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辉 刘琦 李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2-158,共7页
目的对老年康复辅具的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方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了老年产品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的内涵,并结合产品功能、产品安全、情感寄托、信息传递、典型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法等,论述了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对老年康复辅具... 目的对老年康复辅具的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方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了老年产品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的内涵,并结合产品功能、产品安全、情感寄托、信息传递、典型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法等,论述了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对老年康复辅具的重要性及意义。结论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可以为老年产品的研发和创意提供新思路,为新形势下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体验 康复辅具 老年人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辅具与生物力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樊瑜波 蒲放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6-477,共2页
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复辅具的作用和意义凸显。近来,国务院发布了发展中国康复辅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对康复辅具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运动康复训练系统、矫形器、假肢、还是助行器等康复辅具,都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本期专刊收录... 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复辅具的作用和意义凸显。近来,国务院发布了发展中国康复辅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对康复辅具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运动康复训练系统、矫形器、假肢、还是助行器等康复辅具,都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本期专刊收录了数篇与康复、康复辅具研发密切相关的生物力学论文,为康复工程、康复辅具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工程 生物力学 康复辅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康复辅具创新设计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彦军 李剑 +1 位作者 苏鹏 马俪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2,共9页
目的对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方法以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康复辅具的特殊性、外在特点、内在要求,以及康复辅具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 目的对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方法以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康复辅具的特殊性、外在特点、内在要求,以及康复辅具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我国未来康复辅具的创新设计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结论未来我国康复辅具创新设计是以需求为依托、技术为手段、服务为导引、创新为基础的内在精神隐喻与外在功能实现;是针对残障者个体特征的可持续服务设计、适配及情感慰藉;是多尺度、多途径、多模态交互方式的信息体验及安全保障。对于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康复问题,满足广大残障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康复辅具设计品质,促进康复辅具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辅具 残障人 工业设计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脑功能和运动评估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处方推荐模型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腾宇 张静莎 +3 位作者 徐功铖 王峥 张学敏 李增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提取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激活度、侧偏性、脑区间功能连接等脑功能评估指标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及结合两者优势改进的CNN-SVM算法,分别建立训练处方推荐模型,对8种训练内容的训练模式进行推荐。结果表明,采用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间功能连接指标作为特征建立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3种算法的平均识别率均达到93%以上。其中,改进的CNN-SVM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6.43%。利用该方法,能够基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和脑功能评估数据,实现康复训练处方的智能推荐,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精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功能 康复训练处方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康复训练方法对术后拇外翻第1跖列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俊超 王丽珍 +2 位作者 常程 温建民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研究拇外翻术后不同康复训练对第1跖列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通过拇外翻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完整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骨骼、籽骨、软骨、韧带、软组织、跟腱等结构。模拟分析拇外翻患者术后被动跖屈和背屈、主动跖屈和背屈... 