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优化和机器学习的水稻叶片氮素反演及检测仪设计
1
作者 王益烜 白驹驰 +3 位作者 解克强 王楠 相爽 于丰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4-262,共9页
叶片氮素含量是衡量水稻健康的重要指标,无损检测叶片氮素含量对于确保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检测仪存在价格昂贵、体积大、操作环境要求高、无法大面积推广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氮素光谱特征的优化与组合,设计了便... 叶片氮素含量是衡量水稻健康的重要指标,无损检测叶片氮素含量对于确保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检测仪存在价格昂贵、体积大、操作环境要求高、无法大面积推广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氮素光谱特征的优化与组合,设计了便携式多光谱水稻氮素无损检测仪。该设备的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部叶夹组成,主机包括光谱采集模块、控制与显示模块和外部电源模块,外部叶夹用于固定水稻叶片。在Python3.11.4开发环境下使用PyQt5框架设计了上位机操作界面,用以实现光谱数据的采集、保存以及水稻氮素结果的显示。利用所开发的检测设备采集了“沈农9816”水稻叶片的光谱反射率,以光谱特征为输入,氮素含量为输出,分别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基于蝙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based on bat optimization algorithm,BA-ELM)的水稻氮素含量预测模型,其中以特征波段和氮素特征转移指数(nitrogen characteristic transfer index,NCTI)组合所构成的光谱特征为输入的BA-ELM反演精度最高,模型训练集R2为0.792,RMSE为0.423%,测试集R2为0.783,RMSE为0.423%。将预测模型导入到检测设备后对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使用最大残差验证设备检测准确性,得到最大残差绝对值为0.737%,使用变异系数验证设备稳定性,得到最大变异系数为1.901%。结果表明,该研究研发的便携式水稻氮素检测设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水稻氮素含量实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水稻 便携式检测仪 机器学习 特征波段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作物物候期提取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昊 冯子怡 +1 位作者 蔡渊吉 许童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目的】卫星遥感是目前作物物候监测的主要手段,具有监测面积大、数据获取便捷等多重优点,但用于精准观测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回访周期较长,而且易受大气、云雾等不利条件的影响,这使得在高分辨率时序作物物候检测的数据稀疏,无法在变... 【目的】卫星遥感是目前作物物候监测的主要手段,具有监测面积大、数据获取便捷等多重优点,但用于精准观测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回访周期较长,而且易受大气、云雾等不利条件的影响,这使得在高分辨率时序作物物候检测的数据稀疏,无法在变化较快的作物生长期提供足够的影像。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以期提高时间序列监测的准确性,更好地实现物候的精准检测。【方法】以水田和旱田为研究样地,探索结合生成式图像处理技术的时序遥感数据填补方法,用于影像重建的轻量化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并以重建数据为基础进行作物生长季密集时序监测与物候提取。【结果】①在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方面,基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结构相似性指数(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和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分别达0.834和28.69,相较于目前的主流方法可以更好地重建异源遥感数据;②时序重建后,2个样地的遥感影像的重访周期分别由6.40、6.63 d降至5.70、5.88 d,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0 m;③4种平滑方法的物候提取结果,与原始数据提取结果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优于目前广泛用于时序填补的基于插值的方法。【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填补卫星影像时间序列,增强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并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精准作物物候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提取 超分辨率重建 卫星遥感 作物物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农作物病害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曹英丽 张弘泽 +3 位作者 郭福旭 冯帅 杨璐璐 魏松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28,共13页
作物病害的高效、精准监测不仅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农业遥感因其高空间分辨率、时效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农作物病害监测... 作物病害的高效、精准监测不仅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农业遥感因其高空间分辨率、时效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在农作物病害监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首先梳理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病害监测中的应用背景,概述了当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无人机设备及其搭载的作物监测传感器;其次,从技术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双重视角,系统综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病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成果;最后,深入探讨了影响无人机遥感病害监测精度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当前尚存的技术瓶颈,并展望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病害监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作物病害监测平台的构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病害 无人机遥感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茎秆力学性状与理化特征对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洪伟 张丽颖 +2 位作者 唐志强 于丰华 许童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4-52,共9页
