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头下的关系: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身份认同研究
1
作者 魏洪鑫 李敏 王海平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9,共11页
童年期形成的身份认同是青春期稳定身份建构的重要基石。幼儿在园的一切身份行为都源自并表现于富含制度性、变化性、自主性的一日生活之中。采用儿童摄影法,邀请儿童作为研究伙伴,共同收集由67名幼儿自主拍摄的771张照片及42段短视频,... 童年期形成的身份认同是青春期稳定身份建构的重要基石。幼儿在园的一切身份行为都源自并表现于富含制度性、变化性、自主性的一日生活之中。采用儿童摄影法,邀请儿童作为研究伙伴,共同收集由67名幼儿自主拍摄的771张照片及42段短视频,通过“相机眼”管窥幼儿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运用米德的自我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发现,幼儿“主我”表现为:扮演“有力量”的角色、确认自我的身份标识、主动做出与同伴和教师趋同的行为;“客我”表现为在表演游戏、过渡环节两个重要情境中对“主我”行为的调适。进一步研究发现,幼儿在这两个重要情境中,通过“我演我”“我选我”“我与我”,镜映对身份的预期、镜像对身份的认知、镜察对身份行为的调适,从而主动形成对“有力量”这一特定身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头 关系 一日生活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服务高质量终身学习的国际实践与本土思考
2
作者 张珐 王宇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打造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要求。经过十余年发展,以Coursera、edX等为代表的国际慕课平台在服务终身学习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在平台定位上聚焦职业导向和生涯发展,在内容供给上形成可堆栈的课程产品体系,在平台... 打造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要求。经过十余年发展,以Coursera、edX等为代表的国际慕课平台在服务终身学习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在平台定位上聚焦职业导向和生涯发展,在内容供给上形成可堆栈的课程产品体系,在平台功能上强调基于生成式AI和学习分析的设计开发。我国应充分发挥已有的慕课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和制度优势,聚焦成人学习,面向终身学习需要,拓宽慕课的应用场景,加大微专业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学习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逐步形成慕课服务终身学习、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数字教育新模式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终身学习 微专业 成人学习 数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结构与逻辑研究——基于对“双高”建设单位制度文本的扎根理论分析
3
作者 李杰 陈凤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9,共8页
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基于扎根理论对15所“双高”建设单位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由目标指向、本体内容、实施过... 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基于扎根理论对15所“双高”建设单位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由目标指向、本体内容、实施过程与保障体系等基本结构组成,在目标指向上受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向作用,在本体内容上对制度结构与制度功能的双重兼顾,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体现主客体关系价值的双向规约,在制度保障体系上注重刚性工具与柔性工具的双向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双高”建设单位 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制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意义感对博士生学术身份建构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慧睿 蒋凯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促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关注,促进博士生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博士生建构学术身份使他们能够以研究者的角色界定自我,将研究者角色纳入自我印象。本研究从心理层面出发,探讨了学术意义感的内涵、来源及其... 促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关注,促进博士生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博士生建构学术身份使他们能够以研究者的角色界定自我,将研究者角色纳入自我印象。本研究从心理层面出发,探讨了学术意义感的内涵、来源及其对博士生学术身份建构的作用。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意义感是博士生在从事研究活动中获得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满足感,其内涵特征包括认知一致性、动机目标性和情感重要性。博士生在与学科和院校共同体互动中经历的习得学术规范、重要他人肯定、满足兴趣好奇和实现自我认同是学术意义感的重要来源。学术意义感影响博士生相信学术价值的信念,对博士生学术身份的建构具有认知推动、动机驱动和情感联动作用。重视培养博士生的学术意义感,有利于促进博士生学术身份建构和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意义感 学术身份 博士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差异的文化发生学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凤 冯晓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3-51,共9页
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人,通过父母这一中介,儿童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上可能会表现出民族和地域文化差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发现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确实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和地域差异,且与家长相关观念... 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人,通过父母这一中介,儿童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上可能会表现出民族和地域文化差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发现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确实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和地域差异,且与家长相关观念和行为倾向之间具有文化上的一致性。可见,父母通过日常与子女的相处和交往,会将自己所属地域与民族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给子女,从而导致儿童行为上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差异。父母观念与行为的地域文化差异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现代化、家庭结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父母观念与行为的民族文化差异则较为复杂,一方面均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受到城市化进程、电视等强势传播媒介、居民职业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在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上更多表现出趋同性,显示了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冲突 冲突解决策略 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设情景中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凤 冯晓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26,共7页
本研究采用假设情景故事访谈,对200名来自北京和甘肃临夏的回族和汉族大班儿童在假设情景下的冲突解决策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假设情景中儿童冲突解决策略倾向存在民族文化差异,回族儿童在冲突解决过程中更倾向于人际关系的维持,而... 本研究采用假设情景故事访谈,对200名来自北京和甘肃临夏的回族和汉族大班儿童在假设情景下的冲突解决策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假设情景中儿童冲突解决策略倾向存在民族文化差异,回族儿童在冲突解决过程中更倾向于人际关系的维持,而汉族儿童更倾向于关注个人目标的实现。同时,儿童冲突解决策略倾向也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甘肃临夏儿童在处理冲突时更倾向于关注人际关系的维持,北京儿童则更倾向于关注个人目标的实现。在所使用的具体策略上,相比于北京儿童,甘肃临夏儿童在面对冲突时会更多选择求助第三方、谦让、协商和折衷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冲突 冲突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