目的研究拇外翻术后不同康复训练对第1跖列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通过拇外翻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完整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骨骼、籽骨、软骨、韧带、软组织、跟腱等结构。模拟分析拇外翻患者术后被动跖屈和背屈、主动跖屈和背屈、站立位对截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被动训练情况下,截骨远端截骨面的应力分布较均匀,且峰值(7. 78 MPa)较站立位和主动训练时大;被动训练时的最大位移量(0. 98 mm)在前后方向上大于站立位(0. 69 mm)和主动训练(0. 38 mm)的位移量。结论被动训练可促进截骨面的接触,并减少截骨端的愈合时间,有利于术后拇外翻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康复训练 截骨远端 应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后肢去负荷体位调节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敏 王守辉 +3 位作者 杨肖 黄云飞 孙联文 樊瑜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对大鼠尾吊模型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调节体位的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体液分布变化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将36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CON)、头低位后肢去负荷组(HDT)、水平位后肢去负荷组(HH)和头高位后... 通过对大鼠尾吊模型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调节体位的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体液分布变化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将36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CON)、头低位后肢去负荷组(HDT)、水平位后肢去负荷组(HH)和头高位后肢去负荷组(HUT) 4组,实验21天后,利用DXA检测大鼠的骨密度(BMD).模拟微重力效应下的三组大鼠后肢均发生严重骨丢失,其中HH和HUT组后肢BMD显著大于HDT组.实验结果表明,体液分布变化可能在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的骨丢失中起到重要作用,新型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能够调节大鼠体位(体液)进行模拟微重力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负荷 模拟微重力 体液分布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训练过程中同时使用m-NMES治疗对脑功能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晖 马艳平 +3 位作者 徐功铖 李星楼 李增勇 王永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2-172,共1页
目的研究表明,正中神经肌肉电刺激(m-NMES)具有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潜力。然而,m-NMES联合现有康复方案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不清楚。探究在言语治疗(ST)时给与m-NMES治疗(m-NMES-ST),对失语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影... 目的研究表明,正中神经肌肉电刺激(m-NMES)具有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潜力。然而,m-NMES联合现有康复方案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不清楚。探究在言语治疗(ST)时给与m-NMES治疗(m-NMES-ST),对失语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招募21名失语症患者(ST=11,m-NMES-ST=10),用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检测两组患者静息及治疗状态下前额叶(PFC)顶叶运动区(MC)和枕叶(OC)的血红蛋白浓度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方案 言语治疗 康复疗效 临床疗效研究 血红蛋白浓度 语言训练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扁平足矫形鞋垫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苏宏伦 郭俊超 +1 位作者 莫中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硬度的矫形鞋垫对扁平足的矫正效果。方法利用Infoot设备扫描扁平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外形轮廓。通过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比较3种矫形鞋垫内侧纵弓高度(类型Ⅰ、Ⅱ、Ⅲ)和3种材料硬度(30°、35°...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硬度的矫形鞋垫对扁平足的矫正效果。方法利用Infoot设备扫描扁平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外形轮廓。通过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比较3种矫形鞋垫内侧纵弓高度(类型Ⅰ、Ⅱ、Ⅲ)和3种材料硬度(30°、35°、42°)对扁平足的作用效果。结果类型Ⅰ鞋垫对提高舟骨高度有效,且在硬度为35°时分散了足底压力集中的区域和增大了内侧足弓的承载面积。结论合适的鞋垫对改善扁平足畸形有良好的矫正作用,研究结果为个性化矫形鞋垫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矫形鞋垫 材料硬度 足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和惯性同步分析的神经动力学耦合研究
9
作者 谢平 蔚建 +3 位作者 张腾宇 程生翠 吕岩 陈晓玲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运动控制是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多方面协调及信息交互作用过程,探究运动系统中运动⁃生理信息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惯性信息中的加速度信号(Accel... 运动控制是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多方面协调及信息交互作用过程,探究运动系统中运动⁃生理信息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惯性信息中的加速度信号(Acceleration,ACC)进行相干分析,探究上肢静息态和任务态时EEG和ACC信号间的因果关系及演变规律。首先,通过对7名受试者的EEG和ACC信号进行预处理,去除信号中的干扰成分;进一步,分别计算在静息态、任务态(动态力、静态力)下的EEG和ACC信号间的相干性结果,并通过显著相干的阈值指标来计算显著性面积进而实现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动态力下的EEG⁃ACC相干显著性面积大于静态力下的值,静态力下的显著性面积大于静息态下的值;且分别在左、右侧上肢运动时,EEG的C3、C4通道与ACC间的显著性面积也呈现出在对侧运动脑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EEG和ACC信号间的同步特征在上肢运动的静息态、任务态(动态力、静态力)下有显著特征,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运动控制机制,为运动功能评估提供新的定量指标,进而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惯性信号 运动控制 相干分析 同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的结构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春伶 贾少薇 +2 位作者 李剑 张睿 宫赫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52,共7页
