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涂凤琴 王澍 +3 位作者 陈哲 杨永 赵菁蕾 江小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共5页
介绍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概况,总结了近年来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快速高效的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食用植物油 前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晴 毛燕妮 +2 位作者 康翠欣 高盼 杨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为有效提高食用植物油中大麻素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水平,建立一种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方法,并通过方法检出限、定量限、不确定度、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等对该... 为有效提高食用植物油中大麻素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水平,建立一种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方法,并通过方法检出限、定量限、不确定度、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等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以5 mL乙腈提取两次、EMR-Lipid固相萃取柱为净化柱、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gilent Pursuit 3 PFP色谱柱(3μm, 2.0 mm×150 mm)分离,负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模式监测、基质标准曲线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条件下,大麻酚、大麻二酚、Δ9-四氢大麻酚在5~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4.27%~100.30%,相对标准偏差为1.2%~3.9%;实际样品测定中发现部分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大麻素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大麻酚、大麻二酚、Δ9-四氢大麻酚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净化 食用植物油 大麻素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稻米油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保辉 殷娇娇 +5 位作者 王澍 黄何 高盼 钟武 胡传荣 何东平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了促进稻米油产业发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3—2023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以“rice bran oil”为主题词得到的1481篇有效文献的年发文量,被引频次,主要发文期刊、研究领域、国家、机构、作者,以... 为了促进稻米油产业发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3—2023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以“rice bran oil”为主题词得到的1481篇有效文献的年发文量,被引频次,主要发文期刊、研究领域、国家、机构、作者,以及研究热点和前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3—2023年,稻米油领域的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稻米油研究在食品科技领域发文量最多,其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印度、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发表论文最多;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SIR)、巴西的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美国农业部(USDA)和巴西的圣保罗大学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Meirelles、Rodrigue以及王兴国是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大多数研究聚焦于稻米油的稳定性、稻米油的提取工艺、稻米油中营养成分的活性、稻米油中活性成分的功效以及酯交换和生物柴油的制备。近年来,稻米油的综合营养评价以及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可围绕高效、绿色、经济的稻米油加工工艺以及稻米油在不同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等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油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油的化学组成及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呙兴阳 殷娇娇 +7 位作者 王澍 黄何 高盼 潘保辉 钟武 胡传荣 何东平 常超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0,共7页
为更全面地了解椰子油的益处,推动对其功效的深入研究,综述了椰子油的化学组成及功效。椰子油是一种天然油脂,含有脂肪酸、酚类物质、脂溶性伴随物、挥发性物质等,可用于食品、日用化学品和医药等领域。丰富的化学成分赋予了椰子油诸多... 为更全面地了解椰子油的益处,推动对其功效的深入研究,综述了椰子油的化学组成及功效。椰子油是一种天然油脂,含有脂肪酸、酚类物质、脂溶性伴随物、挥发性物质等,可用于食品、日用化学品和医药等领域。丰富的化学成分赋予了椰子油诸多健康功效,如调节胆固醇水平和缓解心血管疾病、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糖尿病、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抗氧化等,其中近几年关于缓解心血管疾病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较为深入,但目前椰子油的开发利用尚不充分,未来可从食用药用和日用化学品两个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动其多元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化学成分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苷降解菌筛选及改良菜籽粕营养特性的研究
5
作者 张寒 韩梅 +7 位作者 郑竟成 罗质 雷芬芬 陈东 周力 何东平 刘曙 洪坤强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8,43,共8页
