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叶兰无菌培养快繁技术优化
1
作者 陈碧华 张娟 +11 位作者 张岚棋 谢伟伟 李俊楠 黄宇 林智勇 刘江枫 游剑滢 赖智如 林孝美 林辉 欧虹 吴丹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血叶兰是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具有巨大市场开发潜力,由于天然种群日趋缩减,亟需开展种质资源繁殖保护等研究。以血叶兰蒴果为外植体,表面消毒后切开,播种于培养基2号1/2MS+NAA0.1 mg·L^(-1)+白糖30 g·L^(-1)+香蕉泥50 mg·L... 血叶兰是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具有巨大市场开发潜力,由于天然种群日趋缩减,亟需开展种质资源繁殖保护等研究。以血叶兰蒴果为外植体,表面消毒后切开,播种于培养基2号1/2MS+NAA0.1 mg·L^(-1)+白糖30 g·L^(-1)+香蕉泥50 mg·L^(-1)+马铃薯25 mg·L^(-1)外植体诱导,血叶兰种子正常萌发生长;血叶兰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为培养基6号1/2MS+BA 0.2 mg·L^(-1)+IBA0.3mg·L^(-1)+NAA 0.01 mg·L^(-1)+香蕉泥50 mg·L^(-1)+马铃薯25 mg·L^(-1),采用一步法继代生根成苗。组培瓶苗移栽基质为腐熟松树皮+珍珠岩+泥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组培 培养基 继代 生根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注射甲维盐制剂对松材线虫病林间防效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宋高飞 张标强 +4 位作者 童浩 蓝文丰 张治昊 汤陈生 蔡守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了明确高压注射2%甲维盐乳油对林间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分析了注射甲维盐后林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体内残留量的时间动态变化及甲维盐对树体内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种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注射甲维盐对寄主... 为了明确高压注射2%甲维盐乳油对林间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分析了注射甲维盐后林间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体内残留量的时间动态变化及甲维盐对树体内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种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注射甲维盐对寄主马尾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从不同层面综合评价了甲维盐对林间松材线虫病的直接和间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维盐注干18个月后,试验区马尾松植株保存率超过98%。注射甲维盐1 a后,马尾松树体内树干和枝条均可检测到残留,在树体上部、中部及冠层枝条呈下降趋势,树体下部在试验期间呈上升趋势且马尾松体内残留量均高于LC_(95)(0.05μg·g^(-1));注射甲维盐后,室内外马尾松植株体内松材线虫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室内马尾松幼苗体内松材线虫数量下降61.02%,林间松材线虫高携带单株(≥5000)和低携带单株(<5000)体内松材线虫携带量分别减少93.01%和71.09%;注射甲维盐能显著提升马尾松植株体内ROS水平(P<0.05),室内接种松材线虫的马尾松幼苗、林间松材线虫高携带量和低携带量的马尾松个体的ROS水平分别为对照的7.96、1.90和6.59倍;马尾松中抗性相关微生物Penicillium的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松材线虫携带量高和低的马尾松体内较对照分别提升19.12%和3.15%。研究结果表明了树干注射甲维盐2%乳油可显著林间降低马尾松植株体内的松材线虫数量,并提升寄主马尾松的活性氧水平及Penicillium属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马尾松 2%甲维盐乳油 残留量 ROS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油桐鹰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林浩宇 蔡守平 +4 位作者 詹芳芳 林和再 吴云忠 丁珌 曾丽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06,共6页
为探究油桐鹰尺蠖对桉树的适应性并研究取食不同寄主对油桐鹰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和尾巨桉为试验对象,测定并计算油桐鹰尺蠖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发育历期、蛹质量、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指标。油桐... 为探究油桐鹰尺蠖对桉树的适应性并研究取食不同寄主对油桐鹰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和尾巨桉为试验对象,测定并计算油桐鹰尺蠖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发育历期、蛹质量、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指标。油桐鹰尺蠖取食尾巨桉、油桐、乌桕后均可顺利化蛹并羽化为成虫,而在油茶上基本无法正常化蛹。取食尾巨桉的油桐鹰尺蠖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80%、85%和96.5%;取食油桐的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70%、82.5%、90.75%;取食乌桕的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80%、82.5%、93.75%;而取食油茶的油桐鹰尺蠖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分别为5%、10%、41.62%,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寄主(P<0.05)。取食尾巨桉的油桐鹰尺蠖幼虫平均发育历期为27.06d,显著长于油桐(22.56d)和乌桕(20.63d),取食尾巨桉的油桐鹰尺蠖幼虫体质量在第20天达到峰值,而取食乌桕的油桐鹰尺蠖幼虫质量在第14天达到最高。取食尾巨桉的油桐鹰尺蠖蛹质量为0.57 g,均显著低于取食油桐(0.93 g)和乌桕(0.91 g)的油桐鹰尺蠖。取食尾巨桉油桐鹰尺蠖的幼虫相对生长率(0.0875)、食物利用率(20.29%)和营养转化率(46.56%)也显著低于取食油桐和乌桕。取食尾巨桉的油桐鹰尺蠖幼虫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化蛹率、蛹重等均低于取食油桐和乌桕,但能够顺利化蛹并羽化为成虫,且化蛹率和羽化率之间没有差异,油桐鹰尺蠖可能已经逐渐适应取食尾巨桉,在桉树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未来该虫的危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鹰尺蠖 寄主适应 生长发育 营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皮青冈苗期生长表型性状变异及家系选择