支架或植入体的弹性模量过高会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引发骨吸收以及后期支架或植入体松动等问题。多孔支架和植入体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孔隙率和弹性模量,从而减小应力遮挡,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利于骨整合。分别介绍3D打印多孔... 支架或植入体的弹性模量过高会产生应力遮挡效应,引发骨吸收以及后期支架或植入体松动等问题。多孔支架和植入体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孔隙率和弹性模量,从而减小应力遮挡,同时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利于骨整合。分别介绍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3种基本结构(均匀多孔结构、类骨小梁结构和功能梯度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隐式曲面、图像、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为解决应力遮挡问题和设计3D打印多孔支架和植入体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支架 应力遮挡 功能梯度结构 3D打印 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晓娟 储照伟 +3 位作者 李文言 侯亚丽 马蕊 李俊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5-691,共7页
目的研究变频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下肢肌肉爆发力、平衡能力和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的影响,为FAI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共招募26例FAI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变频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下肢肌肉爆发力、平衡能力和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的影响,为FAI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共招募26例FAI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12人),实验组接受8周康复训练及振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8周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后测量和对比受试者患肢单腿纵跳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立定跳远距离,睁、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内侧腓肠肌(medial gastrocnemius,GM)、外侧腓肠肌(lateral gastrocnemius,GL)和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的肌肉收缩时间(t_(c)),放松时间(t_(r))和径向位移(D_(m))。结果实验组受试者患肢单腿纵跳最大功率和最大速度、单腿立定跳远距离和睁、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均显著提高,且其增幅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受试者所有肌肉t_(c)增幅均低于对照组,但t_(r)和D_(m)并没有呈现规律性。结论变频振动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FAI患者爆发力和平衡能力,促进GL、GM和TA的t_(c)缩短,但对降低肌张力和促进肌肉放松效果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振动训练 下肢爆发力 平衡能力 肌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打印在常见矫形器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强 杨荣 +1 位作者 宋亮 云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5-989,共5页
矫形器是用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借助外力作用矫正身体畸形、治疗肌骨系统疾病并补偿其功能的康复辅助器具,它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减轻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1—2]。近年来,随着我国“... 矫形器是用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借助外力作用矫正身体畸形、治疗肌骨系统疾病并补偿其功能的康复辅助器具,它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减轻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1—2]。近年来,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康复辅助器具的发展,矫形器已经逐渐由手工制作时代步入个性化3D打印制作时代,实现了矫形器的快速成型与适配[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理能力 矫形器 康复辅助器具 3D打印 快速成型 提高生活质量 手工制作 身心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评估记录和评价(CARE)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评定的效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学敏 毕胜 +5 位作者 赵海红 孙爱萍 张嗣敏 霍剑菲 冯燕 吴慧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连续性评估记录和评价(Continuity Assessment Record and Evaluation,CARE)量表是美国对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进行标准化的连续性评价的综合量表,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开发中文版的CARE量表,并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进行该量表... 目的:连续性评估记录和评价(Continuity Assessment Record and Evaluation,CARE)量表是美国对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进行标准化的连续性评价的综合量表,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开发中文版的CARE量表,并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进行该量表的效度研究。方法:确定中文版CARE量表的条目,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CARE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扩展Barthel指数(Extended Barthel Index,EBI)量表评估,将CARE与BI、MBI、EBI量表进行关联,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以检验中文版CARE的效度。结果:中文版CARE量表与BI、MBI、EBI总分相关系数(r=0.848、0.864、0.917)呈高度相关,P<0.01。结论:中文版CARE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是评估中国脑卒中人群功能质量标准的有用工具,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评估记录和评价量表 脑卒中 扩展Barthel指数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界面微形貌对细胞成骨行为影响及内在机制
