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接入系统干扰规避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宫剑 石旭 许巧春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介绍了无线接入系统为实现频谱的兼容共享所采取的干扰规避机制的类型,并对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信道占用时间评估、空闲信道评估、空闲信道评估时间累积概率分布统计、干扰信号检测阈值的判定、静默期时长以及等效占用率等,进行了阐述。... 介绍了无线接入系统为实现频谱的兼容共享所采取的干扰规避机制的类型,并对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信道占用时间评估、空闲信道评估、空闲信道评估时间累积概率分布统计、干扰信号检测阈值的判定、静默期时长以及等效占用率等,进行了阐述。重点指出了在实际的设备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更加有效的信道占用时间和空闲信道评估算法以及判定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占用时间 空闲信道评估 静默期时长 等效占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GHz无线电设备射频测试系统研究
2
作者 许瑞琛 张明远 +3 位作者 宋起柱 王俊峰 彭潇 修德利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11-115,122,共6页
在当前高频高速率无线通信发展趋势下,60 GHz无线电设备已成为通信产业和技术研究热点,而国内并无对应的射频测试系统。为此,首先分析了国内外60 GHz无线传输技术、标准和频谱划分现状;随后研究了60 GHz无线设备射频测试系统的技术难点... 在当前高频高速率无线通信发展趋势下,60 GHz无线电设备已成为通信产业和技术研究热点,而国内并无对应的射频测试系统。为此,首先分析了国内外60 GHz无线传输技术、标准和频谱划分现状;随后研究了60 GHz无线设备射频测试系统的技术难点,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60 GHz无线电设备射频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GHZ 无线电设备 射频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路径传输的城市轨道交通带宽聚合
3
作者 胡传搏 刘小勇 +2 位作者 邹劲柏 刘虎 王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广泛采用LTE-M(地铁长期演进)系统,以支持多种业务。但随着视频业务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该系统面临带宽压力,需设计一种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境的多路径传输系统,以达到聚合多网络带宽的目的。[方法]基于MPQUIC(多路...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广泛采用LTE-M(地铁长期演进)系统,以支持多种业务。但随着视频业务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该系统面临带宽压力,需设计一种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环境的多路径传输系统,以达到聚合多网络带宽的目的。[方法]基于MPQUIC(多路径快速用户数据报网络连接)协议设计了一种动态冗余的城市轨道交通多路径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两种传输模式:在常规模式下,为缩短路径间完成传输的时间差异,使用基于预分配数据包的多路径调度算法,降低网络异构性对传输性能的影响,以适应异构网络环境;在越区切换发生时,为了克服移动场景下越区切换造成的网络波动对传输性能的影响,从信令层面进行并行调度与冗余调度切换的判决,并及时转换为冗余传输,以保证切换发生时传输性能的稳定。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及其调度算法的设计,并通过仿真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及结论]在模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场景中,基于冗余和预分配的多路径调度方法相比最低RTT(往返时延)优先调度方法,在较好和较差的网络条件下,网络的平均吞吐量分别提升了28.7%和33.9%的,验证了所设计的动态冗余的城市轨道交通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通信网络 多路径传输 带宽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降噪的压缩感知—循环平稳检测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海峰 鲁俊 +1 位作者 付璇 张奇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57,共7页
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次级用户动态接入空闲频谱来提高空闲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认知无线电的重要环节。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如何快速精确地进行频谱感知是频谱感知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降噪的压缩感知—循环平稳特征检测器... 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次级用户动态接入空闲频谱来提高空闲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认知无线电的重要环节。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如何快速精确地进行频谱感知是频谱感知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降噪的压缩感知—循环平稳特征检测器来实现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频谱检测。采用压缩感知技术提高了频谱感知的效率,并进一步利用小波变换技术降低了压缩感知过程中引入的压缩噪声,提高了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频谱感知准确度。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基于小波降噪的压缩感知技术能够实现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频谱空洞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循环平稳特征检测 小波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频段低轨SAR卫星对地面雷达的干扰特性分析方法