4
作者 蓝文丰 张青青 +4 位作者 熊雨忠 陈耀升 林强 章允清 欧阳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5-936,共12页
【目的】探索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家系苗期生长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选择苗期生长表现优异的优良家系。【方法】从福建省建瓯市和柘荣县选出59株赤皮青冈天然优良单株并进行采种育苗,对苗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片长... 【目的】探索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家系苗期生长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选择苗期生长表现优异的优良家系。【方法】从福建省建瓯市和柘荣县选出59株赤皮青冈天然优良单株并进行采种育苗,对苗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片长宽比和叶面积等性状进行测量和计算,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构建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对参试家系进行评分。【结果】苗高、叶片数、叶长和叶面积等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与重复互作效应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宽和叶片长宽比等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生长表型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793~0.905,在家系水平上生长表型性状均受到中、高强度的遗传控制,在苗期开展速生家系初选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叶宽与叶面积的相关系数最大;苗高与其余性状的相关性中,与叶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838%,由这2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构建综合得分模型。从59个家系中初选苗期生长表现优异的家系20个,入选率为33.9%。入选的20个家系的苗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片长宽比和叶面积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20.22%、18.89%、13.01%、8.34%、3.44%和21.27%。【结论】赤皮青冈家系苗期生长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长表型性状受中、高强度的遗传控制,初选出苗期表现优异的家系20个。可从入选家系中选择超级苗开展扦插繁殖技术研究,通过无性繁殖进行初选良种材料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家系 苗期 生长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守平 詹芳芳 +4 位作者 林和再 林浩宇 丁珌 宋海天 曾丽琼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0,61,共4页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31,显著高于对油茶的取食概率。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叶碟的取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的为油桐、乌桕,分别为42.90%、37.72%;其次是桉树,为28.37%;最少是油茶,仅8.13%。不同寄主两两组合试验中,幼虫对尾巨桉、油桐和乌桕的取食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油茶。综合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对油桐、乌桕和尾巨桉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向,不倾向于取食油茶;但油桐、乌桕叶碟的被取食比例显著比尾巨桉高。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油桐鹰尺蠖的成灾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鹰尺蠖 取食选择性 叶碟法 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种类对毛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温晓芸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9-24,48,共7页
为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对毛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于2021—2022年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埂尾村长期失管状态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施用有机肥、无机复合肥、有机肥+无机复合肥(简称复混肥)后不同年龄毛竹材气干密度、... 为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对毛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于2021—2022年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埂尾村长期失管状态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施用有机肥、无机复合肥、有机肥+无机复合肥(简称复混肥)后不同年龄毛竹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体积气干干缩率、体积全干干缩率、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等8个物理力学性质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复混肥和有机肥后毛竹材密度大于施用无机肥的毛竹材密度,施肥的毛竹材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施用复混肥和有机肥的毛竹新竹材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高于施用无机肥和对照组。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均一定程度上提高Ⅰ—Ⅲ度毛竹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其中施用复混肥和有机肥显著提高毛竹竹材顺纹抗压强度。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竹材密度和体积干缩率是所调查竹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的典型特征指标。