14
作者 张莹莹 范振敏 +1 位作者 莫中军 宫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3-553,共1页
目的 植入材料表面微形貌被认为是影响成骨细胞行为、促进骨重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植入材料表面微沟槽形貌对细胞形态、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在Ti6Al4V材料表面原位构建微结构,制... 目的 植入材料表面微形貌被认为是影响成骨细胞行为、促进骨重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植入材料表面微沟槽形貌对细胞形态、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飞秒激光刻蚀技术在Ti6Al4V材料表面原位构建微结构,制备了脊宽为10μm、槽宽为20μm、槽深分别为5、10、20μm的微形貌基底;将MC3T3-E1细胞种植于上述材料基底表面,以未经处理的平面无结构Ti6Al4V材料作对照;分析了材料表面微形貌的特征及其对细胞形态和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YAP在微形貌基底对细胞成骨分化过程影响中的作用。结果 与沟槽深度为10μm/5μm及平面无结构表面相比,在沟槽深度为20μm材料表面生长的细胞表现出更明显的排列,细胞面积和细胞周长略小;微脊槽结构基底上的细胞都表达了更多的成骨标志性蛋白,且槽深为20μm的微结构材料表面成骨蛋白表达量最高;在促进细胞黏附和纵向铺展的微脊槽结构上,MC3T3-E1细胞内的YAP蛋白水平及活性增加,更易发生成骨向分化。结论 飞秒激光诱导的Ti6Al4V材料表面微沟槽结构可以促进MC3T3-E1的黏附、铺展等行为,显著增强细胞的成骨能力,沟槽深度为20μm的材料表现出更强的接触诱导作用;YAP活性增强是微形貌基底促进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材料 成骨分化 微结构材料 飞秒激光 成骨细胞 骨重建 刻蚀技术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链式侧翻辅助装置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
15
作者 刘征 潘国新 +2 位作者 姚鹏震 刘甜 苏鹏 《图学学报》 2025年第5期1094-1104,共11页
定期侧翻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护理措施,现有侧翻辅助装置机械式结构刚性较大,未考虑人体侧翻运动机理,充气式存在人体关节转动中心和机构转动中心不一致,易导致患者在侧翻过程中受伤,因此,研究人机运动协同的仰卧位侧翻辅助装... 定期侧翻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护理措施,现有侧翻辅助装置机械式结构刚性较大,未考虑人体侧翻运动机理,充气式存在人体关节转动中心和机构转动中心不一致,易导致患者在侧翻过程中受伤,因此,研究人机运动协同的仰卧位侧翻辅助装置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人体侧翻运动机理的研究基础,设计了一种由平面连杆机构驱动双支链结构的侧翻辅助装置,主要受力位置为肩部和臀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设计参数,利用图解法分析连杆传动角,同时进行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工作空间分析与人体侧翻重心轨迹提取实验,对整体装置进行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辅助人体侧翻角度为30°~45°,该角度范围内人体与双支链接触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有助于预防压疮。机构传动角范围为42.19°~90.00°,该角度范围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研究验证了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双支链结构能够拟合肩部和臀部的运动过程,提供多段式支撑链接触,避免局部压力集中,符合人-机协同性与人机工程学的康复辅具设计要求,为侧翻康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翻辅助 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分析 双支链结构 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 机构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岁儿童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俊超 王亚伟 +1 位作者 樊瑜波 蒲景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6—7岁儿童扁平足的发生概率,并进一步调查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MIMICS软件测量210足在负重位时足弓高度和足跟外翻度数,并通过Footscan数据测量比较正常足和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区域和接触面积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6—7岁儿童扁平足的发生概率,并进一步调查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MIMICS软件测量210足在负重位时足弓高度和足跟外翻度数,并通过Footscan数据测量比较正常足和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区域和接触面积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年龄段内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征即为足弓高度低于22.93mm,足弓塌陷发生率为31.43%;足跟外翻角度大于7.66°,发生概率为87.62%。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约为27.61%。与正常足足底压力和接触面积相比,扁平足足底压力主要集中在前足的第二跖区、第三跖区和足跟内侧区域,中足接触面积增加41.9%。结论:6—7岁儿童中扁平足约占三分之一,本研究为儿童足部健康调查及鞋类设计提供了一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足弓高度 足跟外翻 足底压力 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和绷带固定对微创术后拇外翻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静 郭俊超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第1跖骨远端截骨后克氏针和绷带固定对拇外翻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拇外翻的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完整的三维足部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足骨、籽骨、软骨、韧带、软组织、跟腱等;分别建立克氏针和绷带固定的模型,分析拇外翻平衡站立... 