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睦态视角下旅行同伴对旅游体验质量的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 李婷 魏荣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9,共11页
旅行同伴是旅游者旅行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共睦态视角出发,基于活动理论和驱动理论构建“旅行同伴影响感知-旅游涉入-旅游体验质量”的研究模型,运用扎根技术、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行同... 旅行同伴是旅游者旅行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共睦态视角出发,基于活动理论和驱动理论构建“旅行同伴影响感知-旅游涉入-旅游体验质量”的研究模型,运用扎根技术、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行同伴影响感知对旅游体验质量的相互影响以及旅游涉入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旅游者对旅行同伴影响感知可从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功能价值、感知社交价值、感知认知价值和感知约束5个维度表征;(2)旅行同伴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中,感知情感/功能/社交/认知价值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涉入和旅游体验质量;(3)旅游涉入在旅游者对旅行同伴感知情感/功能/社交/认知价值与旅游体验质量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4)感知约束对旅游涉入和旅游体验质量的直接负面影响,以及通过旅游涉入影响旅游体验质量的中介作用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从产品优化、情感营销、市场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同伴 旅行同伴影响感知 旅游涉入 旅游体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评《旅游开发与规划原理及案例》
2
作者 朱敏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3-I0004,共2页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优秀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旅游开发与规划 实体性 表现形式 有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要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秀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在于传承海洋文明传统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在于传承海洋文明传统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海洋国家文化公园,本质上是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使命,对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建构。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和在地化的基本属性,拥有多层次的空间结构、陆海统筹的空间特征和多类型的文化系统,既内置了现代国家主权属性和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又体现了公园的空间形态与特征。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在于提炼展示中华海洋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中国海洋文化的保护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海洋文化 海洋文明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型国家属性与国家文化战略构架 被引量:19
4
作者 傅才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国家文化战略设计的重要性,源于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基本属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文化认同型国家属性分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力量之基,我国文化认同型的国家属性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 国家文化战略设计的重要性,源于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基本属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文化认同型国家属性分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力量之基,我国文化认同型的国家属性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文化建设与国家建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赋予国家文化战略设计以国家现代化道路设计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文化强国战略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与路径探索——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双重理论视角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0,157,158,共11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通过文化记忆融合提升空间生产包容性,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建设保障空间生产民主化,依托文化记忆实践以创新空间生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文化记忆 空间生产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洪斌 柯尊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9-107,共9页
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之举。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需要从时间与空间维度,平衡乡村文化资源的传统与现代、原生与外来;从变现与增值维度,调适乡村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之举。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需要从时间与空间维度,平衡乡村文化资源的传统与现代、原生与外来;从变现与增值维度,调适乡村文化资源的资本化、文化增值与文化折扣;从村治与治村维度,凸显乡村文化资源的主客体二重性,发挥乡村文化资源的社会治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资源 保护与利用 资本化 文化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设计 被引量:29
7
作者 傅才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46-4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形成了对以往文化改革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集成性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从国家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形成了对以往文化改革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集成性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从国家规划层面提出了完成文化强国目标的时间表。“十四五”及未来十年,我国传统文化行业体制将迎来结构性改革的机会窗口,要把握数字信息技术的机会窗口,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文化强国 国家文化治理体系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价值构成和发展悖论——以工业遗存型园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洪斌 管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104,共7页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城市工业遗存地的重构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更新策略。在现实运行中,园区的价值功能却往往出现与理论构想相悖的现象。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四个价值维度对当下现实发展中价值偏离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城市工业遗存地的重构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更新策略。在现实运行中,园区的价值功能却往往出现与理论构想相悖的现象。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四个价值维度对当下现实发展中价值偏离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二房东"发展模式导致的运营商面临的两难困境,政府主导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更新策略失灵,以及园区内工业文化价值同现代商业价值之间的博弈结果是导致工业遗存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悖论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工业遗存 价值构成 发展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文化路径——基于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扶贫实践 被引量:30
9
作者 耿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文化扶贫实践是赋予贫困社区与贫困人口以文化动能,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贫困社区的文化能人、文化自组织是文化赋能的重要载体,基层政府是贫困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重要力量。文化扶贫实践的成效,取决于乡土社会内部... 文化扶贫实践是赋予贫困社区与贫困人口以文化动能,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贫困社区的文化能人、文化自组织是文化赋能的重要载体,基层政府是贫困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重要力量。文化扶贫实践的成效,取决于乡土社会内部的文化资源网络与政府制度供给的文化服务平台之间的耦合程度,同时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促进社群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发挥了关键作用,进而成为推动社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文化路径,在于发挥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与社区自组织的运行能力,协同联动赋予贫困社区与贫困人口文化动能,达成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扶贫 文化赋能 社区营造 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端与现场:数字时代博物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杉 王秀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9-112,39,共5页
数字时代下,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数字技术使现场化和在线化交互传承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常态。博物馆需要构建云端与现场相融合的传播路径:通过场景... 数字时代下,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数字技术使现场化和在线化交互传承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常态。博物馆需要构建云端与现场相融合的传播路径:通过场景营造实现具身互动范式转换,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开放性沉浸式博物馆,构建受众双向参与的传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技术 传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