综合分析可知,施用有机肥和含有机肥的复混肥的竹材具有更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材 施肥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含笑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最优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岚棋 张娟 +3 位作者 黄云鹏 刘美利 范辉华 汤行昊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了探究福建含笑Michelia fujianensis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以及掌握更快捷、准确地估测福建含笑苗木生物量的方法,研究以1 a生福建含笑苗木为试验材料,采取整株收获法,测量苗木根、茎、叶以及单株的生物量,并以地径(D)、苗高(H)、地径... 为了探究福建含笑Michelia fujianensis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以及掌握更快捷、准确地估测福建含笑苗木生物量的方法,研究以1 a生福建含笑苗木为试验材料,采取整株收获法,测量苗木根、茎、叶以及单株的生物量,并以地径(D)、苗高(H)、地径与苗高的乘积(DH)、地径平方与苗高的乘积(D^(2)H)4个生长指标作为自变量,对生长指标与苗木生物量分配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回归方程拟合福建含笑苗木各器官及单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选取最优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福建含笑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为茎>根>叶,非光合器官生物量与生长之间相关性更强,体现了福建含笑苗期生存策略为集中投资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这除了能提高苗木自身传输效率,还有利于向垂直方向以及地下四周拓展营养空间,争夺土壤资源。D2H对于根、茎以及单株生物量拟合效果最好,而苗高对于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且各器官最优拟合模型多为幂函数,其具有较大的决定系数和较小的估计值标准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对不同变量应该合理选择与之最适宜的预测指标进行模型的拟合从而提高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含笑 生物量分配 生长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和硅添加对毛竹植硅体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8,共10页
【目的】探明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形成对外源氮和硅的响应,开展外源氮和硅添加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植硅体碳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期为竹林碳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氮[尿素:0(N_(0))、250(N_(1))、500(N_(2))mg·kg^(−... 【目的】探明植硅体和植硅体碳的形成对外源氮和硅的响应,开展外源氮和硅添加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植硅体碳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期为竹林碳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氮[尿素:0(N_(0))、250(N_(1))、500(N_(2))mg·kg^(−1)]和硅[硅酸钠:0(Si0)、75(Si_(1))、150(Si_(2))mg·kg^(−1)]二因素三水平正交栽培试验,采集毛竹叶、枝、秆、篼和凋落物样品,分析不同处理不同器官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结果】随着硅添加量的增加毛竹不同器官及凋落物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叶、枝、秆、篼及凋落物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为3.15~4.68、2.10~3.47、0.30~1.18、1.09~2.15和3.21~4.63 g·kg^(−1),均表现为N_(2)Si_(2)处理植硅体碳质量分数最高,N_(0)Si_(0)处理的植硅体碳质量分数最低。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秆的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在N_(0)Si_(1)和N_(0)Si_(0)处理分别与N_(2)Si_(2)处理间达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硅体碳与硅质量分数之间及植硅体碳与植硅体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818和0.4632。植硅体碳与碳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2)=0.3183,P<0.01)。【结论】外源氮添加有助于毛竹对硅的吸收和有机物质的积累,外源硅添加有助于毛竹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以及植硅体碳占碳比例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植硅体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生笋糟渍保存条件优化研究
9
作者 杨杰 曹碧凤 +3 位作者 郑美珠 郑蓉 吴火和 钟金环 《竹子学报》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目的】为探索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笋糟渍保存方法,明确糟渍生笋保存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毛竹生笋保存的主要因素。试验设置浸渍时间、酒糟浓度、酒糟品系和存放时... 【目的】为探索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笋糟渍保存方法,明确糟渍生笋保存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毛竹生笋保存的主要因素。试验设置浸渍时间、酒糟浓度、酒糟品系和存放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对粗纤维、可溶性糖、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和含水率6个代表笋品质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粗脂肪、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是毛竹生笋的主要评价指标,能够解释88.08%的方差。影响毛竹生笋保存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存放时间>浸渍时间>酒糟品系>酒糟浓度,其中存放时间为主导因子,对生笋保存起决定性作用。