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南省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研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刘洵
曾思齐
龙时胜
向博文
甘世书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5-272,共8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闽楠
青冈栎次生林提质增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43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81001)
-
文摘
为了对湖南省栎类天然次生林的立地质量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评价,编制了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989—2014年,共6期)复查结果中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146个样地的399组胸径-年龄数据为建模样本,首先拟合各种胸径生长方程,根据决定系数(R^2)、残差平方和(SSE)以及均方根误差(RMSE)确定最优导向曲线方程;然后,根据胸径变动系数随年龄变化趋于平缓时的年龄作为基准年龄,根据基准年龄时胸径的绝对变动幅度以及指数级个数的比值确定指数级距(C);最后利用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以及相对胸径法分别编制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结果表明:通过对7个常用的数学模型进行胸径生长方程的拟合,最后选定逻辑斯蒂方程作为最优导向曲线方程,选择基准年龄为40 a,指数级距为3 cm,编制了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根据样本胸径理论值和实际值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以及同一个样地的地位指数跳级情况,判别地位指数表的准确程度。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相对胸径法编制的地位指数表精度最高,其卡方检验值低于临界值,同时验证样地的地位指数有跳级现象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23.6%,并且只是上下各跳一级,说明所编的地位指数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湖南省栎类天然次生林的立地质量评价。
-
关键词
栎类
天然次生林
胸径
年龄
地位指数
湖南省
-
Keywords
oak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ge
site index
Hunan Province
-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省栎林生长收获模型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刘洵
曾思齐
贺东北
龙时胜
向博文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482,共8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闽楠、青冈栎次生林提质增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43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81001)
-
文摘
为准确预测栎类林分的生长动态,建立预估精度较高的林分生长收获混合效应模型,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的96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用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加入样地层次的混合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并将其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选择b 3作为期初林分蓄积量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a 2作为期末林分断面积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幂函数作为异方差结构和AR(1)结构矩阵作为自相关结构时的模拟效果最好;(2)利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预测精度4个指标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均显示混合效应模型方法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的值,且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残差分布图分布均匀,分布范围也大大减小,说明基于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要明显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栎类林分未来的生长动态,为栎类林分的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栎类次生林
生长收获模型
联立方程组
混合效应模型
湖南省
-
Keywords
oak secondary forest
growth and yield model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ixed effect model
Hunan Province
-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基于林层划分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胡松
朱光玉
陈振雄
卢侃
黄朗
刘卓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方森林资源经营与监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2,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31)
国家林业局项目(1692016-06)
+2 种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6A22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JJ240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CX20201002)。
-
文摘
【目的】研究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从林层角度构建复层混交异龄林断面积生长模型,反映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规律,为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51块栎类天然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以Schumacher式分别对全林分及上层林、下层林断面积进行拟合,选择最优林层划分方法;考虑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通过比例平差法构建相容性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的林层划分结果均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且不同林层间统计量的F检验结果均显著;Schumacher式能较好模拟全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其确定系数(R 2)均在0.92以上,相比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分层后不同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R 2从0.9259提高到0.9455~0.9846;选择国际林联标准的优势高划分作为栎类天然次生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其断面积生长模型精度最高(R 2=0.9704,MAE=1.4588,RMSE=2.1786),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相比,R 2提高5.0%,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39.8%、26.4%;以总断面积为基础控制的比例平差法能较好解决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相比各分项的独立预估模型,上层林R 2由0.9746提高到0.9868,下层林R 2由0.9802提高到0.9888。【结论】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影响显著,考虑林层效应对研究林层断面积特征、提高断面积建模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从林层角度揭示亚热带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林层划分
断面积生长模型
比例平差法
相容性
栎类
-
Keywords
storey identification
basal area growth model
adjustment in proportion
compatible
Oaks
-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曾伟生
贺东北
蒲莹
肖前辉
-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6,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28)
-
文摘
【目的】建立含地域和起源因子的相容性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方程系统,为准确估计森林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南方主要针叶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基于301和104株样木的实测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数据,综合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集地上生物量、树干材积和地下生物量为一体、确保与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等变量相容的一元和二元方程系统,并分析立木生物量和材积估计是否受地域和起源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马尾松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立木生物量方程与材积方程,确定系数(R^2)均在0.92以上,其中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4%以内,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8%以内。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和树干材积的估计,二元模型均显著优于一元模型,其F统计量远大于临界值;但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二元模型反而不如一元模型效果好。不论是一元模型还是二元模型,地域和起源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估计均无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模型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曾伟生等(2012)提出的通用性地上生物量模型M=0.3ρD^(7/3)的广泛适用性。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的估计,不同地域的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的林木,总体1地域范围内(长江流域东南部)的地下生物量要大于总体2(长江流域中西部)。对马尾松树干材积的估计,二元模型不受地域和起源影响,但一元模型受起源影响;相同直径的林木,人工林的材积估计值大于天然林。【结论】将哑变量引入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可同时解决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容性及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样本单元数不相等时如何联合建模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生物量建模方法;研究所建立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方程、材积方程及其相容的生物量转换因子和根茎比方程,达到相关技术规定预估精度要求,可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哑变量
误差变量
联立方程组
-
Keywords
aboveground biomass
belowground biomass
dummy variable
error-in-variabl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