为改善菜籽粕的营养价值,以腐烂菜籽粕为原料,硫苷为唯一碳源,筛选可高效降解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苷的菌株,并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以筛选得到的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单菌或组合菌对菜籽粕进行固态... 为改善菜籽粕的营养价值,以腐烂菜籽粕为原料,硫苷为唯一碳源,筛选可高效降解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苷的菌株,并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以筛选得到的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单菌或组合菌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并以硫苷降解率和粗蛋白质增加率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混菌发酵菌株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获得2株硫苷降解率大于25%的菌株B3、B16,经鉴定分别为欧文氏杆菌(Erwinia tasmaniensis)、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相较于单菌发酵和两菌、三菌组合发酵,四菌组合发酵的硫苷降解效果最好;四菌组合发酵中B3、B16、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分别为15%、5%、15%、10%时,固态发酵菜籽粕中硫苷含量为(18.97±0.29)μmol/g,降解率为(39.31±0.91)%,粗蛋白质含量为(33.54±0.12)%,增加率为(33.62±0.47)%。综上,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可有效降解硫苷,提高粗蛋白质含量,改善菜籽粕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微生物发酵 硫苷降解 欧文氏杆菌 鸡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与溶剂提取南瓜籽油精炼过程中植物甾醇形态和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陈昭羽 梁英杰 +2 位作者 周力 何东平 雷芬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7,共6页
以南瓜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提取和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南瓜籽毛油,并对2种毛油进行精炼,探究2种南瓜籽毛油及其精炼过程中游离态/酯态甾醇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溶剂提取相比,超声辅助溶剂提取能促进南瓜籽中植物甾醇的释放,显... 以南瓜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提取和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南瓜籽毛油,并对2种毛油进行精炼,探究2种南瓜籽毛油及其精炼过程中游离态/酯态甾醇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溶剂提取相比,超声辅助溶剂提取能促进南瓜籽中植物甾醇的释放,显著增加南瓜籽毛油中的总甾醇含量。在2种提取方式获得的南瓜籽毛油中,游离态甾醇占比均大于酯态甾醇;与溶剂提取相比,超声辅助溶剂提取(60 min、功率200~350 W)的游离态甾醇占比显著提高;但经过脱胶、脱酸和脱色处理后,2种提取方式油脂中的总甾醇含量累计损失率均超过50%,其中脱色阶段的总甾醇含量损失率最高。在精炼过程中,溶剂提取的南瓜籽毛油中的酯态甾醇占比总体上增加,而超声辅助溶剂提取的南瓜籽毛油中游离态甾醇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植物甾醇 精炼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米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米饭中生长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褚冲 郦娟 +4 位作者 刘萍 高家昊 晏涛 戴小芳 付诗慧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从市售大米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蜡样芽胞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gyrB基因和毒力基因PCR鉴定。分别在4、10、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对该菌分别采用修正Gompe... 从市售大米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蜡样芽胞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gyrB基因和毒力基因PCR鉴定。分别在4、10、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对该菌分别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Ratkowsky方程建立初级生长模型和次级生长模型,并对其产毒时间和产毒菌落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标明,该蜡样芽胞杆菌携带腹泻型毒力基因(hblA、hblC、hblD、nheA、nheB、nheC、cytK、bceT、entFM),未被检测出呕吐型毒力基因(ces、NRPS)。10~35℃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YLM-3达到稳定期的时间越短,均达到产肠毒素的菌落数阈值,为5.5~6.0 lg(CFU/g);4℃下,其菌落数维持在1.5 lg(CFU/g)左右。该蜡样芽胞杆菌在10~35℃范围内的生长模型构建良好,可用于预测米饭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毒力基因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樟树籽油和棕榈油硬脂结构脂的开发及其在人造奶油中的应用
8
作者 高盼 张远鹏 +4 位作者 王澍 周桐 殷娇娇 钟武 胡传荣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旨在开发具有改善营养和功能特性的新型人造奶油产品,以樟树籽油(CSO)和棕榈油硬脂(PST)为基料油制备结构脂。在比较化学酯交换结构脂(CIE)和酶法酯交换结构脂(EIE)的甘油三酯及sn-2位脂肪酸组成、热力学性质(滑动熔点、固体脂肪含量)... 旨在开发具有改善营养和功能特性的新型人造奶油产品,以樟树籽油(CSO)和棕榈油硬脂(PST)为基料油制备结构脂。在比较化学酯交换结构脂(CIE)和酶法酯交换结构脂(EIE)的甘油三酯及sn-2位脂肪酸组成、热力学性质(滑动熔点、固体脂肪含量)、流变学特性及晶型的基础上,选择一种结构脂用于制备人造奶油,分析了所制备的人造奶油的基本理化指标、硬度以及打发性。结果表明:酯交换明显改变了CSO和PST的甘油三酯和sn-2位脂肪酸的含量,CIE和EIE中均有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生成,主要是CCO、CCP、CLaO和LaPP,滑动熔点为31.8~41.5℃;CSO与PST质量比为5∶5和7∶3时所制备的EIE有良好的口融性;2种酯交换技术制备的结构脂均表现剪切变稀现象,均存在β′晶型和β晶型;选择CSO与PST质量比为3∶7的EIE为原料制备人造奶油,所制备的人造奶油酸值(KOH)(0.47 mg/g)、过氧化值(0.62 mmol/kg)、水分含量(13.79%)符合产品相关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打发性和硬度。综上,樟树籽油和棕榈油硬脂经酶法酯交换制备的结构脂,能够作为改善人造奶油营养特性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油 结构脂 酯交换 人造奶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丙酯对牛油氧化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张远鹏 高盼 +3 位作者 王澍 殷娇娇 钟武 张燕鹏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08,共5页