【结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_(1)B_(3)C_(2)D_(3),即浸渍时间5 min、酒糟浓度60%、红糟酒糟和存放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生笋保存 正交试验 主成分分析 模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性状育种值和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顺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福建柏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和发展利用很有必要,但其育种群体尚未建立。该研究利用127株福建柏优树开展20 a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估算生长性状育种值,结合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以期为交配创新种质提供亲本材料... 福建柏是优良的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和发展利用很有必要,但其育种群体尚未建立。该研究利用127株福建柏优树开展20 a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估算生长性状育种值,结合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福建柏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以期为交配创新种质提供亲本材料,提高优良品种选育效率。结果表明,优树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介于0.2147~0.3085,分别有19.75%、32.38%和28.56%的遗传变异源自家系间。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比值介于0.4641~0.5875,后向选择优树能获得稳定的生长遗传增益。依据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和EST-SSR分子标记特征值迭代筛选出41株优树构成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观察杂合度0.3598,Shannon信息指数1.3228,等位基因数6.5455,有效等位基因数3.3069。核心育种群体的单株立木材积育种值是第1代育种群体的1.63倍,并保留了第1代育种群体73.58%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子代测定 遗传多样性 育种值 育种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含笑种子特征及百日苗生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汤行昊 张岚棋 +3 位作者 张娟 刘美利 范辉华 黄云鹏 《福建林业》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明确福建含笑不同居群间种子特征差异及其与苗木生长的影响,对4个不同居群种子形态特征和百日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居群的福建含笑种子除了千粒重有显著差异,... 为明确福建含笑不同居群间种子特征差异及其与苗木生长的影响,对4个不同居群种子形态特征和百日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居群的福建含笑种子除了千粒重有显著差异,长径、宽径、长宽比、周长、面积等种子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各指标变异系数变幅仅为1.47%~5.47%。在百日苗生长情况方面,后北居群福建含笑百日苗的苗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居群,其余苗木生长指标也均大于其它居群,但差异不显著,与种子特征指标相比,4个居群百日苗的生长指标之间虽差异不大,但变异系数有明显增加。这说明福建含笑种子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不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从种子到苗期,福建含笑各居群的变异在增大。并且福建含笑种子的特征指标与生长指标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其种子形态特征会显著影响苗木的生长特征,采用外形较大的种子进行育苗,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苗高、地径生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含笑 种子 形态特征 百日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毛竹竹秆含水率及竹秆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晓芸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7-12,共6页
于2021—2022年,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肥料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竹龄(Ⅰ、Ⅱ、Ⅲ、Ⅳ度)、不同高度部位(胸径处、离地3.5 m处、末梢处)的毛竹竹秆含水率、秆径、壁厚差异,以及施用不同肥料(商品有机肥、无机复... 于2021—2022年,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肥料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竹龄(Ⅰ、Ⅱ、Ⅲ、Ⅳ度)、不同高度部位(胸径处、离地3.5 m处、末梢处)的毛竹竹秆含水率、秆径、壁厚差异,以及施用不同肥料(商品有机肥、无机复合肥)对毛竹竹秆胸径、胸径处壁厚以及竹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竹秆高度和竹龄的增加,毛竹竹秆含水率降低,且随着秆高的增加,秆径和壁厚显著降低(P<0.05);而不同竹龄毛竹中,仅Ⅰ度毛竹的秆径和壁厚显著高于其它竹龄毛竹(P<0.05)。施肥有利于新竹生长,施肥效果表现为无机肥>有机肥>不施肥,但有机肥与无机肥对新竹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竹秆 竹龄 施肥 含水率 竹秆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开发福建柏EST-SSR标记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顺德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福建柏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开发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xpression sequence tags-simple sequence repeat, EST-SSR)分子标记有利于完善福建柏育种策略。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 福建柏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开发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xpression sequence tags-simple sequence repeat, EST-SSR)分子标记有利于完善福建柏育种策略。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进行测序及基于转录组组装的SSR的开发,初步获得109个引物和12个EST-SSR多态性标记。