倒伏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田间自然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茎秆力学性状与理化特征对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研究选取北方地区生产上主要推广的弯曲穗型杂交粳稻品种辽优2006(LY2006)、辽优5218(LY5218)、辽优5273(LY5273)为供试对... 倒伏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田间自然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茎秆力学性状与理化特征对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研究选取北方地区生产上主要推广的弯曲穗型杂交粳稻品种辽优2006(LY2006)、辽优5218(LY5218)、辽优5273(LY5273)为供试对象,易倒伏常规粳稻品种农林313(NL313(CK))为对照,测量其农艺性状和微观组织构成等理化指标,并通过弯曲试验及拉伸试验,测定其茎秆最大抗折力、断裂弯矩、抗弯截面系数、单茎自重质量矩、弯曲强度、杨氏弹性模量、惯性矩等力学指标,并研究测量的理化指标及力学指标与倒伏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对象的倒伏指数和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供试对象抗倒伏性显著高于对照。供试对象和对照在株高、基部节间长度、组织构成等理化指标及力学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供试对象的株高、单穗鲜质量均大于对照,因此,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并不是株高越矮、穗越轻,抗倒伏能力就越强。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延长叶鞘长度、提高组织厚度及维管束面积、增加纤维素、木质素及钾元素含量等均能有效提升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研究还发现,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与其茎秆最大抗折力、断裂弯矩、抗弯截面系数、弯曲强度、杨氏弹性模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茎自重质量矩、惯性矩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选取其作为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参考指标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北方杂交粳稻抗倒伏品种选育、改良及抗倒伏农艺性状调控提供综合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质 抗倒伏能力 农作物改良 杂交粳稻 茎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大田作物精准施肥决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丰华 李世隆 +2 位作者 金忠煜 白驹驰 许童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7,共10页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施肥智慧决策与精准作业领域应用广泛,现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监测作物长势并指导施肥、无人机精准作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基于信息化方法的施肥决策可通过数据驱动和机理驱动2种方式制定,其中农情监...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作物施肥智慧决策与精准作业领域应用广泛,现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监测作物长势并指导施肥、无人机精准作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基于信息化方法的施肥决策可通过数据驱动和机理驱动2种方式制定,其中农情监测为施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研究主要以机器学习、回归分析等数据驱动方法监测作物长势,存在农学机理与普适性不足等问题;部分研究通过耦合辐射传输模型、作物生长模型等机理模型提升了无人机遥感对作物大规模监测的物理意义与普适性。制定施肥决策方面重点探讨了通过无人机遥感数据建立回归模型等数据驱动方式制定作物精准施肥决策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制定施肥决策缺乏机理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展望。无人机精准作业方面,综述无人机遥感、作业处方图生成和精准喷施技术等无人机执行精准施肥决策的关键作业环节,并对相关技术进行展望。深入分析基于无人机遥感方法开展大田作物精准施肥决策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利用无人机实现作物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精准施肥 农情监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智慧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丰华 许童羽 +8 位作者 郭忠辉 白驹驰 相爽 国斯恩 金忠煜 李世隆 王世宽 刘美含 惠尹宣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6期1-22,共22页
[目的/意义]水稻智慧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应用领域,代表了水稻生产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旨在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水稻智慧无人农场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装备的集成,构建了涵盖水稻种植、管理、... [目的/意义]水稻智慧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应用领域,代表了水稻生产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旨在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水稻智慧无人农场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装备的集成,构建了涵盖水稻种植、管理、收获的全程无人化生产体系,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水稻智慧无人农场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无人育苗、土地平整、土壤养分检测、水稻旱直播、自动化插秧、精准变量施肥、田间病害诊断、智慧灌溉、水稻估产、无人收割及稻谷储藏、加工品质检测等。[结论/展望]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智慧无人农场建设的案例进行综述,进而总结了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分析了智慧无人农场在建设中所遇到的挑战,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等主体在推动水稻智慧无人农场建设中的角色和责任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中国水稻智慧无人农场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农场 水稻 智慧农业 智能决策 智能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杂草语义分割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英丽 陈晓安 +2 位作者 蔺雨桐 李严 郭忠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3-751,共9页
玉米田间杂草有效分割是无人机精准变量施药的必要前提,针对传统CNN语义分割模型难以克服因玉米与杂草相互遮挡、小目标杂草漏检等问题,以玉米3~5叶龄期田间杂草无人机正射数码影像为对象,提出Transformer与CNN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杂草语... 玉米田间杂草有效分割是无人机精准变量施药的必要前提,针对传统CNN语义分割模型难以克服因玉米与杂草相互遮挡、小目标杂草漏检等问题,以玉米3~5叶龄期田间杂草无人机正射数码影像为对象,提出Transformer与CNN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杂草语义分割模型TFPSP-CA。首先,将基础模型PSPNet特征金字塔替换为BiFPN,加强特征融合,增强模型对图像细节的学习能力和上下文信息获取能力;使用MobileNet系列网络替换原有的ResNet网络,加快模型预测速度、减小模型规模,得到改进的杂草分割模型FPSPNet。结果表明:改进的分割模型FPSPNet在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的mloU、PA分别为84.48%、89.36%,82.05%、89.34%和83.32%、89.26%,尤其对小目标杂草分割精度提升明显,其mIoU、PA比基础分割模型分别提高4.60%和2.42%。