为了探究天然抗氧化剂在动物油脂中的应用,向牛油中添加不同量(0.02~0.10 g/kg)没食子酸丙酯(PG),对其进行Schaal烘箱实验,分别测定加速氧化15 d牛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加速氧化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PG对牛油氧化稳定性和... 为了探究天然抗氧化剂在动物油脂中的应用,向牛油中添加不同量(0.02~0.10 g/kg)没食子酸丙酯(PG),对其进行Schaal烘箱实验,分别测定加速氧化15 d牛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加速氧化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PG对牛油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到最佳PG添加量。结果表明:加速氧化15 d, PG添加量为0.04 g/kg时牛油的酸值和p-茴香胺值最低,PG添加量为0.10 g/kg时牛油的过氧化值最低;加速氧化初期添加PG牛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未添加PG牛油的高,但随着加速氧化时间的延长,添加PG牛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下降的趋势,3 d后与未添加PG牛油无明显差异;添加PG对牛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G添加量为0.04 g/kg的牛油综合得分最高。综上,PG可提高牛油的短期抗氧化能力,最佳PG添加量为0.04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能力 没食子酸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0
作者 向春燕 刘萍 +3 位作者 晏涛 郦娟 郑楠 曾慧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乳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ereus)的检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影响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JJF 1059.1—2012中的评定程序,通过以下5个步骤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蜡样芽孢杆...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乳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ereus)的检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影响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JJF 1059.1—2012中的评定程序,通过以下5个步骤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测量模型、评定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确定扩展不确定度。分析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贡献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置信水平95%、自由度(ν)为9的水平下,k=2.26,扩展不确定度(U95)为0.20。研究结果表明,在蜡样芽孢杆菌检验过程中,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其次是培养基生长率引入的不确定度。【结论】该研究可为蜡样芽孢杆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完善微生物领域不确定度评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蜡样芽孢杆菌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品质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东平 杨威 +2 位作者 陈哲 王澍 赵康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4,共6页
在收储运以及制油工艺中,花生容易受到污染或因不适当的加工条件从而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B_(1)、苯并(a)芘、3-氯-1,2-丙二醇酯和反式脂肪酸等。对影响花生油品质安全的物质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及常见的脱除方法进... 在收储运以及制油工艺中,花生容易受到污染或因不适当的加工条件从而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B_(1)、苯并(a)芘、3-氯-1,2-丙二醇酯和反式脂肪酸等。对影响花生油品质安全的物质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及常见的脱除方法进行论述,有利于提升食用油品质安全,对促进花生油加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黄曲霉毒素 苯并(A)芘 3-氯丙醇酯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果胶复合物制备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哲 陈玲 +3 位作者 周力 洪坤强 何东平 雷芬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157,共8页
以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高甲氧基果胶(HMP)为原料制备复合物,对不同pH和质量比下复合物的热稳定性、乳化性能和界面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从而确定WPI-HMP复合物合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pH 3.5、WPI和HMP质量比1∶1条件下,WPI-HMP复合... 以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高甲氧基果胶(HMP)为原料制备复合物,对不同pH和质量比下复合物的热稳定性、乳化性能和界面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从而确定WPI-HMP复合物合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pH 3.5、WPI和HMP质量比1∶1条件下,WPI-HMP复合物的粒径为(298.8±6.7)nm,多分散指数(PDI)为0.303±0.05,液滴间存在较高静电斥力,有较强的抗聚结稳定性,所制备的WPI-HMP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热稳定性及界面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果胶 PH 质量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对菜籽饼粕营养特性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寒 郑竟成 +4 位作者 罗质 何东平 雷芬芬 陈东 洪坤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5,65,共10页
