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粮黄酒的氨基酸组成评价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浩 胡一波 任贵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43-346,351,共5页
为了评价杂粮黄酒的营养与功能特性,本文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及Folin-Ciocalten法测定小米黄酒、燕麦黄酒、藜麦黄酒和黍米黄酒等杂粮黄酒的氨基酸组成及多酚含量,并通过DPPH自由基法、ABTS+·法、ORAC法评价其及抗氧化特性。发现小米... 为了评价杂粮黄酒的营养与功能特性,本文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及Folin-Ciocalten法测定小米黄酒、燕麦黄酒、藜麦黄酒和黍米黄酒等杂粮黄酒的氨基酸组成及多酚含量,并通过DPPH自由基法、ABTS+·法、ORAC法评价其及抗氧化特性。发现小米黄酒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燕麦黄酒、藜麦黄酒次之,黍米黄酒最低,不同酒种间氨基酸组成差距较大;总多酚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藜麦黄酒、小米黄酒、燕麦黄酒、黍米黄酒;小米、燕麦、藜麦黄酒的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黍米黄酒,其中藜麦黄酒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而小米黄酒抑制ABTS+·产生的能力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最强。以上结果表明小米、燕麦、藜麦酿制的黄酒总氨基酸含量要高于北方传统(黍米)黄酒,在抗氧化特性方面也更具优势,因此这些杂粮可作为新型保健黄酒的酿造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黄酒 氨基酸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色藜麦氨基酸与黄酮含量差异分析
2
作者 梁灿 刘思怡 +4 位作者 王智强 韦献雅 向达兵 邹亮 赖运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86-91,共6页
为探究3种颜色藜麦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从而为藜麦品种选育及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红色、黑色、白色藜麦为研究对象,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藜麦籽粒均... 为探究3种颜色藜麦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从而为藜麦品种选育及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红色、黑色、白色藜麦为研究对象,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藜麦籽粒均富含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要成分对氨基酸变异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5.2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藜麦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8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苯丙氨酸、丝氨酸等10种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此外,三种藜麦的黄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为品种的进一步营养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氨基酸含量 主成分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乌龙茶饮浸提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健勇 唐杨 +2 位作者 董雪阳 林小秋 龚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58-162,178,共6页
[目的]优化乌龙茶浸提工艺。[方法]以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乌龙茶浸提工艺。[结果]各因素对乌龙茶浸提工... [目的]优化乌龙茶浸提工艺。[方法]以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乌龙茶浸提工艺。[结果]各因素对乌龙茶浸提工艺的影响表现为时间>料液比>温度>β-环状糊精添加量,乌龙茶浸提最优工艺为浸提温度75℃,β-环状糊精添加量0.1%,浸提时间30 min,料水比1∶100。[结论]经验证试验表明,在该条件下模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该法科学、稳定、可行,能为乌龙茶浸提工艺的研究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模糊数学 正交试验 综合评价法 茶多酚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凝胶颗粒芒果汁饮料配方及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林小秋 杨帆仔 张燕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3期18-22,共5页
以阿方索芒果原浆和库拉索芦荟凝胶颗粒为主要原料,搭配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判定标准,确定芦荟凝胶颗粒芒果汁饮料最佳组合配方中各组分添加量为库拉索芦荟凝胶颗粒6.5%,阿方索芒果原浆14... 以阿方索芒果原浆和库拉索芦荟凝胶颗粒为主要原料,搭配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判定标准,确定芦荟凝胶颗粒芒果汁饮料最佳组合配方中各组分添加量为库拉索芦荟凝胶颗粒6.5%,阿方索芒果原浆14.5%,白砂糖10.5%,柠檬酸0.06%;再添加柠檬酸钠0.012%,维C 0.03%。通过稳定性试验观察,表明芦荟凝胶颗粒芒果汁饮料最佳稳定剂为果胶添加量0.03%,按照以上配方制备的芦荟凝胶颗粒芒果汁饮料富有库拉索芦荟和阿方索芒果的特有香气和口感,香甜清爽顺滑,有颗粒咀嚼感和功能感,且在货架期内产品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颗粒 阿方索芒果 功能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在张家口地区试种的表现与评价 被引量:124
5
作者 周海涛 刘浩 +4 位作者 么杨 杨修仕 高文杰 杨才 任贵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7,共6页
本研究对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种的4份藜麦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19.27~180.51cm,生育期范围为103~118d。子粒饱满,产量可达3637.32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79±0.72%,脂肪含量为7.57&#... 本研究对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种的4份藜麦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19.27~180.51cm,生育期范围为103~118d。子粒饱满,产量可达3637.32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79±0.72%,脂肪含量为7.57±1.17%,天冬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7±0.06%、1.00±0.03%、1.47±0.08%,皂苷含量为2.12±0.50%。以上结果与文献对比结果表明,藜麦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且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平衡、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能够充分表现,适宜在张家口地区以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试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部藜麦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胡一波 杨修仕 +1 位作者 陆平 任贵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4-470,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为全世界公认的全营养谷物。为了解国内不同藜麦种质资源营养性状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测定国内25份藜麦种质资源的13个品质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为全世界公认的全营养谷物。为了解国内不同藜麦种质资源营养性状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测定国内25份藜麦种质资源的13个品质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0.55),而与赖氨酸和组氨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52和–0.54);总多酚、总黄酮和总皂苷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13个品质性状分别隶属于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6%。25份种质材料可以聚类为4组,在品质和遗传距离方面各组群之间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藜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藜麦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品质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粉末中主要营养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8