5
作者 顾舜杰 王星星 +1 位作者 石会鹏 于淳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针对X频段低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我国地面雷达系统的潜在干扰问题开展研究,在梳理国际电信联盟技术建议书和《无线电规则》的基础上提出干扰特性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干扰仿真等手段,对特定低轨SAR卫星在完整周期内对地面气... 针对X频段低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我国地面雷达系统的潜在干扰问题开展研究,在梳理国际电信联盟技术建议书和《无线电规则》的基础上提出干扰特性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干扰仿真等手段,对特定低轨SAR卫星在完整周期内对地面气象雷达、场面监视雷达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分析方法具有代表性,能够有效分析SAR卫星对地面雷达的干扰特性。综合考虑雷达部署特性和卫星轨道特性,给出特定参数的SAR卫星对典型地面雷达在重叠频段不会产生严重干扰。分析方法、过程和结果可为类似场景的星地频率兼容分析提供参考,有助于卫星工程在频率规划和协调层面的参数确定,对X频段SAR工程预研和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X频段 地面气象雷达 场面监视雷达 干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通卫星终端对C波段卫星地球站的干扰分析与研究
6
作者 黄宁 陈子龙 +2 位作者 陶洪波 宫剑 张明远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48,共8页
通过分析天通卫星终端产生的二次谐波杂散对C波段卫星固定业务系统下行造成的同频干扰,基于不同的杂散发射限值要求,考虑在不同信道环境中天通卫星终端分布的情况,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比较了卫星地球站天线在不同仰角和不同水平距离... 通过分析天通卫星终端产生的二次谐波杂散对C波段卫星固定业务系统下行造成的同频干扰,基于不同的杂散发射限值要求,考虑在不同信道环境中天通卫星终端分布的情况,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比较了卫星地球站天线在不同仰角和不同水平距离条件下天通卫星终端对卫星地球站的干扰情况,并给出了天通卫星终端与C波段卫星地球站兼容共存的相关技术条件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通卫星终端 杂散发射 C波段卫星地球站 同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容5G中低频与毫米波段的小型化OTA暗室设计
7
作者 宫剑 张明远 +1 位作者 许巧春 刘晓勇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37,共6页
无论是从空间占用还是建设成本来说,5G基站所需的空口(OTA)测试场地,都需要不菲的投入。若兼顾5G中低频段与5G毫米波频段的OTA带内测试需求,则需要支持1.7 GHz~71.0 GHz的超宽频率范围。对于一般的远场和紧缩场场地而言,占地空间和成本... 无论是从空间占用还是建设成本来说,5G基站所需的空口(OTA)测试场地,都需要不菲的投入。若兼顾5G中低频段与5G毫米波频段的OTA带内测试需求,则需要支持1.7 GHz~71.0 GHz的超宽频率范围。对于一般的远场和紧缩场场地而言,占地空间和成本都急剧上升。文中设计了一种小型化OTA暗室,对占地面积、暗室高度以及地面承重的要求都相对较低,可以兼容5G中低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超宽频率范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静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基站 空口暗室 紧缩场 平面波合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表达的动态场景重建综述
8
作者 陆平 孙俊杰 +4 位作者 李婉 林家欣 冯大权 施文哲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9,共14页
动态三维场景重建在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得益于神经表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场景重建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突破。过去4年中,基于神经辐射场和3D高斯泼溅的动态场景重建方法被相继提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 动态三维场景重建在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得益于神经表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场景重建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突破。过去4年中,基于神经辐射场和3D高斯泼溅的动态场景重建方法被相继提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然而,由于相关文献的数量庞大,研究者很难全面跟踪所有相关工作。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基于神经表达技术在动态场景重建中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总结归纳为基于神经辐射场和3D高斯泼溅两大类。此外,还介绍了当前动态三维场景重建的代表性数据集,并总结了常用的算法评估标准。最后,分析了当前动态三维场景重建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重建 神经表达 神经辐射场 3D高斯泼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跳波束图案设计算法
9