菜籽饼粕营养丰富,但含抗营养因子。为降低菜籽饼粕中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饼粕的利用率,促进其规模化开发利用,介绍了菜籽饼粕中的营养物质、抗营养因子含量,并从单菌发酵、混菌发酵、菌酶协同发酵等发酵菌株,以及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 菜籽饼粕营养丰富,但含抗营养因子。为降低菜籽饼粕中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饼粕的利用率,促进其规模化开发利用,介绍了菜籽饼粕中的营养物质、抗营养因子含量,并从单菌发酵、混菌发酵、菌酶协同发酵等发酵菌株,以及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一步发酵和分步发酵等发酵工艺方面综述了菜籽饼粕抗营养因子降解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发酵前后菜籽饼粕营养特性的变化,展望了未来菜籽饼粕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发酵技术可显著降低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其饲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应从加强宣传推广、选育性能优越的菌株、优化发酵工艺等方面出发促进菜籽饼粕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粕 微生物发酵 抗营养因子 降解 营养特性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花生混合压榨调和油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天宇 陈科名 +3 位作者 王澍 何东平 雷芬芬 周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5,91,共5页
旨在为提高油脂储藏稳定性提供参考,以花生油为原料,通过Schaal烘箱法,在考察芝麻素对花生油储藏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考察调和油2种制备方式(植物油直接混合、原料混合再压榨)对芝麻花生调和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芝麻素可... 旨在为提高油脂储藏稳定性提供参考,以花生油为原料,通过Schaal烘箱法,在考察芝麻素对花生油储藏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考察调和油2种制备方式(植物油直接混合、原料混合再压榨)对芝麻花生调和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芝麻素可降低花生油储藏期间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巴比妥酸值,延长氧化诱导时间;将芝麻与花生混合后再压榨制备的调和油的储藏稳定性优于芝麻油与花生油直接混合制备的调和油的。综上,芝麻油可提高花生油的储藏稳定性,且混合压榨法可作为制备调和油的一种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花生 混合压榨 储藏稳定性 芝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水平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侯靖 卢跃鹏 +3 位作者 周晓婷 赵礼阳 刘沁颖 刘梦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1,共7页
为了调查市售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情况并为市场监管和行业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依据,采用~(13)C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市售13种共48批次植物油样品中3-氯-1,2-丙二醇(3-MCPD)酯、2-氯-1,3-丙二醇(2-MCPD)酯和缩水... 为了调查市售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情况并为市场监管和行业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依据,采用~(13)C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市售13种共48批次植物油样品中3-氯-1,2-丙二醇(3-MCPD)酯、2-氯-1,3-丙二醇(2-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植物油中豆甾二烯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和豆甾二烯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考察精炼工序(脱色、脱臭)对植物油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2.0%~1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11.10%,且该方法测试结果均为满意;39批次样品中3-MCPD酯含量超过100μg/kg,范围为126~4252μg/kg,超过欧盟限量的有1批次,超标率为2.1%;32批次样品中2-MCPD酯含量超过100μg/kg,范围为101~2192μg/kg;34批次样品中缩水甘油酯含量超过100μg/kg,范围为109~4593μg/kg,超过欧盟限量的有6批次,超标率为12.5%;未精炼油脂(豆甾二烯含量小于0.1 mg/kg)中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含量均在定量限(100μg/kg)以下;3-MCPD酯含量与2-MCPD酯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缩水甘油酯、豆甾二烯含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缩水甘油酯含量与豆甾二烯含量之间同样不具有相关性;精炼过程,特别是脱臭过程会导致氯丙醇酯与缩水甘油酯的产生。综上,市售植物油中缩水甘油酯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其污染原因与植物油精炼过程有关,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油脂精炼 豆甾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16
作者 雷锦舸 郑竟成 +3 位作者 周力 罗质 何东平 雷芬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液为对照,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抗氧化活性、保湿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紫外吸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吐温-60与Span A83体积比3∶1)添加量8%、助乳化剂添加量6%、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或4%、乳化温度70℃、剪切速度12000 r/min;3种护肤乳液RY-1(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RY-2(无患子籽油添加量4%)、RY-3(橄榄油添加量2%)的稳定性、安全性均较好;RY-1、RY-2、RY-3清除DPPH·的EC_(50)分别为61.5、55.7、58.1μg/mL,清除ABTS+·的EC50分别为58.3、50.1、53.5μg/mL,清除·OH的EC50分别为59.7、30.2、59.9μg/mL,清除O_(2)^(-)·的EC_(50)分别为59.6、41.8、57.3μg/mL,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EC_(50)分别为147.5、118.6、140.2μg/mL;在相对湿度43%、81%环境下,4种护肤乳液保湿率大小顺序均为RY-2>商品乳液>RY-3>RY-1;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能力。