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海藻糖-PET-CT技术或将为结核病临床研究带来革命性改变
1
作者 张培泽 高谦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前,结核病临床疗效评价依赖于传统的细菌学及影像学手段,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期,Khan等报告了使用^(18)F海藻糖(2-[^(18)F]Fluoro-2-deoxy-trehalose,[^(18)F]FDT)标记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并通过PET-CT成像的技术。该技术使用[^(18)... 目前,结核病临床疗效评价依赖于传统的细菌学及影像学手段,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期,Khan等报告了使用^(18)F海藻糖(2-[^(18)F]Fluoro-2-deoxy-trehalose,[^(18)F]FDT)标记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并通过PET-CT成像的技术。该技术使用[^(18)F]FDT实现了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成像,并通过抗结核治疗前后[^(18)F]FDT摄取率的变化反映结核病的治疗疗效;而且,[^(18)F]FDT是主要经肾脏排泄的一种安全性良好的示踪剂。笔者认为,该技术的开发可能在结核病治疗终点判断、活动性结核病鉴别诊断、药物疗效判断及抗结核新药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笔者将该技术的成像原理、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作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结核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海藻糖 同位素标记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专家共识
2
作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江西省结核病重点实验室 吴于青 +1 位作者 张齐龙 程依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2961-2967,共7页
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也是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负担最大的国家,结核病与乙肝双重流行的负担不容乐观,此类患者有着更高的治疗失败率、复发率,因此如何在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上降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避免因... 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也是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负担最大的国家,结核病与乙肝双重流行的负担不容乐观,此类患者有着更高的治疗失败率、复发率,因此如何在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上降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避免因出现肝损伤导致的抗结核治疗中断,是当前临床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临床研究数据相对较少,目前尚未制订出一套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的完整诊治规范。基于此,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和共识,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江西省结核病重点实验室组织了结核病学、感染病学、肝病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集中研讨,制订并形成了11条推荐意见的专家共识,旨在为肺结核合并HBV感染者的规范化诊治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分枝杆菌感染 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给药方案评估:基于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雪婷 嵇金如 +3 位作者 应超群 刘志盈 陈云波 肖永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822,共8页
目的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CSL,2:1)对不同肾功能患者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CSL对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不同肾功能患者CSL不同给药方案对... 目的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CSL,2:1)对不同肾功能患者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CSL对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不同肾功能患者CSL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敏感性细菌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评估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CSL对血流感染来源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_(90)分别为32/16、128/64和64/32 mg/L。对MIC>16 mg/L的肠杆菌,对不同肾功能患者即使CSL以4.5 g q6 h 15 min输注,获得的PTA仍低于90%,CFR最高为77.82%,对产ESBL肠杆菌血流感染CFR仍低于80%。对ESBL阴性肠杆菌感染患者,CLCR>60 mL/min时,CSL 3.0 g q6 h(说明书最大剂量)、3.0 g q8 h、4.5 g q6 h和4.5 g q8 h 4种给药方案获得的CFR分别为90.2%、83.15%、91.4%和87.09%;CLCR≤60 mL/min时,所有给药方案均可使CFR大于80%。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当CLCR>60 mL/min,CSL各给药方案所获CFR均低于40%;CLCR为31~60 mL/min,CSL 4.5 g q6 h给药获得CFR为85.27%;CLCR为10~30 mL/min,3.0 g q6 h、4.5 g q6 h和4.5 g q8 h获得的CFR分别为88.05%、91.86%和82.61%;CLCR<10 mL/min时(非透析患者),各给药方案所获得CFR均大于80%。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当患者CLCR在10~30或≤10 mL/min时,CSL以4.5 g q6h给药所获得的CFR分别为80.09%和81.68%。结论CSL治疗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时,需要根据细菌敏感性和患者肾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目前推荐的给药方案可能存在剂量不足情况。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折点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血流感染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P方案治疗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香 陈秋奇 +3 位作者 余鑫鑫 詹森林 张培泽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06-910,共5页