7
作者 石振兴 朱莹莹 +1 位作者 杨修仕 任贵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57,共3页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6 1和0.948 1,相对分析误差(PRD)分别为3.52、4.60和3.15。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评价采用外部检验的方法,3个营养成分的平均差异为0.28%~1.78%。表明构建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藜麦的品质分析工作,但其脂肪模型的准确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燕麦黄酒与藜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浩 刘晓杰 任贵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共6页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麦与藜麦黄酒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6种,其中藜麦黄酒57种,燕麦黄酒55种,有26种是两种黄酒共有的。藜麦黄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芳香族(64.09%,15种)、醇类(29.36%,7种...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麦与藜麦黄酒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6种,其中藜麦黄酒57种,燕麦黄酒55种,有26种是两种黄酒共有的。藜麦黄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芳香族(64.09%,15种)、醇类(29.36%,7种)、酯类(4.37%,13种)、其他类(2.18%,22种)。燕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为(芳香族43.77%,14种)、醇类(27.39%,6种)、酯类(22.66%,15种)、其他类(6.18%,22种)。两种黄酒的含量较高的组分均为苯乙醇与异戊醇,同时在挥发性成分中均检测到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可以推测两种黄酒可能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藜麦黄酒 燕麦黄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苦荞芽菜生产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马麟 彭镰心 赵钢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1期64-67,71,共5页
我国的苦荞资源丰富。苦荞芽菜不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性强,而且还克服了苦荞种子难加工、抗营养因子较多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与应用前景的新型食材。对我国苦荞芽菜萌发和生产技术,以及利用苦荞芽菜研制与开发出的多种优质食品... 我国的苦荞资源丰富。苦荞芽菜不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性强,而且还克服了苦荞种子难加工、抗营养因子较多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与应用前景的新型食材。对我国苦荞芽菜萌发和生产技术,以及利用苦荞芽菜研制与开发出的多种优质食品进行了综述,为苦荞芽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芽菜 萌发 生产技术 优质食品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苦荞种子内生真菌红色素稳定性初报
10
作者 郭晓恒 陈雪莲 +3 位作者 刘冰花 邹亮 彭镰心 赵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26-129,共4页
研究苦荞种子内生真菌TBSBEF-9的胞外红色素的生产特性及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BSBEF-9红色素为胞外色素,在发酵的第3 d红色素开始产生,第6 d达到最高水平;红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在510 nm;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 研究苦荞种子内生真菌TBSBEF-9的胞外红色素的生产特性及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BSBEF-9红色素为胞外色素,在发酵的第3 d红色素开始产生,第6 d达到最高水平;红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在510 nm;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浅红色,碱性条件下为橘黄色;色素较耐热(<100℃);Ca2+、Ba2+、K+、A13+、Mg2+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KMn O4、H2O2、Fe Cl3使色素色泽变化不明显,Vc对色素有较强的褪色作用;食盐、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而柠檬酸对其有褪色作用。可见,该红色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是较理想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色素 稳定性 种子内生真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添微量元素对苦荞芽菜黄酮酚酸类物质的影响
11
作者 王珺儒 马麟 +4 位作者 李文飞 唐晓慧 赵钢 彭镰心 赵江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3,共9页
以7种微量元素无机盐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增添使用微量元素无机盐的营养液对苦荞芽菜中多种黄酮酚酸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添加7种微量元素无机盐处理对苦荞芽菜中多种黄酮酚酸类物质(除荭草素之外)及其总... 以7种微量元素无机盐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增添使用微量元素无机盐的营养液对苦荞芽菜中多种黄酮酚酸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添加7种微量元素无机盐处理对苦荞芽菜中多种黄酮酚酸类物质(除荭草素之外)及其总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影响大小依次为:ZnSO_4·7H_2O、CuSO_4·5H_2O、MnSO_4·4H_2O、EDTA-2Na、(NH_4)_6Mo_7O_(24)·4H_2O、FeSO_4·7H_2O和H_3BO_3,最优因素组合为FeSO_4·7H_2O(13.9 mg/L)、EDTA-2Na(37.2 mg/L)、H_3BO_3(1.43 mg/L)、MnSO_4·4H_2O(0.22 mg/L)、ZnSO4·7H_2O(0.08 mg/L)、CuSO_4·5H_2O(1.07 mg/L)、(NH_4)_6Mo_7O_(24)·4H_2O(0.03 mg/L);此条件下苦荞芽菜的生长量极显著增加,黄酮酚酸类物质总量显著增加,最高可达62.58±2.79 mg/g DW(Dry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苦荞芽菜 黄酮类 酚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饮料的综合量化评价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健勇 董雪阳 +1 位作者 林小秋 龚雪梅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8期61-69,共9页
为建立乌龙茶饮料综合量化评价法,分析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通过选取19种乌龙茶饮料,测定其理化指标,并对香气和滋味进行感官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综合量化分析评价法。以该法评价目前市售乌龙茶饮料,结... 为建立乌龙茶饮料综合量化评价法,分析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通过选取19种乌龙茶饮料,测定其理化指标,并对香气和滋味进行感官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综合量化分析评价法。以该法评价目前市售乌龙茶饮料,结果表明总体品质良好。乌龙茶饮料茶多酚稳定性随开盖后放置时间延长、储藏温度升高及pH值升高而降低,其抗氧化活性虽与茶多酚含量及pH值存在中度正相关,但线性关系不显著。所建立的综合量化评价法对乌龙茶饮料品质分析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茶多酚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为乌龙茶饮料的生产、开发、储运及功能评价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饮料 茶多酚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综合量化评价 相关性分析 PH值 PTI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