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在森林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现状、问题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兴涛 简帅 +4 位作者 张怀清 张明 刘洋 邱汉清 许新桥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信息技术作为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在森林资源监测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灾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在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实现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推动森林生态保护智能化发展方面发挥... 信息技术作为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在森林资源监测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灾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在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实现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推动森林生态保护智能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应用仍面临数据采集效率不高、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不足、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与森林生态保护业务融合度较低等问题。为此,重点总结了信息技术在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防治预警和生态保护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归纳了其在森林生态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和技术瓶颈。最后,结合我国森林生态保护领域的发展战略部署和实际需求,展望了信息技术在森林生态保护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森林生态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保护 信息技术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基因型-环境互作算法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葛晓宁 许新桥 +8 位作者 张怀清 张京 杨杰 崔泽宇 傅汝饶 梁金洁 邹添华 王林龙 刘洋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传统的林木育种方式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快速气候适应与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林木基因型(G)与环境(E)之间的复杂互作关系是林木生长发育研究的核心,阐明G×E互作机制以提高林木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成为研究的重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传统的林木育种方式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快速气候适应与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林木基因型(G)与环境(E)之间的复杂互作关系是林木生长发育研究的核心,阐明G×E互作机制以提高林木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林木基因型-环境互作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解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表型特性塑造的机制,包括基因组与表型特征形成的关联机制、环境因子对表型的影响等;探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在解析互作机制和育种中的应用,涵盖数据挖掘技术、融合策略和实时数据处理;阐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算法在林木育种中的演变与应用,包括历史演变、在性状预测和分析中的应用等;介绍林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算法研发体系,涉及数据获取、融合、算法设计和模型优化。最后,提出林木基因型-环境互作未来研究的方向,结合可解释人工智能、数据融合、育种验证和气候适应性预测,为林木育种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工具和决策支持,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时,推动林木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环境互作 林木育种 数据融合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林业的物联网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冯戈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而生。面对传统林业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林业相关应用研究随之被提出。分析了智慧林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并对物联网技术在林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而生。面对传统林业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林业相关应用研究随之被提出。分析了智慧林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并对物联网技术在林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物联网 挑战 对策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期我国国家公园平台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庆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国家公园平台治理模式是数字化转型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举措。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综合信息平台治理模式是依托中台联通前台和后台,树立起数字化、感知性、整体性、智慧化的四大优势,演化形成以数据集... 国家公园平台治理模式是数字化转型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举措。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综合信息平台治理模式是依托中台联通前台和后台,树立起数字化、感知性、整体性、智慧化的四大优势,演化形成以数据集约展示提升跨越时空的决策协同、以网络共享联通增强再造流程的管理协同、以媒介移动互联提供价值共创的服务协同三大效能,推动实现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国家公园平台治理模式为我国国家公园数字化治理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是我国在数字化转型期实现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平台治理 数字化转型 智慧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信息化率对林草信息化发展的影响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峻极 周庆宇 简帅 《绿色中国》 2020年第21期68-71,共4页
林草信息化率是综合反映林草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林草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分析"十三五"期间的林草信息化率评测结果,通过数据对比、指标对比、趋势对比梳理评测指标体系,分析总体发展状况,有助于摸清和掌... 林草信息化率是综合反映林草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林草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分析"十三五"期间的林草信息化率评测结果,通过数据对比、指标对比、趋势对比梳理评测指标体系,分析总体发展状况,有助于摸清和掌握各地林草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提高林草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从而加快推进林草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国林草信息化整体水平。本文侧重于通过对2016-2019年林草信息化率结果的分析来衡量其对全国林草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信息化率 林草信息化 评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一致性哈希优化存储邮政数据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泽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邮政快递行业数据日益增多,传统方式对于邮政数据存储的理论与方法都已无法满足需求。基于此情况,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来解决存储系统的横向弹性扩展,结合一致性哈希的虚拟节点与加权轮询算法优化Hadoop平台下分布...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邮政快递行业数据日益增多,传统方式对于邮政数据存储的理论与方法都已无法满足需求。基于此情况,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来解决存储系统的横向弹性扩展,结合一致性哈希的虚拟节点与加权轮询算法优化Hadoop平台下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存储策略,实现集群在同构与异构条件下的数据均衡效果。同时介绍集群节点数据转移思想,设计负载因子与系统自检周期,实现了集群动态权重的负载转移,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改进算法与HDFS、普通一致性哈希相比,在不同条件下集群负载差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证明了该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集群节点间负载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存储 一致性哈希算法 加权轮询算法 分布式文件系统 负载均衡 异构集群 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T决策树的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白莹 胡淑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目的】针对保护区监测需求,充分发挥GF-1 WFV影像的宽幅特点和面向对象、机器学习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优势,提高保护区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精度,为保护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主要数... 