目的:评价3HP方案(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各0.9 g/次,1次/周,共12次)预防性治疗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与完成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6—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 目的:评价3HP方案(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各0.9 g/次,1次/周,共12次)预防性治疗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与完成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6—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使用3HP方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完成率,并随访2年观察活动性结核病发生情况。结果:使用3HP方案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6/38),其中,消化道反应者2例(5.3%),失眠、头晕、皮疹、药物性肝损伤者各1例(2.6%);药物性肝损伤者中断治疗1例,治疗完成率为97.4%(37/38);随访2年均未观察到活动性结核病发生。结论:3HP方案预防性治疗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安全性好,完成率高,预防活动性结核病的效能仍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感染 风湿性疾病 临床方案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文琪 钟剑球 +2 位作者 何娟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54-959,共6页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的紊乱。同时,随着各种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机体的免疫状态大大改变,从而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风险增加。为更好地了解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的紊乱。同时,随着各种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机体的免疫状态大大改变,从而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风险增加。为更好地了解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机制,以期进一步降低结核病的发生率和患者病亡率,笔者从结核感染的免疫反应机制、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机制、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风险的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感染的多学科诊治
6
作者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65-868,共4页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往往导致风湿性疾病患...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往往导致风湿性疾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以及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被激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结核 共病现象 诊断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调节铁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佳岑 张宏坤 +2 位作者 赵文 南月敏 李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82-1788,共7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影响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HO-1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对NAFLD的影响,探讨了HO-1阻止NAFLD发生及进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表明,在NAFLD中,HO-1分别从合成抗氧化物(包括胆红素、一氧化碳等)、激活System Xc系统、促进亚铁离子的蓄积等方面调控铁死亡,以期为药物干预等方法靶向性HO-1基因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并为NAFLD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红素氧合酶1 铁死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对依拉环素治疗中重度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婷婷 喻玮 +1 位作者 王雪婷 肖永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收集和汇总已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以了解依拉环素在真实世界情况下治疗包括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在内的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有关依拉环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真实世界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方法,计算... 目的收集和汇总已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以了解依拉环素在真实世界情况下治疗包括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在内的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有关依拉环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真实世界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方法,计算各研究合并的疗效与安全性指标,综合评价依拉环素在真实医疗环境下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最终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真实世界研究文献5篇,均为回顾性研究,总共包含265例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数据,其中包含腹腔感染患者共80例(30.2%)。荟萃分析显示,215例病情较重患者的综合临床有效率为69%(95%CI:62%~75%),50例病情较轻患者临床有效率达到94.0%。全部265例患者中,共29例(10.9%)发生不良事件,最常见为胃肠道反应。结论依拉环素不同给药方案在真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不同部位感染,包括耐药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国内外已经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拉环素 复杂性腹腔感染 真实世界研究 系统综述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汪海燕 鲍春梅 +8 位作者 冯芷倩 王静 李亚群 李静 王红敏 唐莉莉 杨涛 徐若男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HC),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HBV DNA病毒载量、HBsAg定量、HBeAg半定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AST/ALT比值等临床指标。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B细胞及各亚群的频率、表型及功能标志物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细胞各亚群频率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过渡B细胞及幼稚B细胞频率均降低(P<0.05),而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激活记忆B细胞频率均升高(P<0.01);两组静息记忆B细胞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各亚群功能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激活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静息记忆B细胞的CD79b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此外,CHB组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也高于HC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B组整体B细胞频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P<0.05),且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的PD-1表达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导致CHB患者外周血部分B细胞的频率及功能发生耗竭,而年龄是导致CHB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B-淋巴细胞 免疫 体液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东地区某三级医院2018—2021年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迪丽努尔·迪力穆拉提 肖婷婷 +5 位作者 唐红 王雪婷 路平 陈云波 嵇金如 肖永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1例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5±17.9)岁,>60岁的患者占45.70%,男性患者占61.59%,89.40%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实体肿瘤、心脏瓣膜病、肝胆疾病、高血压较为多见。