目的研究第1跖骨远端截骨后克氏针和绷带固定对拇外翻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拇外翻的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完整的三维足部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足骨、籽骨、软骨、韧带、软组织、跟腱等;分别建立克氏针和绷带固定的模型,分析拇外翻平衡站立时的足部受载特点。结果绷带固定下截骨之间的压应力(14.9 MPa)大于克氏针峰值应力(6.71 MPa)。从背侧、跖侧、内侧、外侧来看,克氏针固定对截骨面的稳定作用都优于绷带固定,更有利于截骨面的稳定。结论绷带固定可减少截骨端的愈合时间,有利于临床上拇外翻术后固定方式的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克氏针 纱布绷带 截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假肢穿戴者步态中的脊柱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亮 纪婷婷 +1 位作者 杨荣 樊瑜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小腿假肢穿戴者的腰痛与穿戴假肢后行走产生的脊柱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有关。方法:对小腿假肢穿戴者步态中的脊柱生物力学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利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和地面反力采集设备采集正常人和穿戴者的步态,对比...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小腿假肢穿戴者的腰痛与穿戴假肢后行走产生的脊柱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有关。方法:对小腿假肢穿戴者步态中的脊柱生物力学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利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和地面反力采集设备采集正常人和穿戴者的步态,对比分析了正常步态与穿戴者产生的下肢不等长步态在时空参数、地面反力、脊柱骨盆关节角度和重心高度数据结果。结果:小腿假肢穿戴者步态中的脊柱骨盆倾斜角度与正常人存在很大差异,且在整个步态周期中明显不同。穿戴者脊柱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是为了弥补截肢后小腿和足部功能损失引起的不稳定,穿戴者的异常步态引起了脊柱相关肌肉和骨骼状态的改变。同时,假脚的设计可能会对穿戴者脊柱生物力学参数产生影响。结论:行走产生的脊柱生物力学参数改变很可能是小腿假肢穿戴者腰痛的发病原因。不同假脚的设计产生的穿戴者脊柱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步态分析 下肢假肢 运动分析 脊柱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3D打印植介入体的生物力学设计
19
作者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4,共1页
医用植介入体至少包含两类重要的生物力学问题:一是其自身结构的强度等生物力学问题,二是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对于其成败都非常重要。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为个性化植入假体的应用推广带来希望,个性化植入假体具有巨大的临床和市... 医用植介入体至少包含两类重要的生物力学问题:一是其自身结构的强度等生物力学问题,二是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对于其成败都非常重要。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为个性化植入假体的应用推广带来希望,个性化植入假体具有巨大的临床和市场需求。然而,个性化植入假体设计与临床应用仍有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现有的临床案例主要考虑基于解剖影像几何特征的个性化适配连同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个性化假体的结构设计,但往往缺乏植入体与宿主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定量化预测和可靠性评测。本文针对骨盆、肢体修复和足部关节融合所需的个性化植入假体,研究基于生物力学的个性化植入假体的结构优化(强度、可靠性、疲劳特性数值化分析和仿真)技术;探索基于应力影响骨肌相关细胞、组织生长、改重建规律定量化仿真的个性化植入假体的优化设计方法。面向增材制造的多孔植入体对于植入后组织细胞的生长具有诱导性,由于不同形态孔隙的多孔假体,其力学特性、传质特性不同,从而致使其细胞组织相容性差异较大,本文开展了多孔结构拓扑优化研究。开展假体改重建定量生物力学仿真、大规模微孔结构生物力学仿真、疲劳断裂风险数值分析评价、临床特征参数提取、无量纲微孔结构元素库构建、假体高精度制备及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在适宜制备技术方面,研究集成激光清扫的3D打印SLM专用成型设备系统。针对生物医用领域对Ti基合金粉末材料的特殊要求,优化增材制造专用Ti基合金粉末材料的合金体系及化学成分,并结合合金元素对于增材制造过程中激光微熔池行为、凝固组织特征与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微调增材制造用粉末材料的化学成分,研发国产Ti基打印粉材。同时探索个性化植入假体的检测与监管技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微孔结构 力学设计 粉末材料 力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气动压力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氧和动脉血压耦合的影响
20
作者 李文昊 徐功铖 +2 位作者 霍聪聪 谢晖 李增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6-56,共1页
目的探究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ISPC)诱导的动脉压(ABP)与大脑皮层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Δ[O2Hb])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招募29名脑卒中患者[(64.1±11.3)岁]和20名健康受试者[(59.8±5.9)岁]。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测量ISPC... 目的探究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ISPC)诱导的动脉压(ABP)与大脑皮层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Δ[O2Hb])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招募29名脑卒中患者[(64.1±11.3)岁]和20名健康受试者[(59.8±5.9)岁]。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测量ISPC干预前(10 min,State_R)和干预中(20 min,State_ISPC)双侧前额叶皮质(P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健康受试者 氧合血红蛋白 动脉血压 脑血氧 气动压力 大脑皮层 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