从3个种群的57个福建柏个体中鉴定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8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分别在0~1和0.051~0.775之间,均值分别为0.277和0.420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的范围在0.139~0.784之间,平均为0.482。实验结果提供了一套可用于监测福建柏种群动态以及发展育种和遗传保护措施的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EST-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枝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耕耘 何学友 +1 位作者 曾丽琼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报道福建省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一种专食性害虫——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 Niu&Wei,sp.nov.。该种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广东北部、浙江、江西和湖南等乳源木莲分布区。黄氏枝膜叶蜂与大鞘枝膜叶蜂C.megatheca Wei最近似,但本种... 报道福建省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一种专食性害虫——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 Niu&Wei,sp.nov.。该种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广东北部、浙江、江西和湖南等乳源木莲分布区。黄氏枝膜叶蜂与大鞘枝膜叶蜂C.megatheca Wei最近似,但本种体型较小;雌虫触角22+3节,明显长于头部宽的2倍;颚眼距0.4倍于侧单眼直径;中窝浅平,上部无深坑;单眼后区侧沟向后明显分歧;锯腹片中部锯刃平直;寄主为乳源木莲等,与大鞘枝膜叶峰明显不同。枝膜叶蜂属已经测定3种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黄氏枝膜叶蜂与刻胸枝膜叶蜂C.punctata Wei形态差距较大,但线粒体基因组十分近似,其COⅠ等其他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差距很小,但2种nad2基因的P距离为4.86,差别十分明显,这也是膜翅目广腰亚目内第一个被报道确认的近缘种间COⅠ差距微小但nad2差距很大的事例。为方便危害木兰科植物的枝膜叶蜂属种类鉴定,本研究编制了世界枝膜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巨基叶蜂亚科 枝膜叶蜂属 中国 木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杰 温晓芸 +4 位作者 李建民 陈国彪 洪小龙 林永洲 郑蓉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24-331,共8页
对1~3年生台湾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幼苗日变化及光响应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幼苗光合生物学特性,为台湾牛樟引种后的高效栽培和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天内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净光合速率(Pn)最高均发生在12:00,其中2年... 对1~3年生台湾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幼苗日变化及光响应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幼苗光合生物学特性,为台湾牛樟引种后的高效栽培和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天内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净光合速率(Pn)最高均发生在12:00,其中2年生台湾牛樟日平均Pn最高(6.64μmol·m^-2·s^-1),1年生台湾牛樟日平均Pn最低(0.40μmol·m^-2·s^-1)。光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1~3年生台湾牛樟Pn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在-0.78~2.75μmol·m^-2·s^-1,-1.67~7.44μmol·m^-2·s^-1和-2.00~8.50μmol·m^-2·s^-1之间。随着苗龄的增加,台湾牛樟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不断增加,总体变化范围分别为5.8~21.0μmol·m^-2·s^-1和1.2%~3.0%之间。叶片Pn与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牛樟 光合速率 日变化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集约经营绿竹林养分需求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杰 郑蓉 +2 位作者 温晓芸 郑瑞钰 吴承文 《竹子学报》 2021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探索长期集约经营笋用绿竹林养分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养分精准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增加竹笋产量,选取长期集约经营笋用绿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414”施肥试验,逐次统计不同处理竹笋数量、产量、最大笋个体重和最大笋体直... 为探索长期集约经营笋用绿竹林养分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养分精准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增加竹笋产量,选取长期集约经营笋用绿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414”施肥试验,逐次统计不同处理竹笋数量、产量、最大笋个体重和最大笋体直径等指标。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明显增加竹笋数量和产量,其中处理N_(2)P_(2)K_(1)年竹笋数量和年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3.1×10^(3)个·hm^(-2)和17.9 t·hm^(-2),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92.8%和106.9%,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增加31.1%和28.8%。竹笋产量与施肥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N、P_(2)O_(5)、K_(2)O施肥量分别为306.91 kg·hm^(-2)、0 kg·hm^(-2)和355.14 kg·hm^(-2)时竹笋产量最高,为15795.72 kg·hm^(-2)。由此可见,长期集约经营绿竹林重施氮、磷的传统栽培习惯造成土壤富磷、贫钾的特点,短期内增施钾肥、减施磷肥是长期集约经营绿竹林笋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集约经营 竹笋 3414 绿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浆用竹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杰 温晓芸 +2 位作者 吴承文 郑瑞钰 郑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年第4期44-48,共5页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类植物具有优良的造纸性能。