链球菌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手术、免疫抑制状态、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等(均P<0.05)。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占25.17%(38例),常见基础疾病包括肝胆疾病、实体肿瘤、血液病、高血压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社区感染更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社区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的151株链球菌中,α-溶血性链球菌(112株,肺炎链球菌除外)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71.43%、80.38%、91.07%;β-溶血性链球菌(29株)对青霉素100%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为50.00%。151例患者的30天全因病死率为6.62%(10例),归因病死率为2.65%(4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OR=13.690,95%CI:1.482~126.470)、Pitt菌血症评分≥4分(OR=10.461,95%CI:1.042~105.005)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链球菌血流感染以社区感染为主,医院获得性链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休克、Pitt菌血症评分≥4分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为终点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谟彬 王福生 +5 位作者 高志良 陈新月 张鸿飞 鲁凤民 韦嘉 郭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21-26,共6页
干扰素α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初的治疗目标是维持患者病毒学持续应答,以改善长期预后。更深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从而引起极... 干扰素α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初的治疗目标是维持患者病毒学持续应答,以改善长期预后。更深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从而引起极大关注。临床治愈可以作为某些优势人群的治疗目标已逐渐形成共识,但如何通过调整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方法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仍缺乏大样本、设计良好、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持。关于以临床治愈为目标的初治患者的适合疗程、一次性治疗还是分阶段治疗、持续性治疗还是间歇性治疗,以及停药指征和复发相关因素等诸多治疗策略问题尚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近年来,由研究者发起的以临床治愈为首要治疗目标的研究逐渐增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旨在强调要加强和重视以临床治愈为治疗终点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策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治愈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治疗策略 间歇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倩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294-1302,共9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为SLE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1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486例SLE患...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为SLE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1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486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于SLE确诊后均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IGRA)、影像学检查等,且连续随访2年以上。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SLE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情况等,分析SLE患者结核感染情况、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随访结果。结果:486例研究对象结核感染发生率为20.8%(101/486),其中,活动性结核病者15例(3.1%);非活动性结核病者86例(17.7%);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74例(15.2%),陈旧性结核病者12例(2.5%)。经随访2年及以上,活动性结核病组均行规范抗结核治疗,13例(86.7%)治愈;非活动性结核病组中LTBI未行抗结核预防性治疗者中有2例(2.3%)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LTBI者中未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者占87.8%(65/74),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者占12.2%(9/74)。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组的SLE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8.0(84.0,180.0)个月,明显长于非活动性结核病组[54.0(13.5,108.0)个月];使用激素冲击治疗[33.3%(5/15)]、来氟米特治疗[20.0%(3/15)]和环磷酰胺治疗[40.0%(6/15)]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结核病组[分别为7.0%(6/86)、1.2%(1/86)和19.8%(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51,P=0.002;χ^(2)=9.142,P=0.010;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0;χ^(2)=10.815,P=0.002)。SLE合并LTBI者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日均剂量[50.0(40.0,60.0)mg]明显高于未预防治疗组[20.0(5.0,47.5)mg],使用环磷酰胺(5/9)和甲氨蝶呤(6/9)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预防治疗组[分别为18.5%(12/65)和13.8%(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51,P=0.003;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6;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0)。经随访2年及以上,SLE合并LTBI未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组有2例(3.1%)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而进行抗结核治疗组未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结论:SLE合并结核感染者中,活动性结核病多见;SLE病程长会导致结核感染概率升高;使用大剂量激素、来氟米特及环磷酰胺治疗会导致SLE患者对结核易感;临床工作中对于SLE合并LTBI者应积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替加环素在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中的给药方案:基于全国血流感染耐药监测联盟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荣 黄晨 +4 位作者 嵇金如 应超群 王培培 刘志盈 肖永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估替加环素不同给药方案对血流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2018—2019年收集的967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替加环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替加环素的群体药... 