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文 孟陈 张凯旋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快速变化,植被、道路、农田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波动较大,林地和道路快速增加,农田快速减少,呈现“两多一少”的变化趋势,占优势的景观基质由农田斑块类型转变为林地斑块类型;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从开始的破碎化、不均匀的状态逐步向均衡化发展;总ESV从2000年的8659.5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12.42万元,增加了54.89%,其中水体和植被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地类,调节服务价值量相对于其他三项服务类型处于明显较高的水平;斑块数量的不断增加,林地和水体等优势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加,景观类型形状多样化、均衡化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公园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型模拟施肥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作者 尤佳 郑吉 +1 位作者 康宏樟 刘春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65,114,共9页
以中亚热带(湖南和江西)杉木林分为研究对象,应用FORECAST模型,探讨了连续4个轮伐期的好中差3种立地杉木林分生长和生态系统过程对N、P、N+P混合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肥相比,使用P肥对杉木林分生长(如树高、胸经)和生态系统过程(土... 以中亚热带(湖南和江西)杉木林分为研究对象,应用FORECAST模型,探讨了连续4个轮伐期的好中差3种立地杉木林分生长和生态系统过程对N、P、N+P混合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肥相比,使用P肥对杉木林分生长(如树高、胸经)和生态系统过程(土壤腐殖质、林分凋落物、土壤N和P储量等)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与较好立地相比,在较差立地林分施肥具有更好的效果;在4个轮伐期中,前一个轮伐期施肥后一个轮伐期林分仍具有明显影响,显示了施肥效果的累积性。这些结果对杉木人工林经营、低效林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模型 氮磷施肥 生长 生态系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上海城市森林氧吧功能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玉洁 《园林》 2022年第9期137-143,共7页
充分识别、科学评价城市森林氧吧资源,是发挥城市森林保健功效的前提,也是城市森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城市公园中9个植物群落的长期监测数据为建模数据集,建立群落内空气负离子与气象条件、林分因子等指标的随机森林模型;在... 充分识别、科学评价城市森林氧吧资源,是发挥城市森林保健功效的前提,也是城市森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海城市公园中9个植物群落的长期监测数据为建模数据集,建立群落内空气负离子与气象条件、林分因子等指标的随机森林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国家站和上海市气候中心的长期定位监测数据、上海市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数据,评估上海市105处典型森林资源的负离子浓度,数据涵盖上海全域内公园绿地、生态片林、现有及拟开放休闲林地、现有及规划中的郊野公园,提出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评价等级标准。结果表明:105个城市森林群落中,全年空气负离子等级以Ⅱ级和Ⅲ级为主,Ⅳ级次之,Ⅰ级较少;负离子浓度主要呈现夏秋高、冬春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上海城市森林氧吧功能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应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心城区打造更多的森林氧吧以满足居民的康养需求。结果可为上海市合理利用森林氧吧资源打造居民休闲游憩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空气负离子 森林氧吧 随机森林算法 等级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城乡梯度上林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利用样线法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的10个典型林地生境开展了2019—2020年繁殖季和越冬季林地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2种5423只,隶属14目36科。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丰富度的70%,在上海城市鸟类群落种类组成及数量中... 利用样线法对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的10个典型林地生境开展了2019—2020年繁殖季和越冬季林地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2种5423只,隶属14目36科。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丰富度的70%,在上海城市鸟类群落种类组成及数量中占主要地位,其中麻雀和白头鹎为优势种。上海城乡梯度上鸟类组成在种类上表现为近郊>远郊>中心城区,在数量上表现为随城市化程度降低而递增,鸟密度变化表现为随城市化程度降低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结构 鸟类多样性 鸟类优势度 优势种 鸟密度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46
5
作者 胡昕利 易扬 +3 位作者 康宏樟 王彬 史明昌 刘春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7-1886,共10页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是我国"中三角城市群"所在地,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区域,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地理环境制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密...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是我国"中三角城市群"所在地,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点区域,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地理环境制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与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根据1990、2000、2010和201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梯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近2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耕地与林地为主体景观,分别占30%、50%,建设用地占比<3%,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灌木、水体、草地、果园)占比达67%。