续升高则产生热抑制;种子呼吸代谢类型和激素含量因温度变化而改变并以此发挥对萌发的调节作用。适温20℃下,种子呼吸以PPP为主,EMP-TCA占据一定比例,且胚中呼吸代谢较为活跃。种子内促生长类激素含量升高,抑制类激素分解代谢旺盛,向着种子萌发方向发展;高温25℃下,种子主要通过EMP进行呼吸代谢且抑制型激素含量占优势,萌发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种子萌发 温度 呼吸代谢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玉 周亚晶 +1 位作者 胡惠 沈永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0,共8页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随着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层面,这对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诱导和解除过程中涉及的... 种子休眠是植物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随着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揭示了种子休眠的分子层面,这对于解除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诱导和解除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调控因子、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种子休眠的保护机制,为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诱导 休眠解除 环境影响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盐胁迫对伯乐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洪洁 高捍东 +1 位作者 刘序 吴梦柔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探究伯乐树种子和幼苗的耐碱性盐能力及在不同浓度碱性盐环境中伯乐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伯乐树种子和幼苗用0.1%~0.5%的碱性盐Na2CO3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形态及生理指标,以观察伯乐树种子和幼苗对碱性盐的耐... 为探究伯乐树种子和幼苗的耐碱性盐能力及在不同浓度碱性盐环境中伯乐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伯乐树种子和幼苗用0.1%~0.5%的碱性盐Na2CO3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形态及生理指标,以观察伯乐树种子和幼苗对碱性盐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低浓度碱性盐溶液对伯乐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0.1%时,与对照组相比,活力指数增加了79%,苗高和根长分别增加了46%、34%;高浓度碱性盐溶液处理则抑制伯乐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各项指标均下降,当浓度达到0.5%时,与对照组相比,苗高和根长分别降低了50%、33%;随着Na2CO3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活性、POD活性、SOD活性等在碱性盐胁迫下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因此说明伯乐树具有一定的耐碱性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碱性盐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6−BA对淹水胁迫下杂交新美柳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任佳辉 高捍东 +3 位作者 陈哲楠 李浩 刘强 陈澎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加外源6−BA处理,测定不同时期植株生物量、叶片SP含量、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和POD活性,分析其对淹水胁迫和外源6−B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叶片SP含量呈下降趋势并降低了光合产... 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加外源6−BA处理,测定不同时期植株生物量、叶片SP含量、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和POD活性,分析其对淹水胁迫和外源6−B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叶片SP含量呈下降趋势并降低了光合产物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在45 d时大幅增加;外源6−BA对胁迫下植株光合产物积累和保护酶系统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杂交新美柳表现出较强耐涝性,前中期喷施30 mg/L浓度的6−BA对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和增强叶片保护酶系统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新美柳 淹水胁迫 6−BA 保护酶系统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梗籽银桂种胚发育与胚乳营养物质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永莉 沈永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研究桂花种胚发育过程及成熟机制,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进行生物学观察,并对胚乳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花期为9—10月,种胚的发育大约经历... 为研究桂花种胚发育过程及成熟机制,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进行生物学观察,并对胚乳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花期为9—10月,种胚的发育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种胚开始形成期、种胚快速形成期和种胚成熟期。随着紫梗籽银桂种子的发育,胚乳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前期比较平稳,后期呈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不断增加。紫梗籽银桂种子各类营养物质快速积累发生在花后180 d之后,此期间种胚开始大量形成,到种子成熟阶段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梗籽银桂 种子发育 胚乳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华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姗 沈永宝 +1 位作者 鲍华鹏 何洪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3,共8页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宝华玉兰〔Yulania zenii(W.C.Cheng)D.L.Fu〕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宝华玉兰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从8月上旬开始,至翌年3月上旬结束;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宝华玉兰〔Yulania zenii(W.C.Cheng)D.L.Fu〕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宝华玉兰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从8月上旬开始,至翌年3月上旬结束;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从12月中下旬开始,至翌年4月上旬结束,雌配子体成熟时间比雄配子体晚约30 d。宝华玉兰有雄蕊64~72个,离生,由下至上螺旋状排列,每个成熟花药具4个花粉囊;从孢原细胞开始,在经历了“孢原细胞分化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单核绒毡层形成期、双核绒毡层形成期、小孢子发育期、二分体期、四分体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单核花粉期、双核花粉期”等过程后形成成熟花药。其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同一个花药中花粉囊发育不同步且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不同;其雄配子体发育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分体小孢子释放后,即在单核居中期前出现发育停滞现象,最终成熟花粉的败育率达61.3%。宝华玉兰的雌蕊由146~150个浅紫色离生心皮组成,由下至上螺旋状排列;每个心皮含2个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边缘胎座;从胚珠原基开始,在经历了“胚珠发育初期、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期、二核胚囊期、四核胚囊期、八核胚囊期”等过程后形成成熟胚囊。其大孢子为单孢子发生型,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7胞8核蓼型胚囊;其雌配子体发育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二核胚囊期至八核胚囊期,最终成熟胚囊的卵细胞败育率达79.5%。研究结果表明:在宝华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均出现发育异常现象,导致大部分的花药和卵细胞败育,这是宝华玉兰结实率低的重要致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华玉兰 大孢子 小孢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小叶栎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介坤 史锋厚 +4 位作者 管军 张磊 蔡绍刚 刘蕾 沈永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6,共11页
【目的】探究小叶栎Quercus chenii Nakai苗木在NaCl胁迫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小叶栎苗木在江苏滨海地区推广栽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沂市马陵山小叶栎种质资源库2年生小叶栎容器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容器浇盐... 【目的】探究小叶栎Quercus chenii Nakai苗木在NaCl胁迫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小叶栎苗木在江苏滨海地区推广栽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沂市马陵山小叶栎种质资源库2年生小叶栎容器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容器浇盐法控制土壤含盐量,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分别为土壤干质量的1‰、2‰、3‰、4‰,以去离子水浇灌苗木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小叶栎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综合分析法对其胁迫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小叶栎苗木体内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对NaCl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苗木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小叶栎降低苗木生长量以缓解NaCl胁迫的伤害。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小叶栎苗木叶片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与盐害指数呈上升趋势,苗木叶片SOD活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叶栎苗木通过提高体内SOD、POD活性和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提高苗木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结论】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得出,小叶栎苗木对NaCl胁迫响应程度大小依次为:4‰>3‰>2‰>1‰>0(CK)。当NaCl胁迫浓度为3‰时,小叶栎苗木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抑制,苗木可适应低于3‰浓度的NaCl胁迫,该浓度可作为小叶栎苗木在江苏滨海地区推广的临界参考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栎 NACL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