目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估替加环素不同给药方案对血流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2018—2019年收集的967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替加环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替加环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与参数进行患者群体的蒙特卡洛模拟,计算替加环素4种给药方案治疗不同MIC细菌感染的fAUC_(0-24)/MIC达标概率(PTA),并预测经验治疗的累计应答率(CFR)。结果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MIC≤2 mg·L^(-1)的菌株比例分别为99.7%和85.8%。当感染菌株MIC≤0.5 mg·L^(-1)时,4种给药方案的PTA均>90%。菌株MIC在1~4 mg·L^(-1)时,增加给药剂量才能显著提高PTA。首剂100 mg、维持50 mg、q12h的给药方案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CFR>90%。首剂200 mg、维持100 mg、q12h的给药方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CFR<50%。结论替加环素可用于经验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导致的血流感染,但不适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蒙特卡洛模拟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活性氧的生成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芷倩 鲍春梅 +4 位作者 汪海燕 杨涛 唐莉莉 徐若男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6-943,共8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活性氧(ROS)的生成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4-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88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5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纳入未治疗组,30例已进行核苷(酸)类似物(...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活性氧(ROS)的生成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4-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88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5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纳入未治疗组,30例已进行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者纳入治疗组,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及病毒学指标的差异。采用二氢罗丹明123(DHR 123)荧光染料与中性粒细胞进行孵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自发ROS生成水平,并分析其与HBV DNA载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相关性。分别使用完全培养基、HepG2细胞上清液及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与健康人中性粒细胞共孵育,体外验证HBV病毒颗粒及蛋白对中性粒细胞自发ROS生成水平的影响。比较脂多糖(LPS)刺激后各组中性粒细胞继发ROS的生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未治疗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自发ROS生成水平增高(P<0.05),且与HBV DNA载量、HBsAg定量呈正相关(r=0.315,P=0.016;r=0.326,P=0.013),但与WBC、CRP、ALT及AST无明显相关性(P>0.05)。HepG2.2.15上清液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自发ROS生成水平增高(P<0.05)。LPS刺激后,未治疗组及治疗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继发ROS生成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HBV抗病毒治疗在降低病毒载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自发ROS生成水平,但不能有效恢复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继发ROS的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治疗 活性氧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15
作者 葛天翔 荚杨洋 +33 位作者 李春辉 黄建荣 孟秀娟 高晓东 张静萍 乔甫 熊莉娟 梁辉 李玮 楼海燕 吴文娟 向天新 陈建森 朱彪 徐凯进 周志慧 蔡洪流 俞美红 张研 上官嬿婉 冯海婷 姚航平 郭蕾 干铁儿 张卫红 孙继民 陆烨 陆群 蔡虻 沈瑾 俞云松 吴安华 李六亿 瞿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症状存在异质性,导致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其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风险。目前,对于克-雅病的感染防控尚缺乏相关共识。为在医疗机构及时识别诊断克-雅病并有效阻断其在医疗机构传播,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15个临床关注问题,形成24条具体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克-雅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其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朊毒体 医院感染防控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联合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在慢性肺曲霉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付强 施琴朗 +3 位作者 李绍鹏 周孜孜 黄丕来 乔坤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通过将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结合,研究其在慢性肺曲霉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因慢性肺曲霉病伴咯血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7例... 目的:通过将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结合,研究其在慢性肺曲霉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因慢性肺曲霉病伴咯血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分析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34.2±15.1)岁。7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未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为(363.3±19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1±62.4)ml;术后胸管平均留置时间为(9.4±5.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7±6.2)d。