作者 石会鹏 郭丁 +2 位作者 牟瑞硕 钟奇 李方圆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低轨卫星资源调度是长时间的连续资源分配过程,这一过程中低轨卫星保持高速移动,跳波束图案的设计需要考虑星地链路的切换。针对这种切换,即卫星覆盖区域间的服务目标迁移,所导致的多星资源联合调度需求,该文提出一种资源自适应权衡分... 低轨卫星资源调度是长时间的连续资源分配过程,这一过程中低轨卫星保持高速移动,跳波束图案的设计需要考虑星地链路的切换。针对这种切换,即卫星覆盖区域间的服务目标迁移,所导致的多星资源联合调度需求,该文提出一种资源自适应权衡分配的多星联合跳波束图案设计算法。该算法通过设计星间联合调度框架和多星联合调度权重,将多星资源联合分配问题转化为星座内单星资源调度问题,轻量化设计跳波束图案。经过与多种权重设计方法的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轻量化设计思路合理,并且可以有效地保障受迁移影响区域内小区的服务质量,可为低轨卫星系统长时资源调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跳波束 资源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极化分解特征和SVDD的扩展目标检测算法
10
作者 李强 姚远昕 孔祥琦 《电信科学》 2023年第10期64-73,共10页
多极化距离高分辨雷达是地面静止目标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回波中目标占据多个距离单元,成为扩展目标。传统基于回波能量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的性能随信杂比的降低而下降。提出一种基于极化分解特征的扩展目标检测算法,利用目标和杂波之间... 多极化距离高分辨雷达是地面静止目标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回波中目标占据多个距离单元,成为扩展目标。传统基于回波能量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的性能随信杂比的降低而下降。提出一种基于极化分解特征的扩展目标检测算法,利用目标和杂波之间的极化散射特性差异提升低信杂比下的检测性能。所提方法提取16种极化分解特征组成特征向量作为检测统计量,再使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算法估计判别门限。在判别门限的训练阶段,杂波数据的极化分解特征被提取用作训练数据。并且为保证虚警概率,在SVDD的目标函数中引入了两个惩罚参数。使用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在戈壁背景、虚警概率为10-4、检测概率为90%的情况下,所需信杂比约为12.6 dB,相较于基于能量的对比方法降低约1.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高分辨雷达 扩展目标检测 极化分解 FAC-SV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感知系统在无人驾驶农机上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付超伟 梁兆楠 +2 位作者 杨亚飞 贾木斯 李明建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3期67-71,共5页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缺口逐年增大,智能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环境感知系统是农业装备自动化的首要条件。然而,农业环境非结构化的场景特性以及农艺千差万别的需求限制了无人驾驶农机的发展。本文对现有的环境感知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缺口逐年增大,智能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环境感知系统是农业装备自动化的首要条件。然而,农业环境非结构化的场景特性以及农艺千差万别的需求限制了无人驾驶农机的发展。本文对现有的环境感知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根据农业作业场景对于传感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之后的发展环境传感器融合算法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农业机械 环境感知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0~510MHz频段无线抄表系统干扰共存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瑞琛 房骥 +1 位作者 杜昊 王小波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现行射频规范限制470~510 MHz频段无线抄表系统不能适应电力网络新的通信速率和覆盖范围需求。如何调整相关射频规范,在保障邻频先用通信业务不受干扰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无线抄表系统的通信能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 现行射频规范限制470~510 MHz频段无线抄表系统不能适应电力网络新的通信速率和覆盖范围需求。如何调整相关射频规范,在保障邻频先用通信业务不受干扰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无线抄表系统的通信能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国内450~566 MHz频段频谱划分情况。随后根据国家电网3种无线抄表系统的射频参数,通过确定性计算和射线追踪仿真的方法,研究所述无线抄表系统和邻频广播电视系统、CDMA450系统、铁路列调系统、FDD LTE系统之间的干扰共存情况。最后给出相关射频规范的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0-510 MHZ 无线抄表系统 射频需求 干扰共存 修改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充电设备电磁兼容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瑞琛 宋起柱 +3 位作者 王俊峰 刘晓勇 彭潇 房骥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72,共7页