(2)沿中心城区-边缘区梯度,各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占比显著减小,破碎化程度增加,而林地呈整体化趋势。(3)近25年来,该区耕地、林地分别减少1.06%、0.49%,建设用地增加1.08%,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景观多样性升高;除林地外,其它地类变化均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GDP、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三大产业产值)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与沿海地区相比,近25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小,还有着较好的基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基础;但生态保护任务仍然艰巨,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优质耕地,控制城市扩展规模,加强生态廊道、节点的建设,增强区域景观生态功能,以便满足未来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梯度带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的长江中游区域植被动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5
6
作者 易扬 胡昕利 +4 位作者 史明昌 康宏樟 王彬 张辰 刘春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796-7807,共12页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 基于1999—2015年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重标极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NDVI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0.72增加到0.80)。从空间分布来看,NDVI低值区域(0.1—0.5)占1.40%,高值区域(>0.7)占87.15%;NDVI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低值区域表现为以三省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Hurst指数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60.54%)的NDVI变化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改善区域(34.7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区,持续性退化区域(3.26%)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较发达城市区域。在年际尺度上,研究区NDVI与各气象因子关系均不显著;月际尺度上,NDVI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降水和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时滞性。区域内NDVI动态趋势以不确定性发展为主,城市群周边NDVI呈现持续退化的区域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区域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溶胶烟雾箱的研发与应用
7
作者 孙宁骁 刘春江 +3 位作者 朱鹏华 吕俊瑶 章旭毅 殷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94,110,共4页
植物叶片作为空气中颗粒物的天然受体,可以将大气颗粒物滞纳在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针对测定野外条件下植物叶片上颗粒污染物(PM_(2.5))的干沉降速率问题,研制一台人工气溶胶烟雾箱,并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评价不同植物滞... 植物叶片作为空气中颗粒物的天然受体,可以将大气颗粒物滞纳在其表面,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针对测定野外条件下植物叶片上颗粒污染物(PM_(2.5))的干沉降速率问题,研制一台人工气溶胶烟雾箱,并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评价不同植物滞纳PM_(2.5)的能力。以此设备测定龙柏、水杉、樟树、悬铃木4种植物叶片在生长季PM_(2.5)干沉降速率。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PM_(2.5)沉降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龙柏>悬铃木>水杉>樟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污染物 植物叶片 干沉降速率 气溶胶烟雾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质贫富磷立地栗实象甲种群遗传结构特征
8
作者 姬华伟 任蕊 +2 位作者 彭明俊 惠楠 刘春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亚热带地质富磷土壤生境会影响植物种群遗传结构,但是否影响植食性昆虫种群遗传结构还未见报道.在滇中高原地质性富磷土壤立地和周边典型亚热带贫磷土壤立地,选择寄生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种子的栗实象甲(Curculio davidi F... 亚热带地质富磷土壤生境会影响植物种群遗传结构,但是否影响植食性昆虫种群遗传结构还未见报道.在滇中高原地质性富磷土壤立地和周边典型亚热带贫磷土壤立地,选择寄生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种子的栗实象甲(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为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基因组双酶切RAD-seq测序分析,探讨土壤磷获得性-植食性昆虫种群遗传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1)富磷立地象甲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贫磷立地象甲种群;2)分子方差分析表明,6个栗实象甲种群在贫富磷立地间、种群间以及个体间分化都不显著,但是贫富磷两种立地两个象甲群体间分化显著;3)贫磷立地象甲种群与富磷立地种群间遗传距离较远,群体遗传来源组成差异较大.研究首次采用群体遗传学探讨了生长在基于地质化学的差异磷供给条件下的寄生昆虫自然群体遗传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生物响应人为富磷化的特点、可能的生态后果以及生物进化过程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实象甲 富磷矿区 贫磷土壤 种群遗传结构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