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联合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对慢性肺曲霉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未来仍需通过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结论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机器人 胸外科手术 术前预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启富 张圣坤 +5 位作者 廖广生 唐忠 詹森林 邓国防 张培泽 初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187-1192,共6页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ong tunnel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ong tunnel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EVD)治疗(传统EVD组),17例采用LTEVD治疗(LTEV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LTEVD组患者引流时间为16~67 d,平均(28.12±13.86)d;其中,5例(29.4%)拔管后脑积水加重,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传统EVD组患者单次引流时间均未超过14 d;其中,16例(61.5%)拔管后脑积水复发,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LTEVD组患者住院时间[30.00(24.00,33.50)d]与传统EVD组[30.50(26.00,39.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7,P=0.397),但引流期间LTEVD组患者脱管频率和脑脊液漏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为0.0%(0/17)]、置管频率和二次分流手术的实施率[分别为100.0%(17/17)和29.4%(5/17)]均低于传统EVD组[分别为30.8%(8/26)、30.8%(8/26)、26.9%(7/26)、180.8%(47/26)和61.5%(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6,P=0.014;χ^(2)=6.426,P=0.014;χ^(2)=5.467,P=0.031;χ^(2)=5.932,P=0.000;χ^(2)=4.246,P=0.039)。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2年,其中LTEVD组总有效率为82.4%(14/17),与传统EVD组(69.2%,1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结论:LTEVD治疗结核性脑积水较传统EVD引流时间长、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积水 脑室引流术 治疗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治愈患者CT随访转归征象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培泽 付亮 +3 位作者 谭洁 王玉香 陈涛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临床治愈后CT随访转归征象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细菌学确诊的MDR-PTB临床治愈并随访2年无复发的患者,共计42例。其中初治患者18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4例... 目的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临床治愈后CT随访转归征象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细菌学确诊的MDR-PTB临床治愈并随访2年无复发的患者,共计42例。其中初治患者18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4例(复治组),分别对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停药24个月时患者的肺部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肺结核活动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4/42)、42.9%(18/42)和31.0%(13/42),稳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69.0%(29/42)、81.0%(34/42)和83.3%(35/42),不确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均为40.5%(17/42)。在停药时,初治组与复治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33.3%(6/18)和75.0%(18/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50.0%(9/18)和83.3%(2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07;χ~2=5.347,P=0.021);停药12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8%(5/18)和54.2%(13/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3.3%(15/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25,P=0.087;χ~2=0.116,P=1.000);停药24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2.2%(4/18)和37.5%(9/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8.9%(16/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3,P=0.289;χ~2=0.700,P=0.679)。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不确定性征象在初治组的检出率均为16.7%(3/18),在复治组的检出率均为58.3%(14/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7.412,P值均为0.006)。结论MDR-PTB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停药标准后,CT表现以损伤延迟修复为主要表现;与初治MDR-PTB患者比较,复治MDR-PTB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出更多不确定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临床对照试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耐药结核病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联合管理(2024快讯版)》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梁梓 张培泽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4-876,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4月9日发布了《耐药结核病和丙型肝炎治疗的联合管理(2024快讯版)》。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该指南内容的要点,包括耐药结核病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共病治疗管理的背景、指南更新的主要关键证据及主要发现,并总结下一步指...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4月9日发布了《耐药结核病和丙型肝炎治疗的联合管理(2024快讯版)》。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该指南内容的要点,包括耐药结核病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共病治疗管理的背景、指南更新的主要关键证据及主要发现,并总结下一步指南更新方向,同时,就该指南在中国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肝炎 丙型 共病现象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活动性判断规范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03
20
作者 邓国防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我国肺结核疫情十分严峻,确诊肺结核的“金指标”是病原学检查,但对于病原学检查阴性的初诊肺结核患者,其活动性判断缺乏规范.另外,肺结核治疗后的活动性评价亦面临上述问题.本共识介绍了目前用于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临... 我国肺结核疫情十分严峻,确诊肺结核的“金指标”是病原学检查,但对于病原学检查阴性的初诊肺结核患者,其活动性判断缺乏规范.另外,肺结核治疗后的活动性评价亦面临上述问题.本共识介绍了目前用于肺结核活动性判断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临床综合评价的规范,指出了目前活动性判断及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活动性判断 临床路径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