分析了目前无线充电的技术体制以及国际现有的无线充电标准。随后探讨了欧美韩日对无线充电设备的电磁兼容管理情况。研究了我国信息技术设备、ISM设备和微功率设备分类方法和测试标准。最后给出以下我国无线充电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建议... 分析了目前无线充电的技术体制以及国际现有的无线充电标准。随后探讨了欧美韩日对无线充电设备的电磁兼容管理情况。研究了我国信息技术设备、ISM设备和微功率设备分类方法和测试标准。最后给出以下我国无线充电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建议:无线充电设备在我国现有测试标准中的设备分类归属建议,我国的无线充电设备电磁测试方法建议;无线充电设备的管理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设备 电磁兼容 测试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粒子群混合算法的多无人机协同区域搜索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幸君 唐鑫 +2 位作者 林磊 王志胜 丛玉华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
为提高无人机群在未知环境中的区域搜索效率,提出一种多无人机协同区域搜索策略。首先,根据区域搜索任务需求,建立包含区域覆盖率、区域不确定度、目标存在概率三种属性的区域信息地图;其次,以最大化搜索效率、同时最小化无人机搜索过... 为提高无人机群在未知环境中的区域搜索效率,提出一种多无人机协同区域搜索策略。首先,根据区域搜索任务需求,建立包含区域覆盖率、区域不确定度、目标存在概率三种属性的区域信息地图;其次,以最大化搜索效率、同时最小化无人机搜索过程中的能耗为目标,建立无人机区域搜索滚动时域优化目标函数,指导无人机在线决策搜索路线;然后针对传统群智能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设计差分进化粒子群混合算法在线求解该多目标优化问题,提高算法的寻优性能,从而提高无人机的搜索效率。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基于差分进化粒子群混合算法的多无人机协同区域搜索策略与传统的群智能优化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区域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协同搜索 群智能算法 滚动时域优化 差分进化粒子群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6G移动通信星地融合频率共享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延伟 弓健 马占书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6G技术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应用卫星天基设施的投入增加,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卫星应用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提速期,构建星地融合一体化网络成为未...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5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6G技术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应用卫星天基设施的投入增加,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卫星应用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提速期,构建星地融合一体化网络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趋势。卫星通信在频率资源上的需求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存在重叠,地面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同频干扰、强功率压制干扰问题日益突出。从技术研究、政策制定、台(站)布局等方面进行5G/6G移动通信星地融合频率共享技术分析,为构建星地融合的全球无缝覆盖通信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 同频干扰 强功率压制 频率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领域语料库构建与命名实体识别
16
作者 徐聪 石会鹏 +3 位作者 陈志敏 张鑫宇 王静 杨甲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3,共9页
针对卫星领域命名实体语料匮乏、现有算法识别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模糊边界的卫星领域实体标注方法,构建包含8类常见卫星领域实体的语料库,与该领域现有语料库相比粒度更细、覆盖更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迁移学习和多网络融合的... 针对卫星领域命名实体语料匮乏、现有算法识别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模糊边界的卫星领域实体标注方法,构建包含8类常见卫星领域实体的语料库,与该领域现有语料库相比粒度更细、覆盖更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迁移学习和多网络融合的卫星领域实体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预训练双向编码器对语料语义平滑迁移获得子词级别特征,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捕捉上下文信息确定边界,以条件随机场作为解码器实现标签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BiLSTM等传统模型具有更优的识别性能,算法在8种实体上的F1值均在92%以上,微平均F1值达到9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迁移学习 神经网络 数据稀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跳波束的手机直连与FSS系统的同频共存研究
17
作者 石会鹏 周道博 +1 位作者 刘珊杉 陶洪波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3-1100,共8页
