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和老挝跨境区域亚洲象生境时空变化及保护成效
1
作者 陈飞 张杰京 +2 位作者 王利繁 熊朝永 樊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222-10233,共12页
中老跨境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明晰边境地区跨境物种的生境分布格局及变化,对开展跨境合作及维持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勐腊、老挝北部三省为例,利用MaxEnt模型和HSI模型,结合野外监测的亚洲象活动点位,研... 中老跨境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明晰边境地区跨境物种的生境分布格局及变化,对开展跨境合作及维持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勐腊、老挝北部三省为例,利用MaxEnt模型和HSI模型,结合野外监测的亚洲象活动点位,研究中老边境地区1985—2020年以来亚洲象的生境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评估跨境保护区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亚洲象生境面积约占85%,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中部区域的亚洲象生境主要位于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内;1985—2020年,研究区内亚洲象生境面积减少了2.4%,其中最适生境减少最多(占4.51%);(2)1985年和2020年研究区亚洲象生境的冷热点区分布大致相似,冷点与热点区域面积各占约20%,并且热点区主要集中于低海拔地带;(3)联合保护区内90%的亚洲象生境受到了保护,其中约1/2是亚洲象适宜生境;1985—2020年,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内亚洲象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251.26 km^(2),保护区外的西侧区域存在大量亚洲象适宜生境,而部分亚洲象跨境活动通道的生境适宜性有所下降。因此,研究建议可将联合保护区以外西侧的大片亚洲象适宜生境纳入联合保护区进行管理,并对适宜性较低的跨境活动通道进行修复或拓展适宜性较高的潜在通道,为跨境象群的交流创造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边境地区亚洲象的生境空间格局及其变化,为跨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跨境保护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HS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十年来野生亚洲象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7
2
作者 汤永晶 杨聪 +1 位作者 杨子诚 陈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607,共15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在增加物种丰富度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非法盗猎和人象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大幅减少。为...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在增加物种丰富度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非法盗猎和人象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大幅减少。为探究野生亚洲象分布及数量变化以及当前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亚洲象现存分布的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的历史分布、数量动态、威胁因素、传统文化、法律法规和保护行动计划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50年来,全球野生亚洲象数量动态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1970—2000年持续下降,2000—2010年数量逐步增长,2010年至今缓慢下降;(2)南亚地区是稳定全球野生亚洲象种群的重要区域,主要是由于及时立法、传统文化保护等;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种群持续下降,主要是受东南亚地区森林砍伐、非法盗猎等影响,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区域森林栖息地大面积丧失是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缅甸和泰国地区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法盗猎和走私;(3)南亚地区的现存栖息地相对集中,东南亚地区破碎栖息地较多,缅甸还拥有较多的潜在分布区;(4)当前世界野生亚洲象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盗猎和非法贸易、人象冲突等,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困难、孤立种群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应当因地制宜,在开展充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保护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分布 数量 威胁 亚洲象分布国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象生境长时序变化及其对人象冲突的影响——基于融合MaxEnt与HSI模型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杰京 陈飞 +3 位作者 谢菲 张鑫 尹文萍 樊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07-3818,共12页
生境变化直接关系到物种种群维持与人类安全,揭示其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为物种保护与生境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但因受物种活动点数据获取与位置精度的局限,鲜见濒危、危险物种的长时序生境变化研究。以人象冲突频发的西双版... 生境变化直接关系到物种种群维持与人类安全,揭示其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可为物种保护与生境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但因受物种活动点数据获取与位置精度的局限,鲜见濒危、危险物种的长时序生境变化研究。