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冠心病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许海燕
-
机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3-675,共3页
-
基金
北京市西城区财政科技专项(XCSTS-SD2020-11)
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8-TG-81)。
-
文摘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已成为危害城乡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冠心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系统性疾病,病情方面,始终存在着较高的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患者方面,缺乏二级预防常识、态度不重视、行为方式不健康、用药依从性差、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也是造成再发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的终生管理非常重要。
-
关键词
冠心病
二级预防
病人医护管理
病情评估
管理评估
-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中国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宋雷
徐波
-
机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介入导管室
-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496-498,共3页
-
文摘
晚期支架失败制约了金属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远期疗效,潜在原因在于完成抑制血管弹性回缩和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功能后,支架继续在血管内存在已无必要;相反,永久存在的金属支架可能有诱发炎症反应、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支架断裂等风险,还可能影响血管正常舒缩功能。因此,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RS)的理念应运而生,被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里程碑式革命。其优势主要体现为在置入初期提供径向支撑,避免血管弹性回缩和负性重构;在完全吸收后,解除支架对血管的束缚使其恢复正常舒缩功能;其他潜在优势还包括无金属支架伪影不影响后期影像检查,不影响旁路移植手术等。
-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临床试验
器械设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Keywords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Clinical trial
Device desig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