其次,进一步在FPSPNet金字塔模块的输出端引入Transformer特征输出模块并行连接从而获得更多尺度信息,并加入结合坐标与通道信息的CA注意力机制,得到TFPSP-CA杂草分割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全局特征和长距离依赖关系,从而提高对复杂环境下杂草分割问题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TFPSP-CA模型在无遮挡、轻度遮挡、严重遮挡情况下杂草分割mIoU和PA分别为90.21%、91.98%,89.44%、89.11%和87.59%、87.53%,改进模型在严重遮挡情况下精度提升明显,对比原始模型PSPNet和FPSPNet,mIoU、PA分别提升6.34%、2.27%和10.96%、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分割 玉米苗期 精准农业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WO-ELM的水稻氮素无人机高光谱反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世隆 许辰一 +2 位作者 王楠 曹慧妮 于丰华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精准估测氮素浓度对指导水稻精准施肥、辅助氮高效品种选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田间采样方式难以实时获取水稻氮素浓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与氮素浓度...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精准估测氮素浓度对指导水稻精准施肥、辅助氮高效品种选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田间采样方式难以实时获取水稻氮素浓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与氮素浓度的关系,是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研究以连续投影算法筛选的无人机冠层高光谱数据特征波段为输入,实测氮素浓度数据为输出构建反演模型。极限学习机(ELM)与同类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的优势,但由于其随机生成的连接权重和神经元阈值,导致其训练稳定性存在不足,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白鲸优化算法(BWO)是一种以白鲸行为为灵感而设计的求解单模态和多模态优化问题的竞争算法,本研究通过白鲸优化算法对极限学习机的输入层与隐含层之间的连接权重、隐含层初始权重进行优化,构建BWO-ELM水稻氮素浓度无人机高光谱反演模型,实现对水稻氮素浓度的快速估测。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投影算法筛选出特征波段10个,分别为673、703、727、823、850、877、895、952、961和985 nm。基于BWO-ELM构建的氮素浓度反演模型训练集R^(2)与RMSE分别为0.7425、0.3826%,测试集R2与RMSE分别为0.7028、0.4877%。预测能力优于基于ELM构建的氮素浓度反演模型。综上所述,基于BWO-ELM的水稻氮素浓度无人机高光谱反演模型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水稻氮素浓度,为水稻营养监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氮素 无人机 高光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双层辐射传输机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反演
9
作者 王楠 陈春玲 +3 位作者 相爽 金忠煜 白驹驰 于丰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1-178,共8页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进行精准监测,在指导田间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片辐射传输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水稻叶片光谱信息,描述叶片各参数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机理性,可作为基于物理驱动...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进行精准监测,在指导田间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片辐射传输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水稻叶片光谱信息,描述叶片各参数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机理性,可作为基于物理驱动方式反演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机理模型。PIOSL(PROSPECT consider the internal optical structure of the leaves)模型假设叶片内部是由两层不同的光学特性层叠加而成,其叶片内部结构的假设更加符合植物的实际生长状况。为了验证PIOSL模型反演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可行性,并为作物理化参量反演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利用此模型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开展反演研究。首先利用PIOSL模型构建查找表,筛选查找表中与实测光谱较为接近的模拟样本数据,利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构建分类预测模型,判定查找表中随机生成的参数组合是否符合叶片实际情况,并构建新的查找表数据集。将改进后的查找表按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WOAELM(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反演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基于PIOSL-WOA-ELM构建的反演模型,模型R2和RMSE分别为0.977和2.356μg/cm^(2),与PROSPECT-WOA-ELM模型的反演精度均在0.9以上,且优于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由此看来,利用PIOSL-WOA-ELM模型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是可行的,可为精准反演水稻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分布提供新的思路,进而科学有效地开展田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模型 PIOSL 叶绿素含量 WOA-ELM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WOA-ELM算法的水稻冠层氮素含量反演方法
10
作者 于丰华 曹慧妮 +4 位作者 金忠煜 王楠 李世隆 孙道明 许童羽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7期532-540,共9页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获取波长400~1 000 nm范围内的水稻冠层高光谱反射率。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选择特征波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获取波长400~1 000 nm范围内的水稻冠层高光谱反射率。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选择特征波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鲸鱼优化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NSWOA)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用于反演水稻冠层氮素含量。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ELM模型,与NSWOA优化后的EL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A算法筛选出的特征波长为400、440、487、542、589、660、675、739、766、808、878、912、949 nm。使用筛选后的特征波长反射率构建NSWOA-ELM水稻冠层氮素含量反演模型效果最好,训练集R^(2)为0.859 3,RMSE为0.200 2 mg/g;验证集R^(2)为0.854 3,RMSE为0.206 9 mg/g。与BP神经网络和ELM模型相比,NSWOA-ELM在预测能力和模型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上,基于NSWOA-ELM的水稻冠层氮素含量反演模型能够为水稻生长状况的描述及精准施肥提供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冠层 氮素 高光谱 多目标鲸鱼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