以人象冲突频发的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地区亚洲象种群(勐海—澜沧象群)活动区为例,提出融合MaxEnt与HSI模型的亚洲象长时序生境适宜性评价方法,即基于荟萃分析筛选出的15个亚洲象生境评价因子,结合近期有限的物种活动点监测数据,利用MaxEnt得到生境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再运用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利用该方法制作出研究区1988—2020年逐年时序的亚洲象生境适宜性图,以分析亚洲象生境的时空变化,将其与亚洲象肇事数据结合,进而分析人象冲突与生境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1)基于物种生境偏好不变的前提,融合MaxEnt模型与HSI模型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方法可应用于物种的长时序生境评价,且基于亚洲象活动点数据从动物对生境利用的生态学视角定量获取亚洲象对各生境评价因子的偏好程度,使生境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生态可解释性;(2)目前亚洲象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面积三分之一(4039.76 km^(2)),其主要分布于河流(如澜沧江、南郎河和南览河)干流沿岸,且生境适宜性随离河流距离增加而下降;(3)1988—2020年,研究区亚洲象最适生境面积减少4.7%(568.48 km^(2)),其中2000—2013年减少尤为严重,占3%(362.89 km^(2));亚洲象生境斑块的连通性均显著降低,其中最适生境斑块的连通性降幅最大;而生境斑块数量增长了10.8%,生境景观破碎趋势明显;(4)1988—2020年间,研究区亚洲象生境退化面积占比为9.11%(1094.21 km^(2)),且亚洲象肇事引发的人象冲突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中部的生境退化区;此外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导致的生境退化和生境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亚洲象肇事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认识亚洲象生境长期变化趋势与过程,据此逆序修复或恢复生境适宜性及连通性,科学提升亚洲象生境质量,以寻求亚洲象种群维持与人象冲突缓解,从而实现人象和谐与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生境评价 MAXENT 生境适宜性指数 人象冲突 亚洲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李仙江流域亚洲象生境适宜性评价——基于荟萃分析和遥感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鑫 尹文萍 +2 位作者 谢菲 樊辉 陈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67-5078,共12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物种保护和生境管理与规划的基础。近几十年来,云南境内野生亚洲象数量剧增,外扩迁移事件频发,而新迁入区域生境适宜状况因物种出现点数据缺乏而难以评价,掣肘迁移亚洲象保护与风险防范应急。以亚洲象新近迁入的元江-...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物种保护和生境管理与规划的基础。近几十年来,云南境内野生亚洲象数量剧增,外扩迁移事件频发,而新迁入区域生境适宜状况因物种出现点数据缺乏而难以评价,掣肘迁移亚洲象保护与风险防范应急。以亚洲象新近迁入的元江-李仙江流域为案例区,采用荟萃分析统计亚洲象生境评价因子,结合相关性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独立性检验,筛选出生境评价因子;基于开源遥感数据产品量化生境因子,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计算生境评价因子权重,采用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评价元江-李仙江流域亚洲象生境适宜性,并分析其景观格局。结果表明:(1)元江-李仙江流域亚洲象生境适宜性空间格局主要表现为由下游至上游呈递减趋势,最适生境主要分布于流域下游段,而流域上游段适宜生境少;(2)元江流域生境适宜性低于李仙江流域,且其生境斑块连接度更低、破碎化更严重;(3)2021年“北移象群”北迁沿程生境适宜性由西南向东北呈下降趋势。基于亚洲象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科学引导野生亚洲象迁入适宜生境区,以规避人象冲突,保障外迁亚洲象群及其活动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指数 荟萃分析 遥感大数据 亚洲象 元江-李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缅跨境区域亚洲象生境网络识别
5
作者 刘洁茹 陈飞 +2 位作者 张鑫 张杰京 樊辉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7739-7752,共14页
生境破碎化已严重威胁全球野生动物的生存,识别生境网络并恢复生境连通性是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的生境网络识别与连通性研究多受限于行政界线,忽视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跨境地区在生境网络连通中的重要作用,难以遏制... 生境破碎化已严重威胁全球野生动物的生存,识别生境网络并恢复生境连通性是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的生境网络识别与连通性研究多受限于行政界线,忽视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跨境地区在生境网络连通中的重要作用,难以遏制全球生境破碎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识别跨境地区生境网络以提升生境连通性成为推动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以中老缅跨境区域为例,基于10 m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覆被和亚洲象分布现状等数据,采用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评价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生境适宜性;利用蚁群算法将高质量生境斑块判识为亚洲象生态源地,结合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提取亚洲象生态廊道,识别出考虑/不考虑中国境外生境情景下的亚洲象生境网络,利用网络闭合度(α)、线点率(β)、网络连接度(γ)对不同情景下生境网络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两者差异及对中国云南境内亚洲象生境网络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1)若考虑境外生境,单位生态源地面积的亚洲象承载量更高(2.31—2.43头/100 km^(2)),整体网络连通性更佳,其α、β和γ指数分别为0.63—0.66、2.13—2.19和0.76—0.78;若不考虑境外生境,为有效践行昆⁃蒙框架“3030”保护目标,中国境内保护地面积需扩增,会导致网络的闭合环路与源地间可选路径减少(α指数由0.48降为0.42)、网络结构趋单一(β指数由1.76降为1.67)和网络连通率降低(γ指数由0.67降为0.63)。(2)中老缅跨境区域亚洲象生境格局与种群分布空间错配明显;中国境内最适与较适生境在研究区内占比为23.01%,但栖息了区域内90%以上的现有亚洲象种群。生境网络识别对比结果发现,突破国界局限,构建跨境亚洲象生境网络更有利于适宜生境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保障生境连通性稳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 生境网络 跨境保护 亚洲象 中老缅跨境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翅桐属(锦葵科,梧桐亚科),中国植物一新分布属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明旭 谭运洪 +3 位作者 杨子诚 李金华 岩温的 陈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31,共8页