【目的】针对保护区监测需求,充分发挥GF-1 WFV影像的宽幅特点和面向对象、机器学习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优势,提高保护区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精度,为保护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主要数据源包括GF-1 WFV多光谱数据、Landsat-8 OLI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等。首先,对GF-1WFV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将研究区划分为诸多区域性的分割对象;然后,以分割对象为基本单元,研究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不同组合情况下,基于CART决策树分类的结果;最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基于TTA的精度检验,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多尺度分割过程中,形状因子、紧致度分别设置为0.2和0.5时地物边界显示较好;当形状因子和紧致度固定时,研究区最佳分割尺度为40。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CART决策树的保护区植被类型分类结果整体精度均在83%以上,Kappa系数在0.80以上,优于最邻近分类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其中基于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的CART决策树分类结果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5.18%,Kappa系数为0.832 2,优于光谱特征分类、光谱特征结合几何特征分类的方法。【结论】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GF-1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适用于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研究,可有效辅助保护区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CART决策树 植被类型 GF-1遥感数据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草电子政务服务数字化整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闫瑞华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在“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下,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相继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信息共享等系列信息化工作,开始扭转多年以来电子政务服务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 在“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下,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相继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信息共享等系列信息化工作,开始扭转多年以来电子政务服务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系列工作的不断深化,为支撑中国林草电子政务服务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信息技术保障。林草电子政务服务开始由信息资源联通不畅、数据信息共享程度低的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逐步向业务系统协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高的新型数字化建设模式转变,应用服务得到较大拓展,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基于颠覆式创新理论,文章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聚焦国家层面林草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服务发展重要阶段,运用收集历史数据、开展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以林草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信息共享工作为主线,分析各类历史数据和访谈数据,提出中国林草电子政务服务数字化颠覆式创新概念,探索林草电子政务服务数字化嵌入机理和颠覆式创新策略,为中国林草电子政务服务数字化整合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式创新 林草电子政务服务 数字化整合 创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林权之治”的改革道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浅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闫瑞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7,13,共6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巩固和发展现代林业、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脉络为线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林权之治”的历史情境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巩固和发展现代林业、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脉络为线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林权之治”的历史情境进行全景式分析和解读,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发展浪潮的文化记忆中,总结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基本经验,提炼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化林业转变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北京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世勇 徐前 于晓斐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基于2005—2020年北京地区NDVI数据,采用NDVI等级划分、差值分析等方法,分析植被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和时空特征,揭示北京地区NDVI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近15年北京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和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整体植被覆... 基于2005—2020年北京地区NDVI数据,采用NDVI等级划分、差值分析等方法,分析植被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和时空特征,揭示北京地区NDVI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近15年北京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和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处于较高水平,从区域上看,2005—2020年北京地区NDVI平均值为极高覆盖等级的区域都分布在军都山和西山两个山脉,门头沟区、怀柔区、延庆区、房山区、昌平区、平谷区的植被覆盖处于北京地区最高水平等级;从时间上看,植被覆盖水平从2005—202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NDVI年均值由0.6590上升到0.7566,提高了14.81%;极高覆盖等级的面积比例由5.31%提高到47.79%,等级低的面积比例由5.91%下降到1.25%;从植被时空变化特征看,明显改善和轻度改善的面积比例超过了80%。两个“百万亩造林”和山区森林经营是提升北京地区植被覆盖质量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差值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草政府网站建设绩效评估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简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5-54,共10页
林草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是规范和引导林草网站建设的关键举措,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网站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林草网站建设保障和提高林草网站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十三五”期间的全国林业草原网站绩效评估数据对比、指标... 林草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是规范和引导林草网站建设的关键举措,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网站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林草网站建设保障和提高林草网站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十三五”期间的全国林业草原网站绩效评估数据对比、指标对比、趋势对比,全面梳理了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了总体发展状况,理清并掌握了各地林草网站建设现状和水平,为全国林草网站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网站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生态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莹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0期22-23,共2页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产业革新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至生态领域是一种必然趋势。基于大数据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依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防治和生态管理方面的应用。分别将智能机器人、知识图谱、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产业革新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至生态领域是一种必然趋势。基于大数据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依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防治和生态管理方面的应用。分别将智能机器人、知识图谱、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应用于生态领域,实现人工智能与生态治理结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态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