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卫生陶瓷碳足迹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曾杰 俞海勇 +1 位作者 颜伟国 张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62,共6页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 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以华东地区生产的建筑卫生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建筑卫生陶瓷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产品运输等4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了各阶段向环境排放的CO2量。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内建筑陶瓷的CO2排放量为9.59 kg/m2,卫生陶瓷为776.75 kg/t。其中,产品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最高,建筑陶瓷为72.8%,卫生陶瓷为70.7%,具有决定性影响。原材料开采、运输及产品运输阶段碳排放所占比例不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生命周期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化学建材生产碳排放量研究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俞海勇 曾杰 +2 位作者 胡晓珍 王静 郭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讨论了水性涂料、聚丙烯(PP-R)管、改性沥青基防水卷材3种常用化学建材的碳排放量。研究范围包括原材料生产阶段、原材料运输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并将能源上游阶段纳入评价范围。结果表明:水性涂料、聚丙烯(PP-R)...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讨论了水性涂料、聚丙烯(PP-R)管、改性沥青基防水卷材3种常用化学建材的碳排放量。研究范围包括原材料生产阶段、原材料运输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并将能源上游阶段纳入评价范围。结果表明:水性涂料、聚丙烯(PP-R)管、改性沥青基防水卷材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别为:1.01kg CO2/kg、3.28kg CO2/kg和4.01kg CO2/m2。其中,原材料生产阶段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96.7%、77.4%和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 化学建材 碳排放量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环境舱法对水性内墙涂料TVOC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谢义师 胡晓珍 +2 位作者 沈学宁 杨勇 任彬彬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涂料涂刷后释放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水性内墙涂料作为内墙涂料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其TVOC的释放有待研究,检测时的评价时间点也有待确定。本研究对市场上主要水性内墙涂料产品进行TVOC释放量测定,考... 涂料涂刷后释放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水性内墙涂料作为内墙涂料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其TVOC的释放有待研究,检测时的评价时间点也有待确定。本研究对市场上主要水性内墙涂料产品进行TVOC释放量测定,考察其TVOC释放水平;利用不同实验室的环境测试舱,研究添加不同成膜助剂水性涂料的TVOC释放特性;并通过对不同种类水性内墙涂料TVOC释放量的研究,确定利用环境测试舱法评价水性内墙涂料TVOC释放量的最佳评价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TVOC 环境测试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院舞台台口等效吸声系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圣明 谢晓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混响时间是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核心指标。在进行混响时间仿真计算时,由于耦合空间的缘故,通常会将观众厅独立出来,并在舞台台口处设置一个等效吸声面,以反映舞台空间和观众厅的相互作用。然而,对于不同体型、不同吸声条件的观众厅与舞... 混响时间是剧院建筑声学设计的核心指标。在进行混响时间仿真计算时,由于耦合空间的缘故,通常会将观众厅独立出来,并在舞台台口处设置一个等效吸声面,以反映舞台空间和观众厅的相互作用。然而,对于不同体型、不同吸声条件的观众厅与舞台空间,舞台台口应有不同的等效吸声参数。通过对观众厅与舞台空间混响混响时间的分别计算,推导出一组舞台台口等效吸声系数。根据观众厅有无舞台空间的实测结果,在无舞台时混响时间的基础上,利用Odeon软件拟合舞台台口吸声系数,来匹配有舞台时的观众厅混响时间。通过Odeon模拟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舞台台口等效吸声系数。舞台台口的等效吸声系数与观众厅、舞台空间各自的混响时间及体型都有关,不宜通过设置一个经验化的简单参数,来指导剧院的声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舞台台口 等效吸声系数 ODEON 耦合空间 混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门门底密封条隔声改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圣明 王鹏军 +1 位作者 黄程伟 谢晓东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利用声强法隔声分布检测系统,对6种常见的住宅门门底密封条的隔声改善性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6种住宅门门底密封条安装前后门的隔声分布图,探讨了安装门底密封条后的漏声影响情况。住宅门门底密封条的隔声改善效果与其密封性能、本身的... 利用声强法隔声分布检测系统,对6种常见的住宅门门底密封条的隔声改善性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6种住宅门门底密封条安装前后门的隔声分布图,探讨了安装门底密封条后的漏声影响情况。住宅门门底密封条的隔声改善效果与其密封性能、本身的隔声性能及吸声性能都有关。实验显示,常见住宅门门底密封条的隔声改善效果在2~6 dB,改善效果显著。同时验证了Gomports缝隙透声理论在门下缝隔声漏声中的应用,该理论在中低频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在共振频率处与实验产生了较大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 门底 密封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