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竹浆产量和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本文从纸浆用竹发展概况、造纸特性、栽培技术以及纸浆性能在竹种、竹龄之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纸浆用竹生...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类植物具有优良的造纸性能。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竹浆产量和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本文从纸浆用竹发展概况、造纸特性、栽培技术以及纸浆性能在竹种、竹龄之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纸浆用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 造纸 纸浆用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类型对毛竹林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杰 郑蓉 +3 位作者 温晓芸 吴承文 郑瑞钰 黄怀青 《竹子学报》 2020年第4期55-63,共9页
为探究土壤类型对毛竹笋用林氮素流失的影响,提升毛竹林土壤氮素管理水平。研究通过在黄红壤和红壤毛竹林中建立径流场,收集不同类型毛竹林径流水,检测NH_(4)^(+)-N、NO_(3)^(-)-N、TN和TP的含量。结果表明,黄红壤毛竹林径流水中NH_(4)^... 为探究土壤类型对毛竹笋用林氮素流失的影响,提升毛竹林土壤氮素管理水平。研究通过在黄红壤和红壤毛竹林中建立径流场,收集不同类型毛竹林径流水,检测NH_(4)^(+)-N、NO_(3)^(-)-N、TN和TP的含量。结果表明,黄红壤毛竹林径流水中NH_(4)^(+)-N、NO_(3)^(-)-N和TN的含量分别为0.26~0.71 mg·L^(-1)、0.36~1.63 mg·L^(-1)和0.93~3.89 mg·L^(-1),红壤毛竹林径流水中NH_(4)^(+)-N,NO_(3)^(-)-N和TN的含量分别为0.12~0.47 mg·L^(-1)、0.34~0.90 mg·L^(-1)和0.91~2.68 mg·L^(-1),总体表现为黄红壤高于红壤。与含量相反,年度流失量表现为红壤高于黄红壤,其中黄红壤毛竹林NH_(4)^(+)-N、NO_(3)^(-)-N和TN年度流失量分别为1.54~9.35 g·hm^(-2)、2.78~10.41 g·hm^(-2)和8.09~31.54 g·hm^(-2),红壤毛竹林NH_(4)^(+)-N、NO_(3)^(-)-N和TN年度流失量分别为3.72~13.20 g·hm^(-2)、6.94~24.75 g·hm^(-2)和26.18~65.72 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N与NH_(4)^(+)-N、NO_(3)^(-)-N和T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1)。表明对于毛竹林来说,红壤比黄红壤更易发生氮、磷等养分流失,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竹林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流失 毛竹 集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对竹荪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杰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究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个体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变化。[方法]于田间和毛竹林建立竹荪样地,测定不同出菇期竹荪鲜菇和干菇的个体大小、产量和养分含量,比较田间和林下栽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毛竹林下栽培竹荪出菇... [目的]探究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个体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变化。[方法]于田间和毛竹林建立竹荪样地,测定不同出菇期竹荪鲜菇和干菇的个体大小、产量和养分含量,比较田间和林下栽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毛竹林下栽培竹荪出菇时间晚于田间栽培,但有效采收时间增加100%,产量提高47.2%。林下栽培竹荪鲜菇粗脂肪、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田间栽培分别高39.8%、37.0%和72.9%,粗蛋白含量比田间栽培低20.4%;林下栽培竹荪干菇粗脂肪、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田间栽培分别高33.0%、2.9%和57.3%,粗蛋白含量比田间栽培低32.4%。[结论]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有利于竹荪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是提高竹林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仿野生栽培 产量 品质 毛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绿竹栽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杰 郑蓉 +2 位作者 温晓芸 郑瑞钰 吴承文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绿竹发展现状及栽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现有正式发表的有关绿竹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绿竹栽培主要面临栽培面积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良种繁育技术发展缓慢,栽培技术一成...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绿竹发展现状及栽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现有正式发表的有关绿竹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绿竹栽培主要面临栽培面积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良种繁育技术发展缓慢,栽培技术一成不变,水肥管理技术滞后及笋农老龄化、劳动力紧缺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绿竹笋培育的科技研发投入,着力发展笋用林、材用林分类经营,加大区域性的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的研究与推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促进绿竹栽培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栽培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