【目的】文章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此外,还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评估了境内种群规模和濒危程度。【方法... 【目的】文章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此外,还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评估了境内种群规模和濒危程度。【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对其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对关键分类特征进行拍摄记录;利用无人机航拍对大花舟翅桐境内种群进行规模快速评估;采用访谈法并结合经验对其IUCN物种受威胁等级进行评估。【结果】大花舟翅桐在中国境内约有1000株,分布区面积约2000 hm^(2),建议将其评为IUCN红色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结论】舟翅桐属为中国新记录属,属下大花舟翅桐为中国新记录种。该发现将其分布区向北扩展至热带亚洲北缘,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与东南亚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翅桐属 锦葵科 生物地理 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玉凤花——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明旭 王恒颖 +3 位作者 谭运洪 孙兴旭 胡兴润 陈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文章报道了中国兰科玉凤花属一新记录种龙须玉凤花(Habenaria trichosantha Lindl.),提供花期照片和解剖图,并总结了其与形态近缘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该物种国内野外居群植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并拍摄记录主要分类特征。【结... 【目的】文章报道了中国兰科玉凤花属一新记录种龙须玉凤花(Habenaria trichosantha Lindl.),提供花期照片和解剖图,并总结了其与形态近缘种之间的差异。【方法】对该物种国内野外居群植株进行了形态观察,并拍摄记录主要分类特征。【结果】龙须玉凤花过去记录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和中南半岛区域,现发现于滇西海拔800~1000 m的怒江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其主要识别特征为唇瓣侧裂片扇形轮廓,并分裂为具有二次分枝的长流苏,明显有别于其他同属物种。【结论】龙须玉凤花是中国新记录物种,本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兰亚科 玉凤花 新记录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松树蜂的潜在适生区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莹 王继山 +3 位作者 和霞 罗伟雄 王丹彤 王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417,I0003,共14页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危害严重的林木钻蛀性害虫,是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对象。其寄主植物多样,主要对针叶树造成危害,最偏好松属Pinus树种。松树蜂来源于欧洲和北非,在新西兰首次发现后传入澳大利亚,在乌拉圭、巴西、南非、...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危害严重的林木钻蛀性害虫,是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对象。其寄主植物多样,主要对针叶树造成危害,最偏好松属Pinus树种。松树蜂来源于欧洲和北非,在新西兰首次发现后传入澳大利亚,在乌拉圭、巴西、南非、美国等国家均造成一定危害。中国于2013年在黑龙江省首次发现后,已造成黑龙江鹤岗市的樟子松人工林成片死亡。基于松树蜂的286个发生点,结合11个生物气候变量与地形因子(海拔、坡度),以及现今尺度(1970-2000年)与未来尺度(2050年、2070年)时期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两种SSP(SSP126、SSP245)情景下,利用最大熵模型,对松树蜂的潜在适生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刀切法筛选出4种对松树蜂的发育有较强影响的因子,为年平均温度(Bio01)、最暖月份最高气温(Bio05)、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季节性降水量(Bio15)。松树蜂潜在适生区呈现如下特点:(1)与以往研究相似,北半球的适生区明显大于南半球,但适生区范围小于之前研究,特别是中国的高适生区仅限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这与松树蜂的寄主植物分布区相符;(2)在两个未来尺度情景下未来适生区的总范围相较于现今尺度适生区显著增加,表明未来尺度适生区范围扩大向着增加松树蜂的潜在扩散范围,自然条件下,未来尺度松树蜂分布范围上升趋势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对松树蜂的生长最重要的因子为年平均温度(Bio01)。鉴于松树蜂已被列入国家相关外来入侵名录进行管控,加之未来松树蜂适生区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受最暖月份最高气温(Bio05)因子影响,应加大检疫力度,对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上升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全球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蜂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弱天麻,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及其与形态近缘种的比较
9
作者 赵明旭 谭运洪 +3 位作者 张健嵩 张杰京 张光元 陈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am... 【目的】文章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为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menghaiensis Z.H.Tsi&S.C.Chen)、葡萄天麻(G.putaoensis X.H.Jin)和白花天麻(G.dyeriana King&Pantl.)的分类特征。【方法】使用体视显微镜对上述物种野外居群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用接驳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结果】纤弱天麻唇瓣与花被筒分离,唇瓣前部表面有2个明显的三角形薄纵脊,花被筒裂片先端撕裂状,易于区分。【结论】纤弱天麻是中国新记录兰科物种,该发现扩大了其分布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天麻属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
10
作者 赵明旭 尹雄江 +8 位作者 杨聪 王智红 杨子诚 汤永晶 张健嵩 王丹彤 徐卫平 段志强 陈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8-1384,共7页
报道了云南省富源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1属3种云南省级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即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新记录属大苞寄生属(Tolypanthus)及属内新记录种黔桂大苞寄生[T.esquirolii(Lévl.)Lauener],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狭域分布... 报道了云南省富源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1属3种云南省级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即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新记录属大苞寄生属(Tolypanthus)及属内新记录种黔桂大苞寄生[T.esquirolii(Lévl.)Lauener],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狭域分布新记录物种荔波桑(M.liboensis S.S.Chang)和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新记录种岩藿香(S.franchetiana Levl.)。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