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有益微生物协同发酵对普洱茶芳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颜学行 赵媛 +4 位作者 满红平 罗梓俊 周红杰 单治国 张春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194,共7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进行普洱熟茶发酵,采用自然发酵、接种纯根霉发酵和接种酵母、根霉、黑曲霉3种有益微生物按2∶1∶2、2∶2∶2、2∶3∶2比例协同发酵普洱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普洱茶中的芳香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进行普洱熟茶发酵,采用自然发酵、接种纯根霉发酵和接种酵母、根霉、黑曲霉3种有益微生物按2∶1∶2、2∶2∶2、2∶3∶2比例协同发酵普洱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普洱茶中的芳香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芳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自然发酵、接种纯根霉发酵、接种酵母-根霉-黑曲霉按2∶1∶2、2∶2∶2、2∶3∶2协同发酵普洱茶中芳香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对比不同发酵方式发现,3种协同发酵的普洱茶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自然发酵和接种纯根霉发酵,呈现出独特的花果香与焦糖香,酵母-根霉-黑曲霉按2∶1∶2协同发酵的普洱茶醇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达47.32%,显著高于其他发酵方式(P<0.05);自然发酵和接种纯根霉发酵的普洱茶中甲氧基苯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3种协同发酵,呈现出陈香香气,接种纯根霉发酵的普洱茶中甲氧基苯类物质相对含量高达31.24%,显著高于其他发酵方式(P<0.05)。因此,应用有益微生物协同发酵普洱茶,提高普洱茶品质,赋予普洱茶独特花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有益微生物 协同发酵 芳香物质 花果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对普洱茶发酵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单治国 黄红平 +5 位作者 满红平 颜学行 赵媛 周红杰 张乃明 张春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159,共10页
为了探究联苯菊酯农药残留对晒青毛茶益生菌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喷洒联苯菊酯后2 h,人工接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黄青霉(Peni... 为了探究联苯菊酯农药残留对晒青毛茶益生菌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喷洒联苯菊酯后2 h,人工接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及对照(不接菌)4种固态发酵处理下普洱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接种发酵条件下能有效增加1-石竹烯含量,且酵母菌发酵其增加量最高(192.4%),芳樟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Ⅱ)、α-松油醇等含量下降量最低(87.17%、22.06%、30.01%、91.40%);长叶薄荷酮和三甲基乙酸香芹烯酯仅在3种接种发酵普洱茶中检测出。联苯菊酯不仅能影响晒青毛茶内含挥发性香气物质,还影响发酵过程中关键香气的形成和变化,而接种益生菌能改善和提升普洱茶的香气,其中接种酵母菌的普洱茶花果香显著,香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 联苯菊酯 农药残留 普洱茶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保 蒲泓君 +4 位作者 刀仕强 姜东华 罗正刚 高晓丽 李忠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6-249,258,共5页
以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不同的翻堆次数,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铁、锰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77%、13%;锌含量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33%,铜呈螺旋式降低趋势... 以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不同的翻堆次数,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铁、锰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77%、13%;锌含量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33%,铜呈螺旋式降低趋势,渥堆结束时降低4%。重金属镉、铬呈螺旋式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分别增加12%、16%,铅呈增加趋势,渥堆结束时增加18%,砷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渥堆结束时增加8%。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增加趋势,渥堆发酵结束后,稀土氧化物总量增加1.1倍。研究结果表明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的翻堆次数,茶叶金属元素的变化较为明显,且不同发酵层的金属元素变化不同,为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微量元素 重金属 稀土氧化物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加工不同产品儿茶素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艳萍 姜东华 +4 位作者 姚学坤 赵远艳 石尚 李艳华 罗亚昆 《茶叶通讯》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对云抗10号、雪芽100号、桃形叶、云梅、云瑰、矮丰、长叶白毫、短节白毫等8个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所制白茶、晒青茶、红茶的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HPLC分析,探讨三种不同工艺产品的儿茶素差异。
关键词 儿茶素 云南大叶种茶 加工工艺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域(产地)古树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春花 满红平 +3 位作者 颜学行 全伟 尹珏 单治国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64-369,共6页
为给消费者选择适合品饮的古树茶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个古树茶山的古树茶为试验对象,分别检测茶多酚、氨基酸、茶色素和黄酮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地的古树茶内含物质有明... 为给消费者选择适合品饮的古树茶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个古树茶山的古树茶为试验对象,分别检测茶多酚、氨基酸、茶色素和黄酮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地的古树茶内含物质有明显差异,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茶黄素的含量在(p <0.05)水平差异达显著,黄酮的含量的(p <0.01)水平差异不显著。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临沧地区的古树茶由于茶多酚含量较高(38.89%~44.26%),其滋味比其他两个地区的古树茶苦涩;普洱迷帝的古树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75%,滋味苦涩回甘,与其他产地相比鲜爽度更高;西双版纳地区和普洱景迈山的古树茶内含物质组成较协调,滋味苦涩回甘、醇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茶 产地 化学成分 感官品质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萎凋时间对云南微波干燥红茶中色素类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春花 寸德馨 +5 位作者 颜学行 赵媛 满红平 谭文涵 杨运 单治国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83-489,共7页
