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晓 杨敏 +1 位作者 付睿 付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799-2802,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和研究组(口服瑞舒伐...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和研究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各80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及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及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0%(4/80)和1.2%(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治疗12个月内,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新发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为11.1%(1/9),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为2.6%(4/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斑块的疗效优于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快速降低TC、LDL-C水平和逆转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普罗布考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晓 杨敏 +3 位作者 付睿 戴威 赵星辉 黄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脑血管介入诊疗的住院患者352例,根据CIN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CIN的...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脑血管介入诊疗的住院患者352例,根据CIN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CIN的发病率为17.6%(62/352),两组患者在年龄≥70岁、女性、糖尿病、低血压、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对比剂≥200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贫血、低血细胞比容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对比剂≥200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GFR<60mL/(min·1.73m2)是CIN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脑血管的介入诊疗中,CIN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年龄≥70岁、对比剂≥200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术、GFR<60mL/(min·1.73m2)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CI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对比剂 脑血管介入诊疗 对比剂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信号通路在力学刺激对MG-63成骨样细胞护骨素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敏 黄凌云 +2 位作者 吕泽平 陈晓 肖立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观察力学刺激对MG-63成骨样细胞护骨素(osteoprotegrin,OPG)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OPG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作用时间的机械应变分别作用于MG... 目的观察力学刺激对MG-63成骨样细胞护骨素(osteoprotegrin,OPG)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OPG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作用时间的机械应变分别作用于MG-63成骨样细胞,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OPG蛋白、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p38MAPK (p-p38MAPK)、JNK (p-JNK)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OPG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信号通路阻断剂观察MAPK各信号通路在OPG表达中的作用。结果机械力学刺激明显促进了MG-63成骨样细胞OPG蛋白及mRNA的表达,加力1、3、6、12 h后OPG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 3、4. 2、5. 9、6. 6倍(P<0. 05),加力3、6、12 h后OPG 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4. 8、6. 8、7. 5倍(P<0. 05),加力12 h组作用最明显。力学刺激能够激活ERK1/2信号通路,加力60 min后激活最显著,p-ERK1/2表达是对照组的3. 2倍(P <0. 05)。力学刺激也能激活JNK信号通路,加力10 min后开始活化,加力30 min后最显著,加力10、15、30 min后p-JNK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 9、4. 3、5. 1倍(P<0. 05)。但力学刺激不能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分别应用ERK1/2、JNK的信号通路阻断剂后,发现当抑制ERK1/2信号通路时,OPG蛋白表达也受到了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机械力学刺激上调了MG-63成骨样细胞OPG蛋白及mRNA的表达,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成骨细胞 护骨素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倩 吕泽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例,经头颅MRI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例,经头颅MRI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分为CMB组78例,非CMB组79例。记录2组IMT及CMB数量、分布,所有患者根据CMB数目分为0~3级。根据CMB分布分为深部-幕下、脑叶及混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CMB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脑白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MB组共检出401个病灶,混合285个(71.1%),脑叶65个(16.2%),深部-幕下51个(12.7%);CMB分布:深部-幕下31例(39.7%),脑叶26例(33.3%),混合21例(26.9%)。CMB组颈动脉IMT正常、增厚、斑块分别为5例(6.4%)、16例(20.5%)、57例(73.1%),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CMB发生率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0,P=0.000)。CMB组1、2、3级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6,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去除年龄因素,颈动脉IMT分级与CMB数目、CMB分级呈正相关(r=0.176,P=0.028;r=0.323,P=0.000)。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IMT可预测CMB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