针对基于跳波束的卫星手机直连系统,研究与卫星固定业务(Fixed Satellite Service,FSS)系统间的共存可行性。分析了跳波束卫星系统与FSS系统的共存场景以及仿真研究方法,通过时间步进的仿真方法对FSS系统受到的下行干扰进行了仿真分析... 针对基于跳波束的卫星手机直连系统,研究与卫星固定业务(Fixed Satellite Service,FSS)系统间的共存可行性。分析了跳波束卫星系统与FSS系统的共存场景以及仿真研究方法,通过时间步进的仿真方法对FSS系统受到的下行干扰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多种干扰缓解策略保护FSS系统的效果,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基于星历或概率信息的波束关闭以及基于干扰程度预测的动态功率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干扰缓解措施后,基于跳波束的手机直连卫星系统能够与FSS系统很好地协调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直连卫星 卫星固定业务系统 跳波束 干扰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减薄的岩浆岩响应:来自河北武安洪山含霓石斑状正长岩的证据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波 苏尚国 +5 位作者 莫宣学 冯少憧 伍月 蒋校 冯艳芳 刘江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8-181,共14页
洪山碱性杂岩体出露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出露面积约53 km^2,岩性以正长岩类为主体,侵位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洪山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属于钾质的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拉张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20.1±4.6) Ma,... 洪山碱性杂岩体出露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出露面积约53 km^2,岩性以正长岩类为主体,侵位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洪山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属于钾质的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拉张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20.1±4.6) Ma,是华北克拉通岩浆作用峰期的产物。岩体稀土元素配分图中无Eu异常,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型式。富集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大陆地壳特征。野外观察到岩石具有从深成到浅成-超浅成的特征,电子探针发现长石出现反环带,正长岩中不含继承锆石等特征,结合若要使地壳内岩石部分熔融产生无铕异常的正长质岩浆,那么压力应大于20 kbar,说明洪山碱性杂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局部熔融,后经历了少量幔源岩浆混合及地幔流体的注入等过程,导致正长岩出现一定的地幔Hf、Nd同位素印记,而未改变其主微量元素特征,随后在拉张环境下快速上升至地表浅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山 正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岩浆混合 拉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散射体对提高源搅拌混响室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远茂 陶洪波 +2 位作者 李吉 石丹 高攸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8-922,共5页
为提高源搅拌混响室的性能,对固定散射体提高源搅拌混响室场均匀性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谐振和模式搅拌理论对固定散射体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实测结果对基于复杂结构电磁场全波计算软件(FEKO)的仿真方法有效性进行了验... 为提高源搅拌混响室的性能,对固定散射体提高源搅拌混响室场均匀性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谐振和模式搅拌理论对固定散射体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实测结果对基于复杂结构电磁场全波计算软件(FEKO)的仿真方法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对3种相同尺寸、不同类型混响室(传统的机械搅拌混响室、源搅拌混响室、加入固定散射体的源搅拌混响室)的场均匀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除个别频点外,混响室在单独源搅拌方式下的场均匀性要低于机械搅拌的,而在源搅拌混响室中加入3组固定散射体(搅拌器)后,其场均匀性指标普遍改善,性能与机械搅拌基本相当。由此可见,作为提高混响室性能的一种手段,固定散射体的加入能够改善源搅拌混响室的场均匀性,而在此基础上的复合搅拌方式则有可能产生性能更好的混响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室 散射体 源搅拌 机械搅拌 场均匀性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台OTA暗室的纹波测试及其仿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远茂 陶洪波 +2 位作者 李吉 石丹 高攸纲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9,共5页
作为全面评价移动台空间射频性能的一种新方法,OTA测试的不确定度会受到暗室纹波的影响。通过对OTA暗室纹波测试过程、计算方法及模型特点的介绍和分析,首先确定了基于几何光学法(GO)的仿真研究方法,然后建立了与实物对应的仿真模型、... 作为全面评价移动台空间射频性能的一种新方法,OTA测试的不确定度会受到暗室纹波的影响。通过对OTA暗室纹波测试过程、计算方法及模型特点的介绍和分析,首先确定了基于几何光学法(GO)的仿真研究方法,然后建立了与实物对应的仿真模型、编写了相关的MATLAB程序,最后成功实现了对OTA暗室纹波测试过程的仿真计算。仿真与实测结果的基本吻合证明了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对暗室纹波特性的预测和评估。同时,研究结果也为将来提高预测精度、展开更为细致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测试 纹波测试 几何光学法(GO) 不确定度 移动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