萎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了研究有利于提升云南微波干燥红茶品质的最佳萎凋时间,试验设置了特定萎凋条件下萎凋24 h、萎凋30 h、萎凋36 h三个萎凋时间处理;通过检测三个不同萎凋时间处理加工的红茶中茶黄素、茶红... 萎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了研究有利于提升云南微波干燥红茶品质的最佳萎凋时间,试验设置了特定萎凋条件下萎凋24 h、萎凋30 h、萎凋36 h三个萎凋时间处理;通过检测三个不同萎凋时间处理加工的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含量,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三个不同萎凋时间处理对红茶中茶色素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找出有利于云南微波干燥红茶品质形成的最佳萎凋时间。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茶黄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萎凋24 h、萎凋30 h、萎凋36 h的过程中,茶黄素含量分别依次下降了25%。萎凋24 h与萎凋30 h相比,茶红素含量上升了91%;从萎凋30 h到萎凋36 h,茶红素含量下降了31%,萎凋30 h时含量最高达到7.34%。茶褐素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萎凋24 h与萎凋30 h处理相比,茶褐素含量下降了11%,萎凋30 h与萎凋36 h处理相比含量上升了17%。综合来看,萎凋时间30 h处理的红茶在数据分析上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汤色透亮,滋味浓醇鲜爽,品质最好,综合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萎凋 茶色素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紫娟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东华 吕世懂 +3 位作者 陈保 罗发美 张怀志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6-162,共7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比大叶种茶丰富,且差异较大;紫娟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十六烷、植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等;紫娟烘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咖啡因、芳樟醇、十六烷、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十八烷、茉莉酮、苯甲酸叶醇酯、橙花叔醇、十七烷等;而大叶种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芳樟醇、咖啡因、β-紫罗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基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大叶种茶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保 毛静春 +2 位作者 刘新月 姜东华 罗正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1-2175,共5页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利用ICP-MS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在进行质谱测定时,采用In、Bi、Ge元素作为校正基体效应与...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利用ICP-MS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在进行质谱测定时,采用In、Bi、Ge元素作为校正基体效应与信号漂移的内标元素。依据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并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020、0.050、0.005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06%、97%~112%、94%~118%和98%~104%;测定不同土壤标准物质,铅、铜、铬、镉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5%~2.5%。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量土壤样品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波消解 ICP-MS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部分古茶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2 位作者 李光涛 梁涛 张怀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62-2266,共5页
对10个云南古茶园(种植年限为百年、数百年甚至千年)50个土壤样品的金属元素As、Pb、Cd、Hg、Cr、Cu、Fe、Mn、Zn和Se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用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其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云南古茶园土壤Fe和Mn含... 对10个云南古茶园(种植年限为百年、数百年甚至千年)50个土壤样品的金属元素As、Pb、Cd、Hg、Cr、Cu、Fe、Mn、Zn和Se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用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其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云南古茶园土壤Fe和Mn含量较高,Se含量较低,Pb(10.7~33.5 mg/kg),Hg(0.030~0.148 mg/kg),Cd(0.033~0.120 mg/kg),Zn(21.4~87.3 mg/kg)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Cr(15.4~98.5 mg/kg),As(12.2~33.1 mg/kg),Cu(13.6~43.4 mg/kg)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古茶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所有古茶园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表明古茶区土壤属于清洁水平,未受重金属污染,满足有机茶园环境条件,适合建设有机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茶园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保 刀仕强 +2 位作者 蒲泓君 刘新月 姜东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为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和汞。设定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通过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和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为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和汞。设定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通过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和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砷、汞的浓度范围分别在(0~50),(0~10)μg·L^(-1)时校正曲线呈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12,0.049μg·L^(-1),测定不同土壤标准物质,砷、汞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差范围内,RSD范围分别为1.2%~3.5%和1.8%~4.2%,测定土壤中砷、汞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6%~112%和90%~117%。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量土壤样品砷、汞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测定茶叶中稀土元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保 蒲泓君 +1 位作者 姜东华 罗正刚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对样品称量、样品消解、样品定容、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的分量进行分析,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对样品称量、样品消解、样品定容、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的分量进行分析,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规定进行合成。结果表明:样品称量和定容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拟合、重复性测量及样品消解等因素对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大,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稀土元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稀土元素 不确定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抗10号大叶种茶晒青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2 位作者 吕生 车涛 张怀志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摘其芽头、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和茶梗,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和氟元素含量低于叶片中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比例)、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不同芽叶生化成分变异系数高于15%的有铜、锌、锰、氟、粗纤维、可溶性糖、茶氨酸、咖啡碱、儿茶素及其单体类物质,由此表明不同芽叶的生化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抗10号 大叶种 新梢 晒青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抗10号大叶种茶不同芽叶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2 位作者 吕生 车涛 张怀志 《茶叶通讯》 2013年第1期7-9,14,共4页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以及氟元素的含量低于叶片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以及氟元素的含量低于叶片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抗10号 大叶种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