综上,RY-2配方优于RY-1和RY-3,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安全无刺激性,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籽油 护肤乳液 稳定性 安全性 保湿性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紫外吸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FLD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B族维生素及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翠欣 周原 +3 位作者 梅蓉 柳慧冰 聂懿 毛燕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2)、烟酸、烟酰胺、吡哆醇、吡哆醛的方法。样品经1%甲醇的0.1%磷酸水溶液提取并沉降蛋白后,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TM)aQ(5μm,4.6 mm×250 mm)分离,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_(2)、烟酸、烟酰胺、吡哆醇、吡哆醛的方法。样品经1%甲醇的0.1%磷酸水溶液提取并沉降蛋白后,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TM)aQ(5μm,4.6 mm×250 mm)分离,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串联模式检测。同时构建了不确定度评定模型,考察了不确定度的来源。结果表明,维生素B_(2)、吡哆醇、吡哆醛在0.025~4.000μg/mL,烟酸、烟酰胺在0.125~20.00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3.20%~108.00%(n=6),相对标准偏差(RSD)<8%。当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烟酸、烟酰胺含量为4 m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300 mg/100 g(k=2)、0.182 mg/100 g(k=2);当吡哆醇、吡哆醛、VB_(2)含量为800μ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00μg/100 g(k=2)、71.5μg/100 g(k=2)、41.9μg/100 g(k=2),其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拟合。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满足婴幼儿配方奶粉中B族维生素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奶粉 B族维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酶法脱胶与吸附脱酸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保辉 高盼 +5 位作者 陈哲 曾仕林 钟武 殷娇娇 胡传荣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152,共6页
本研究以大豆毛油为原料,采用酶法脱胶和吸附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得合适的大豆油精炼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C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4,酶添加量10.0μL/kg,酶解温度45.0℃。... 本研究以大豆毛油为原料,采用酶法脱胶和吸附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得合适的大豆油精炼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C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4,酶添加量10.0μL/kg,酶解温度45.0℃。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磷含量从141.6 mg/kg降低至7.3 mg/kg,脱胶率94.8%;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保温时间40.0 min、加水温度90.0℃、水质量分数3.0%、絮凝剂质量分数0.7%,此条件下大豆油酸值为0.42 mg KOH/g,磷含量为6.2 mg/kg。大豆毛油经酶法脱胶和吸附脱酸处理后的磷含量和酸价显著降低,品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酶法脱胶 吸附脱酸 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花生混合压榨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天宇 陈科名 +3 位作者 王澍 何东平 雷芬芬 周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以芝麻、花生为原料,系统研究了芝麻花生混合压榨油的热稳定性,并与芝麻花生调和油对比,分析混合压榨油的品质。结果表明:温度越高,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上升越明显。总氧化值排序依次为花生油>添加芝麻素的花生... 以芝麻、花生为原料,系统研究了芝麻花生混合压榨油的热稳定性,并与芝麻花生调和油对比,分析混合压榨油的品质。结果表明:温度越高,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上升越明显。总氧化值排序依次为花生油>添加芝麻素的花生油>芝麻油,说明花生油在添加芝麻素后,热稳定性得到提高。芝麻花生混合压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增长幅度小于芝麻花生调和油,说明采用混合压榨工艺能有效地提高油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花生 混合压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料中5种香精香料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雷 王澍 +3 位作者 王公辉 王煜红 汪雄军 杨永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151,共5页
建立一种通过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料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和2,3,5-三甲基吡嗪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柱C18为净化材料,以乙腈和水体积比20∶3为提取溶剂,经超声提取时间20 min后采用CD-WAX毛细管... 建立一种通过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料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和2,3,5-三甲基吡嗪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柱C18为净化材料,以乙腈和水体积比20∶3为提取溶剂,经超声提取时间20 min后采用CD-WAX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在0.5~2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5.2%~104.2%,RSD为1.24%~4.54%,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均为0.5 mg/kg和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 油料 香精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